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建国70周年迁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综 述 2019-08-19 建国70周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迁安人 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谱写了开拓进取、跨越发展的壮 丽篇章。迁安大地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从百 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和社 会发展成绩斐然。迁安正朝着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国范 例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一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建国以来,迁安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 提升,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不断取得新突破 建国之初,迁安市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地区 生产总值仅为112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元。之后 ,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行,在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 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恢复、文化大革命等阶段后 ,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8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226元。改革开放之后,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2年地区生产总值成功突破10亿元;2001年和2009年 ,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0亿元;2013年,突破千亿大关。 2014年以来,全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我市面对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地去 产能、调结构、转动力,国民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965.4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12.4万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 8588倍,年均增长14%(按现价计算);其中,2018年地区 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833倍,年均增长18.3%(按现价计 算)。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迁安市财政较为困难。1949年,迁安市财 政收入仅为346.5万元,1978年增加到1153万元。改革开放 以来,财政收入飞速增长。1993年,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破 亿;2004年,突破10亿元;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分 别突破60亿元、70亿元和90亿元;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 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44.8亿元。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比 1949年增长4177倍,年均增长12.8%;其中,2018年全部财 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1255倍,年均增长19.5%。70年来,财 政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 建国之初,迁安市工农业总产值在唐山十县中仅位居 第8位,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较小。改革开放之后,尤其 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来迁视察后,我市发展迎来历史性 机遇。1990年,跻身河北10强县(市);1995年位居河北 20强之首;1996年撤县设市。步入新千年以来,我市抓住 首钢东迁的历史机遇,又一次掀起经济建设高潮。2001年 ,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位居第82位;2005年 ,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位居第52位;2011年 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前30强;2018年,迁 安市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18位,区域带动力 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70年来,迁安市由传统的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现代 农业快速发展、工业体系日益完善、服务业繁荣壮大的区 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迁安市曾是传统的农业县,建国初期,农业是国民经 济的支柱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非常薄弱。 194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分别为84.4%、6.8%和8.8%,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到1978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调整 为45.3%、34.1%、20.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但一产占 比仍居最高。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1989年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3:40.4:21.3,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 一产业,形成“二一三”格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 9 9 2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4.3:44:3:31.4,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二三一 ”格局。撤县设市之后,尤其是首钢东迁之后,迁安市二、 三产业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2018年 ,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57.9%和 38.8%;其中,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4.8%和37.3%。 (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 建国之初,迁安市农业生产仅靠人力和畜力,有效灌 溉面积少,生产能力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 政府领导人民大力兴修水利,购进农作机械,努力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的应用 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 断提高。70年来,迁安市粮食总产量由建国之初年的4.1万 吨,增长到2018年的16.4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建国之 初的0.1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5.1亿元;农村用电量由 1963年的79万千瓦时,增长到2018年的266898万千瓦时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65年的1580千瓦,增长到2018年的 1116921千瓦。2018年末,迁安市拥有6个现代农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68.1%。 (三)工业体系日益完善 新中国成立前夕,迁安市除造纸业勉强维持外,其他 各业因战乱破坏,均处于倒闭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迁 安市工业开始真正起步。1978年,工业已涵盖造纸、铁矿 、机械加工、冶金、煤炭、建材、化肥、纺织、地毯、食 品等行业,工业企业数量由1949年的22家增长到86家,工 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04万元增长到8085万元,比1949年增 长77倍(按现价计算)。改革开放之后,工业经济迅猛发 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1991年首次突破10亿 元,2001年突破100亿元,2009年突破1000亿元。2018年 ,迁安市已覆盖国民经济工业行业分类41个大类中的35个 ,其中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中29个;形成了精品钢铁、装 备制造、现代化工、生态建设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 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2018年,全市拥有工业 企业共计1361家,工业总产值1964.3亿元,比1978年增长 2429倍(按现价计算)。 (四)服务业繁荣壮大 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49年 ,迁安市服务业增加值99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8.8%;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392万元,比1949年增 长23倍(按现价计算),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6%。改革 开放之后,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7年,服务业增 加值突破亿元;1995年,突破10亿元;2006年、2010年和 2014年,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和300亿元大关。 2018年,迁安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4.1亿元,比1978年增 长1563倍(按现价计算),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8.8%。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 40.2%、23%、10.5%、9.4%、4.3%和4.1%,服务业各行业 全面发展,方兴未艾。 三 社会发展长足进步 70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完成进化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交通和邮电事业飞速发展 建国之初,我市交通非常落后。运输工具方面 ,1949年汽车数量为零,运输工具主要为胶轮大车、铁瓦 木轮车、手推车等; 1958年全县购进汽车(货车)2辆、拖 拉机2台。公路通车里程方面,1952年仅为96公里,交通非 常不便。1978年,有从事运输的拖拉机202台,汽车数量增 至114辆,公路通车里程增至512公里,货运周转量1922万 吨·公里。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线路成倍增长,运输网 络逐步建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