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从辛亥到五四: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从辛亥到五四: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 期传播 学习时报 孙建昌 2021年10月25日 辛亥革命前10年间,以留日学生为译介主体的新思潮 的传播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第一波浪潮。 辛亥革命后,当民国肇建初期的政治纷扰告一段落,中国 思想界谈论社会主义的声音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一) 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总 部发表题为《社会主义之发生与派别》的演说,高度评价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贡献。他在演说中指出,马克思 “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 》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 有统系之学理”。孙中山乐观地预言:“实行社会主义之日 ,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 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在孙中山的积极倡导和影响下,谈论和研究社会主义 曾经风靡一时。江亢虎领导的中国社会党,出版《社会星 》《社会党月刊》《新世界》等多种刊物,所发表的文章 多有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介绍。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出版 的《新世界》半月刊,在1912年5月至7月连载施仁荣翻译 的《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二节和第三节的部分内容,这 是我们看到的该书最早的中文节译。1945年,毛泽东在党 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经提及此事。他说:“据说还有一个什 么人,在一个杂志上译过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1912年6月,《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 译述、煮尘整理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介绍 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称赞《共产党宣言》“不啻二十世纪 社会革命之引导线,大同太平新世界之原动力”。 除了孙中山和江亢虎,民国初年高谈社会主义的人士 和刊物也不在少数。 (二) 1915年,以《青年杂志》(第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 )的创办为标志,中国思想界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各种新思 潮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中国的许多 报刊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进行了报道和评论。1918年 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5卷第5号发表关于欧战的演 说稿《庶民的胜利》和专文《Bolshevism的胜利》。在《庶 民的胜利》中,李大钊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 的失败、劳工主义的胜利。他预言:“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 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十月革命的胜利,使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这让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中 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新的依靠力量。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出版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 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此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大 都是在译介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和文章中被提到,很少有 专文介绍。1919年4月1日至4日,北京的《晨报》副刊发表 《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一文(《新青年 》第6卷第5号予以转载)。作者渊泉(即陈溥贤)开篇即 表明,他向读者介绍“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的奋斗生涯 ,有两大用意,一是为了引起人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