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融入长三角 建设新东台 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7月18日) 陈 卫 红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东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 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市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 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 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奋进,融入长三角、建设新 东台,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东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 告,请予审议。 1、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东台发展史上极不 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和盐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紧扣“三先”定位,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目标 和任务。 过去五年,我们聚焦提质增效,推动综合实力不断提 升。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 务,推进富民强市。地区生产总值由448亿元增加到670亿 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超过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由36亿元增加到72亿元,五年翻一番,税收 比重从“十一五”末的71%提高到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 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17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3倍。进出口总额逐年攀升,年均新增1亿美元以上。全国 百强县(市)排名比“十一五”末前移14位,上升到第 42位。 过去五年,我们紧抓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 化。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开票销售年 均增长21%,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4.8%,建成 国家火炬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县(市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黄海森林公园建成国家森林公 园,西溪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城东新区建成省级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被评为全 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 ,高效农业面积占比提高到75%,创成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 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水平位列全国第六。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增创优势,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 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国 家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简政放权特色做法得到国务 院评估组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 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村级实质性债务基本消 除。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获批设立海关、商检办事机构和 保税物流中心,与韩国大邱市达西区、澳大利亚加拿大湾 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沿海开发向纵深推进,条子泥匡 围工程顺利实施,15家央企投资项目布局沿海,国家级滩 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沿海现代化节点小城市初具 规模。 过去五年,我们突出统筹发展,推动城乡面貌不断改 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规划区面积扩大到128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提高到57.8%,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 市、全国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和苏北县级唯一的省优秀 管理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考核 验收,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新型镇村加快建设,创 成一批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最美村镇,建成省美丽乡村12个。 基础设施更加健全,228国道、344国道一期、352省道、 610省道一期等建成通车,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任务,率先在苏北实现城乡联网供水、污水处理等 “五个全覆盖”。 过去五年,我们注重以人为本,推动民生福祉不断增 进。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万元和 1.8万元,居民人均储蓄突破5万元,均居苏北第一、苏中 上游。就业创业成效显著,五年新增就业12.4万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以内。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 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均达98%以上 ,城乡居保“四个不出村”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被评为 全国五星级慈善城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率先完成公立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建成全省县级首家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被评为中国民间文 化艺术之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连续12年获得省平安市 称号,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从严治党,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加 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素 质,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 正确用人导向,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优配强领导班 子,有序推进干部轮岗交流,镇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从严落实“两个责任”,毫不松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 、市委各项纪律规定,分系统全覆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推行执纪审理建议制度的做法得到 中纪委的肯定,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综合得分连续多年 名列全省前茅。同时,积极支持人大履行职能,高度重视 发挥政协作用,认真做好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统 战、科协、老干部、党史、党校、档案、老龄委和关心下 一代等工作,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 厚。 成绩来之不易,收获饱含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 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的 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广大离退休老领导 、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 共东台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所有为东台经济社会发展作 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们最 为深切的体会是:必须始终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第一追求;必须始终把有质 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导向;必须始终把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作为 战略路径;必须始终把城乡一体、统筹协调、互动并进作 为发展原则;必须始终把立规明矩、正风肃纪、锤炼队伍 作为根本保障。全市上下要充分依托“十二五”发展打下 的坚实基础,科学运用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创新实干 ,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把东台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 还不够充分仍是东台最大的市情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 问题与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持续增长的后劲 需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水平还不高,沿海开发步伐尚需进 一步加快;创新能力还不强,内生发展的动力还要进一步 激发;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 进一步提高;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养与新形 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仍 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 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东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 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阶段。我们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继续干在实处、走在 前列,必须明大势、识大局,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机遇条件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发展等国家 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推进,特 别是东台作为苏北唯一的县级城市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发展规划》,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更高平台、更 大能级的发展新阶段。从基础优势看,这几年,我们的产 业通过转型升级,特色更加鲜明,正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的城市通过融合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即将迎来高 铁时代;我们的生态通过保护建设,环境更加优美,成为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这些都为今后发展 提供了重要支撑。从任务挑战看,“十三五”时期东台在 苏北不仅要在小康实现时间上体现率先,而且要在小康建 设质量和水平提升上体现率先;不仅要在小康指标达标上 实现全面,而且要在覆盖领域、覆盖人口、覆盖区域上实 现全面,确保小康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同时要看到,当前发展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 转换的新常态,区域竞争的压力加大,民生保障的责任加 大,能否在新常态下开启新征程、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 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用好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深 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 新台阶。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 ”为主题,主动顺应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 展质量和效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崇尚创 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 环境,推动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 续发展,在苏北率先、与苏中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 现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崭新面 貌。 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是立足东台入选长三角城 市群的新背景,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任务 ,审时度势确定的发展主题,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 使命,也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担当的重 大责任。“融入长三角”,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融入,放 眼更大范围考量东台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 ,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以思想的解放、观念 的更新推进新一轮发展;就是要在基础设施上融入,主动 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交通、水利、信息、物流 等方面加强衔接与融合,进一步拉近与长三角核心区的时 空距离;就是要在产业发展上融入,一手抓优势的发挥和 放大,一手抓短板的拉长和补齐,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项 目,承接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厚实深度融接长三角的产 业基础;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融入,与长三角发达城市开 展全方位合作,深入推进制度、政策、科技、人才、文化 等各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东台在新的平台上跨越发展。 “建设新东台”,就是要紧紧咬定“一个目标”,在苏北 率先、与苏中同步建成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 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就是要确保实现“两个翻番”,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 总值达1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3万元 ;就是要加快构筑“三个基地”,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新 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示范基地、 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 ,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建设“强富美高”新东台的优异答 卷。 ——在推动“经济强”上展示新实力。经济保持中高 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建立以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基本实 现农业现代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0%以上。自 主创新体系逐步建立,智慧的触角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 各个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科技进步贡献 率提高到65%,信息化发展水平提高到85%,建成国家智慧 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继续前移。 ——在加快“百姓富”上展示新成果。人民生活水平 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 步,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率先完成脱贫任务。社会就业更 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现代化 基本实现,健康东台加快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务,交通、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 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创成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在打造“环境美”上展示新形象。江苏沿海新兴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承载拉动能力显著 增强,海滨港城成为具有江苏沿海特色的现代化节点小城 市,镇村发展更加协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取得新进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空气质量 和地表水质持续改善,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生态休 闲旅游蓬勃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示新风貌。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市。平安 东台、法治东台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众 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社会安定有序、 文明和谐、充满活力。“东台好人”活动持续开展,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三、在新起点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准 发力,攻坚克难,重点突破,走出一条增长与转型良性互 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有效路 径。 1、突出创新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创新 激发活力,转型引领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 ,加快建设产业强、科技强、人才强的智慧东台。 更大力度推动工业向智慧化升级。工业是立市之本、 强市之要。要始终坚持以工兴市第一方略不动摇,实施 “中国制造2025”东台行动计划,运用新思维、新技术、 新模式推动产业重构,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 基地。大力推进产业提升。立足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瞄准“高轻新绿强”,创新产业集聚和协调发展机制 ,挖掘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实施以智能制造孵化园、互 联网众创园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工程,提质发展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 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培育更多的新型供给主体 ,着力构建“3+2+1”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工业 开票销售比“十二五”末翻一番,新特产业开票销售突破 1000亿元、占比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实施 工业强基工程,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开展服务企 业行动,竭尽所能为企业“松绑减负”,引导企业树立 “工匠精神”,坚守质量品牌,实施智能化改造和互联网 化转型,加快推动“东台制造”向“东台创造”、“东台 智造”转变。实施培大育强工程,每年重抓100个重点工业 项目、100个转型升级项目和50个智能制造项目,支持企业 以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以兼并重组实现裂变扩张、以 创新创牌增强竞争实力,打造一批带动力、创新力、影响 力强的标杆企业,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到2020年全市 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200家以上,其中超50亿元企业5家 、超百亿元企业力争2家。大力推进科技供给。实施创新型 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协同创新和 柔性引进创新,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到2020年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 重达2.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人才是创新 的核心要素,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深入实施“615”人才 计划,不拘一格培养、引进和激励人才,构建有利于优秀 人才脱颖而出和人人皆可出彩的体制机制,集聚更多的高 层次人才、实用型人才到东台创新创业,塑造更多依靠创 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更大力度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跨越。农业现代化是农业 发展的根本方向。要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理念发展 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 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重抓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专业 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广应用新品 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和外 向型农业。围绕茧丝绸、经济果蔬、苗木花卉和规模种养 等优势产业,实施农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新204国道、 352省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和228国道沿海现代渔业示范 区,深入推进上海、南京“菜篮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 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2020年全市高 效农业面积扩大到180万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重抓农业 融合发展。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重点突破健康肉 制品、特色海产品、生物保健品等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发 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着力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 的现代农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发展到15家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 +旅游”,推动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电子商务 等互促并进。重抓农业支撑保障。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提高农业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建设高素质复合型的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一 轮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 机耕路桥建设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 高到90%以上,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数量突破 500个。 更大力度推动服务业向新业态转变。坚持把发展服务 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品位的关键抓手,推动服 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提高到50%以上。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电子 商务、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基 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平台经济、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 ,促进服务业质量提升、动能增强、结构优化。突出服务 业集聚区建设,鼓励镇区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创 业园、电商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 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建成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加快培育智慧服务业。加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依托云谷、智厦、互联网大厦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 进众创、众扶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重点突破大数据、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创成国家级 智慧产业园。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 、社区服务、智慧养老和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引进 实施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区、品牌连锁等高端项目,培育 消费热点,引领消费升级,加快向精细化、个性化、品质 化转变,构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2、突出协调融合,促进城乡发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