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 来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4年6月3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 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 。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 面,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 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 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 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 事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 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 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 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 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 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 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 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 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 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 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 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 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 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 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 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蒸汽机引发了 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 的重大飞跃,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 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 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 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 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 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 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 ,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 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 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 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 、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 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 、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 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 的印记。从铁路横贯、大桥飞架、堤坝高筑、汽车奔驰、 飞机穿梭、飞船遨游、巨舰破浪、通信畅通,到成千上万 的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电视、电话,再到洗衣机、 冰箱、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工程科技给人 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程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 色愈益突出。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这一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从交通 末梢到交通枢纽的飞跃,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 汇聚和扩散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促进了苏浙沪 经济圈发展。可以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 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 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 量。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 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 住条件、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的共同梦想。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 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 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 、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 峻挑战。   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 ?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 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 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 ,如果大家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的话,那是不可想 象的。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 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 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对工程科 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 乃至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发明了杂交水稻,促进 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公斤以上,不仅为中国解决13亿多 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 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 亚等众多国家,使那些地方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