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郑长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包容性发展新内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包容性发展新内 涵 郑长忠 内容提要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为了 克服现代文明困境而由一些国际组织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 展理念。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得 包容性发展理念有了更高的价值定位和更大的逻辑框架 ,并转化为新型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为包容性发 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提供了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容性发展;制度性基础 ;组织性力量 DOI: 10.19422/j.cnki.ddsj.2018.07.001 包容性发展是人们为了克服现代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 困境和不足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发展理念。但包容性发展的 概念要从理念到现实,还需要在更宏大的逻辑基础上,通 过相应的战略、机制与组织予以推动。由中国提出的人类 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方面从构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高度 落实包容性发展,使包容性发展概念成为新型现代文明形 态的重要内涵,从而提升了包容性发展的境界与意义。另 一方面,中国不仅在国内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还在全球 范围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从而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贯彻落实包容性发展理念提供了 制度性和组织性基础,做出了独特的国际贡献。 包容性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新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之后,在资本 逻辑的作用下,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巨 大变化,由此带来生产力空前提高。同时,人的交往方式 和生存形态也呈现出全新的内容。生存形态开始从共同体 化向原子化转变,生存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狭窄地域内 ,开始逐渐扩张到全球范围。[1]总之,现代文明的出现使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高度 繁荣,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交 往空前密切,人的发展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现代文明的发展是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取得的 ,因此也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由于资本是逐利的,因此 ,现代发展常常为了利润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人 的发展命题;或者只是关注某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对大部 分人的发展漠不关心;甚至以相当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作为 前提条件,以保证资本的增值。由此导致一个国家内部不 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同 时,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累积,罔顾生态 环境的承受力,由此带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种 基于资本逻辑所带来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 受到严重影响。伴随着整个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这些问 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以人为中心,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包括GDP增长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 在内的全面发展,不断被人们所强调与重视。[2]因此,进 入21世纪后,以上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包容性发展概念就 开始被一些国际组织所提出,并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中国 就是其中最为积极的倡导者。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代性发展不足 和困境的一次反思与纠正,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受到 重视,开始推动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的转变。包容性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一种新发展理念的出 现。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包容性发展虽然受 到许多国际组织和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支持和认同,但要在 全球层面得到落实,还应该建构更大的逻辑框架,并需要 相应的战略、机制和力量予以推动。而由中国提出的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相应的推动措施,为包容性发展 的落实创造了上述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型文明形态构建 在现代文明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社会的全球 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 交流和互动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特别是现代经济和现代 市场,将这种联系推向了十分紧密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 以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人类社会的彼此间关系提升到 “地球村”的状态,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之间,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从而使地球上的人们有着共同面对的危险、共同 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共同发展的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不只是停留 在对当前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的描述和哲学 层面的思考,而且还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 措施,从而成为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具体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要建造中国的“后 花园”,而是要打造沿线国家的“百花园”,要让世界人民共 享中国发展的红利。[3]同时,在与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国家 合作互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义利兼得,以义为先,在服务 好合作国家的人民和国家发展过程中获得双赢。我们不接 受别人向我们输出的模式,我们也不向别人输出中国的模 式。[4]在合作过程中,尊重所在国家的人民和国家的意志 ,在与世界各国和人民合作过程中,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 展。这就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充分体现了以人 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后,在工业 化条件下,以资本为中心,为实现资本最大化,不断推动 了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这一方面取得了现代文明的 诸多成就,但另一方面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包括殖民主义 等在内的悲惨遭遇。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 机结合的成果,是在解决中国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 值理念的基础上,为适应深度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所 带来的“地球村”现象而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和全 球发展理念。这就意味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理念,是在技术革命背景下,为正在生成的新型现代 文明形态而注入的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从而标志着面向未 来的人类现代文明新的形态进入到全面建构阶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包容性发展赋予了文明性意义 包容性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扬弃发 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包容性发展所强调的内容,体现了以 人为中心;而由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也同样体现了包括造福全世界人民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 理念。因此,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理念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