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感悟:培育大学生斗争精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感悟:培育大学生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 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 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 ”到“三个务必”,彰显出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其中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申,再次说明了斗争精 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进行伟大斗争,必须 科学把握时代的斗争精神。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新征程上,新时代大学生要成为党领导下进行伟大斗 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先锋力量,就必须积极回应时代之所 需、响应党和国家之所期,不断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斗争 本领。 一、当前培育大学生斗争精神的现实困境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 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当今世界政治风 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政治势力历来都把青年 作为主要的争夺目标,赢得青年便能赢得未来。然而,当 前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1.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意识有待加强。一方面,大学 生对斗争精神的内涵理解尚不透彻深入。从培育对象来看 ,高校培育斗争精神的重点对象是大学生党员,主要通过 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重要讲话、传达重要精神、积极汇报 思想,使其在学习中体悟斗争精神,而对于其他非党员的 大学生来讲,因覆盖面较窄,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准确地 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强调必须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真正内涵。另一 方面,高校对斗争精神培育存在形式化和碎片化的问题。 从培育内容看,大学生对斗争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思政 课堂对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讲授,以及校园文化建 设中对斗争精神的简单化、形式化的宣传,难以激发大学 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他们难以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 斗争精神既是国家、民族与个人追求美好和进步的重要精 神动力,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思想武器这一 丰富内涵,而斗争精神的认知偏差亦导致大学生难以主动 地将斗争精神与自身的时代使命相结合。 2.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方式相对单一。当前,高校对 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途径比较传统,不利于激发大学生 对斗争精神的认同感。一方面,思政课作为斗争精神的培 育主渠道,存在可操作性较弱的不足。思政课堂采取教师 “教”、学生“学”的传统讲授模式,对斗争精神的讲解大都以 理论为主,内容比较深奥。这种单向度传授知识的方式容 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 兴趣,更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加上实践机会的 缺乏,使得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与实际相结合 ,致使思政课堂参与率低,影响大学生对斗争精神内涵的 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各个培育主体 之间尚未形成合力,造成大学生斗争理论不够全面和扎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 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 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 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 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高校其他课程对于 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培育效果不明 显的问题,课程思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 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各个部门之间亟须形 成整体合力,力求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从而夯实大学生 斗争精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大学生在未来的风险挑战 中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把握斗争主动权。 3.大学生行动上存在斗争“本领恐慌”的现象。毛泽东表 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 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一方面,当前国际社会之间的竞 争日益激烈,斗争“本领恐慌”是新时代大学生直面的一个重 要课题。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新的特征 ,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