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 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
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鞠振
(2019年2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
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
全会部署,客观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
,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下面,我讲六方面意见。
一、回望走过的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过去的2018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跨过
许多沟沟坎坎,越过不少激流险滩,共同镌刻了河津发展
史上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时光。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
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
委创造性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党建统
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干群,潜志笃行、
锐意进取,栉风沐雨、勠力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
出更加铿锵、更有底气的坚实步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经济再创历史峰值。全年完成地区
生产总值237.1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增
长3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33.3%;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51.1亿
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增长8.3%。
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到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3项指标增速排名运城前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7.6%,高于运城18.2个百
分点。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澎湃强劲的动能转换。骨干企业带
动明显,阳光集团率先跨入“龙榜”,3家企业新跨入“虎榜
”,形成“一龙八虎四培育”的格局,13家“龙虎榜”企业完成
工业总产值39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7%;开
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入区企业达到40家,规上企业完成总
产值308.3亿元,投资强度达到353.2万元/亩,产出强度达到
246.8万元/亩;新动能经济培育壮大,全年转型项目投资占
比达到70.6%,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3.3%,制造业增加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3.2%,占二产比重上升
1.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工业技改投资增
长28 . 7%;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
5.1%,货运量增长60.2%,货运周转量增长36.6%;金融环
境不断优化,全市存款余额增长9 .5%,贷款余额增长
7.1%,不良贷款率3%,下降了1个百分点;环保倒逼初见成
效,二氧化硫浓度下降20.5%,二氧化氮浓度下降4.4%,约
束性指标基本完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更加深刻的改革开放。“放管服”改革
带来更多的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达5853家,同
比增长18%,医疗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经验样本,农村集体产
权制度改革被定为全国试点。应势推进河津、韩城一体化
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南非、意大利的
3个省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展产业合作。全年签约重大项目
16个、金额159亿元,落地项目10个、金额42.7亿元,名列
运城前茅。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一企帮一村
”温暖民心,全市集体经济 5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
80%,837户2676名群众告别贫困,唯一省级贫困村张家堡
村高标准摘帽。城建大决战规模空前,3所学校新建引领教
育向品质前行,现代化中医院、智慧云平台助推医疗向品
牌进发,康养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8.8%,老百姓对幸福新河津有了
更实在的体验和收获。
回首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付出了
不少,也收获了良多。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着中央、省
、市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党员干部的辛勤奋斗,饱含着社
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希望重托。
在迎难而上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收获了五条经验启示
。
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力
推动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河津落地生根、开花结
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好这一当今中国最为强劲的思
想武器,就一定能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沿着正确方向行稳
致远。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一年来,我
们坚持用新发展理念领航开路,用高质量发展标定方向
,不因市场向好而动摇转型发展,不因增长压力大而放松
生态环保倒逼,市委的坚强意志不断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
行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上的清醒和远见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加
快推进动力、质量、效率“三大变革”,河津发展的“含金量
”“含新量”“含绿量”就一定会大幅提升。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年来,我
们把河津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发展,通过开展“大讨论
大实践大学习”活动冲破了“城墙思维”,通过引进国内一流
专家团队实现了“借梯登高”,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打开了
“世界之窗”,通过推动重点改革点燃了“创新引擎”,把各领
域工作标杆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证明,只要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一定
能抹平地域劣势,打造开放前沿,不断演绎内陆资源型城
市的精彩华章。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年来,我
们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财政支出优先保证
民生,项目建设优先考虑民生,将84.7%的财力投入到民生
领域,人民群众幸福满满。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时时心系
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就没有
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完成不了的宏图伟业。
五是必须坚持担当干事、主动作为。一年来,我们面
对各类困难挑战,敢于动真碰硬、积极担当作为,无论是
焦化厂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体育中心建设的重启
,无论是棚户区改造的拆迁,还是城市主干道路的扩建
,我们都一锤一锤紧敲,一项一项推进,积小成为大成
,累近功至恒远,每一条战线都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敢打
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干部的担当作为
是河津发展的制胜法宝,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
披荆斩棘、傲雪凌霜、砥砺前行。
夕惕若厉,则无咎矣。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
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三次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经济支撑作用不够,发展
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落地比例不高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不充分;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72.6%,增速排名运城市末
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两化”融合不深,开展产学研合作
企业占比仅为8.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全
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仅为48.8%,生态环保形势依然严
峻;一些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观念能力作风不适应,不
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
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分析研判,进一步明确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
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河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大政
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了
“五条规律性认识”,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五个新机遇”,明确
提出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为我们做
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
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
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
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的力度;增强,就是要增强微
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提升,就是
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
的竞争优势;畅通,就是要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国内
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
良性循环。“八字方针”是中央确立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管总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贯
彻到位。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
。在省委和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惠宁书记、刘志
宏书记都分别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要创造
性地贯彻落实”。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体要求,全面正
确有效地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解决困难和问题
,努力趟出一条具有河津特色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
路。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变化。备
豫不虞,为国常道。综合研判国内外大环境,机遇与挑战
并存,不确定性更凸显,但总体是有利的,我们必须辩证
地看待。放眼全球,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
多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强,但求合作、谋发展仍然是世
界各国的共同心愿。纵观全国,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影响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
的条件不断改善。“一带一路”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发
42号文件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我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
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立足省市,“示范区
、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引领我们迈上新征程,全面拓
展我省“两转”基础上转型发展新局面;“大运城”建设引领性
作用充分彰显,“三个发展计划”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
抓手和强大引擎。面对宏观形势变化,我们必须抢抓战略
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主动趋利避害,向
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推动河津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跃升。
市委对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和运城市委重大决
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
展,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走进新时代
、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为总抓手,大力
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继续打好
“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
稳投资、稳预期,不断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倾力打造“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
”,加快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70周年。
经过综合研判,市委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
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等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特别是地
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照6.6%左右来安排,是充分考虑省
市要求、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而确定的,充分考虑了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和稳定社会预期,是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
实现的目标,也为结构调整、环保倒逼和深化改革留出了
空间。我们要谋势致远、聚势发展,努力在变中行稳、稳
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争先。
三、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加快转型发展高质
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
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2018年,我
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6:62.9:33.5,与2017年相比,一产下降
0.3个百分点,二产增加1.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9个百分点
。且在二产中,焦化、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
产业占绝大多数,2018年全市消耗能源总量为701万吨标准
煤,同比上升10.8%,但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只有8.5%,增
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万元GDP用电量达到3670千瓦时,远
超于全国762.6千瓦时的平均水平,看似光鲜的经济成绩单
背后仍有隐忧,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一)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在绿色发展
上厚植新优势。“生态立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更是
城市永续发展的生命工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4510”绿色行动
,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
治理攻坚战,让河津早日重现清风明月、碧波荡漾、鸟语
花香、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
一要从理念上“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恢
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家要清醒
认识到,离开发展谈环保,是缘木求鱼,但离开环保谈发
展,那是竭泽而渔。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
来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想明白“短暂
的愉悦”和“长久的幸福”孰轻孰重。市委之所以把“生态立市
”作为首位战略,就是要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绝不会
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河
津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战略转变。全市上下要积极响应市
委号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事不分政企,都要把
“生态立市”的理念融入血液中、深入骨髓里,一切工作说生
态,逢人到处讲生态,切实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高质量发
展,以全民绿色行动守望河津星空。如果说40年前,我们
从“农业县”走向“工业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津发展史上
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变,那么现在提出从“资源市”走向“生态
市”,就是河津的第二次重大战略转变,大家的思想和理念
必须跟上。市委提出要打好“生态立市”的“十大战役”,“两
办”已经下发了《实施方案》,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具体
,路径很清晰。我们要久久为功地把“十大战役”打响、打好
、打出成效,彻底还河津一片蓝天。
二要从产业上“立”起来。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河津的环保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问题。一方面,要严
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
展传统产业战略性环评,持续加大焦化、钢铁、电力等行
业提标改造,腾退低效耗能项目,从根本上把污染物排放
大幅降下来。企业要主动投资金、下功夫,拿出硬办法
;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方案,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
抓环保提标改造,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高,今天
企业代表也参会了,大家一定要形成高度共识。当前环保
政策越来越严,如果环保不达标,那么企业就时刻面临着
被淘汰关闭的风险。即使个别企业家认为改造升级不紧迫
,那也要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环境负责,对企业周边生活
的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更要对我们河津的子孙后代负责
,这是企业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良心。另
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布局,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
环保、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引导支持大
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真正把产业建立在
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之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
议上,骆书记提出,“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市场很大
,机遇难得”。对于河津来说,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有这
方面的基础,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空间,一定要抢抓机遇
。
三要从颜值上“立”起来。《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全年
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而我们仅为178天;《国家园林
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达到38%,而我们仅为28.6%;汾河
水质始终徘徊在劣五类与五类之间。对此,要扎实抓好“散
乱污”企业整治和城乡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
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加快吕梁山前沿石料厂整治和损坏山
体修复;要抢抓春季有利时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筹划建设城市北部城郊森林公园,打造主干道路绿色长
廊,尽快补齐近14万亩的造林空间,彻底扭转河津的黑灰
色调。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企业厂区及周边绿化,这是企业
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按照方案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尽
心尽力还好生态的“良心账”,为河津人民守住一片蓝天、一
方清水、一脉青山。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产业转型
上加快新步伐。在运城来说,我们是一个工业大市,但无
论是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还是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河
津的工业既不大、也不强。从总量上讲,我市2018年的地
区生产总值仅为昆山市的5.7%,韩城市的60%;新兴产业增
加值4.63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新动能支
撑不足。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机遇,坚决跳出“经济好时无
暇转型、经济差时无力转型”的怪圈,哪怕付出再大代价
,也绝不能再重蹈十年前的覆辙。要按照“一纲二化三集四
为”的发展思路,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落实煤炭“减”“优”“绿”三字方针,抢抓能源革命机遇,加
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主动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
创新转型,努力打造北方资源型城市新动能经济实验区。
一要增强项目投资引领力。河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表面上是经济指标的落后,实质上是在大企业和好项目
上拉开了差距。今年是全省的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我们
要牢固树立“项目为重、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狠抓
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招引、建设等工作,千军万马
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扩大有效投
资,优化供给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全
力抓好总投资158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强力推
动。要出台我市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系统、定向
、精准”的要求,完善河津招商图谱,本着“差什么引什么、
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委托招
商,全力招引一批具有支撑引领力、上下游辐射力、能够
“建链、补链、强链”的大企业、好项目。
二要增强开发区承载力。开发区是县域经济主引擎、
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志宏书记强调,“解决不了开发区的
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最重要的是处理
好开发区“破”与“立”的关系,“破”就是要打破以往分散的企
业布局,加快聚集整合,“立”就是要让产业集群发展,使
“强者恒强”,真正发挥主引擎的作用。要加快推进“三化三
制”改革,复制推广我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典型经验,借鉴深
圳前海等一流自贸区、开发区的好做法,聚焦难点问题
,敢于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症结。要
按照“一区两带三园五大产业集群”的布局,推进杜家沟、天
成堡、何家庄三个村的搬迁工作,盘活闲置土地,做好“九
通一平”,保证“熟地”供a应,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综
合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开发区的“亩均效益”。特别是要深入
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提升铝材深加工水平;要
强力推进焦化产业整合入园,鼓励焦化、钢铁等企业联合
重组,建立先导产业孵化器,提高上下游产业关联度,积
极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
三要增强“结构反转”竞争力。切实做好传统产业提升
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文章。一方面,要推动传统
产业“有中出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煤电铝材、煤
焦钢化两大产业集群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
快形成分工合理、上下衔接、左右配套、有效耦合的产业
链条,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要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研发
设计、信息金融、节能环保、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业集成服务,推动现有
产业链潜力释放、延伸增值。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
“无中生有”,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
、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动能
经济领域,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和技术前沿对接,主动
引入,精心涵养,加快培育先导产业,实现工业“结构反转
”。去年,我们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河津新动
能经济发展规划》,在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撑产业、
配套产业上明确了基本方向。我们要遵从产业发展的内在
逻辑,彻底摸清家底,下定决心把新兴产业做起来。
四要增强企业细胞生命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细
胞,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更是我们自己人。广大企业要紧紧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不仅要在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上大做文章,更要发挥科
技、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力量,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大力发扬“工匠精神”,逐步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坚持走“专精绿特高新”的路子,牢固
树立“哪怕做一根螺丝钉,也要做全世界一流的螺丝钉”的信
念,努力打造更多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