购物车
我的足迹

晋江市卫生健康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晋江市卫生健康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 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健系 统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 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市卫健局荣获“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优秀单位 ”,市卫协会荣获“全国先进农村(基层)卫生协会”。 一、2018年工作回顾 (一)卫生健康短板加快补齐。一是战役式推进项目 建设。公立和民营医疗建设项目齐发力,新增床位数 1413张,全市床位数达5319张,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床位 数达2.53张,其中,公立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7个,完成投资 13.7亿元,新增床位945张,安海医院文博科技楼、磁灶中 心卫生院迁建工程顺利投用;引进社会办医项目8个,完成 投资2.8亿元,新增床位数468张,乐康精神专科医院和爱尔 眼科医院建成投用。二是积极抢抓建设人才高地。制定出 台《晋江市卫生类博士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细化标准》等人 才政策,探索成立磁灶镇卫生健康发展基金(各界捐资 500万元),增强我市争夺卫技人才的吸引力,新招引卫技 人员422名(编内92人,编外330人),全市卫技人员达 7342人,千人卫技人员数达3.49人。三是全力打通卫健信息 高速公路。实现32个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智慧卫生网络互 联互通,推动国际疑难病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iMDT)常 态化运作,开展远程门(会)诊350例;我市被定为第二批 国家三码融合(电子健康卡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 )试点单位。 (二)基层医药改革稳妥推进。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机 制改革。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医管委,设立基层卫技人员 管理服务保障中心,推动实质性运作。二是加快推进分级 诊疗。通过组建三大医共体、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建设 投用11个县域医疗中心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 务能力,2018年底基层门急诊人数达310.72万人次,比增 15.49%;市医院与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 与紫帽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三是深化人事薪酬制 度改革。建立综合绩效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院长(主任 )薪酬、任免、奖惩及单位财政补助等挂钩,形成责任和 利益共同体。推进市直公立医院职称聘任制度改革,逐步 完善能上能下的聘任制度。四是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推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在市医院、晋 南分院和磁灶中心卫生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 ,市医院被泉州市卫计委确定为2018年度章程管理试点单 位,市直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仅为 2 7 . 7 7 % ,低于泉州市平均值 2 9 . 0 7 % 。 (三)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深化与树兰医疗 集团合作,成功签约2名国家顶尖医学专家,入驻院士工作 站、名医工作室分别增加至8位和9位;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2018年市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6115例,发表SCI论文4篇 ,比增27.51%、300%,诊疗技术水平达全省县级市前列。 二是对接高端医疗资源,市医院与省康复医院、磁灶中心 卫生院与省人民医院、东石中心卫生院与泉州市第一医院 组建医联体。三是实施“名院工程”。市中医院成为全省首家 通过三甲中医医院评审的县级中医院,晋南分院成为全省 首家通过国际JCI认证评审的二级公立医院。四是深入开展 “暖心服务”三年行动,在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置医院 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接听市长 专线,倾听民声、开门纳谏;全市推行无休息日门诊,开 展分时段、错峰诊疗、夜间门诊和“先诊疗后结算”等便民措 施,开展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及过度医疗行业不正 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 调查中,我市群众满意度得分高于89分,位居泉州市前列 。 (四)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力。一是提升疾病防控能 力。市疾控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具备生活饮用水106项指标检 测能力的县级疾控中心;科学有效处置学校结核病、登革 热、麻疹等传染病,全市重大传染病流行;顺利通过省级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专家初评验收;加快疗养院改造项 目和乐康医院建设,不断提升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水平。二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邀请省疾控专家指导大型 活动专题风险评估工作,累计举办应急演练4场次,技能操 作竞赛2场次;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六进”活动,参与人 数达4.7万人次。三是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 生运动,集中开展5轮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累计投入经费 500万元、除“四害”药物12.91吨,顺利通过泉州市除“四害 ”达标先进城区现场验收,西滨镇通过国家卫生乡镇评审待 命名。四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完善120急救体系,科学规 划“15分钟急救圈”,设置1个急救中心、3个急救分中心、 9个急救站,建成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增配17辆救护车 、28套车载急救设备、4套急救站急救设备,2018年派出医 护人员282人次、救护车119车次,圆满完成亚洲杯大学生 足球赛国内选拔赛、亚洲杯等大型赛事医疗保障工作。五 是提升综合执法能力。健全完善卫计监督执法体系,推行 责任片区综合执法和KPI绩效考核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 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查处各类案件206件,罚没款 318.22万元,比增103.96%、66.09%,执法监督力度大幅增 强。 (五)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一是党建引领促工作 。建立党组书记第一责任,系统党委书记、机关党支部书 记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党(总)支部书记直接负责的 “1+3+X”责任体系,试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强化党员干部 管理。系统“凤凰归巢”和“妙手党建、精准帮扶”特色党建项 目分别荣获晋江市特色党建项目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系 统党委获评“2015-2018年度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先进系统党委 ”。二是从严治党筑防线。转变工作思路,系统推进党风廉 政建设工作,将廉洁教育贯穿始终,突出正反典型教育 ,累计发送廉洁短信20多万条;强化建章立制,累计建立 健全各类制度86份,规范工作102项,并组织开展卫健系统 人事、财务及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依 法处置人员5人,提醒谈话36人次。三是扫黑除恶治乱象。 明确九大线索摸排重点,实行线索摸排“月报告、零报告”和 主要领导签字备书制度;每月23日定期召开线索摸排分析 会商会,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工作,推动人人参与,截至目 前,共排查线索423条,上报涉黑涉恶线索124条;同时 ,加大“黑护工”、“黑救护车”、“术中加价”等行业乱象的整 治力度,持续端正行业风气。 (六)其他卫健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开展补助部分计 生家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近8000人,兑现市镇 两级补助900万元;开展高龄孕产妇和新生儿保险保障工作 ,合计理赔30多万。二是建立全省首个“医养结合”康复护理 实训基地,建成智能化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试点14个,协议 合作共建试点2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试 点22个,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三是落实 健康扶贫政策,已为我市259户764人市定扶贫对象开展家 庭医生签约工作,建立健康档案专档。四是老龄工作进一 步加强,深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一法一条例”要求 ,扎实做好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累计拨补各类经费 1 8 2 6 . 0 6万元,有力保障老年人权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与 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且缺乏长 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大部分公立医院靠创收维持自身的运 行和发展,公益性弱化。二是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省 级、泉州市级重点学科仅有1个和4个,“名医名科名院”效应 不明显,且随着泉州市属医院结报比例由3 0 %提高至 55%,县级医院结报比例由85%下降至75%,泉州市区周边 的群众选择到上级医院就诊意愿明显增加,导致我市转外 就诊率始终处于高位。三是随着我市成功申办2020年世中 运等大型国际赛事,赛事的医疗卫生保障经验不足,120急 救保障能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计监督执法水平有待 加强。四是卫计系统行风建设有待加强,医务人员收受“红 包”、“回扣”及过度医疗等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服务水 平和服务意识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 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9年,全市卫健系统要按照健康中国、健康福建、 健康泉州的总体部署,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大健康、大卫生的思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 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