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孙大为:不断夯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基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断夯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基础 发表时间:2020-07-17来源:党建网 孙大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 视公民道德建设。2019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称《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 平对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重大意义。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新 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打下坚实法治基础。 一、深刻认识民法典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回顾民法典的起草历程,要追溯到66年前。1954年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组织力量 起草民法典;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 于1964年完成草案;1979年11月至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并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为 现行民法通则(1986年通过)打下基础;2002年12月,第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次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 纂工作,着手民法总则制定工作。2017年3月15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 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集 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 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法律精髓于一身,在我 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构建不断完 备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 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 色的法制根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 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完善和构建 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 要内容。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法律,为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 义道德、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保障。 (二)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保护广大公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通过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 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 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 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的内容涉及公民生活的方方面 面,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三)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震慑预防违法犯罪行 为的发生。《民法典》通过合理的架构为涉及民事活动提 供基本准则,为涉及交易活动确立基本依据。《民法典》 坚持弘扬传统私法中平等、自由、正义、效率价值理念 ,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理念,并围绕这些价值理念作出 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 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民事法律体系。 (四)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充分维护和保障国家社会 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入“五位一体”建设 的总体格局,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要确保让改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终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不断提升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 斗目标,时刻心系群众所思、情系群众所想,政策制定从 人民利益出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