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建邺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为高标准建成“强富美高”新中心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建邺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 张  俊 2016年7月2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新要求,全面回 顾总结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 年建邺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京市建邺区第 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 群众,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线,牢固树 立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高标准建成“强富美高”现代 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建邺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 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河西·建邺发展史上极具挑战、极不平 凡的五年。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主动适应从严 治党新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和干部 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圆满 完成了区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承办 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圆满完成2014年世界青年奥林匹 克运动会、国家公祭仪式属地保障任务,先后获得国家绿 色商务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城 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河西·建邺的 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这五年,我们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大赛要事完美保障 赢得海内外盛誉。秉承“节约简约不简单、精简精炼更精 彩”的办赛原则,全力投入亚青会承办工作,出色完成火 炬传递、开闭幕式、赛事运行等各项任务,为亚洲奉献了 一场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青春盛会。紧扣习近平总书记 “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的要求,聚全域之焦、举全 区之力、汇全民之智,以高效的组织协调、饱满的工作激 情、严格的工作标准和铁的执行力,出色完成青奥工程和 属地保障等各项任务,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届“完美无缺 ”的青奥盛会,河西·建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 ,坚持借力赛事促发展、建城市、惠民生,带动了重大基 础设施建设快速提档升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 素养,为区域“后青奥”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把服务国 家公祭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和使命感做好环境整治、安全稳定、氛围营造等各项属地 保障工作,确保了国家公祭活动万无一失,得到中央、省 、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这五年,我们锐意创新,蓄势勃发,区域经济在转型升 级中实现跨越发展。全力打造“五大中心”,推动产业链 、价值链和人才链向高端延伸。过去五年,全区主要经济 指标增幅始终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5%,总量达到29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倍增 ,年均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全区固 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518.2亿元,是前五年的2.7倍。现代 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2.4%。成功 打造“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国家移动互联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 ”、“国家版权示范园”等5个国家级产业平台,集聚现代 高端服务业企业近5000家,金融法人总部和金融外资机构 数量均占全市2/3以上。5800多场展会节庆活动累计拉动消 费超过230亿元,年均总展览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连续 五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会展名区”。建成国家级实验室2个 ,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以上技术平台32个,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136.5亿元。人才引进和培育实现重大突破,集聚诺贝 尔奖获得者及两院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5名、 省“双创计划”人才50名、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261名、 市科技创业家18名,高层次人才集聚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 量同比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企业优 质孵化率和科技创业家企业平均销售收入排名均位列主城 区第一。 这五年,我们前瞻布局,品质为先,城市面貌在日新月 异中彰显新魅力。遵循“优化提升中部、提速建设南部、 综合整治北部、规划建设西部”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实施 “绿色河西”工程,高质量完成青奥村、国际青年文化中 心、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精品工程,建成国内最大的地下互 通立交——青奥轴线地下交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4条总 长8.9公里的综合管廊,河西南部15平方公里22条主干路网 全面建成,形成了“一区、四轴、两带”的城市框架。中 新生态科技岛建设全面推进,新纬壹科技园展示中心顺利 开馆,完成“青奥森林公园”一期及“江心公园”建设。 区内新增地铁十号线,建成慢行绿道系统,现代有轨电车 投入运行,区域公共自行车实现全面布局,基本建成绿色 低碳公共交通体系。完成老旧片区房屋出新、雨污分流和 污水管网改造,旧城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中 村、危旧房征地拆迁任务,累计拆除房屋435万平方米,征 地19500亩,19个行政村实现“村改居”。综合整治河道总 长约37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5万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以人为本,富民惠民,社会民生在共建共 享中得到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44979元,年均增长11.8%。社会保障体系进 一步健全,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超 过98%。安居工程有序推进,31844套安置房交付使用。公 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投入59亿元建设“宜 居幸福圈”,打造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10分钟教育文体 社保服务圈、15分钟优质医疗圈。依托“智慧新城”建设 “万千百工程”,老旧小区安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教 育资源总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集 团化办学,组建新城教育集团,引进中华中学、南京外国 语学校等名校并实施合作办学,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先进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河西 儿童医院建成启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和谐社区建设的“建邺模式”成为全国典范,荣获全国 “十二五民生改善优秀示范城市”。 这五年,我们弘扬法治,共筑和谐,依法治区在系统推 进中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法治引领,突出顶层设计,出台 关于依法治区实施意见,制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系列规 范性文件。建立并公布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清单2390项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区普 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设立法律顾问委员会,为区领导 “一对一”配备法律顾问,部门、园区、街道实现法律顾 问全覆盖。全力促进司法公开,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工作 ,创建“建邺彩虹”平安志愿者品牌,社会治安大巡防被 誉为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工 作,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和食药品安全事故,公 共安全基础日益巩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区创建先 进单位”和全省“平安江苏建设先进区”、“法治建设示 范区”称号。 这五年,我们扎根群众,宣德润民,文化建设在繁荣发 展中凸显品牌特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新项目“宣德堂”,受到基 层党员和群众好评。中宣部充分肯定“宣德堂”品牌,并 在全国进行推广。开通“建邺播报”官方微博及微信,开 展巡回宣讲、活动展演等主题教育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 新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区图书馆新馆、档案馆新馆和文 化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万人实际拥有公共文化设 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成立“公共文化活动专项发展资金 ”,创立“精彩365·快乐每一天”文化惠民品牌,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这五年,我们勇于探索,全力攻坚,深化改革在开拓进 取中实现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完成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 立河西·建邺城市治理委员会,将河西管委会投资建设的 市政、绿化、河道等项目纳入区市政养护平台统一管养。 率先启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立街道综合行政 执法大队,建立“统筹协调、重心下移、权责统一、属地 为主、联合执法、有效监督”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立 区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提升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率先实施街道、功 能园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街道全面剥离经济职能,回归 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功能园区实现对全区 经济职能的全覆盖。实行街道“大科制”改革,设立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一办四科一中心一大队”的组织架 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一批主导产业扶持基金 ,成为全省第一家“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 这五年,我们固本强基,久久为功,党的建设在从严从 实中得到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党员干部思 想政治素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普遍提高。积极推进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 公认的好干部。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切 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立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 ”制度,健全社区党建“三会一站”工作机制,进一步增 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党代 表社区行”、提案提议等工作,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水 平。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依法履行职责,重 视统一战线、人民武装、老干部、党校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充分发挥工、青、妇和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 ,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与中央党校合作共建“全国基 层党建创新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工作创 新,形成了基层党建的“建邺特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及省市作风建设要求,“四风”积弊得到有效整 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 加完善。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五年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市委正确领导的 结果,是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 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 派和团体、各界人士、驻区部队、高校院所、海内外朋友 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建邺区第十届委员会 ,向所有为建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 、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我们深深体会到:经过“十 二五”的实践,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 效,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建第一保证 不动摇。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严格要求,严密制度,严肃纪律,全面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为建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最硬 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坚持把“举办权就是发展权”作 为最大机遇,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 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城 现代化进程,筑牢建邺的发展根基。三是必须坚持创新第 一动力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人才支 撑引领作用,集聚高端现代服务业,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 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擎的经济 体系和发展模式。四是必须坚持改革第一红利不动摇。突 出抓好各领域先行先试改革,在全市率先剥离街道经济职 能,扎实推进功能园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通过改革不断消除阻力瓶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五是必须坚持民生第一导向不动摇。深入推进宜居幸福城 区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 回应民生关切,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认真兑现民生承诺 ,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些经验弥足 珍贵,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区域竞争力与目标定位之间还 存在落差,功能园区在全市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社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维护公共安全、社 会稳定以及改善民生的压力依然较大;文化建设及意识形 态工作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 有待进一步发挥;少数党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担当 意识有所减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需巩固深化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解决。 二、高标准建成城市新中心的新要求、新使命 新阶段新形势下,发展环境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趋多 元、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认清发展大势、瞄准全球 坐标、提升发展品质、实现更大作为。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 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长期向好的基 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 化等战略布局逐步展开,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 格局正在形成,南京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其承担的中心城市功能将实现全方位提升。“十三五 ”期间,省市着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加快推进苏南 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这些 既为建邺发展开启了多重战略机遇“窗口”,也为新中心 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从建邺自身看,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新中心建设已初具雏形。特别是通过高级别、高层次大赛 要事举办,区域影响力大大提升;通过高强度、快节奏的 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备,大量产业载体不断交 付;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定位,高端产业及人才加 速集聚,建邺已进入前期快速发展的“红利期”。在当前 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 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全区 上下要始终坚定方向,保持发展定力。不因成绩所骄,不 为困难所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高标准 建成要素聚集、引领创新、生活品质优良的现代化国际性 城市新中心。 未来五年,是我们建成城市新中心的决胜期。建邺作为 省市率先发展的先行区,要实现由“城市新区”向“城市 新中心”的跨越提升,就必须坚持现代化、国际性战略导 向,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形成辐射南京都市圈和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未 来五年,是我们经济转型发展的黄金期。河西南部、中新 生态科技岛加速开发,为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先进 要素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重点 推进,进一步增强了河西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新空间、新 产业、新体制叠加的“三新”优势,迫切需要我们将发展 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打造现代 产业发展新高地。未来五年,是我们社会和谐进步的攻坚 期。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迫 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经济与社会协同建设,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深化 法治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确保社会既充满 活力又和谐有序。 综合以上分析,今后五年建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坚持“现代化、国际性 、创新型”发展定位不动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 标准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在建设“强富美高 ”新南京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高标准建成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核心区。实施主导 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跨上新台 阶,集中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 心,长三角创新创意中心,南京都市圈会议展览中心、文 化体育中心和商务商贸中心,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多产 支撑、并驾齐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区地 区生产总值达45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其中 服务业投资不低于12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 增长8.6%,建成产业载体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生产性服 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 ——高标准建成国际化开放城区。实施“中新合作新典 范”行动计划,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提高建邺经济 的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区内引进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外商投资企业总部、国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等企业100家 ;举办国际性展览、国际性会议等活动1000场;培育和引 进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外籍或高技术、高技能等国际性高 层次人才1万人。强化国际化的城市功能,打造一批国际社 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和境外游 客,推动中外文化合作交流,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塑造 南京人文绿都的国际窗口。 ——高标准建成创新型活力城区。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行 动计划,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聚 集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吸引一批具有世界 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充 分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 入占GDP比重达3.3%,集聚重点科技创新企业1500家,培育 高层次自主创业4000人,基本创成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先行区。 ——高标准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型宜居城区。强化改革 、科技、文化三轮驱动,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 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提升新中心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实施 绿色新城、海绵新城、紧凑新城、智慧新城行动计划,牢 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智慧引领战略,促进产城融合 和城市管理创新,构建品质一流、绿色低碳、布局优化的 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 间天蓝水清,进一步彰显现代化人文品质,塑造国内有影 响力的宜居精品城区。 ——高标准建成和谐共享型幸福城区。实施富民惠民行 动计划,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统筹 布局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基层社 会治理,实现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升。到 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 率达98%,群众安全感达95%,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 强。 未来五年,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们要进一 步增强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机遇意识,加快形成崇尚创 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 环境,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的征程上取得新作 为,再创建邺发展新辉煌! 三、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紧紧围绕高标准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的 目标,积极把握发展新机遇,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有效 实现发展新突破,谱写建邺“强富美高”新篇章。 (一)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 态,打造一流的各类人才队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为建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是建设一流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双创 示范基地。实施双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紫金 (建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加速建邺人才公寓规划建设 ,提升南京国际人才港功能品质,建立创新创业一站式服 务窗口,为创新创业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保障。实施主导 产业科创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国家广告产业园、移动互联 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数个主导产业协同 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 汇聚。实施创业孵化体系完善工程,打造一批低成本、便 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进一步 完善市场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 +加速器+产业园”和“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培 育体系,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双创示范基地。 二是构建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着力创建长三角区域科技 服务名区。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发挥企业创新主 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区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国 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增强区域创新实力。 实施科技服务升级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成果转化、 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运营、人力资源服务等科技服务业 ,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加大科技和人才 工作投入力度,建立财政资金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 ,综合运用直接资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扶持方 式,加强创业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类 政府性基金运作,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引导功能 ,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加速创投机构集聚,拓宽企业融资 渠道,积极打造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速构筑长三角区域国际 人才高地。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 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大力营造“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实施“创业建邺”人才计 划,进一步形成人才加速集聚和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力 争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20万人。优化人才开发模 式,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成果转 化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共建,加强与行业组织、中介 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和精度。 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推动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和国际人 才交流平台建设。实施人才服务管理提质计划,完善全过 程、全方位的人才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 学、家属就业、产品推广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打造建邺人 才服务品牌。 (二)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实施经济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营改增”税制 改革,统筹推进“五型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以高端现代 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撑的创新 型、智慧型、总部型产业体系,更高标准建设功能园区 ,打造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核心区。 一是突出结构优化,引导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打响 “建邺服务”品牌,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型 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84%以上。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商务 商贸业和文体旅游产业。高标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加快 建设金融城二期,延伸金融产业链,引入新型金融业态 ,逐步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私 募基金、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新兴金融为补充,中外金 融机构并存、功能完备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金融发 展格局,拓宽金融业增加值来源,提高金融业经济贡献率 。高标准建设商务商贸中心,加快集聚一批法律服务、会 计业务、管理咨询等高端生产性服务机构。完善高端商务 配套产业,加快新鸿基、涵碧楼等高端商务楼宇和金地、 正荣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高端商务服务新高 地。高标准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拓展区 域文体、会展、艺术休闲建设空间,建设华侨城欢乐滨江 等一批重大文体旅游项目,整合文体旅游资源,推进文体 与旅游、科技、互联网等深度融合。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彰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作用。重 点提升移动互联、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 作用,鼓励产业融合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 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和产 业竞争优势。抓住国家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试点 城市建设的机遇,推动国家级移动互联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以北纬通信、烽火星空等项目为依托,形成以智慧健康 、智慧城市、大数据为主要方向的移动互联产业集群,打 造南京市最大的云计算一站式服务中心及国内最具潜力的 信息服务接包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 和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系统控制技术、绿色建筑设计和 节能节材中介服务等,打造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节能节材 环保示范基地。 三是注重抢占先机,推进未来产业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