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杨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1.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 就本义而言,哲学就是“爱智慧”。但是,这一“本 义”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这就是认为哲学是“爱”智 慧,它本身不是智慧。实际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它不仅“爱”智慧,更重 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与智 慧。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人生如何痛苦 ,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 ,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在人 类存在的种种矛盾中,根本的矛盾就是“向死而生”,即 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终归死亡,可人又总是力图以某 种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超越死亡。由此产生了人 如何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这一重大问题,并激起了一代 又一代人的深刻反思。如果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 已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语 ),那么,哲学就是已经觉醒的人关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感觉。这就是说,哲学就是人生观,而 人生观与世界观又密切相关、高度统一。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的问题。人 生活在自然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 社会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人生的 不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对人与 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一句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 解。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表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而生与死的意 义属于历史规律。有的人生得伟大,有的人苟且偷生。英 雄与小丑,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你是如 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关系的。凡是顺历史规律而动、促进 社会发展者,是英雄,流芳百世;凡是逆历史规律而动、 阻碍社会发展者,是小丑,遗臭万年。 因此,人生观不可能脱离世界观。人“向内”求解 “人生之谜”,必然要“向外”探索“世界之谜”,而 “向外”探索“世界之谜”,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内”求 解“人生之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无论是探索天、地 、人的人与自然关系之思,还是反思你、我、他的人与社 会关系之析,哲学都熔铸着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对人 的发展境遇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在世”的深层理解。 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表现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统 一,体现着人生的智慧。 人生观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医学、生物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都不可能完全解答“人 生之谜”,技术再先进的计算机也算不出“人生之谜 ”……哲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 是科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哲学问题。知道 数学中有正数与负数,物理学中有作用与反作用,化学中 有化合与分解,生物学中有遗传与变异等,这是科学常识 ,可是从中引出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 并把它转化为矛盾分析法,这是哲学智慧。哲学的智慧能 使我们具备独有的眼界,正是这种独有的眼界使我们能够 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对立中看到统一,从肯定中看到否定 ,从有限中看到无限……使我们善于在个体与类、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真理与价值、现实与超越等的矛盾关系中 去理解和把握人生问题。 哲学智慧不同于科学智慧。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 描述和解释思维的对象,即存在的运动规律,哲学则是以 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探讨思 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如何反映存在及其规律等问题。更 重要的是,哲学对对象的认识不是止于对其规律的认识 ,而是进入到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对象 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对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是什么。这就是说,科学追求的是真理,哲学追求的既是 真理,又是某种价值,因而是真理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科学是知识体系,哲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 ,因而是知识体系与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哲学的最大特 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 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着特定的民族、阶级或集团的利益 和愿望。所以,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 学不是宗教,但它也给予人以信仰。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为学”,即学专业知识 ,还要“为道”,即学哲学。学哲学,可以拓展理论视野 ,强化思维力度,善于辩证思考,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 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进行“自明性分 析”和“前提性批判”,在“熟知”中发现“真知”,从 而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 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 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 ,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 一步。” 2.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既是关于人与世界总体关系及其联系和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又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 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 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 社会指明了方向。”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科学性与人民的 立场、真理性与无产阶级的价值观、规律性与共产主义的 信念、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实践高度统一起来了。因此 ,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人 ,必然要选择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言:“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便选 择什么样的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所谓世界观 ,就是关于人与世界总体关系的理论,运用这样的理论观 点去认识世界、评价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用哲 学的话语来说,方法就是把客观规律转化到头脑中,然后 运用这个规律去认识事物、评价事物、研究事物。例如 ,对立统一是客观规律,转化到我们头脑中并以此去分析 和认识事物,就成为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离 不开方法论,方法犹如一个能聚光到燃点的特殊透镜。但 是,方法论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 什么样的方法论。正如毛泽东强调的:“世界本来是发展 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 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 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 ,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既 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要善于把 这一科学的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转化为正确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当然要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 人的经典著作。法国学者德里达都认识到:“不去阅读且 反复阅读马克思……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 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 ,一个理论的、哲学的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但是 ,“读”经典著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从中寻找关于当代问题 的现成答案,而是为了“悟”其中的基本原理,掌握贯穿 其中的方法。马克思是人,而不是“神”,他没有也不可 能提供适用于各个时代的“药方”或“公式”。马克思主 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它没有 也不可能提供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从马克思主义哲 学创始人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 ,要责怪的不应是马克思,而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性”的无知。“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 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研究使用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又多次指出,要“全面掌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 应当明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 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人类是从古希 腊、从自然观上开始自己的唯物主义历程的。然而,在马 克思之前,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一统天下。直到马克 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 备的唯物主义。从空间上来看,自然与社会“零距离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似乎相距很近;从 时间上来看,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又相距遥 远,从自然唯物主义的形成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人类 整整走了2500年的心路历程,可谓“咫尺天涯”。历史唯 物主义的确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独特贡献,并构成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之一。所以,列宁又指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 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 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我们既要深刻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 涵,又要深刻理解“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涵。 3.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就要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三层内 涵:一是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活动中形成的 “社会的物”和“物质的社会关系”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三是“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个“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 社会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 的存在,相反,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存在既包括通过人的活动进入到社会中并具有社会 关系内涵的自然存在,又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从本 质上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就是社会存在。一切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现实的社会存在出发。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要分清实际中 的现象与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本质才是事物存在的根 据;二要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内 容才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三要分清实际中的局部与全局 ,把握事物的全局,全局从总体上决定着局部;四要分清 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必然才能决定事 物发展的趋势;五要分清实际中的可能与现实,现实的可 能性预示着事物发展的前景。所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 书记所强调的:“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 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 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核心观点。”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要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传 统哲学的两极,然而,二者又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 ,都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由此导致旧唯物主义哲学仅 仅从客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唯心主义 哲学则“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的方面”。与旧唯 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都不同,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