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02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 划、迈上民族全面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 之年,也是开创荔湾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 篇章的重要之年。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指 导下,国务院在广州实施南沙方案、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为荔湾发展赋予了新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作为广州 中心城区,荔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负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 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总书记关于实现老城市新 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 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 全“三件大事”一体推进,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 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三个环境”一体营造,荔湾 文商旅活力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一 体打造,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新一届政府实现 良好开局。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密切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着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发 放政府消费券拉动消费超2亿元,落实减税降费25.41亿元 ,兑现区级扶持资金1.3亿元。前三季度主要指标稳健攀升 ,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第四季度受疫情和前年同期高基数 的双重影响,全区经济有所回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15.57亿元、增长1.1%,增速排名全市第七,高于全市平 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21亿元、增长 5.2%;批零业商品销售总额3457.55亿元、下降1.3%;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647.09亿元、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3.43亿元、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4亿元、增 长11.4%;税收总额386.23亿元、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 489.18亿元、增长3.3%。131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2.5亿 元,52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197.5亿元,投资完成 率达到139.9%。大力推进土地收储出让三年行动计划,完 成土地出让10宗、建筑面积148.04万平方米,出让收入 285.72亿元。 发展动能持续积蓄。制定《荔湾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 量发展实施办法》,实施中小企业“育苗”行动,全年认定省 级专精特新企业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87家,实施 工业技改项目14个,工业投资增长3.9%,产业转型升级持 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104家,增长17%,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5家,增长 33.4%,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16家,建筑业、服务业企业  R&D投入增幅均超50%;现有研发机构152家,其中国家级 3家、省部级49家,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 。坚持发展优势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 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向上,分别增长100.5%、69.4%。构建多 部门全产业链协同招商机制,80位首席服务官挂点服务企 业266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500多项;修订促进优质企业 发展办法,制定普惠性楼宇和园区招商鼓励政策,新洽谈 招商项目435个、签约项目10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引 入华润置地、广船综合体、珠江太古、湖南建投、扬韬科 技等一批优质项目。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注册外贸企业 3000多家。 平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白鹅潭商务区建设成势见效 。累计完成23块经营性地块出让,释放建设空间134万平方 米。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鹅潭一号总部、黄沙水产新 市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珠江太古聚龙湾、广建项目动工 ,广州国际医药港首期展贸中心投入运营,广船一期等其 他项目顺利推进,形成土地收储、征拆、建设、招商滚动 推进的良好态势。海龙围科创区蓄力起航。建设总体方案 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侨银总部项目即将投产 ,绿瘦、大参林、大翔药业3个项目全面封顶,其余10个战 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同步完 善。爱莎国际学校、广佛数字创意园二期投入使用,珠江 钢琴创梦园引入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和音乐名家工作室 。10个村级工业园开展改造试点,岭南V谷科技园成为全市 两个“老城新园”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之一。 (二)稳中求进促改革,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落实市营商环境5.0改革,企 业实现“跨省通办”“证照联办”“居家可办”,注册登记网办率 居全市前列。在全市首推企业歇业服务,市场主体智慧认 领被列入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推广清单,连续2年被评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成效明显的区”。 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区域公共资源商标品牌知识产权全链条 保护运用新模式,推动注册“永庆坊”系列商标58个,入选首 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牵头制定省级标准《粤 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全市首个制造业国家级 消费品标准化试点落户,步云天地、西城鞋业、南方大厦 3家专业市场入选市场采购拓展试点集聚区。调整部分政府 机构职能,单设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 )。深化国企改革,整合国企资源,重组为荔湾发展集团 。 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绽放。完善荔湾英才计划“1+N”人才 政策体系,围绕人才评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出台 16项配套政策。制定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方案 ,建立11支人才队伍、5大平台品牌、5项保障措施。设置 “首席人才官”“人才服务专员”,加强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 ,申报荔湾区高层次人才165人、高技能人才23人,认定享 受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2人。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加快建设。实施“消费新 品牌培育行动”等7大消费行动,编制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一 场一策”,着力提振消费市场。办好直播电商节、购物节 ,支持发展直播经济、云上逛街等新业态新场景,丰富消 费模式。完善饮食类非遗传承体系,8大“老字号”品牌小吃 成功申遗,升级改造陶陶居总店、泮溪酒家、广州酒家文 昌店,规范提升泮塘路、宝源路27家餐厅品质,激发消费 市场新活力。开展“羊城夜市”“快乐广购”等消费活动,精心 规划“西关风情之旅”“都市寻味之旅”等精品游览路线,荔湾 再次位列全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前三名。 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 规则机制“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硬联通”,政务跨城通办事项 增至713项,广佛大桥、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等加快建设 ,广佛环线、佛穗莞城际等项目有序推进。制定落实《南 沙方案》区级行动方案,明确30项重点任务27个重点项目 。深度参与湾区科创走廊建设,荔仕丰创新创业基地成功 创建市级基地,广药集团获颁澳门首批中药制造准照。深 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谋划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 验区先导区。 (三)传承文脉提品质,魅力荔湾近悦远来。 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体系日益完善。成立全市首个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管理办法 和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上线非遗版权交易平台,广东南 音新作《同心结》获中国文化艺术群星奖,广州西关女子 合唱团荣获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金奖。实施推动粤剧粤曲 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珠江钢琴创梦园启动粤港澳大湾区 传统工艺聚集区建设,“非遗+”业态快速发展。公布《荔湾 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开展文物隐患排查修缮行动 ,推进沙面建筑群活化利用,焕发文物新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深入开展。高规格成立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 利用工作机制,明确6大阶段、21个工作程序,确保保护活 化工作始终在科学、民主、依法的轨道上扎实推进。启动 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耀华大街、多宝路、恩 宁路、逢源大街-荔湾湖、和平中5个项目已开工实施,统筹 推进北片54条道路改造升级。 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 区,永庆坊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 范区、文化强省建设示范案例(区),沙面·西堤被评为 AAA级景区,启动“湾畔·夕市”夜市试点,泮塘五约引入特 色文化业态70余家,23个名家艺术工作室相继进驻,形成 传统现代融合的多元业态环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荔枝湾 ·新西关”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和水上花市,广受群众好评。区 图书馆提质扩容。高规格复办第30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 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获 省体育局“突出贡献单位”。 (四)全面整改优机制,环境底蕴更具魅力。 整改工作强力推进。以坚决态度、务实作风、扎实举 措推进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牢固树立正确 政绩观,落细落实203项整改任务,涉及5条道路和9个老旧 小区微改造工程问题整改均以A级通过评估验收。完善科学 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制度、机制41项。制定 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落实31类 190项任务清单,深入开展“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系列活动,推动荔湾成为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窗口。 城市面貌逐步改善。老旧小区微改造加快实施,制定 微改造工作机制,广泛征询民意,将收集到的39万条群众 需求融入改造方案。周门等3个小区基本完工,丛桂等4个 小区已开工实施,隆庆等6个小区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城中 村改造有序推进,完善“1+7”领导机制,构建“1+1+3”风险 防范体系,东漖、鹤洞、河沙、西郊和茶滘村一期等已批 在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6个复建地块建设基本完工,安置 房建设进一步提速。城市环境持续向好,生活垃圾分类管 理精细化程度稳步提高,建成星级投放点245个,新改建公 厕11座。新建燃气管道5.32公里,完成管道更新7公里。治 理违建150.25万平方米,完成违法用地整改1090.68亩,整 改率100%。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开展“6·30”“12·30”征拆攻坚行动,累计完成征借地 27.9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9.01万平方米,有力保障广佛出 口放射线二期、地铁10、11、13号线二期、22号线等项目 顺利推进。加快完善“两桥三隧五路六轨道”交通路网体系 ,建成开放13条道路共5.42公里,广钢新城开通荔信一街、 荔诚二街,累计开放通行市政道路7.9公里;龙溪中路花地 河桥等3座桥梁开通运行,鹤洞路2座人行天桥加快建设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形象进度过半,白鹅潭 大道(上涌直街—信义会馆段)、如意大桥东桥、南漖路 延长线、花地河东侧道路(茶滘涌—浣花西路)、玉兰路 —港口路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本底进一步筑牢。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 卫战,扎实推进噪声污染防治;PM2.5、PM10、二氧化氮 等指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改 善幅度居全市第二。开展治水攻坚行动,累计建成排水达 标单元1606个、面积3003公顷,达标率86.8%;完成16条合 流渠箱清污分流“啃硬骨头”项目;珠江后航道东朗断面稳定 保持III类水质,优于省定目标。碧道骨干体系加速组网 ,完成13.4公里碧道建设,3条碧道获评“广州市优质碧道 ”,大沙河碧道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荣誉奖和广东风 景园林规划设计奖。加强古树名木及乡土树种保护,全面 落实林长制,大力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3个专类植物展示园 、10个科普教育点和8个口袋公园建设。 (五)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保障“安全网”织密筑牢。民生及社会公共事业支出 投入102.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1%。十件民生实 事全面兑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绿马甲”就业服务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发放稳岗就业补贴近4亿 元,全覆盖惠及6.71万家企业、9.79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开 展“零欠薪城市”试点创建,为困难群体发放社会救助资金 1.42亿元。如期保质完成区级储备粮任务。为优抚对象发放 抚恤金、慰问金等约3400万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持 续提升。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颐康服务站120个、养老 床位2000余张,开展适老化改造460余户,提供长者饭堂服 务20多万人次。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做好省 外6地和省内2市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拨付财政资金超2.1亿 元,启动帮扶项目121个,助销农产品10.8亿元。 教育强区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基础教育补短板行动 ,新增财政投入2.56亿元。高标准开办省实荔湾学校和环市 西路小学分校区,改扩建公办学校3所,新增学位4980个 ;四中、西关外国语学校成为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 对象;11所“公参民”学校完成规范治理并落实编制保障。在 全市率先成立“双减”校外培训社会监督队伍,狠抓校内课堂 质量,巩固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超98%。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国 家呼吸医学中心大坦沙院区正式运营,区人民医院新院区 主体结构封顶,区儿童医院新建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区中 医医院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成“一街一中心”和10个社卫中心达标建设。全国基层中 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沈坚华全国名老中医 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验收,16个市名中医工作室落户社 卫中心。组建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心,试点推进普 惠托育,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 (六)精管细治强基础,发展形势更加稳定。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实施《荔湾区打造基层 治理样板区三年行动方案》,强化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构 建“综治中心+网格化+智能化”业务协同体系。持续推进白 鹤洞基层治理样板行动,逢源、桥中街道综治中心示范点 获全市推广。开展“粤平安”统建试点,分类组建最小应急单 元1771个,培育发展“广州街坊·西关达人”等群防共治力量 超10万人。上线“荔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打造“智 慧调解服务”新模式。 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 治理专项工作,组建“1+2+N+X”大党委和“1+1+1+N”综合网 格化工作体系,狠抓7大行动43项任务和103条措施落实落 地。推动“人、屋、车、场、网”等基础底数摸查,全面加强 出租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广应用“粤居码”系统,升级安 装门禁设备7431套、高清视频监控2298个。立足人居环境 改善,将短期未启动改造的城中村纳入微改造,整体提升 道路、公共服务与配套服务设施。持续完善经济联社管理 体系,完善“三资”基础信息,加强交易监管,有力解决一批 历史遗留问题。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 作,扎实推动社会面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建设,开展 10轮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全力开展“五大要素 ”摸排,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大整治,大力推进“粤心安”心理 服务建设项目,区社区矫正中心入选省级“智慧矫正”试点 ,全区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110总警情同比下降 2.9%,破案数上升8.5%。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 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数同比下降40.9%,全区无较大以上安 全事故。 (七)勤勉务实抓作风,政府运行廉洁高效。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 总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作风建设,驰而不息 纠“四风”、改作风、树新风,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 简单粗暴等突出问题。 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升。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和程序指引,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更加完善。自觉接受 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 168件、政协提案181件,满意率均达100%,永庆坊二期改 造工程建议办理入选首届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十大优 秀案例。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严格规 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81件,94.6%的行政争议案件被妥善 化解。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诉讼案件统计报告 制度,一审案件败诉率大幅回落。 政务服务更加便民高效。大力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深 化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升级完善政务服务,实 现700多项服务事项全天候自助办理。承办12345政务服务 热线工单24.5万余宗,按时办结率99.9%,重点工单满意度 连续十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此外,国防动员、妇女儿童、信访、残疾人、民族宗 教、侨务、对台、外事、贸促、科普、气象、人防、档案 、保密、供销、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新冠疫情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 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 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三年里,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市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立即响应,迅速构 建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联防体系,用最大的 决心、最严的要求、最硬的举措与病毒赛跑、为生命守护 。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以实际行动续写 医者仁心;各级党员干部昼夜兼程、冲锋在前,以实干苦 干践行为民初心;公安消防民兵队伍闻令而动、听令而行 ,以使命担当筑牢警魂忠魂;无数志愿者响应号召、挺身 而出,为守护平安挥洒热血青春;兄弟城市、企业、社会 各界人士守望相助、捐款捐物,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区 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经过艰 苦卓绝的努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秩序的影响。 去年以来,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侵入,我们坚持“外 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持 续采取 “快、准、实 ”的硬措施,科学精准迅速处置了 “0408”“0708”“1022”等35起突发疫情。特别是去年11月,面 对最诡异的新冠病毒、人口最密集的老城区、最极端的天 气条件,艰苦卓绝打好打赢站前、西村街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坚持第九版不动摇、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不走样 ,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争分夺秒加强应急医疗救 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倍增计划,尽最大能力加强防控资 源建设储备,周密细致做好特殊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精细化 服务保障,全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98.4%、全程接种率 93.5%(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97.7%、全程接 种率96.9%),基层治理和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大疫如大考,烈火炼真金!这场伟大抗疫精神指引下最 终取得的重大胜利再次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确定 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荔湾在国家、省市指 导下采取的系列防控措施是有力有效的,在大战大考中勇 毅前行的荔湾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份来之 不易的“开局之卷”,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重点在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 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关键在于各级领导、人 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核心在于全区百万人民的 勠力同心和艰苦奋斗。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 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 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荔湾改革发展的港 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 要向在抗疫大战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驻区单位、各兄弟 城市,向为抗疫大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广大医务人员、疾控 人员、基层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下沉干部、新闻 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城市保供服务人员,向识大体顾大 局、高度自律、坚韧不拔的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致以诚挚 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和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我 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受三年新冠 疫情叠加影响,住餐、文旅等接触性行业恢复缓慢,企业 生产经营困难,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 牢固;二是发展平台还处于建设周期,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结构不优、经济韧性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高新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