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画得像 写得实 内容精——例谈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要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画得像 写得实 内容精——例谈干部考察材料 的撰写要领 近日,微友“王先生”留言:“成老师,能不能讲讲考察材料的笔法和写法 ?”我曾专职从事干部工作,写过不少干部考察材料。近些年,随着岗位变动、职 务提升,很少再自己动手写干部考察材料(当然,“少动手”的原因绝不是因为懒 ,而是革命有分工),但每年见到的这类材料并不少,应该能说出些“道道”来。 为了满足王先生的“点单”需求,也为了填补“三好公文课”的空白,经过一番温 故知新式的比较研究和潜心思考,就有了下面这一课。写完这篇讲稿,为确保其专 业性,我还专门请好几位专职且较长时间从事干部工作、撰写考察材料经验比较丰 富的同志帮忙掌眼、把关,吸收他们的建议对讲稿作了进一步完善。我相信,这堂 课所讲授的内容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对考察对象 的德才素质和表现情况作出综合评判,既可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干部 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 和很多机关文稿一样,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上手易,写好难”。但是,不同 类型的文稿,写作难点往往各不相同。就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来说,难就难在怎样 用洗练的笔法、较短的篇幅,对考察对象作出全面、准确、客观而又充分体现个性 差异的评判,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像高手画人物速写那样,寥寥数笔,一 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关于如何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我的认识、经验和体会可以浓缩为这么三句话: 第一,“识人准”才能“画得像”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遹》)写好干部考 察材料,首先也要把功夫下在材料之外,下到提高考察质量上,下到提高知人识人 水平上。如果考察不细、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不可能画得像。“识人”不是简 单“看人”,必须全面历史辩证地看,把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结 合起来,把“听其言”与“观其行”、看“一时”与看“平时”、看“一事”与看 “一贯”、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知其表”更要“知其品”“知其 性”“知其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 慧眼。我们只有把“识璞知珠”的眼力、“登山临川”的脚力、兼 听则明的听力、分析研判的脑力与精准画像的笔力结合起来,才能 写出形神兼备而又形神各异的考察材料,让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不熟悉 的人看上一遍就能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现实中,很多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画 不像”,除了笔力不够、“画功”不佳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考察了解干部上下的 功夫不够,只是把考察对象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拿来“拼拼凑凑”,或是把以往 的考察材料拿来“修修补补”。 干部考察材料,画的是干部的“标准像”“全身像”“动态像”,尺幅差不多 ,形象各不同。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形难画魂。从具体操作上说 ,我认为,要做到“画得像”,应着重从4个方面抓住干部的个性特征并加以凸显: 一是聚焦“考点”。干部考察材料是命题作文,干部的考察点是识人的观测点 ,也是这道写作题的考核点。具体考什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有明文规定,集中在第二十七条,主要是全面考察 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要求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考察道德品行,强化专业素 养考察,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加强作风考察,强化廉政情况考察,并且根据实际需 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考察对象,实行差异化考察。这些“考点”,就像给 人画像时既要仔细观察其五官、身材有什么特点,“一人一面”地“画形”“具象 ”,又要善于捕捉其神态、气质、动作上的个性特征,把一个人的精气神画出来 ,让其形象活起来、动起来。 二是立足岗位。干部考察材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画像,既要“像本人 ”,凸显其作为自然人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又要“像干部 ”,立足现职、结合经历、透过所从事和分管的工作,鲜活呈现其作为特殊的社会 人特别是“职务人”在履职活动中的行为特征。 三是透过事例。人事人事,人与事往往密不可分,知事方能识人。无论识人还 是画像,要善于通过具体事例看思想、看境界、看作风、看水平、看实绩,既看客 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既看“大德”,又看“小节”;既看“显绩”,又看“潜 能”;既看优点,又看缺点。 四是善于比较。主要从两个维度作比较:纵向比变化,看考察对象的能力素质 、工作表现是否向好发展;横向比高低,看考察对象的综合实力在同一地、同一类 、同一级、同一年龄段的干部中大致处于怎样的位置。 上面这4点,最终要凝练出考察对象的鲜明特点,体现出此干部与彼干部的不同 之处。如果考察材料把德、能、勤、绩、廉这“五官”画得很精细,但整个就是一 张大众脸,根本看不出画的是谁,这样的材料质量是不高的,使用价值也不高。 在中央组织部的部史部风展厅里,我见过一篇干部考察材料,写于1943年,但 写法并不过时,其中写道: 王同志系新党员,政治上无问题,党的问题了解不多,为人尚耿直,性稍偏狭 ,对工作热情积极,有苦干精神,但了解问题与处理问题有时走极端或自由主义态 度。有些社会经验,能力平常,不宜做独立负责工作。 十来年前,我还见过某省2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的干部考察材料,其中有这 样一些内容—— XX同志主要特点:想干事、有激情、不怕事、敢下茬;作风硬朗,经常沉在一 线现场,晒得黑红黑红,不修边幅,像个放羊倌,不像个官;其貌不扬,但爱学习 ,有思路,有办法,想得长远;管理严格,以身作则,节奏紧,令许多干部叫苦说 跟不上;项目意识强,往往是先铺摊子干起来,再请有关部门领导来看并请求支持 。 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忠厚老实,是个老黄牛式的老实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对镇上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在乡镇担任副职领导11年,心态好,能吃苦,没有 架子,始终顾全大局,当好配角,保持工作热情,沉在一线现场抓落实,任劳任怨 ,维护班子团结和权威。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外出学习或开会,工作交给他都能不折 不扣地完成。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个镇长角色。 我摘录的这3则考察材料,连同标点符号在内,短的只有94个字,长的也不过 163个字,却传神地写出了干部的突出特点。这样的考察材料,是我们学习的好样 板。 第二,“知人深”才能“写得实” 《干部任用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考察材料必须写实。”怎样才是 “实”?有没有一个具体标准呢?我认为,关键在3点: 一是情况真实。以对党和人民事业、对组织、对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如实反 映考察中了解的情况,以事实为依据来评判考察对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有什么优点、缺点就写什么,不虚美,不遮丑。 二是内容充实。《干部任用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考察材料包括下列内 容:  (一)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主要特长、行为特征;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谈话情况;  (四)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查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 核查信访举报等情况的结论。 上面这些内容,笔墨重点应落在前两条尤其是第一条上;第三条、第四条主要 是陈述结果结论,如果有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可以在考察材料中简要说明,具体 情况用附件加以说明。 中规中矩的干部考察材料,正文多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第一部分(1个自然段):聚焦“德”。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 署的态度和行动等,反映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果在重大政治斗争中有突出表现 或“政治硬伤”,需要特别作出说明。 第二部分(1—2个自然段):聚焦“能”和“绩”。结合任职经历和一贯表现 、岗位职责和履职情况,以工作实绩为依据,对考察对象的领导能力、专业素养等 作出评价。 第三部分(1—2个自然段):聚焦“勤”和“廉”。概要评价考察对象勤政廉 政、工作作风、群众威信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查核个人有关事 项报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核查信访举报等情况的结论。 第四部分(1个自然段):聚焦缺点和不足,一般写1—2点。对考察中反映的 干部缺点,不能听风就是雨,要认真加以分析、甄别、判断,搞清楚是否属实,是 偶发的还是一贯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能力、方法、作风问题。 第五部分(1个自然段):主要是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谈话情况,用数据 说话。 近年来,还有一种比较常用、更为突出考察对象个性特征的写法—— 第一段:概要介绍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比如: ××年××月出生(××岁),现任××。大学毕业到基层锻炼1年后,一直在 ××工作,主要经历分两大块,一是在××、××从事××、××工作××年,二 是在××从事××工作××年。虽是××科班出身,但在××综合部门干的岗位比 较多,缺乏××业务实践历练。 第二段:概要介绍考察对象的家庭出身、家教情况以及对其个人成长、为人处 事等的影响;个人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廉洁自律等情况;小家庭的成员及家风。 第三段:对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领导能力、工作业绩等作出概要 评判。 第四段:对考察对象的性格特征、工作作风等作出概要评判。 第五段:与上一种写法的第五部分相似。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也更主张采用后面这种写法。 三是笔法写实。撰写考察材料一般采用“观例法”——抓住考察对象的个性特 征,确立几个评价性的观点,比如“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工作实绩比较突出”等 ,然后运用事例加以说明。事例要典型、具体,采用白描的笔法、平实的文风,简 明扼要,直陈主要事实,不能夸饰、渲染,不要采用文学笔法。 现实中,一些同志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笔法抽象、搞“模 糊成像”。比如,写思想政治表现,写的都是“该同志认真学习……,自觉在思想 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看不出是怎么学的,也看不出学得怎 么样;写工作作风,都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则看不出来,缺少反映情 况的具体事例。这种浮在面上、套路化、概念化、一般化的写法,是撰写考察材料 时需要避免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干部的优点特点要写实,缺点和不足之处更应写实。我见 过的许多考察材料,都是“优点煌煌,缺点一行”——对缺点和不足的表述,只有 高度浓缩、抽象笼统的一两句话;有的还用“希望进一步加强学习”“领导方法有 待改进”这样的希望或期许、建议来代替不足;有的甚至前后矛盾、优点和缺点打 架,前面说“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后面说“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肯定成 绩时说“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指出不足时说“开拓创新不够”;更有甚者,有 意无意地把优点作为缺点来写,如“不注意身体”“工作中要求急一些”,等等。 这样去写缺点和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写实,还要注意尺度分寸的把握,注意程度副词的使用,避免对干部评价过高 。比如,“组织领导能力很强”“有很高的专业造诣”“工作非常投入”,其中的 “很”字、“非常”二字要慎用。我们从网上可以看到,中组部负责同志在评价省 部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副职时,“比较”二字是用得最多的。 在我收集的“样板稿”中,有两个写不足的好例子,我觉得特别值得借鉴: 不足之处是性子比较急,管控情绪上弱一些。讨论问题如出现不一致的意见 ,他不等别人讲完,就急于插话发表意见。也有个别同志谈到,他对个人问题过于 关注,很多工作刚部署就急于见到成效。 不足:有时过于追求完美,有近日,微友“王先生”留言:“成老师,能不能 讲讲考察材料的笔法和写法?”我曾专职从事干部工作,写过不少干部考察材料。 近些年,随着岗位变动、职务提升,很少再自己动手写干部考察材料(当然,“少 动手”的原因绝不是因为懒,而是革命有分工),但每年见到的这类材料并不少 ,应该能说出些“道道”来。为了满足王先生的“点单”需求,也为了填补“三好 公文课”的空白,经过一番温故知新式的比较研究和潜心思考,就有了下面这一课 。写完这篇讲稿,为确保其专业性,我还专门请好几位专职且较长时间从事干部工 作、撰写考察材料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帮忙掌眼、把关,吸收他们的建议对讲稿作 了进一步完善。我相信,这堂课所讲授的内容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干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