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 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 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 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现 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 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 ,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 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 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 协调。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党建 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 同创造美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 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 ,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 ,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 式普遍推广。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 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 (一)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和 城市群绿色发展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 进资源有效配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 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统筹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 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重 大风险防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 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 。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衔接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改 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城市群 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网络体系。 (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立分层 次、分区域协调管控机制,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 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合 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 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落实规划环评要求 和防噪声距离。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 利用水平。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实施城市生态 修复工程,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江河、湖泊、湿 地,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推进立体绿化,构建连续 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加强 婴幼儿照护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 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 区足球场地等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体育公 园,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设施,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 、新功能。建立健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标 准规范和工作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 ”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 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大力提升县城 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 (三)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 制,探索县域乡村发展路径。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 ,建设满足乡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的新型农房,完善水、 电、气、厕配套附属设施,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保护 塑造乡村风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严格落实有关规定 ,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传统民居、不砍老树、不盖高楼 。统筹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 施,促进城乡设施联动发展。提高镇村设施建设水平,持 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 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加 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立足 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多种形式适 度规模经营,支持以“公司+农户”等模式对接市场,培育乡 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传统手工艺等新 业态,强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宽农民增 收渠道,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 三、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 (一)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 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 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 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开 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 。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 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 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 能耗监测能力。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合同能源管 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水耗 ,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 合创新发展。 (二)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建立健全基础 设施建档制度,普查现有基础设施,统筹地下空间综合利 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 系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 加强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城市街区建设,合理布局和建 设城市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车船用加气加注站、电动 汽车充换电站,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 慧停车及无障碍基础设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 方式衔接。加强交通噪声管控,落实城市交通设计、规划 、建设和运行噪声技术要求。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 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 ,推进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 质增效,完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系统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 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加快连接港区管网建设,做好船舶生 活污水收集处理。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及集中供热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