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黑河市)市长谢宝禄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长谢宝禄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 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4月25日) 今天我们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 ,也是我来黑河工作后主持召开的首次城乡规划会议。会 议的任务不仅是对今年首批重点项目规划情况进行审查 ,更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思想,提高各级 领导认识,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统领作用和法律地位,增强 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今后几年是我们坚 定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实现黑河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是 第一个百年之交、实现黑河百年之变的关键阶段,在这一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新理念统领指导城市规划 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到黑河工作后的体会,讲几 点意见和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坚持规划引领,黑河城市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引导着城 市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城市建设的品质。建国以来特别是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黑河 市坚持用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塑造了别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和品牌,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规划体系 不断健全。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功能定位,完成了九版城市 总体规划,从1980版提出建设现代化边防小城,到2002版 打造沿江景观带,再到2016版建设滨江生态口岸城市,体 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开展了景观风貌规划和西部城 区、西南部棚户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 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等重点规划,建立了完整有序的 规划体系。二是城市框架逐步拉开。黑河自20世纪初形成 城市形态以来,大体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成为区域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全面把握城市发展脉络,根据发展需 求和功能布局,相继将西南部工业园区、黑龙江大桥桥头 区纳入规划,提高了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特别 是新一轮城市规划大幅增加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未来 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三是城市风貌明显提升。因地制宜 抓好城市形象设计,打造品位独特的口岸城市。“三优”文明 城创建工作享誉省内外,在黑河召开了全省“三优”文明城创 建工程现场会,各地争相前来观摩学习。深入开展“三城同 创”,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成为 扩大对外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如今的黑河,总体给人的印 象是干净、整洁、漂亮,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四是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 明的城市功能分区。统筹堤防、口岸与市政建设,客货浮 箱固冰通道投入使用,“三供两治”项目扎实推进,启动实施 了建筑立面改造、楼体亮化、小区绿化等一批惠民工程 ,在东北三省率先推行便民自行车服务,建成数字化城管 指挥平台,提高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 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按照市六次党代会部署,突出规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和 权威性,干了一些过去想干而没有干的大事,解决了一批 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促进城市发展提档升级。一是坚持 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类规划修编实施,依据城 市总体规划,编制了黑龙江大桥桥头区和大黑河岛规划。 强化风貌设计,突出宜居性、生态性、连续性和艺术性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设特色鲜明的口岸城市,提升了 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四岛”防护工程全 面完工,高水准设计建设沿江公园改造工程,对堤顶和广 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修建大黑河岛环岛路和景观路,统 筹推进双子城广场、体育公园以及城市道路等一批项目 ,实施燃气管道入户、老旧供热管网改造等配套工程,提 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启动了黑河城 建史上投资最大、受益群众最多的市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不仅解决了老城区群众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老化等突 出问题,还盘活了长期闲置的楼房,解决了最长达十年之 久的未回迁居民安置和历史遗留的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 ,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四是提升市容市貌。大 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治交通、拆违建,顺 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复检,被凤凰网评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大 陆居民幸福感爆棚6个城市之一,黑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 成一座现代口岸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还有一些缺憾和不足,主要是:城市空间布局不 尽合理,新老城区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体系 还不完善,小区巷道还有断头路、卡脖路,路网疏散和调 控能力较差,重点路段特殊时点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违规 建设未得到有效遏制,小区内还有应拆未拆的仓房,私搭 乱建等圈占公共用地等现象依然存在;地上的电力、通讯 等线路规划不到位,城市蜘蛛网影响市容,地下的燃气、 供热、给排水等管线基础数据不全,还存在安全隐患。这 些问题表面看是工作问题,实质是民生问题;既有管理方 面的缺失,也有规划层面的原因。一是规划的权威性强制 性不够。“规划即法”的意识不强,规划的刚性控制作用执行 不到位,规划部门职能作用不全,一些规划审批后没有实 施到位,存在未经许可私自更改规划和不按规划建设的情 况。二是规划的全局性统筹性不足。城乡规划衔接不够 ,市区之间、县乡之间、乡村之间还存在规划断层,重城 市轻农村、重主城区轻小城镇规划,农村规划滞后于城镇 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 护规划不同步,产城融合不够,尚未实现“多规合一”。三是 规划的引导性参与性不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 计覆盖率还较低,城市风貌设计不统一,专项规划配套还 不到位。群众的参与性不强,公众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缺 乏互相对话或协商的制度化渠道,存在“关门编规划”情况 ,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战略思维,着力提 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促进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 内涵式发展转变。 二、增强法律意识,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 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规划经过 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 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宪法”,必 须强化规划法律意识,树立规划的龙头地位。一要明确城 市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具有法定性,经依法批准的城市 总体规划和各级各类城乡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 个人都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我们要坚决维护规划的 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坚决不予审 批;对审批后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坚决停工进行整改 ;规划确需修改的,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履行修改程序 ,绝不允许有不遵守规划或随意变更规划的行为发生。规 划编制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与环境承载力方面的 规划,避免“城市病”。二要严守规划编制的法定程序。市政 府已经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执行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 定程序,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应的 制度和程序。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编制规划时充分征求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意见 和建议,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更要多听群 众的意见,确保规划更接地气。一些涉及长远发展的重要 规划,要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