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聚焦“边校十年路”系列评汇编(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偏远乡村,格外需要教师的坚守 ——聚焦“边校十年路”系列评之三 2022-11-18 教师是点燃孩子梦想的引路人;偏远的乡村,格外需要 教师的坚守。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 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的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 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连日来,科教新报“边校十年 路”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了边校教师的精神风貌,也为陶行 知先生的话作出了生动注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偏远地区的小学始 终面临“有没有好老师来,来了留不留得住”的发展之问。在 过去,一个老师休病假,对偏远乡村小学而言,意味着一 门课或数门课的停课。现实生活中,在部分乡村小学,教 师往往需要“全能”:教语文,还兼教体育、音乐。“数学是 体育老师教的”,这个互联网上曾经火爆的段子,其实也是 对那段岁月的真实写照。据统计,湖南11个市州33个县区 在省与省接壤的地方建有110所学校,这些学校大多离县城 较远。因此,注重这些“边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进一 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窥一斑而知全豹。聚焦“边校十年路”这组报道,呈现出 来的,是十年来“到乡村去”从个别教师的自觉,变成教师群 体的坚守。深冲小学是新宁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住宿条 件相对艰苦,4名老师长期“定居”于此。言谈中,他们却不 说生活之苦只言育人之乐。湖广小学由湖南与广西接壤的 两县共同筹资建设,共同管辖,并各派1名教师驻校教学。 “让山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掉队”,每一位尽职尽责的边校教 师,都如“时代楷模”张桂梅,甘坐冷板凳,甘为铺路石,诠 释了优秀乡村教师的责任担当。 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 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 ,则是民族的希望。十年来,我省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实现了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全覆盖,全省每年投入资 金11亿多元,为25万余名乡村教师发放人才津贴;同时,坚 持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艰苦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 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 ,从体制机制上尊重乡村教师的付出,大力促进教育事业 进步。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如流,育万千桃李。去年 3月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西部欠发 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 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再度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实现 教育公平均衡,全社会任重道远。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 重要力量,他们的努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 致敬每一位边校教师!致敬所有乡村教师!有你们,就有 山里娃无限向上的希望。 补齐边角,让“弦歌之音”传遍每个角落 ——聚焦“边校十年路”系列评之二 2022-11-16 北至石门县罗坪乡安溪完小,南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 沙洲芙蓉学校,纵贯千里的三湘大地上分布着百余所“边校 ”,它们地处偏远,与外省接壤,长期以来,是教育均衡发 展的薄弱环节。 罗霄山脉北麓的湘赣两省边界,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 着文家市镇。借着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的镜头,“边 校”岩前中学映入眼帘。2016年,作为该校当时唯一的专任 音乐老师,汤丽萍发挥自身所长,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的短 板。没场地,水泥操场便是练功房,学生常年摸爬滚打 ,受伤是常事。有一次,排演战争题材的参赛舞蹈,没有 专业化妆师,学生自己将炭磨成黑灰,抹在脸上身上 ……长沙市“三独”比赛一等奖、浏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 奖,汗水与泪水终于凝聚成希望。诸如此类的故事,在“边 校”比比皆是。它们用低配的教学环境,培养出同样高尚的 人格,让山里娃也有了自己的骄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上学不仅陶冶艺 术情操,更是改变命运的“比赛”。近年来,桑植县芭茅溪乡 (现并入五道水镇)所辖片区各偏远村小相继撤并,低龄留守 儿童不得不前往芭茅溪小学就读。可是山大人稀,山路又 崎岖危险,令人发愁。2017年,该校挂牌成立留守儿童托 管中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