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进“四个全面” 践行“五大理念”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的报告 梁一波 (2016年7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共苏州市吴江区第 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 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 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二届党代会一 次会议以来的工作,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 行“五大理念”,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选举中共苏 州市吴江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苏州市吴江区纪律检查 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共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加快“强富美高 ”新吴江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受中共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托 ,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全力攻坚克难,谱写发展新篇 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形势严 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发展群策群力,变化有目共睹的 五年。五年来,区(市)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 策部署,坚持集体领导、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完成“撤 市设区”工作,确立“四五六”战略,实施“1058”工程 ,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适 应经济新常态,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奋发作为、开拓进 取,千方百计抓机遇,统筹兼顾解难题,聚焦重点创优势 ,精准施策补短板。五年来,全区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城 市建设波澜壮阔,生态环境加速优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重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面貌发生系统性变化 ,薄弱环节得以大幅度改善,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 步增强。五年来,我们较好完成了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加快了争先进位步伐,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为率先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15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4亿元,分别是2010年 的1.5倍和1.6倍;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1亿 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亿美元,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 间 。 经 济 结 构 持 续 优 化 , 三 次 产 业 比 重 调 整 到 2.7:52.2:45.1;服务业新业态加速形成,增加值占GDP比 重提高8.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新兴产 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速,智能工业 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万人发明专利拥 有量从4.66件提高到23.1件;人才总量突破23万人,目前 拥有国家“千人计划”达到47人;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2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载体能级持续提升,太湖新城进 入发展加速期,省级汾湖高新区、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 假区、国家级吴江综保区成功获批,省级吴江高新区加快 建设,东方丝绸市场市场交易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现 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国家级;高起点规划建设苏州湾科技城 、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科技、特色载体。资源集约持续 强化,盘活存量成果丰硕,“多规融合”和“三优三保 ”全面推进。 民主法治展示新气象。坚持完善党的领导,认真贯彻 民主集中制,切实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区(市 )委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发展大局依法履行职能 ,支持政府务实高效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 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职能。做好新形势下民主党派、 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 ,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重视发挥 老干部的优势和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 织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 后备力量建设,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创建“五连冠”。强化 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公众 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在省市各类测评中均在90%以上 ,连续五年获评省级平安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先进集体,法治创建先后获评省级、国家级先进单位。 文化文明呈现新亮点。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强化 融合和提升,挖掘文化资源、梳理文化脉络、定位文化特 质。吴江运河古纤道作为重要遗产点,随大运河成功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吴江已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黎 里、震泽镇成功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同里一道构建 了吴江三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集群,并一道列入江南古镇 申遗名录;社科理论、文艺创作和社会学、国学等领域的 影响力增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集聚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 和提高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 文化文明活动,建成用好公民道德馆、乡风文明馆等场所 ,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吴江厚道淳朴、开放包容 的社会风尚。 社会民生开创新局面。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1.9%;村级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3%。着眼城乡统筹 ,着力普惠民生,实施总投资430亿元的“1058”工程 ,10大民生实事工程、5大交通工程和8大生态文明工程均 较好实现计划目标,松陵老城改造、各区镇老街改造、黎 里古镇和震泽古镇保护、学校建设等方面,已使群众广泛 得益。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 。按三级综合标准新建苏州九院和吴江中西医结合医院 ,养老服务快速发展,“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 ,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省首批公共体育 服务体系示范区,承办多项国家级以上大型品牌赛事。完 成城乡社保“三大并轨”,逐步实现医保与苏州接轨。建 立全国首家县级智慧交通研发中心,智慧交通吴江模式推 广至湖南、贵州等省市;公铁水空全面推进,大交通体系 基本形成,交通网络更加立体便捷高效;公交发展便民惠 民,与苏州全面接轨。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基本实 现路、电、水、气、环保、信息等“六网”进村和农村社 区服务中心全覆盖。 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的全过程,单 位GDP能耗下降明显,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积极推进 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完成 水面“三网”整治拆除,实施“畅流活水”工程,基本建 成东太湖百里自然风光带,率先在苏州范围内实行雾霾预 报。落实“四个百万亩”任务,部分生态公园精彩亮相 ,绿化建设稳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两年任务一年完成 ”,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提升美丽乡村 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科学规划建设生活垃 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力推进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全面实施 黄标车淘汰更新,加大投入新能源环保车型,城区公交全 面消除“黑尾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同里湿 地公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示范湿地公园,实现国家 卫生镇全覆盖,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建 主体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突出围绕贯彻党的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开展政治思想建设和理论宣传教育,推进党委中心组 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 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 作风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建立健全“动 议比选任用”工作机制,稳妥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工程 ”,推进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完成多项专项整 治任务。深入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全面推行基 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抓好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整 顿转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完善 配套制度,层层传递压力,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 法,及时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 势,营造了勤政廉政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机关部门大力践行“马上就办”,区镇积极 投入结对竞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有力推动了发展优 势构建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驾驭发展水平和服务发展 水平。特别是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在产业结构优化、智 能工业发展和大力集聚欧美先进制造业企业方面;汾湖高 新区(黎里镇)在支柱产业培育、高新企业引进和构建特 色园区方面;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和东方丝绸市场业态提升方面;太湖新城(松陵镇)在提 升城市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促进财税增长方面;平望 镇在扩张经济总量方面;震泽镇在深化建制镇示范试点方 面;七都镇在塑造文化品牌方面;桃源镇在发挥生态优势 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各地和全区新一轮发展 ,夯实了基础。 过去五年的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坚持把握 大局,把贯彻中央、省市委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深入落实到推进“四五六”战略的生动实践之中;坚持 围绕中心,确立“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理 念,强化经济建设不动摇,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创新驱动,重视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的融合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 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区镇合一”,探索重大试点,充 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普惠民生,高效推进“1058”工程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让群众共享成 果;坚持自觉自信,敢于直面不足,勇于担当责任,善于 争创优势,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发展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 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 同奋斗,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领导老 同志的关心帮助,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 人士、各方朋友的亲密合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关 心和支持吴江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 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尽管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但经济增长压力依然不小;尽管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但 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还不够快,新兴产业亟待做大做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尽管改革创新氛围日益浓 厚,但全面改革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尽管城乡环境明显 改善,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尽管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逐年提高,但区域之间发展不 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尽管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还有 一些党员党性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尽责 担当意识不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发展大势,明晰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吴江构建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关键期,也 是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当前,经济生态 、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我们的思维 方式、发展方式、工作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围绕中央对经济走势的预期判断 ,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牢牢抓住用好国家推进制造业升 级的机遇,抓住用好国家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 ,抓住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抓住用好长三角城 市群和苏州大城市建设的机遇。我们要高度聚焦新旧动能 转换,深刻认识到以往充分得益于低门槛、低成本支撑的 大周期,已经不能持续;新一轮向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发 展的大周期已经到来;这种周期的变化是发展形势和经济 规律决定的,必须主动超前顺应,下决心推动传统动能改 造和新兴动能培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新陈代 谢、优胜劣汰。我们要高度聚焦城市能级提升,深刻认识 吴江城市的定位、功能和责任,全力打造苏州城市发展的 新增长极。我们要高度聚焦发展格局优化,深刻认识存量 低效资源价值,以长远眼光促进资源科学集约利用,为发 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我们要高度聚焦补齐发展短板,深刻 认识发展根本目的,继续集中力量有序推动各个领域不足 和薄弱环节的改进。 我们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以 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领导经济 建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抓 “热点”、攻“难点”、治“痛点”、疏“堵点”,树 “亮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准确把握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 为内在要求、绿色为必要条件、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 本质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决策、 执行和检查各环节,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新形势下领导 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 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落实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持续实施 “四五六”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先 进制造业立区和现代服务业兴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 式,统筹推进各项建设,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上 迈出坚实步伐。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 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装备制造业 产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 长,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5%左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实现 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取得重大进展,法治成为吴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充 分展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实 模样,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紧扣“强富美高”,率先全面小康 今后五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经 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发展要求,及 时比对小康标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聚焦关 键领域、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全力推动“经济强”。认真贯彻创新、协调、 开放理念,遵循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大逻辑”,注重研 判形势,注重引导预期,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 中心,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 力营造吴江发展的“小气候”,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 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更加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 的引领作用,更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 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大力推进技术攻关,打造新的核 心竞争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 ,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协同创新载体和公 共服务平台,深化政产学研金合作,促进“出成果、出人 才、出品牌”。激活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各种创新资源 ,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大 力加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新兴产业 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 作培养技术工人。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全方位的 创业投资,促进科技与金融更好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资本 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支持企业上 市。强化创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构建促进创新 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让创新在全区上 下蔚然成风。 扎实落实五大行动。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行动,坚持优化存量、 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相结合,推动结构性改革要求贯彻到 各个领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 ,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取得 明显成效,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环 境显著改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逐步 健全,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供给体系。确保到“十三五 ”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给结 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显著提高,实现经济发展高 水平供需平衡。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 务业兴区”,全面加快融入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着 力构建四大千亿级产业并驾齐驱、鼎力支撑的新局面。全 面加强产业招商、配套招商、科技招商,着力提升招商能 力,强化跟踪服务,强化考核激励,全力促进项目落地和 投产,实现新兴产业项目、重大项目引进新突破,加快产 业集聚和特色错位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工业发展,加快现 有企业智能化改造,着力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应 用和智能管理等方面形成集聚优势;完善新兴产业产业链 ,促进集群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向“四化四商”发展 ,大力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经营国际化、 营销网络化,鼓励支持企业向品牌运营商、系统集成商、 工程承包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促进外贸优进优出 ,扩大一般贸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走出去 ”步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重点发展 九大类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税源型、人才型、平台型、 功能型企业集聚,加快向都市型产业转型,加快网络经济 发展,推进市场采购试点,发展跨境电商,构建现代服务 业发展新体系。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推动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5位;推进农 业综合功能利用,实现从生产向生活生态、从物质向精神 文化功能拓展;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优化提升“四大 主导产业”,推进“一核七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 一批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 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提升载体能级。六大载体要继续充分发挥经济发 展的主阵地、“压仓石”和示范区功能。推进吴江开发区 “二次创业”,加快综保区建设发展,加快台资企业转型 升级,打响欧美高端制造业企业集聚区品牌,引领全区进 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汾湖高新区、吴 江高新区创新发展、争先进位步伐,入围省级高新区前五 强,汾湖高新区实现晋升国家级目标;努力探索和实践 “互联网+纺织业”发展模式,推动吴江高新区在纺织业电 子商务专业化、系统化和市场化方面形成新竞争优势;加 快太湖新城产城融合步伐和核心区崛起,增强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打 造5A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合力建设苏州湾科技 城,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金 融、电商、新型食品、物流等领域的园区建设,着力发展 科创园、清华汽研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研 究所、西安交大科技园、东华大学技术中心、吴江丝绸文 化创意产业园等科技、特色载体,立足区域优势打造一批 “特色小镇”,全面提升产出贡献。 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以“多规融合”为引领,以“三优 三保”为抓手,加强全区统筹,持续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 局,盘活存量低效资源,激活农村要素市场,科学规划实 施新一批重大功能型项目,注重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 力风貌和休闲网络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推进新型城镇化 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太湖 新城与吴江开发区要围绕生态、商务、文化、科技的新城 定位,加快联动发展,掀起大发展热潮;推进太湖新城围 绕核心区域梯度南向拓展,推进吴江开发区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