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X年度协商计划,X月至X月,市政协教科医卫体 委员会联合民建、农工、民进市委会和民盟X支部,组织部分市 政协委员,在X副主席的带领下,围绕“加快应用型人才培 养”开展了党派联合调研协商,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 作,为X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 力下,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 显。 (一)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落实职普比不低于X∶X政策要 求,采取置换、新建、扩建等方法,整合职教资源,改善办学 条件。适应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X职院临床医学、汽 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 专业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临床医学、护理 专业被确定为省“一流专业”。推进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理 论与实践有效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行“X+X”证书试 点,X个试点项目获省上批准实施。初步打通了中高职“X +X”阶段职业教育衔接,统筹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 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发 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围绕现代材料、生物医 药、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行业和“一镇一业”“一村一 品”设置专业,初步形成“产业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引领 产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动格局。 (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 质量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技工教育和职业 技能培训。规范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并依托市场发展 需求,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办 职业培训机构新格局。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力打好“战 疫情、稳就业、提技能、促发展”攻坚战,以培训稳住就 业“基本盘”。以严格培训机构年检为抓手,建立了民办学校 监管长效机制,推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优胜劣汰。“十三 五”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共培训X类人群X余期X.X万人 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万人次,为技工院校学生发放助 学金X余万元,免学费X余万元。X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 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X.X万人。 (三)工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按照优化总量育人才、扩大 增量引人才、提升质量用人才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转型升 级、技术创新应用、人才智库建设三个重点,工业应用型人才 队伍不断壮大。依托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产业链”带 动“人才链”,形成了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人才 企业集群,开创了“上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建设一个项目 培养一批人才”的良好局面。鼓励企业加快创建工程研究中心 等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 了“一产业一企业一专家一团队”的创新人才队伍。支持企业 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校企人才互动交流、项 目技术深度合作。通过“百人包百企”“双进双解”等活 动,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校企协作全覆盖,形成了“一企一 策”的人才技术共建共用共享的协作机制。截至X年底,全 市X家规上工业企业各类经营管理人才X人,占职工总数X.X %,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职工总数的X.X%。 (四)人才强农战略稳步实施。出台《X市推进乡村人才振 兴的具体措施》《X市中(初)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等,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职称评审、考核聘任和选 拔晋升的制度链条,规范人才管理工作。抓住宁商协作机 遇,紧盯特色产业开发,实施宁商农业人才对口交流活动。加 强与院士团队合作,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拓展思 路。举办基层农技人员专题培训班,开展服务“三农”活动。 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评选全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X人,X人 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食用菌、核桃、中 药材、肉鸡、冷水鱼等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被中国食用菌 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市,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 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多措并举,推动形成了农业农村人才 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市经 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 (一)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大教育理念尚未形成。 受传统教育影响,重普教、轻职教现象仍很突出。受地域和行 业保护影响,民办职业院校招生渠道不畅,生源紧缺。二是办 学条件亟待改善。按照高中阶段职普比X∶X政策,各中职学校 现有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部分学校实训设施设备数量不 足、陈旧落后。经费来源单一,投入缺口较大。三是校企合作 不够深入。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仅局限于“订单”“冠名”之类 的培养方式,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四是队伍结构矛盾突出。教师数量普遍 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专业课教师进口不畅,从企 业引进能工巧匠政策难以落地,从工科院校招聘专业教师缺乏 政策支持。五是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主 动对接县域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少,服务地方能力不强。 (二)技能培训质效有待提高。一是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 积极性不高,“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普遍存在。职业技能 培训主体,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组织集 中培训难度大。二是劳动者从事技能劳动的主动性不强。技能 人才劳动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 能劳动。三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市多数企业 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陈旧,对劳动者技能需求不高,形成了技 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恶性循环。四是培训机构发展 滞后。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规模普遍较小,培训名目繁 多。培训资源统筹不够,未能发挥最大效益。五是职业技能提 升培训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不够,给基层工作带来一定程度 的影响。 (三)企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一是人才意识不强。多数企 业没有制定人才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 别的人才储备计划。二是人才总量不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普遍缺乏科技型、复合型和基础技 术型人才,现有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X人,仅占职工总 数的X.X%。三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弱,薪酬 待遇相对较低,员工轮岗、换岗、晋升等发展通道不畅,人才 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普遍存在。四是薪酬制度缺乏吸引 力。企业在薪酬设计时未综合考虑工作环境条件、工作风险性 等因素,管理人员的工资普遍高于技能人员工资,利益导向失 衡。五是研发资金投入少。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列 全省倒数第二,研发平台和研发项目少、机会少,难以招引和 留住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