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 王忠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 年,也是湖北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严重 冲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 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 ,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发作为、顽强拼搏,顺利完成省十 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难中求成、殊 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经济增长顶压前行、稳中向好。坚持把稳增长放 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政策靠前发力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4.3%,在过五万亿经济大省中增速领先;规上工业增加 值增长7%,在10个工业大省中增速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 %,增速全国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居全 国前列。投资、进出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 标增速分别比预期目标高5、2.9、1.5个百分点。我省经济 激流勇进、逆势上扬,始终保持奔腾向前的势头。 ——先行区建设夯基垒台、全面起势。突出目标导向 、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三 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区域经 济竞相发力,武汉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襄阳、宜昌加速迈 向6000亿,荆州可望达到3000亿,2000亿以上城市增至9个 ,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科技 创新聚势突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 建设,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数字建 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国家 级研究中心、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8家,湖北在 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377个、历年最多,其中百亿元 以上项目135个、再创新高。黄黄、郑渝2条高铁建成通车 ,高铁里程超过2000公里,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8位。沿 江高铁、引江补汉等重大战略性工程加快推进,全球第四 、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正式投运,武汉超算 中心、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等一批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建成 启用。先行区建设起步稳健、开局良好,展现出充足后劲 和光明前景。 ——动能转换积厚成势、加力提速。坚持以科技创新 引领全面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转型 步伐加快,“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技术制造业 增加值增长21.7%、高于规上工业14.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 长贡献率达到41.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光芯屏端 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武汉东湖新 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创新主体蓬 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两年翻番,国家科技型 中小企业达到2.4万家、增长7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3000亿元、增长42%。湖北经济冲刺新赛道、澎湃新动能 ,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阔步前行。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活力迸发。坚持深层次改革 和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我省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由“高 ”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新增市场主体144.4万户、再创历 史新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68家、上市企业21家,19家 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均为历年最多。5家国企进入中 国企业500强,省联投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国资国企核 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习近平总书记视 频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并发表重要致辞 ,疫情之下坚持“打伞干活”,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 大会、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汉交会等14场国际性全国 性活动。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一 个千亿台阶。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更加昂扬 的姿态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多重目标动态平衡、协同推进。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理念,实现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的良性 互动。强化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91.6万人,留鄂来鄂高 校毕业生42.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增 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1。深 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工作获评国家考核 优秀等次,蓝天碧水成为常态。克服历史同期降水最少、 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受旱范围最广影响,粮食总产达到 548亿斤,大旱之年实现稳产丰收。坚持主动防、早发现、 快处置,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 对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 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省疫情防控经验值得总结。 一年来,我们保持闯劲拼劲韧劲,以统筹之策应对非 常之难,以务实之为力求非常之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坚持稳字当头,强化经济运行趋势性研判和精准化调度 ,着力稳主体、扩内需、畅循环,把牢发展主动权。助企 纾困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 施,制定实施我省133项工作清单等配套措施,开展“解难题 、稳增长、促发展”企业 帮扶活动。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全年 减免税费119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6.9%。加强大宗商 品保供稳价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新组建湖北国控、楚象 2家供应链平台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重 大项目支撑有力。宁德邦普、吉利路特斯等1030个重大产 业项目建成投产,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随州至信阳高 速等80个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孝感汉川电厂四期、宜 昌清江抽水蓄能等398个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推进。争取新增 地方政府债2243亿元,历年最多。新批项目用地46.6万亩、 增长30.8%,供地54万亩、增长16.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力保障能源电力供应,顺利迎峰度夏度冬,没有发生 拉闸限电。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先后投放14.3亿元消费券 ,直接拉动消费52.5亿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家电 下乡,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49%。组建新零售联盟,促进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新型消费,网上零售额 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在多重压力下稳住基 本盘,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 (二)全力以赴促转型,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坚定 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经济创新力、产业 竞争力,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科技强省 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出台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意见及实施方 案,清单化项目化落实51项国家重点支持事项。脉冲强磁 场大科学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启动建设,杂交水稻、作物遗 传改良2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 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武汉、宜昌、襄阳、孝感 、黄石5地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4家 企业入选国家创新技术示范企业、数量全国第2。产业结构 加快迈向中高端。深入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 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469个、完成投资3332亿元,新增国 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303家、全国第6。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战略性 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2%,光电与医疗装备科技园 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荆州油气钻 采装备、咸宁安全应急装备、潜江微电子材料等7家基地获 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 ,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60%;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6万家, 5G全连接工厂108家 ,5G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12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信息消 费示范、数量全国第2,1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 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3。创新动能茁壮成长,新兴产业强 筋壮骨,湖北经济量质并进的特征更加鲜明。 (三)全力以赴优布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 强。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方位调动发展 要素、激活发展引擎,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三大都市圈 加快建设。着力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 业同链、民生同保,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襄 阳、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武阳高速、当松高 速等圈域互联互通项目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187个重 大项目全部开工,创新要素聚集、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 力迸发、创新生态一流的大走廊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武 汉光电子信息集群、“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 造业集群,宜荆荆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黄冈(光 谷)科创中心开园;公积金、社保、旅游、公交等领域 52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加 快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功能向城镇集 成,1 2 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7 9个县(市、区 ),33个县域公共服务项目试点扎实推进,84个省级开发 区“二次创业”,114个县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千亿县达到4个,过500亿县达到19个。乡村振兴全面推 进。围绕“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 理,丹江口、枣阳、公安、老河口4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 振兴示范县。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46家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2万亿元;新建美丽 乡村56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建制村快递服务覆 盖率超过95%;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8398人、农村义务教 育教师1.2万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万人,乡村振兴多元 化人才支撑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37个乡村 振兴重点帮扶县建成106个主导产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 增长14%,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湖北区域联动、 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 更高质量迈进。 (四)全力以赴拓空间,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坚 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更宽 视野扩大对外开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每季度召开优 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推进“高效办成 一件事”,集中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204项,“一事联办”高 频事项达到41项、数量全国第2,“一网通办”主题事项达到 2149项,“一窗通办”实现全域覆盖,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 降低,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重点领 域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28家省属 企业重组整合为10家,健全完善投资管理、业绩考核、薪 酬待遇等市场化机制,“一主业一主体”格局加快形成。加强 省农担、再担、科担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 新设立省科创天使母基金、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 、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资金,全面推广“301”快贷 模式,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 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全面推行,农业农村、供销合作社 、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加 快完善。武汉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襄阳获 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荆州铁水联运等3个项目入围 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总数达到8个、全国第1。新开武 汉—老挝等9条货运通道,中欧班列全年开行610列、增长 34.1%。着力提升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 间分别压缩21.9%、31.8%。抢抓RCEP实施机遇,对东盟进 出口增长34.9%。活力涌动的湖北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 世界。 (五)全力以赴保生态,美丽湖北建设持续推进。坚 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 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长江保 护修复提档升级。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 行动,累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9067个,新增植树造林 231万亩、湿地修复4万亩,长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 ,“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污染 防治攻坚提速加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 推进,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4.2%。武汉、襄阳、 宜昌、黄石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清江获评全国“最美 家乡河”,恩施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 质增效。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绿电装机 占比达到63.7%。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60%。稻虾共作、 猪沼粮、果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发展,稻渔种养规模 802万亩、全国第1。钟祥、通城、建始等7地获评全国生态 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环百里荒、十堰武当山获评“两山”实 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荆楚大地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六)全力以赴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始终把 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有效落实 。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8.8亿元、稳定岗位422万个,帮扶失 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灵活就业“零工驿站”实现县(市、区 )全覆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评国家考核A类,稳 就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医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8.7%、5.2%。17个市州全部实现 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药品耗材集采为群众节约 医疗费用近30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53个,建设棚改 房3.64万套,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75万户、残疾人家庭无 障碍改造5.6万户,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2.8万套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7所高校32个学科入选国家第 二轮“双一流”建设行列,学科总数全国第4。新建3岁以下婴 幼儿托位5.1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8万个、公办义务 教育学位25.1万个,统筹安置10.3万名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为1941所中小学建设校舍249万平 方米、运动场地109万平方米。健康湖北建设扎实推进。开 展慢阻肺、心脑血管等疾病免费筛查2159万人次,适龄妇 女“两癌”免费筛查267万人次,新生儿出生缺陷免费筛查 58万人次。1180个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项目竣工,独 立指挥型急救中心实现市州全覆盖,疾控体系和公共卫生 体系实现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有力有效应对了疫情反复 冲击。武汉、宜昌入选全国健康样板城市。文体事业加快 发展。“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众2700万人次,8部作 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实 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3项制茶技艺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荆 楚健儿在重大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 下降22.5%、16.6%,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 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 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获评全国平 安建设优秀省份。 (七)全力以赴提效能,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 升。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有力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 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提请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制定、修改、废止 政府规章14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0件、政协提案632件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武汉、襄阳、鄂州入选第 二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地区。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严 格执行省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 大”决策制度,大力推行“四不两直”“一线工作法”,网上政 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透明度均居全国第7。作风建设不断 加强。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 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优化创 新创业生态等19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数量全国第2。 清廉守正、担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导向。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之年。五年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撸起 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实施一系列战略性举措 ,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 湖北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这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跃升 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 十八大以来五次亲临考察,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建 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光荣使命,为湖北发展提 供了根本遵循、鼓舞了信心斗志。在疫情肆虐的至暗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湖北一线指挥抗疫,深 刻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给湖北人民加 油鼓劲、指明方向;在疫后重振的关键时刻,殷切寄望湖 北“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 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并亲自研究制定一揽子支持 政策,推动湖北加快复苏重振;在开启新征程的重要关头 ,去年6月28日再次莅临湖北考察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 赋予湖北新的重大使命。湖北人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英雄的人民身边,有人民的领袖,英雄的城市背后,是 伟大的祖国”。全省上下深怀感恩之心、砥砺奋斗之志,坚 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五年来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大台阶 ,居全国第7位;“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四 纵四横一核心”高铁枢纽网加快构建,“双枢纽、多支线”航 空客货运通达全球;市场主体数量由450万户增加到736万 户,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由257家增加到325家。湖北在 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这是迎难而上、向难求成,大战大考赢得历史性胜利 的五年。过去五年,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矛盾困难泰山压 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鼎力支持下,我们始终 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 气概,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面对突如其来 的世纪疫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 卫战决定性成果,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湖北这方 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英雄之地,以危难时刻 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面对 疫情“加试题”和经济下行的重压,如期完成581万贫困人口 脱贫任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书写了中国减贫奇 迹的湖北篇章。面对疫后恢复重振的艰巨任务,用两年半 时间实现从跌出主赛道到重回主赛道再到领跑主赛道的强 势复苏。这一切,都充分彰显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强大政治 优势,充分彰显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凝聚合力办成事 的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了荆楚儿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顽强意志和磅礴力量! 这是浴火重生、华彩蝶变,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 的“转变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重要要求,保持战略定力、顶 住转型阵痛,跑出了动能转换加速度,塑造了创新发展新 优势。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获国家科技奖励 总数居全国前五,成功研发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 珈一号”、全球存储密度最高的三维闪存芯片、全球首款新 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等一批重大成果,国产航母、大飞机 、中国空间站等都凝聚湖北智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 出坚实步伐,存储器、商业航天等4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 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0家、数量全国第 3,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2家、数量全国第4。规上工业总产 值超过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以年均 3.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2%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释 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这是砥砺初心、矢志为民,民生福祉获得实质性改善 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 摇,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 上。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 7.4%,跑赢经济增长,城乡收入比从2.31缩小到2.16。保障 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61万人,基本医疗保 险参保率达到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2.8%,130万 住房困难群众搬进新居,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 生服务圈基本建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2.3岁、达到78.9岁 。城市乡村更加宜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6个百分点 、达到64.5%,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更加美 丽,森林覆盖率达到42%,省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国考城市PM2.5浓度均值下降18.2%。人民群众日子更有 奔头、未来更有盼头,一年更比一年好。 这是勠力同心、奋发进取,精神力量得到革命性锻造 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 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全省上下在应变局开新局中淬炼了 能力作风、磨砺了责任担当,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党群干 群鱼水情深,干事创业激情昂扬。6100万荆楚儿女正以更 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湖北发展 取得的显著成就,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伟大变革的生动 缩影。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 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一起拼 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 ,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 、中央驻鄂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北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致 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湖北发展还 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 成为常态,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仍然较大,给我省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加深。经济恢复向 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保持 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 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吸纳就业能 力下降,稳就业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 矛盾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很重,科技创新支撑产 业发展能力不强,部分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突出,房地产 、金融等领域风险交织,基层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社会民 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 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 关键时期,也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的关键阶段。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 与希望同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 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增多。同时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 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从湖北看 ,我省发展正处在宏观政策加持窗口期、疫后恢复成势见 效期、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期、区域实力整体提升期,稳中 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持续增强 ,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战略位势持续提升。我们既要居 安思危、未雨绸缪,更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奋进新征 程,建功新时代。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 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全国 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 支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高质量发展迈上 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比达到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科 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 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数 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基本建 成。二是先行区建设实现新跨越。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 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武鄂黄 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引 领湖北、支撑中部、影响全国、辐射全球的重要增长极 ,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强县工程取得显著 进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 70%,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三是改革开放取 得新突破。统一开放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花湖机场内陆自由 贸易港加快建设,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大通道—大枢纽 —大网络—大平台”体系基本建成,把“九省通衢”的区位优 势转化为“九州通衢”的发展胜势。四是美丽湖北建设绘就新 画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重大进展,蓝天碧水 净土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 黑臭水体,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