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 那其灼 汤 龙 李进媛 2019年10月25日 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20天后,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北京宣告 成立。新上任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了政务院第一次政 务扩大会议。政务院设政治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文化教育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和30个部、会、院、 署、行。 两天之后,10月23日晚上,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杭州 市上城区上羊市街,250多名居民代表接到通知去西牌楼小 学礼堂开会。昏黄的电灯下,他们每个人领取了一张选票 ,代表辖区2250户选出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一个组织 ——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居民委员组成。其中 ,居委会主任因为工作在街头巷尾,负责的事务又包罗万 象,以至于很多人愿意把他们称为——“小巷总理”。 在广袤的国土上,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就这样一边铺陈 开宏大设计,一边勾描着细腻工笔……一切都是这个古老 国度里从未有过的新气象! “陈总理”上任记 陈福林是上城区上羊市街的一名人力车夫,念过3年小 学,是个走街串巷的热心肠。这条街上谁家有个婚丧嫁娶 都少不了喊上这位“陈家大儿子”来帮忙。1949年5月杭州解 放,人力车没人坐了,陈福林便来到当地一家工厂当力工 ,“小伙子有力气,干活实在”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选居委会那天晚上的经历,陈福林生前多次谈起:“那 天发的选票是一个油印的纸质条子,约8厘米宽、18厘米长 。纸上共印了21个候选人的姓名,在姓名后面有空格……” 一人一票的选举,很快有了结果,24岁的陈福林当选 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主任,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的陈道 彰当选副主任。一起选出的还有另外7名居委会委员,分别 负责生产、公安、民政、文教、卫生等事务。  “陈家大儿子”当上了居委会主任!200多位居民代表既 兴奋又新鲜,有说有笑地走出了会场。剩下的,是当初国 民政府任命的20多名“保长”。说起“保长”这个职务的由来 ,还要追溯到宋代王安石变法创设的保甲制——十户为甲 ,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保 甲制成为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工具。花多少钱能买个“保长”的 职位,从来就不是秘密。 新旧交替,永远不会有和颜悦色。就在选举结束之后 ,直到一位同志把手枪拍在了桌子上,这20多个“保长”才不 情愿地交出了印章。陈福林拿个包袱皮把这些印章一包 ,拿回家当柴火烧了。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夜晚的故事起初毫不起眼。但 是,为了梳理出这个故事,民政部组织专家学者从2004年 开始,展开了为期4年的漫长寻访研究。2008年6月,最终 宣布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居委会 。 这250多位居民代表成了中国基层民主的最初实践者。 而这位刚刚当选的陈福林主任也绝不会想到,自己竟是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小巷总理”。 这位“小巷总理”一上任,面对的工作就又多又杂。个别 居民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大小便,陈福林和居委会一班人 商量,盖了两间简易公厕;国内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 ,居委会干部就挨家挨户去募捐;抗美援朝,陈福林去慰 问军烈属,动员青年参军报国;户口大清查,居委会协助 有关部门清查出了31名特务、151名吸毒人员…… 旧社会保甲制的核心诉求是人身控制,而新中国由人 民选举产生的居委会,则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初心使命。 这便是新的社会基层组织与保甲制的根本区别。 今天我们回顾“‘陈总理’上任记”,不只是要讲述陈福林 个人的传奇命运,而是要在这个故事中寻找“小巷总理”这个 制度的基因。 陈福林是人力车夫,他的居委会同事里有木匠、女工 、女教师、银行经理和茶馆老板。这些人本就是杭州城里 的普通市民,选举他们的也是普普通通的街坊邻居。新中 国的建立,开启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崭新历史 ——人民当家作主。而那一晚的小小选举,则是这段大历 史在中国最基层的投射。 在中国,“小巷总理”从来不是个体,而是代表了一种制 度,一种基层治理模式。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举行第十七次 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 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 。 中国的“小巷总理”为什么很管用?因为从他诞生的第一 刻起就被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人民当家作主”基因。1954年 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城市居 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其中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城市居民群众依 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在法律的保障下,“从人民中来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小巷总理”的身上体现得格外直观 而清晰。 从“诸葛亮会”到“民生议事会” 前不久,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记者 见到了被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称为“小巷总理”的黄大妈 ——黄凤珍。 嗓门大、走路快、精神头足,初见黄大妈时完全想不 到她已经82岁了。从路口到活动室,一路上见到黄大妈的 居民都免不了跟她唠上两句,200多米的路程足足走了10分 钟。退休前,黄大妈就是这里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 任。 2002年,朱镕基来沈阳考察,黄大妈汇报下岗职工再 就业工作时,用一套又一套的顺口溜讲出了一个又一个行 之有效的“笨办法”,让一向严肃的朱镕基笑着称赞:“你给 群众办了那么多实事,‘小巷总理’不简单啊。” 彼时,正是东北国企最困难的时期,大量下岗职工赋 闲在家。黄大妈所在的兴工九委,有居民2281户,总人口 763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062人。 下岗人员再就业成了黄大妈的最大难题。为了广泛听 取居民的需求,她在兴工九委召开了几次“群众大会”。“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黄大妈干脆就把这个会叫做“诸葛亮 会”。 “楼下应该有个煎饼摊”“双职工想回家就能喝上热水 ”“咱大院能不能有个食堂”……诸葛亮会上,好主意一个又 一个地蹦出来。黄大妈带着大伙一个个落实,解决了几百 人的就业问题。 黄大妈又把诸葛亮会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组织起来 ,专门培训下岗职工,黄大妈的口号是“要想再上岗、技能 来武装”。 兴工九委社区在沈阳市率先建立了家政信息就业服务 站,就业安置率达95%,成为带动沈阳市社区安置失业人员 工作的领头雁。 黄大妈的居委会工作生涯,是从1962年开始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