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合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委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 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8月) 今天,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2016年8月 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并发表重要讲话,深 刻指导了青海的发展战略,深刻梳理了青海的发展逻辑 ,深刻重塑了青海的发展状态。这在青海发展进程中具有 里程碑意义,既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思 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使党的领袖的光辉形象更加深 入人心、更加广受尊崇。今天下午,市委在举行学习贯彻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又召开 座谈会,集中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和《习 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一文。刚才,市委常委、市人大 和市政协党组书记以及部分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做了 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深刻、很感人,既体现了大家对习 近平总书记的忠诚与爱戴之情,又体现了市委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明显成效,更体现出 习近平总书记及其重要思想的强大感召力。 党的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 成长之路》一文,以领袖人物的内在成长规律为主线,视 角宏大、脉络清晰、概括凝练;《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书,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素材翔实、 笔触生动、情感丰沛。这一文一书,文为经,书为纬,全 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 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斗争历练中成长的 过程,系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 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 常言道,“一滴水中见太阳”。在学习这一书一文过 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细节之中见人心”。这些反映习 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作品,在全党全国受到热烈欢迎 ,引起强烈反响,体现出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对习近平总 书记的衷心爱戴。特别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 ,其内容的采访实录在《学习时报》上连载时,广受关注 、广为传播,一时间可谓“洛阳纸贵”。在广大读者强烈 要求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将采访实录汇编出版,在 “上海国际书展”亮相首日就销售一空、供不应求。这些 细节所折射出的“人民对领袖的尊崇,领袖对人民的感召 ”,是党的事业之福、国家发展之福,令我们备受鼓舞、 倍感振奋。 近年来,西宁市委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坚 持每次市委常委会议都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贯彻措 施,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 性真理转化为西宁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对于坚持把“始 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绝对一致”作为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实践 标准的西宁来说,更应该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方面学在前列、用在前 列、走在前列。 下面,我重点围绕最新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 月》一书,谈几点学习体会,与同志们交流。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重大教育 意义 出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 关于领袖人物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员党性教育等方面 的一大探索创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读故事 、学历史,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大教育意义,将其作为 “党内教育教材”来学习使用。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来表 达,就是既要将这本书当“史”来读,更要将这本书当 “经”来读,只有经史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效用最大化。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领袖论的生动教材。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权威”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强调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 ,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 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 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来领导的。《习近平的七 年知青岁月》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人 的才干、气质、风范的“黄金时期”的成长过程,以直观 生动的事实,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地位 是建立在多么坚实、多么深厚的根基之上,让我们深刻领 会到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领袖论的科学性、重要性在当代 中国是如何展现的,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 展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领袖的需要和依靠为什么是内在的 、必然的。当今时代,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习 近平总书记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 领袖。在我的认识中,这“三个最”与书中提到的另外 “三个最”,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 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有着跨越时空的内在 联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当年 梁家河的“三个最”中已经蕴含着当今大国大党领袖“三 个最”的初始密码。类似这样的内在联系,在书中还有很 多很多。我们学习这本书,就是要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 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 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 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 、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 自觉行动。 其次,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论的重要教材 。长期以来,在党性教育方面,“结果呈现”式教育占据 主流,即对已经成熟、定型的“共产党人党性”介绍较多 ,对党性的具体生成过程则涉及较少。《习近平的七年知 青岁月》一书,正好填补了“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论”的这 一空白,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当代中国党性最强、觉悟最 高的领袖人物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 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从初到梁家河时尚带 迷茫的15岁少年到离开梁家河时满载收获、从容坚定的青 年,这一段“七年成长”向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党 性修炼之道”。我们看到,关于“信念”,书中讲到总书 记当年因受不公正对待,先后递交了十次入党申请书,在 一次次被拒绝的过程中,尽管也有不解、委屈,但对党的 事业的信仰、对党组织的忠诚愈加坚定执着,奠定了“以 身许党”的基石;我们看到,关于“担当”,从初到农村 时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后来即使整个大队只剩下总书记一 个知青,他依然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担负好大队书记的 职责,展示出强大定力,等等。我们学习这本书,就是要 从这一个个真实故事、一件件历史细节中,向习近平总书 记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第三,这是一本关于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论的权威教 材。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基层工作的 开端。总书记正是从这样坚实的起点上,一步步成长为党 和国家的领袖。《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 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 ”“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 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教材。仅仅是书中各 章节的标题,就让我们很受教益。比如,“为群众办实事 是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 立志做大事,不搞形式主义”“近平与我们同吃同劳动 ”“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等等,可以说 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堂党的群众工作精品课程。我们学习 这本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 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 记心中、落到实处。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将陕北七年知青岁月视作弥足珍贵的人 生财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反映习近平总书记知青 生活历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研习、领会精髓、把握要义,使之 真正成为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党性修炼、指导推动实 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一,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 路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 月》一书,非常深刻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即使在最艰苦 、最简陋的环境中,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与思考。对理 想的追寻,对信仰的笃定,对理论的精研,是总书记成长 过程中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的魅力,最深厚的根源 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洞察规律、征服人心的真理力量,来 自于绵延500余年的社会主义正源正脉的历史力量。同时 ,长期艰苦磨难、曲折奋斗的过程,使习近平总书记锻炼 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踏实的奋斗精神,拥有着令人敬 仰的人格力量,充满了个人魅力。 第二,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 路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与生 俱来的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是把 红色江山锻造成型的那种精神、那种气质的自然延续,是 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那种规律、那 种逻辑的自然延续。同时,七年知青岁月又使习近平总书 记的红色基因回归了本源,在人民与实践的大熔炉中再次 熔铸。《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鲜活生动地回答 了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得到亿万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爱 戴,是因为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总书 记因成长历程而自然生成、因理论觉悟而不断升华的对天 下苍生的牵挂、对民生福祉的担当,是民心所向的根基所 在。 第三,要通过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 路是实践特质与理论特质的统一。以七年知青岁月为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极其丰富的执政实践经历。在学习贯 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烈地感 受到,总书记对基层特别了解、对国情特别了解、对人民 群众所思所想特别了解,这与总书记长时间、全身心在陕 北高原的泥土中摸爬滚打是分不开的。同时,习近平总书 记在梁家河时期所养成的博览群书、深邃思考的习惯,又 为他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同志进行伟大斗争、建 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 ,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 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 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 指南和行动纲领。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总书记讲 话,就是学真理,是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长学长受 益。党的领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高度融合,既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幸,也是亿万人民群众之福。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 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历程”中学 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历程”,善于从大视野、大 环境、大格局来认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从源 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一是要准确认识深厚思想根脉。七年知青岁月,为习 近平总书记提供了一个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原点(人民群 众实践),在诞生毛泽东思想的地方(延安),在孕育邓 小平理论的时间(文革结束前夕),系统进行实践、学习 、思考,从而实现思想发展的宝贵机遇。以上三者合一 ,使得习近平总书记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各位思想 巨人担负着同样光荣的使命、思考着同样重大的问题、开 创着同样伟大的时代,决定了以此为起点的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 义正源的延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脉的传承,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是要自觉认同绝对思想权威。七年知青生活,决定 了习近平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 ”。究其原因,其一是感情最深。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 与共的生活经历,使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居于最 高地位,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 得了源源不断的伟力。其二是国情最清。习近平总书记从 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 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这也是当今世界 大多数大国领导人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其三是积淀最实 。与大多数人不同,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 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 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 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实 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 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 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总之,正是从习近平总书记薪 火相传的信仰、百折不挠的磨砺、脚踏实地的奋斗、人民 为本的初心中,我们感到了踏实,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 笃信,这样一位领袖所凝练的思想、所开创的理论,必定 能引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 向光辉的彼岸。 三是要深入了解重大思想特质。习近平总书记那七年 知青岁月,也是世界处于大变革的前夜,这也决定了“变 革”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思想特质。上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初,“二战”以来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和经济社会发 展态势正在酝酿着深刻变革,简单地概括,就是资本主义 阵营陷入了“滞涨”危机,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着“僵化 ”危险,大批刚刚获得解放的民族国家面临着国家治理挑 战。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家当时都在寻找新的出路。求知 欲望强烈、视野开阔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自然也直接或间 接地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孕育形成了鲜明的问题意识、 强烈的改革精神、宏大的创造魄力。这样的思想特质,使 得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敏锐、深刻地把握党情国情社情 的重大变化,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宽广 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 新概括,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 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 大事。 三、抓紧抓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运用 日前,中央党校下发了关于各级党校认真学习《习近 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通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 神,以全市各级党校为阵地,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与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 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全市党员干部做好迎接党的 十九大的思想、政治、理论准备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武装 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要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习近平总 书记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我们所绝对服从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 选择。当前,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绝对",是西 宁最大的政治,全市每一位党员都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 。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是静态的,这是对96年来这段苦 难辉煌历程的所有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历史启示的尊重 和掌握。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 致,不是孤立的,这是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的根本保障,是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13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有奋斗、 所有实践、所有探索的尊重和延续。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 立“四个意识”,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坚决尊崇习近 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绝对权威,坚决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指挥号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特别是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 神,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把总书记嘱咐 的每一件事情都办好、落实好,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当好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 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 谐美丽新青海的排头兵。 第二,要把思想养分与精神养分结合起来。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关键在于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 点和源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在汲 取思想养分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 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 分,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价值立场、思 想观点、思维方法、表率作用,努力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 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 ,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 ,在党忧党,在党兴党,为建设幸福西宁、为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第三,要把学习工作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要抓紧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 及与总书记成长经历相关的学习内容进教材、进课堂,使 之成为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引领 和重要保障。同时,要把握“领袖人物成长经历也是党史 、党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积极拓展党 史研究领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设立重大专项,开展深 入研究,力争形成有分量的成果。 第四,要把干部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起来。习近平总 书记的成长历程特别是知青岁月,不仅对党员干部具有重 大教育意义,而且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具有重大教 育意义。我们要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包括 青海在内的西北地区人民尊崇英雄、热爱领袖的传统特征 ,积极运用大众化方式、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习近平总 书记的成长历程和人格魅力,用总书记的奋斗精神激励青 年,以总书记的领袖风范感召人民,把西宁干部群众对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信”与对习近平总书记 这一党的领袖、人民领袖的“爱”结合起来,形成和保持 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整体性、实践性、持续 性绝对忠诚。 同志们,在当代中国处于百年复兴大业“行百里者半 九十”的关键时期,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英明领袖,是 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始终对党绝 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 致”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毫不犹豫、坚定不移、持 之以恒,与全市干部群众一道,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 列”的精神,以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 力推动“四个转变”、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 西宁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沿着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谈会发言摘要 跨越时代的感动和示范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承功   我来自高校。我们在全校学生党支部中组织了专 题学习,“复旦研究生”微信推送了部分学习体会,大家 的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这是一份跨越时代的感动 和示范”。   我的一个最直接的感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七 年无疑是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所谓艰苦,一方面固然是 指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质条件的匮乏、生产方式的落后等 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时很多知青在心理上的落差、精 神上的迷茫,特别是青年习近平个人还背负着家庭问题的 重压。这样一种艰苦,没有亲历过的人其实是很难真正想 象得到的。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七年知青岁月又成 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岁月。在这七年时间里,青年习近 平从一个十五六岁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 自信、奋发有为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和大队党支部书记 ,这段成长的经历既是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起点,又如有 的受访者所言成了他日后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这段成长的岁月之所以如此不同寻常,是因为这 七年完全是一段闪光的奋斗岁月。通过那些40多年前的故 事,我们看到了他在艰苦中成长、在奋斗中成长所留下的 闪光足迹,看到了他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所焕发的闪 光精神、所创造的闪光业绩。   仔细品味这段艰苦的岁月、成长的岁月、奋斗的 岁月,的确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一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砺,锻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 。青年习近平15岁来到陕北梁家河,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 的双重困境。在这样的艰难困苦面前,他选择了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自觉接受意志品质的刻苦磨砺,不断积聚思 考和实践的勇气与自信,完成了成长中的蜕变,实现了精 神上的升华,印证了《滕王阁序》中的名言“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让我们更深 切地体会到,要更加自觉地接受艰难困苦的考验,不断磨 砺、不断锤炼,用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引领我们对伟大事业 的执着追求。   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 总书记把自己称作“黄土地的儿子”。他在陕北插队七年 ,真正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这片黄土地,融入了中国 最基层的农民群众中间,融入了与他们一起为了美好生活 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理解了他密切联系群众、扎根中国大 地的这份情怀,我们就能更深切地体会他所说的“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能更坚定地 站稳人民立场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三是坚持学习思考,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读 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定会对习近平总书记知 青年代那种好学敏思的钻研劲头印象极为深刻。他以超出 常人的毅力坚持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历史、文学、军事 和国际政治著作,高度关注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边学习 边思考边交流,培植了丰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保持 了敏锐的头脑和宽广的视野。这是他在知青岁月坚持学习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四是勇于真抓实干,强化谋事创业责任担当。另 一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青年习近平作为大队党支部 书记带领当地农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付出的艰苦努 力。从办沼气、修淤地坝到兴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 、机器磨坊,短短一年多时间,青年习近平脚踏实地,动 员群众,勇于创新实践,敢想敢干能干,充分体现了一位 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 到今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样需要我们保持这样一 种精神状态,保持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强化和坚守共产党 人的责任担当。 让人们看到梦想在前方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知青说”“村 民说”“各界说”三说,用近乎田野调查的方式,原生态 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川七年插队的不凡经历 ,涵蕴丰厚沉实的历史含量、思想含量和艺术含量,无疑 是中央党校为党的十九大献出的一部精品力作。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大家谈到,当 时在知青中,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最多、涉猎面最广。他读 中国书,也读外国书;读古代的,也读现代的;读哲学的 ,文学的,也读自然科学的。在15岁到20多岁的年纪,他 不被苦难所困,不为逆境所缠,不受家庭冤屈所扰,在极 为简陋贫瘠的条件下,深入研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的战 略问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基辛格的《选择的 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以及《 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罗斯福见闻秘录》等著作。为 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30里山路才借到手。真 可谓下得苦功夫,为求真学问;身在山村一隅,心装国家世 界;物质何其贫困,精神如此丰饶!知识上的储备,视野上 的开阔,实践上的体验,善其身的经历,铸造了他济天下 的历史原点。他信念坚定,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 入党申请书。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我迷茫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 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 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诚哉斯言!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深深感受到 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老百姓说,“再糙的饭,近平 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可以说,习近平 总书记最懂得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期待什么。他组 织带领群众修路、打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 井、搞沼气池。即便离开了梁家河,他还时时关心那里的 群众。吕侯生腿病,习近平同志给他寄了500元钱路费,亲 自安排他到福建治疗;后来,吕侯生在山西做了截肢手术 ,习近平同志替他支付了所有医药费。他说:“侯生,给 你治病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真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他 同人民真正是血肉之情、骨肉难分。知青岁月,是习近平 总书记人民思想的源头。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 ,必须坚定人民立场。立场出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 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就是老爹老娘、兄弟姐妹、童 年玩伴、邻里乡亲,就是梁玉明、吕侯生、刘金莲、张卫 庞,随娃、黑子、铁锁、聂瑞兰,就是平凡的劳动者,勤 苦的老百姓,身边的普通人。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像习近 平总书记那样,真正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欢乐着人民的 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心头与笔头、血管与笔管是相 通的。只有把人民冷暖挂在心头,才能灌注政策的笔头;只 有血管里充满对老百姓的惦念,服务中才能涌动滚烫的情 感。我们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必须关切人民的生命和 幸福,尊重人民的地位和尊严,维护人民的权利和责任 ,满足人民的需要和诉求,表达人民的主张和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可谓坎坷。他在老三届 中年龄最小,插队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他说 :“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 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 ,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正是在最 苦最累最难的生活中,他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面对困境 的坚韧不拔,我们就必须不断锤炼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同时,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全面地认知历史,辩证地 分析现实,深入地了解人心,发展地认识生活。像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的:“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 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 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 卢映川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领略了与习 近平总书记当年一同插队的知青、当地村民以及时代同龄 人讲述的青年习近平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脑海中不自觉 地浮现出古人讲的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 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即便是在那个 年代,也是极为不易的。正是这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很 多今天已难以想象的人生困境,磨砺了青年习近平——他 的意志和信念,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对人民群众的深 厚感情,使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变,使这段岁 月成为他人生的丰厚积淀,成为精神境界升华的起点,成 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 在书中,亲历者见证者讲述了青年习近平的很多故事 ,非常真挚朴实、亲切自然和鲜活生动。有克服艰苦生活 环境条件“过四关”的故事,有读书不辍、勤奋学习的故 事,有带领村民打淤地坝、办沼气、打井、开办铁业社代 销店的故事,有帮助群众调解纠纷、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故 事,等等。这些故事,今天看或许有些平凡,没有什么惊 天动地,但在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极为不 容易、极为了不起。有三个故事我印象最深、感触也最深 。一个是一同插队的雷平生所讲的吊唁祭奠村里一位老党 员母亲的故事。在批判“封资修”、极左盛行的“文革 ”年代,在那样的社会环境氛围下,这样做极其难能可贵 ,细小事最见真性情,反映了青年习近平的品格和勇气。 另一个故事是石春阳讲的,为梁家河村办铁业社、代销店 、缝纫社等,方便群众生活。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搞这 些副业很容易被扣帽子,是有风险和需要勇气的。这反映 了他心里装着老百姓,而不是考虑个人得失。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石春阳讲的,给村里分救济粮。 为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帮助困难户,习近平带着大家现场 到各家各户去实地察看,让大家心服口服。这既体现了公 道,也体现了智慧。正是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计个人 得失,公道办事,青年习近平赢得了梁家河群众的信任和 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样也是以这种精 神赢得了全党的衷心拥护和认同。 在青年习近平身上展现了很多精神、很多可贵的品质 ,今天也不过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当学些什么 ?我觉得有以下几条: 面对困境从不气馁、从不消沉的意志品质和坚定信念 。困境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的人会消沉,有的人会 得过且过甚至随波逐流,唯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方能战胜 ,实现人生的升华。文天祥说“时穷节乃见”。正所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真挚情怀。如 同树木一样,只有深深扎根大地才能成为参天大树。青年 习近平把自己扎根在了黄土高原的大地上、扎根在了群众 中。我们的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有这样的扎根群众 精神。 孜孜不倦的读书好学精神。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 中,青年习近平也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并且在读书中注重 分析比对。正像雷平生所讲,青年时期阅读所学的知识、 信息或许会变化会过时,但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方 法以及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我们今天的工作 生活环境条件与那时比不可同日而语,解决面对的新挑战 新问题,需要我们始终不断地学习。 用真情实干获信任赢认同的价值取向和作风。青年习 近平以真情实干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真心称赞、真诚拥护和 充分认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那 样,把用真情、扎实干、敢担当作为行为准则,踏踏实实 地为群众办实事,方不负职责和人生。 永远保持“革命理想大于天”的豪情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厅厅长 王文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记录了大量习近 平总书记当时和以后40年岁月与梁家河群众深情厚意的故 事。总书记写给梁家河乡亲的每一份书信,字里行间无不 透露出浓浓的乡情。总是像家人一般亲自热情接待每一位 拜访的梁家河老乡,竭尽所能、有原则地为大家解难事、 做好事。在电视上每每看到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自然而然地 流露真情,这种真情来自他当年在梁家河的经历,来自他 从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采访中讲到“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 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等,这些生动的话 语,以及外出学习办沼气,用奖励的摩托车换拖拉机和供 群众用的磨面机诸多感人的小故事,处处体现了总书记对 “人民”两字的深切体悟。 我作为来自人力社保部门的学员,更要自觉把人民放 在心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通 过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推 进大众创业促充分就业,让广大群众拥有更稳定的工作;通 过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劳动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体现知识技能价值的收入分配政策,组织开展就业 技能援助行动,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让广大群众拥有更 满意的收入;通过深入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深化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科学确定社保待遇,合理引导预期,管好老百姓 “养老钱”“救命钱”,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广大群 众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 感。 习近平总书记15岁从北京到梁家河,在当年知青中 “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他不仅要经受吃饭 都成问题的艰苦生活,还要忍受那个特殊年代因所谓的 “黑帮子弟”问题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歧视和不公平。但他 没有抵触,毫无怨言,从来不“撒尖儿”,什么苦活累活 脏活都干过,连村里的人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 不了这苦!”正是这艰难困苦、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七年,让 青年习近平思想得到了淬炼,意志得到了磨练,立下了为 人民做实事、办好事的人生理想。 这段化茧成蝶的经历教育我,要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 信仰,坚守理想信念,保持“革命理想大于天”的豪情 ,培育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 ”改革,运用网络技术,让信息多跑路,服务方便群众就 近就便办事。 在历史亲历者眼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习近平总书 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给我留下了 非常深刻的印象。刚来插队时带了满满两行李箱的书,他 如饥似渴地学习,七年如一日,经常挑灯读到凌晨。在低 矮昏暗的窑洞里,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遇到不懂就思考 研究,而且这份勤于学习、乐于思考的劲儿,一直长期地 保持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 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正 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和宝贵经验。 学思践悟,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党性锻炼,增强 “四个意识”,坚决拥护跟随核心;在学习中提高政治站位 ,提升与领导岗位相适应的政治能力;在学习中增强战略、 辩证、系统、法治和底线思维,增强领导能力和履职本领 ,为百姓福祉和事业发展不怕艰苦,勇挑重担,善于担当 。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共青团中央宣传 部部长 这部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 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心系百姓 、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为当代青年励志成 才提供了鲜活教材。青春至美,每个人都有难忘的青春岁 月。习近平总书记把青春挥洒在黄土高原,在知青岁月里 打磨人生。细细品味,启发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感受和体会: 青春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这 七年知青岁月,是他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 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无疑对他后来的 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 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 ,超出了15岁少年的承受能力;因为所谓“家庭问题”,入 团入党曾经希望渺茫;身边的知青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 ,最后只留下他一个在坚守。正是在这种艰苦磨砺的考验 下,他慢慢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找到了坚定的目标 ,建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由此,我们不难理解 ,他寄语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深远用意。 青春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厚实底色。众所周知,习近 平总书记博览群书。在当时那个年代,尽管黄土高原闭塞 、学习条件艰苦、体力劳动繁重,青年习近平依然没有忘 记读书。他千方百计收集各类书籍,在低矮的窑洞里、在 昏暗的煤油灯下,读马列经典专著、读古今中外历史、读 中国古典诗词、读军事政治著作。这种勤奋好学精神,使 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 力。青年人树立梦想应从读书学习开始,真正使一切有益 的知识和文化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实践中,为青春远航 助力加油。 青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艰难困苦,玉汝 于成。当年,15岁的习近平作为从北京来的知青,扎根在 梁家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父老乡亲们一起面 对风吹雨淋、体味酸甜苦辣,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 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希望青年一 代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 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广 大青年在成长奋斗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也有 哀伤,面对困难挫折,只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 苦,才能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出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 。 青春在拼搏进取的奋斗中实现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 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 春唯有和奋斗、拼搏连在一起,才能托起无限宽广的梦想 ,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 我们青春答案,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人格上、行动 上的榜样。青年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 的目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 丽光彩,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丰碑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服务本领 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院长 李扬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干部成长的生动鲜 活的教科书,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思想深刻的党性修养之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通过对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知青、梁家河当地村民 以及和他当年接触的几十人的口述访谈,用平实的笔调、 丰富的角度、生动的事例,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特定的历史 岁月,走进了陕北的梁家河,走近了青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