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01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 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 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书写 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推动我 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十年 ,最激励人心的是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走过 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最振奋人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 量发展;最鼓舞人心的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伟大变革 雄辩地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 利的根本保证,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 志,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中国大地上 、写在了各族干部群众心坎上。 新时代十年,是云南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 惠最多的十年,是奋起直追、争先进位、大踏步赶上来的 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 干部群众回信,在COP15第一、二阶段会议上分别发表主旨 讲话和致辞,亲自见证中老铁路通车,对乌东德水电站首 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致信祝贺白鹤滩水电站首 批机组投产发电,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给予我们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强大的鞭策和动力。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 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 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省4700万各族人民信心倍增、干 劲倍增、斗志倍增,发自内心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 中央,坚定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衔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 划的五年。我们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 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 一大步,“三个定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云南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经济实力整体跃升、发展质量大幅提升。经 济总量从2017年的1.64万亿元增加至2.9万亿元左右,年均 增长6.4%、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 增长8.5%和5.7%。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绿色铝 硅产值突破1800亿元、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绿色食品重 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 从第24位提升至第19位。 这五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33万农村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0万人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74%左右的财政支出 用于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累计新增城 镇就业260.21万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 1500万人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卫生健康、社会保障 水平全面提升。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个州市和100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市和单位。 这五年,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发展条件全面改善。高 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农村公路超过27万公里,均居全 国第2位。铁路运营里程4981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1212公里。以滇中引水为代表的兴水润滇工程全面推进 ,新增库容17亿立方米。乌东德、白鹤滩等世界级水电站 投产发电,全省电力装机1.1亿千瓦、绿色能源占比超过 86%。建成6.6万个5G基站和79个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物流 集散网络覆盖125个县市区,乡镇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 这五年,生态环保力度空前、美丽云南享誉世界。污 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目标,“湖泊革命”攻坚战全面打响 ,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九大高原湖泊 水质稳步向好。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生态 环境保护修复,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州 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 ,2022年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 COP15充分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大美云南惊艳 全球,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全世界,云南的国际影响 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这五年,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开放合作务实推进。中 老铁路通车运营,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 贯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运行,与南亚东 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与9个国家建立12个多双边 合作机制。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创新 实施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 有边境口岸的省会。全面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合作。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 6 . 3%,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 1 5 . 7%。 这五年,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粮 食产量“年年增”,能源电力安全保供,财政金融和重点企业 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建成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新冠疫情发生三年 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 反弹、严防外传,率先在全国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 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党政军警民齐心协力,构 建起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边境管控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全省人民付出巨大努力,牢牢把疫情防在境外、控在边 境,经受住了考验,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云南贡献。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难中求进 、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 向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发来贺信,国务院出台支持云南 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我们把迎 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 年工作主线,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要求,积极应对疫情频发、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行、服务 业长期承压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精准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 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部署实施系列三年行动,新上了一批 重大项目,打通了一批堵点卡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全省就业稳、物价稳、民生稳、人心稳、社会大 局稳,重点领域发生一系列方向性趋势性积极变化,经济 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4%左右、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 (一)全力扩大投资消费,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每季 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打好要素保障百 日攻坚大会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投资结构发生重 大变化,产业投资增长44%左右、占比突破40%,超过房地 产和交通投资之和,其中工业投资增长近50%、居全国第 2位、创历史新高,能源、旅游投资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 ,农业、水利、交通投资规模分别居全国第1、第2、第3位 ,教育、卫生、生态保护、数字经济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 具支持基金304.9亿元,发行地方新增政府债券1317.7亿元 。昆明机场改扩建、滇中引水二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 建设,新成昆铁路、大瑞铁路大保段、弥蒙高铁开通运营 ,昆楚大高速复线、玉楚高速、丽攀高速建成通车,高速 公路在建里程3787公里。德厚、阿岗、车马碧等大型水库 建成使用。实施促消费稳增长行动,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 新模式,县域商业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快形成,文旅市 场稳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 (二)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产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绿色 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产值分别增长36.6%、130.9%、 406.5%,中国铝谷建设成效明显,硅光伏全产业链基本形 成,新能源电池产业迅速壮大,开工新能源项目超过 2000万千瓦。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高技术制造业增 加值增长37.3%。新增产值超千亿元、超500亿元开发区各 1家。完成4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6316.5万 亩、产量1958万吨。建成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 建“一县一业”示范县20个、特色县30个,净增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983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新增11户A级 物流企业。新认定29个4A级景区,新打造10条全国乡村旅 游精品线路和10个重点村镇。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 。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精准帮扶 61.6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3.7万 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 返贫的底线。新改建农村厕所47.3万座,农房抗震改造 10.62万户。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6个、精品村203个、 美丽村庄163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有序推进。召开 4次昆明现场会,稳步推进“强省会”行动,支持曲靖建设云 南副中心城市,滇中城市群发展取得新进展,各州市城市 功能不断完善。启动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五个 县城”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923个,新改建燃气、供排水管 网6094.4公里。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 )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四)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市场主体量质齐升。行 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 达到76%。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兑现“三进市场主体”活动 ,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退减降缓税费超1000亿元 ,其中留抵退税超800亿元。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资金8.35亿 元。新增普惠小微贷款620.32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31亿元。市场主体总数达到491.02万户、增长19.5%、增速 居全国前列、净增80.04万户,其中净增企业16.56万户、“四 上”企业210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实有 企业数和年度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均破百万。在滇世界500强 达134家。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省属企业整合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公开市场债券保持零违 约,“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全面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深入 推进。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发送旅客900多万人次、运输 货物1300多万吨。推出21项举措深度对接RCEP。红河、大 理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南博会和旅交会取 得圆满成功。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 7.26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67亿美元。成功举 办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和2022腾冲科学家论坛。净 增高新技术企业52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450户,为历年最 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9.2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 500亿元。 (六)开启绿美云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力。 全面彻底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成九湖“两线”划定 ,严格“三区”管控,从严修订保护条例,生态保护核心区面 积是之前一级保护区的2.8倍。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 例达91.6%。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纳入国 家公园创建布局。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 ,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 化,完成营造林430万亩。新增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七)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2.2万人,城 镇调查失业率5.1%左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1所,义务 教育“双减”“双升”扎实推进,采取“省管校用”等创新机制探 索破解“县中困境”。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西南联合研究 生院成立招生。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机制,101家 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118个县市区建成紧密 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 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37万人次。开展困难 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000户,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服务机 构实现全覆盖,275.8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扎实推进“一卡通”专项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直 达群众。改造城镇棚户区4.9万套,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 6.19万套。烂尾楼复工92个、交楼201个,化解141.8万户不 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一批文艺作品喜获国家大奖。省 运会、民运会、残运会圆满完成,云南健儿在北京冬残奥 会勇创佳绩。10件惠民实事全部落实落地。 (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坚持 防得住是硬道理、防得好是硬要求,动态调整优化疫情防 控措施,全力抓好医疗救治保障和药品保供,有效守护了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有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银行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完 成高风险农合机构处置。能源安全保供平稳有序。扎实开 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连续37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建 成地震预警系统,建立“1262”防汛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森林 防火取得有记录以来数十年最好成绩。国防动员体制改革 圆满完成。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纵深推进,跨境违法 犯罪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根本扭转,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超过96%、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三 法三化”和“三个马上”,强化学习导向、结合导向、力行导 向、落实导向,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抓落实成为各 级政府和干部的共识共为。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 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监 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修改政府规章11件、废止 4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42件、政协提案689件,满 意率持续提升,一大批办理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务 实举措。 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 最重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 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 证,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捍卫好,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矢志不渝紧 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 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贯彻好 ,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 一“国之大者”、新发展理念这一“政之要者”持续发力,推动 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民立场是根 本政治立场,是谋划推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 须一以贯之坚持好、践行好,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 ,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问题意识是重 要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由实践 检验的科学态度,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运用好,始终带 着问题去思考,奔着问题去工作,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 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斗争精神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 力量,是我们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发扬好,砥砺勇于自我革命、从 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 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 业发展新天地。 各位代表!新时代云南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也是省委团 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奋斗、苦干的结果。在此 ,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 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 人民团体,向驻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 防救援人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 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兄弟省区市 、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 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 然突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有不少。主要表 现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新兴 产业占比低;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不够明显,教育、科技、 人才战略支撑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乡村全面振兴任务 艰巨繁重,城镇化进程较慢;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 总量不大、质量不高、韧性不强,营商环境优化还需加力 ;持续深化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区位优势、资源优 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基础设施短板仍 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突出,一 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去年部分指标没有实现年初定 下的计划。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 力仍然较大,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不明显,企业生 产经营困难较多,安全生产隐患不容忽视,房地产、金融 领域风险交织。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 加以解决。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 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 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 擘画,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 了行动指南。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 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是国家全面支持云南发展的重要 综合性政策文件,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惠及面广,为云 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省委十一届三次 全会科学谋划了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 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 ,制定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书、时间表、 路线图。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 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时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民之所盼”念兹在兹,善 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从讲政治的 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 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未来五年,是云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 的关键时期。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跨越式发 展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扎实实把党的二十大 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变为美好 现实。要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三年上台阶”全面实现、 “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认真落实现有三年行动计划,谋划 出台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 安全、促团结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 力上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省委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和“十 四五”规划主要目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确保 “八年大发展”形成决定性胜势、“十五年大跨越”取得突破性 进展。在“三年上台阶”基础上,再通过两年努力,推动现代 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 位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城镇化率与全国差距不 断缩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幅提升,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 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 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 键,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 际化进程,全力以赴稳经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 体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深 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产业强省战略、交通强省战略、区 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绿色能源强 省、特色农业强省、文化旅游强省、有色金属产业强省、 生物产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云南建设,全力破解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改变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省情。 (二)坚持“三个定位”目标方向,全面凸显云南在 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度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 战略,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构筑中华民 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促进各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 平等方面作出示范,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 文化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 面争当排头兵,在综合经济、中心城市和沿边城镇、交通 物流通道、国际金融服务、消费聚集、教育合作、科技创 新、医疗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辐射力,加快成为彰显中华 文化魅力的窗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生态文明建 设的国际典范。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协同发力,不断塑造发展新 动能新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有效 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大 抓市场主体作为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有力抓手,持续擦亮效 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推动国企敢干、民企 敢闯、外企敢投,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 强起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印度洋方向陆海大通道建设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深入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 设创新型云南,全面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共同富裕 目标阔步前行。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社会政 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畅通城乡 要素流动和循环,整体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 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技能云南、健康云南、高原特色 体育强省、文化润滇、文明云南建设,引导群众用勤劳双 手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生活再上台阶、日子越过越红火 。 (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 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 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重 大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坚持 系统观念、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 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察微观、想宏观、求客观、不主观 ,守正创新办好自己的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一步一个 脚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迈好第一步、干 出新成效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 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总的看,我国经济韧性强 、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政策 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我们要坚定做好 经济工作的信心,坚守根本性的大原则、大道理,认真学 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坚持”“六个更好统筹 ”“五大政策取向”和“五个重大问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新突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 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 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 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 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