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综述 2019年10月11日 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的摇篮,长期为 我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也翻开了河南经济社会 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壮阔历程,中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 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原大地发 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 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由温饱不足到即将 全面小康的转变,由封闭的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新高地的 转变,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创造了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繁荣与辉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三次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全省上下牢记殷殷嘱托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高质量,河南综合竞争优势更加突显,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中原大地在全国发展蓝图中更加出彩。 一、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70年来,河南经济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经济强省建设蹄 疾步稳,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在1949年仅 20.88亿元的基础上连续跨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分别于 1971、1991、2005年跨越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台阶 ,又分别于2010、2013、2016年迈上2万亿元、3万亿元、 4万亿元三个新台阶,2018年达4.8万亿元,经济大省加速崛 起;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是1949年的 308.6倍,年均增长8.7%。从2004年起经济总量连续15年稳 居全国第五位,经济大省地位日益巩固。 人均生产总值稳步增加。1949年,全省人均GDP仅 50元,在1955年突破百元,1985年突破500元后,又分别于 1989、2005年突破千元、万元大关,并于2009、2012、 2016年分别迈上2万元、3万元、4万元新台阶,2018年突破 5万元,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8位提升至第18位。按可 比价格计算,2018年全省人均GDP是1949年的131.8倍,年 均增长7.3%,对于河南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 数大的省份,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 农业生产基础单薄,粮食产量较低,“靠天吃饭”现象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 的142.7亿斤,到2006年突破1000亿斤后继续稳步提升,目 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2018年再创历 史新高达1329.78亿斤,是1949年的9.3倍。河南坚持把粮食 生产作为一张王牌、一大优势来培育,用全国1/16的耕地生 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 超过400亿斤,实现了从缺粮大省到“国人粮仓”的历史性转 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经济作物和畜禽 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增长,2018年全省油料、水果产量分别 是1952年的18.8倍、56.2倍,肉类、禽蛋产量分别是1980年 的12.0倍、26.1倍。 新兴工业大省快速崛起。新中国成立前,河南工业基 础十分薄弱,除生产少数几种产品外,现代工业基本上是 一片空白。经过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河南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通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省工业成功 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工业经济活力不 断增强,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河南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 大省成长为新兴工业大省,工业规模居全国第五位,中西 部第一位,201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是 1949年的5619.5倍。全省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特色鲜明的现 代化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幅跃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进 入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钢材产量3661.0万吨,是1978年的 118.3倍;手机等生产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0年全 省手机产量只有两万多台,2018年达2.06亿台,占全国手机 产量的11.5%。 服务业发展蓬勃兴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70年 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规模 明显偏小。194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仅2.95亿元,到 1978年也只有28.61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 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和活力。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1228.9倍。随着服务业各领域对个 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准入不断放开,市场主体 数量稳步增长,全省服务业市场主体从1952年的0.4万户增 至2018年的502.64万户,占全社会市场主体的87.4%。 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70年来,河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 发展趋于均衡,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有 序推进,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持续提升。新中国 成立初期,河南整体经济以农业为主体,三次产业结构为 67.6:18.2:14.1。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全省产业 结构调整不断取得重大突破,1977年起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稳定超越第一产业,全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转变 为“二一三”。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 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99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全省 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三一”,此后第一产业占比逐步下降,第 三 产 业 占 比 稳 步 提 高 , 2 0 1 8 年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 8.9:45.9:45.2。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6年以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8年第三产业贡献率 达50.0%。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房地产 、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工业不断迈 向中高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 ,形成了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等为代表的19个千亿 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涌现了中铁装备、宇通客车、中信重 机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神舟飞船、高铁等大国重器有了更多河南元素。2018年 ,全省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 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的比重达4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持续延伸 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涌现出双汇、思念、 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打造出三门峡苹果、焦 作山药、信阳毛尖、鄢陵花卉等农业品牌。河南成为全国 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农产品出口137个国 家和地区,已由“国人粮仓”变成“国人厨房”,并正在丰富着 “世人餐桌”。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全省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消 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作用不断增强。201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两 万亿元,达20594.74亿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 4496.7倍和286.9倍。1949年,全省最终消费支出仅20.42亿 元,1978年突破百亿元,1994、2010年分别突破千亿元、 万亿元,2017年达2312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 的223.8倍,年均增长8.2%。随着投资对经济的快速拉动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69.9%逐步回落 ,2005年跌至50%以下。近年来随着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不 断发挥效应,全省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2015年最终消 费支出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重超 5 0 %, 2 0 1 7年达到 59.8%,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协同拉动,消费已经取代投资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城乡互动融合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城镇化水 平很低,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3%,1978年末城镇化率 也仅为13.6%。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财政、教育、就业、 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 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全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50%,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2018年末进一步提高到 51.7%,比1949年末提高45.4个百分点。在积极推进城镇化 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随着城 乡各种要素的加快流通,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速,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四位 ,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85.3%的行政村建有村 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从“十八罗汉闹中原”到中原城市 群“一核一副四轴四区”,全省形成了特大城市、大型中心城 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 1978年,全省经济总量超10亿元的仅有郑州等8个省辖市 ;2018年,郑州等16个省辖市经济总量超千亿元。近年来 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等,带动郑州实 现较快发展,2016年跻身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郑州经济 总量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1千万人,人均GDP突破 10万元,建城区面积突破1千平方公里,全省形成了一马当 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总量 超百亿、千亿的县(市、区)从无到有。初步核算 ,2018年经济总量过百亿的县(市、区)148个,其中18个 县(市、区)超五百亿,金水区、新郑市、管城区超千亿 。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建设突飞猛进 70年来,随着河南经济活力的激发,基础设施建设实 现质的飞跃,交通、通信、能源等曾经的瓶颈制约逐渐转 变为区域竞争新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 障。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 交通发展相对落后,铁路仅有平汉线和陇海线等几条铁路 干线,1949年公路通车里程仅3909公里。新中国成立70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运输“瓶颈”变通途 ,以郑州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航空网、干线铁路 网、高等级公路网为主骨架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 步建成。航空港“五年成规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2013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 合实验区,郑州机场二期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启动建设 ,郑州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在中部机场实现“双第一”。米 字形高速铁路网格局形成。2010年郑西客运专线正式开通 运营,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16年郑徐客运专 线通车运营,郑万、郑合、郑济、郑太高铁建设加快,以 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战略构想全部落地实施 ,2018年全省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307.81公里。公路网络 更加完善。覆盖广度、通达深度、畅通程度显著提升 ,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6.86万公里,是1949年的 68.7倍;高速公路由无到有,从1994年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 ,到2018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6600公里,所有县城 20分钟可上高速,河南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夯实。 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全省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 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郑州成为全国第 5个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的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 直联点, 网间互联带宽居7个新增直联点之首,河南成为全 国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之 一。全面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圆满完成“全光网河南”建设 ,光纤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正式迈入“家庭千兆宽带时 代”,5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居全国首位,郑州被国家确定 为首批5G应用示范城市。2018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 689.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54.14万户,电话普及率从 1962年的0.05部/百人提高到2018年的111.27部/百人,互联 网用户从2000年的67.52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11199.61万户 。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能源 供给严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求。经过70年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全省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 强,着眼绿色发展,电网建设、绿色煤电、炼化基地、“气 化河南”、新能源等能源领域五大提速工程有序实施,能源 结构不断优化,以铁路网、公路网、油气管网、特高压交 直流电网为支撑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多元能源保 障体系基本形成。晋豫鲁铁路输煤通道投入运行,蒙西 —华中铁路输煤通道开工建设,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 、西气东输二线、端氏—博爱煤层气等跨省油气管线和省 内配套管网设施相继建成,全国首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 网成功在河南建成。全省发电量从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