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余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2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余姚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 杂的国际环境、多发散发的国内疫情和超预期因素的叠加 冲击,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 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大力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赛马争先”抓落实行动 ,攻坚克难、实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稳定。 ——我们全力促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 ,专班推进、系统实施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高频开展 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专题研究行业发展难题,携手各类市 场主体共克时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能级提升,全 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59亿元 、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74亿元、同口径增长 0.1%。 ——我们全力强攻坚,围绕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等痛 点难点,梯次并进实施“一扫七治”、拆迁“清零”、“拆违治 乱”等系列百日攻坚,新增违建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黄湖片 区3个月拆违35万平方米,古路头区块40天全面完成481户 征收签约,全市房屋征收面积达127.48万平方米、超前三年 总量,处置“两违”面积397.74万平方米。 ——我们全力保平安,闭环落实除险保安各项工作 ,有效应对“轩岚诺”“梅花”连续台风侵袭和高温干旱不利影 响,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打 赢多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防范处置,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第13次荣膺“中 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我们全力争一流,紧盯各项工作进入宁波前三的 目标,争取专项债43.35亿元、额度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 ,项目审批从立项到开工平均用时提速43%,梁周线高架 (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建设,11个改革项目列 入省级以上先行试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上市等两 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农业水价改革经验入选水利部 典型案例,创新百强县(市)排名跃居全国第三,中国县 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进入前十。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促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牢牢 稳住制造业“底盘”,组建产业领导小组,打好“畅循环稳工 业”“稳企业强主体”等系列组合拳,53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 投产,制造业投资达到135.72亿元、增长19.2%,实现规上 工业增加值529.39亿元。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制定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力资源产业园、数智生活直 播基地等建成运行,喜宣文化等30家服务业企业招引落地 ,汽车城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117家,服务 业增加值增长4.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 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二。着力拓展市场需求,出台加快商贸 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意见,累计精准发放消费券 1.1亿元,新增跨境电商企业48家、海外仓3个,培育省、宁 波出口名牌各23个,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47亿 元,实现外贸出口830.24亿元、增长4.7%。切实提升农业发 展质效,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粮食产量达 18.21万吨、储备量达8.1万吨,生猪出栏量增长18.1%,创 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3个,培育省级骨干农业龙 头企业2家、数字农业工厂2家,“余姚铁皮石斛”获国家地理 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创建为省级水稻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 质量发展先行县,我市获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农 业增加值增长3.2%。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出台稳链纾困助 企一揽子政策,累计减(退、缓)税费76.4亿元,实现制造 业贷款增长13.8%,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0.4亿元 、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完 成建设项目用地报批4277亩,争取规划新增建设用地5.47万 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307亩,完成海域使用报批 801 .86亩、腾出海域使用空间3600亩。 (二)千方百计固本强基,动能活力不断增强。科技 创新成效明显,超大尺寸高温镍基合金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项目通过验收,省 级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批创建,全市研发经费投 入强度达到3.54%、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新认定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199家,我市被评为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 ;出台新时代“1+X”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 划,新建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3家,新入选国 家级人才工程5人、甬江人才工程26人,2人当选外籍院士 。有效投资持续释放,迭代升级“一表一库两计划”,优化调 整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尚闻智联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签 约落地,实到内资143亿元、外资9108万美元,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13.7%、增幅居宁波前三。数字化改造提速升级,开 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 1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项目12个,舜宇 光电获宁波唯一省级“数字工厂”标杆认定类企业,我市入选 全省首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平台建设集聚发力 ,中意宁波生态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中东欧中小企 业集聚区一期完工;经济开发区新投产项目20个,机器人 小镇新入驻企业12家;余姚工业园区智能光电小镇产城融 合初具形象;小微园区新开工2个、建成2个。企业培育梯 次渐进,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揭牌,北交所余姚服务 基地设立,新增市场主体2.39万户、“个转企”441家、“小升 规”200家,实现企业上市2家、过会3家,新增国家级“单项 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品字标”浙江 制造企业24家、宁波市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江丰电子、大 丰实业分获国家技术创新、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三)千方百计补短拉长,城乡品质持续提升。规划 布局不断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总体城市设 计方案和中心城区分区规划通过论证,黄山等地块控制性 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开 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获省政府批准。城市更新有序 推进,首度召开城市发展大会,高标准谋划北部融湾新城 、古城余韵核心等七大重点片区,完成城中村改造77.03万 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5.24万平方米、拆迁区块“清零 ”16个,打通城区“断头路”6条,新增公共停车位3000个。基 础设施加快完善,姚江西分工程通水运行,陶家路江三期 、下姚江整治等项目加速推进,220千伏楚屿变建成投运 ,建设公共充电站43座、充电桩392个,国家级城乡交通运 输一体化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有望成功创建。镇村 建设提质增颜,编制完成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计划 ,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1条、省级美丽城镇 6个,泗门镇入选全国农业强镇创建名单,4个村纳入省“未 来乡村”建设,农村“产权超市”交易额突破2亿元,集体经济 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生态环境攻坚治理 ,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快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市、无废城市创建,全面完成上级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 整改,涉生态环境类重复信访下降22.6%,生态环境领域投 资增幅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建成一般工业固废收运点4个 ,完成姚江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51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项目120个;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乡镇(街道)6个,入 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姚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隐溪 河、最良江入选省级美丽河湖,“甬有碧水”考核获宁波优秀 ;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获评省清新空气示 范区、省首批低碳试点县。 (四)千方百计惠民保安,社会事业再上台阶。一般 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116.89亿元、增长6.1%,城镇和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4万元、4.6万元,城乡收入比 缩小到1.62,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均已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不 断增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25%,全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 达到99.2%和99.6%,机构养老床位增加164个,阶段性住房 公积金支持政策推进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增加9113套 (间),低保救助标准从每月1005元提高至1181元,低收 入农户收入增长12%。教育品质加快提升,“双减”政策深入 实施,中小学校、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启动修编,北师 大余姚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13所民办随迁子女学 校撤并或转公,新增省现代化学校9所、省一级幼儿园4所 ,蝉联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世 界阳明学大会、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季成功举办,“阳明 文化”入选省首批十个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河姆渡国家 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启用,姚剧 《乡村心事》等2部作品获评省“五个一工程”奖,7家农村文 化礼堂成为省五星级文化礼堂,梁弄镇入选省运动休闲乡 镇培育名单。健康余姚持续深化,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完 成建设,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乙”评审,市精神卫生中心完 成整体搬迁,市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婴幼儿 照护站点实现乡镇(街道)基本覆盖,18岁以上人群、 60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达到97%、95%,新 冠感染患者诊疗做到“应收尽收”。食品安全有力保障,新建 “阳光厨房”780家,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0家,获评省食 品安全示范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优化“141”基层治 理体系,健全完善“网格+”工作机制,积极创建省域信访工 作现代化示范县,全力抓好重点楼盘“保交楼”,扎实开展自 建房安全排查、消防安全、电镀(铝氧化)行业整治提升 、重点领域欠薪治理等重点行动,火灾事故、生产安全事 故、刑事发案量、上访人数分别下降31%、40%、9.1%、 48.1%,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家,成为宁波市域 社会治理试点县市,捧回省“一星平安金鼎”。 (五)千方百计提能增效,自身建设纵深推进。严格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规定,坚持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 制度,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五 问五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六定”工作机制,推进工 作清单化、闭环化落实。健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强 化政府债务化解管控,规范市镇两级财权事权,财政运行 更加集约高效。开展政府资产专项督查,加快国有资产盘 活利用,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新增市属国有 控股上市公司1家,我市国有资产规模位居宁波各区县市首 位,国资监管工作获省级表彰。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放 管服”改革,区块链数据运营创新应用入选国家试点,“拘调 融合”等应用全省复制推广,城市大脑2.0版建成投用,数字 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出租房屋安全智能系统上线运 行,远程异地评标、小额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模式推行运 用,7个重点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化法治政府建 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 审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营商 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投入运行,万人成讼率宁波各区县市最 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社会各 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0件、政协委员提案298件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万余条。 同时,我们大力支持民族宗教、台务、侨务、审计、 外事、史志、气象、档案等工作开展,全面促进慈善、工 会、红十字、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发 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双拥优抚等实现了新进步,东西部 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收获,是市委正确把向、科学决 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 ,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回望 战“疫”的日日夜夜,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值得铭记,每一 个不起眼的故事都让人动容,逆行者、奔跑者、坚守者身 影伟岸,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相映成辉,共同书写了 最动人的余姚篇章,共同凝聚了最磅礴的余姚力量!在此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 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 、老职工,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特别是向广大医务人 员、公安干警、村社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 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 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 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是:受宏观环境和疫 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科技创 新引领作用有待提升,人才引育用留的基础还不够扎实 ,重大项目支撑仍有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产业 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程度不高,城市能级提 升、内涵释放和产城融合发展仍需发力,基础设施建设尚 有欠账,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民生突出问题依然不 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还不够均衡优质 多元;安全、环保等领域风险隐患还比较多,“低散乱污”企 业整治力度还不够大,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完善 提升;部分干部理念观念、能力水平与变革性思维、争先 创优进位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 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 ,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 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局 势瞬息万变,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风险 挑战层层叠加,但机会机遇也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坚定信 心、保持定力,善于明大势、抢先机,勇于闯难关、破困 局,以“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姿态跑出快节 奏、赛出加速度、干出新辉煌! 根据市委十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 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 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余姚的重要回 信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 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聚力“六 个余姚”建设,接续奋进“六大赶考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 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品质提档、民生福祉改善等战 略重点,推动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建设取得新突破,着 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 同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主动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战略,打好招大引强、转型升级组合 拳,努力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必须突出提振市场信心关 键支撑,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 落实省“8+4”政策体系,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必须 突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 位置,加快推进“外转内”,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 业更加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突出防范风险基本 前提,打好疫情防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主动仗,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隐患的不确定性,夯实 余姚发展的底座和基石。重点是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发展动能。紧紧抓住 人才这一关键变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人才链与资源要素深度融合,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 县(市)。 强化人才科技引领。深化“姚江英才”“阳明蓝领”等人才 引育工程,抓好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推进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全覆盖行 动,力争新入选宁波级以上人才工程35个以上,新增院士 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家。加快建设创新联合体 ,调整完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统筹推进科技企业“双倍 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等系列行动,积极探索“高校 飞地”模式,推动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余姚)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余姚工业设计研究院落户,力争新增高新技术 企业160家以上、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高标准 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加快建立“核心人才-孵化器-加速 器-产业转化器”转化体系,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6亿元 。 强化改革开放赋能。深化数字化改革,依托“1612”体系 架构,推动重大应用上下贯通,抓好“智慧急救”“医保到家 ”等系列民生“微改革”,推进“四明红”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力争打造一批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强化要素 配置改革,迭代升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实施“先 租后让”等土地出让模式,力争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000亩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00亩、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 1600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同线同标同质”适用 范围,深化“姚货行天下”行动,推进自贸联动“一区一件事 ”改革,育强大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新兴 市场,推动海外仓等建设布局,力争实现外贸出口在全国 占比高于上年。坚持精准招商、全民招商,动态更新“三库 一图”,加大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和基金招商力度,力争落 地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确保实到内资100亿元、外资2.5亿 美元。做好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 工作,促进高水平共赢发展。 强化平台园区支撑。完善“一园两区”平台体系,促进平 台资源整合利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中意宁波 生态园“一谷四基地”建设,高标准打造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 园,大力引进布局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力争实现规上工 业总产值480亿元。围绕余姚经济开发区打造高能级平台 ,全速推进黄湖区块电子材料产业园开发建设,确保机器 人小镇创建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完善余姚工业园区体制机 制,加快智能光电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智能光电小镇 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高水平谋划建设“专精特新 ”“1+N”等小微园区,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二)坚持转型提升,持续增强产业能级。坚持产业 强市不动摇,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 突出集约集聚。全力培育先进产业链群,动态完善工 业“一张图”,深化实施“35”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再提升行动 ,推动机器人及集成、新材料等前沿产业争创省“新星”产业 集群,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大力实施数 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 区块链等未来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 长5%以上。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人工智能、数字孪 生等技术应用,实施数字车间(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