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产业和就业脱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产业和就业脱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于6月27日 组织驻金寨县市人大代表第二代表小组对产业和就业脱贫 工作进行了视察。代表们先后实地考察了桃岭乡金山寨食 药用菌产业合作社、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桐岗扶贫驿 站,听取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开展产业扶持+就业 +乡村旅游脱贫情况介绍 ,初步了解了两业脱贫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成果 今年以来,金寨县围绕产业和就业脱贫两大精准脱贫 举措,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采取多种方式 ,精准对接贫困户,稳步开展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设 ,推动和促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长期收益,增强贫困户“造 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一)创新举措,积极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着力 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各项措施,通过自主创业、产业融 合、资金整合、主体培育、金融扶持等举措,拓展多元收 益空间,创新贫困户收益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深度参与 ,选品种、育产业、强主体、拓市场、创品牌、建机制 ,打造“自我创业增收、农业车间增收、龙头企业+基地+农 户服务、大园区小业主合作、电商私人订制、金融撬动分 红、政企户三方共建、三变改革分享、师带徒造血增智”等 扶贫新模式,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环节和份额 ,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全县1900余户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通过劳务就业、反租倒包、合作经营、产品合作、 入股分红等方式,链接帮带贫困户6700余户,兴建特色产 业百亩以上示范扶贫基地50余处、培育特色种养产业村 36个,“一村一品”产业村8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 (二)拓宽思路,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开放 、共享、融合和责任的发展理念,先后推进“光伏+、电商 +、乡村旅游+、林业+”等产业融合,推进分户式、联户式 光伏电站建设,初步形成农光互补、光药互补、光养互补 等多种产业项目,打造安徽上街去、三个农民、互生电子 、小村落等17家电商企业集群发展,推行特色优质产品“乡 亲计划、滴滴打车”网上直供方式,实施百村千户旅游扶贫 ,推行农家小院“1+N”模式,探索出股份合作、入股分红、 订单帮扶、农家乐等多元化利益联接模式,分享更多发展 成果。目前,全县建成3千瓦分户式光伏扶贫电站7823座 ,建成1.5万户4.5万千瓦联户式光伏扶贫电站34处,建成 218个100千瓦村级集体光伏电站,在建10万千瓦地面集中 式光伏扶贫电站1座。到2017年底,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总规 模将达19.02万千瓦,有效助推人脱贫、村出列。落实参与 帮扶的旅游经营主体达265家,结对贫困户1087户,2016年 有196户715人实现增收脱贫;电商扶贫主体78家,提供创 业贷款780万,帮扶156户贫困户。 (三)激励引导,落实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制定出台 系列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政策资源 ,落实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两免”小额贷款、科技包点服 务到村等多种帮扶举措,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一社建一园、一园带百户”、“大户帮带+金融撬动 ”、“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等生产组织方式,探索建立示 范引领、合作经营、参股分利等利益联接帮带机制,提升 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创业的积极性,既促进了多种形式 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优化,也拓宽了贫困户持 续增收途径。2016年,全县新发展无性系茶园、猕猴桃、 中药材、高山有机米等特色产业基地5万余亩,新认证茶叶 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新组建响洪甸六安瓜片等产业联 合体5家,新培育合作社383家、家庭农场558家,新增省市 级龙头企业13家,八大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基本完成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5%。 (四)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就业脱贫政策措施。制定 就业补助系列政策,发放县外务工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 770人38.5万元,县内辅助性兜底就业补贴1009人60.54万元 ,向符合条件的44家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及其吸纳的贫 困劳动者405名补贴71.6万元,县内灵活就业75人4.73万元 。开展按照“精准、详细、动态”的要求,深入细致地摸清建 档立卡贫困劳动者状况,建立工作台帐,积极开展县内企 业用工与贫困劳动者就业对接,稳步实施实用技能培训 ,在江苏盛泽创办驻外劳务协作基地,搭建外出务工稳定 就业平台,努力使贫困务工人员安心就业、稳定就业。紧 密结合实际,采用“村级文化乐园+龙头企业+扶贫车间”模 式,建成桐岗就业扶贫驿站,积极推进99家就业扶贫基地 (车间)建设,积极推进护林、环卫保洁、公路养护、水 利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及辅助性岗位开发,为农民群众就近 参加技能培训、就近就业、就近网上销售农副产品创造了 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少数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老 弱病残较多,文化素质较低,安于现状,内生动力不足 ,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抵御风险和自我发 展能力脆弱。有的只愿意在经营主体中打工,甚至有的两 眼向上,坐等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有越 贫越光荣、越贫越要救济的懒汉思想。有的甚至认为经营 主体帮扶是理所当然,对提供给他们的种苗及生产资料等 不加珍惜,对产业发展的风险认识不足,出现挫折时认为 种苗和技术扶持上没有真心帮扶;有的甚至擅自违约,导 致帮扶协议难以落实。 (二)农业经营主体帮带能力不强。目前,从全县来 说,虽有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68家,合作社2700余家 、家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