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尽快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 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 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 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 ,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快补齐我省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工作衔接。落实国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 我省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贫困村改造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 造等工作,聚焦农村存在的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村容村貌等最突出问题,用3年 时间集中攻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分级分工负责,健全推进机制。省级定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政策 ,市级抓协调、抓督导、抓配套,县级履行实施主体责任,乡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有力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统筹谋划,解决关键问题。实行县域统筹规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 整体实施。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 的投融资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建得好用得上能持久,稳定发挥效益。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有序推进。针对不同地区和类别的村庄,确定重点任 务、整治目标、建设标准和技术模式,坚持先易后难、示范引领、确保质量,不搞 一刀切,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目标 到20XX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 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平原地区、城市近郊区等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农村,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重 要旅游景区周边农村,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 造,厕所粪污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庄绿化率达到 30%以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村容村貌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运行,打造人 居环境整治升级版,率先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山区、丘陵区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力争实现 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 排乱放得到有效治理,村内道路状况和村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到35%以上,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村庄生活垃圾得到全 面清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卫生厕所普遍推广,村庄道路硬化及绿 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XX年县(市、区)行政村村域生活垃圾 收集处理率达到90%,20XX至20XX年在上述基础上,基本完成较大规模非正规垃圾堆 放点整治,进一步提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 1.清除历史积存垃圾。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集中力量、限定时间 、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沟渠内、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 生活垃圾,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的粪便堆、杂物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和村内 “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 洁,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无垃圾的目标。禁止城市向农村堆弃垃圾,防 止城市垃圾“上山下乡”。 2.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鼓励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从源头上将 生活垃圾按照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类别分类 ,实现对可堆肥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理,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 化和处理资源化,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力争20XX年 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1个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 度,按照每100户设置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队伍,负责村庄巷道卫生 保洁和垃圾收集;村庄内按村民居住密度合理配备卫生收集设施,对露天垃圾池采 取环保封闭措施。按照垃圾转运的交通路线和转运半径,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建 立方便适用的转运体系,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在搞好试点基础上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加大垃圾分类处理推行力度,确定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和取缔 垃圾露天堆放、简易填埋的时间表,确保20XX年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基本建 成。 3.抓好垃圾终端处理。按照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 以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垃圾处理终端,逐步实现无害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全覆 盖。以县为单位,根据村庄人口分布、地形地貌、运输半径等条件,因地制宜确定 垃圾处理方式,城区周边农村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对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发电 、水泥窑);边远农村可采取建立阳光堆肥房、磁化降解等分散处理模式对垃圾进 行处理。逐步取消简易填埋,彻底整改或取缔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垃圾填埋场。 (二)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 公共水体的要求,坚持农村改厕与新型社区建设、易地搬迁、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 考虑、一并推进,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 化治理、资源化利用。20XX年、20XX年分别完成厕所改造总任务量的三分之一 ,20XX年底在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提升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卫生厕所 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力争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1.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鼓励和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消除 连茅圈和简陋旱厕,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结合乡村旅游发 展,重点推进一批农村厕所旅游化发展,提高厕所建设管理水平。在城镇污水管网 可延伸覆盖到的村庄和农村社区,选择使用水冲式厕所;在平原地区选择使用三格 化粪池式或双瓮式厕所;在山区和高寒缺水地区可选择粪尿分集或双坑交替式厕所 。对于户内无厕所,习惯使用公厕的村庄改建或新建卫生公共厕所。加强村民广场 、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卫生公厕建设。无害化卫 生厕所改造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粪便无害化 卫生要求》(GB7959—2012)实施。 2.深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专 业化企业或个人进行改厕后的检查检修、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在具备 条件的村庄,建设专业化农业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对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 污等废弃物一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加快建设 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到20XX年 ,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三)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度、污水产 生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 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20XX年至20XX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具 备条件的村庄建成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XX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 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厕所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1.梯次推进污水治理。对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 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禁止在集中式引用水水源 地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严禁将处理后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对经济 发展条件较好、人口聚集度较高的村庄,先行开展污水治理;其他地区污水排放得 到有效管控。 2.科学确定污水治理方式和技术。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 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城市、县城和乡(镇)近郊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 入城市、县城和乡(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针对布局分布散、人口规模 较小、地形条件复杂(如山区)、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处区位为非环境敏感的村 庄,优先结合农村改厕工作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或净化沼气池等黑水处理系统进行处 理。 3.加强污水管控。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将重点河道、干支流农村垃圾整治纳 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明确各级河长监管责任。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鼓励有 条件农村开展生活用水计量计费,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鼓励采用各种方式,充 分利用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加强尾水回收利用。 (四)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整治公共空 间和庭院环境,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推进村庄绿化 ,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20XX年,行政村主街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自然村到主 村有一条畅通安全的道路,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再上新台阶。到20XX年,所有行政村 完成街道硬化、夜间亮化和村庄美化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 1.推进村庄街道硬化。合理布局村庄道路,村内主街道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建设,小街巷突出乡土特色,出村通道安全通畅。因地制宜选择路面硬化材料,积 极利用当地资源和拆旧废弃建筑材料,铺设石板路、青砖路、石台阶等,鼓励生态 化铺装。 2.推进村庄绿化。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充分利用村边 荒山、荒地、荒滩和环村路,因村而宜,大力实施环村林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 ,合理选择经济林、防护林、用材林、特用林树种苗木,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 化和村边道路、沟渠、坑塘绿化,因地制宜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园绿地以及 小果园、小菜园等,建设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3.推进村庄亮化。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化广场、学校、村民中心等重要场 所安装照明设施,科学设置照明设施间距,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在主 要巷道按需要设置照明设施,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4.推进村庄美化。深入开展“三清一拆”(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 院、拆除违章建筑)行动,清理村庄内电线杆、墙体立面上的私涂乱画、小标语、 小广告,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及时整理 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墙根角落的家什杂物,整齐堆放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 物资等物品,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与周边景致和环境协调一致。到20XX年,全 省农村5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10%的庭院建成精品庭院。 5.推进地名标志设置标准化。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和地名标志设置,满足农村 基础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地名标志》(GB17733-2008)和地名 管理有关规定,设置村、街、路、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按照实用性原则,开展县域乡村规划编制或修编 ,实行县域统筹规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到20XX年,实现乡村规划管 理全覆盖。 1.科学编制规划。统筹“五级两规一导则”,科学编制省市县乡村城乡规划、 土地规划和建设导则。各县(市、区)要统筹搞好县域村庄布局调整优化,合理确 定永久保留村,积极整治空心村。要根据村庄人居环境现状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 ,编制或修编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既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也要注重保护传承农耕 文化和乡村文化。做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等衔接,实行多规合一,推进清洁生产、营造绿色生活、发展生态 经济,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互促共进。村庄规划要突出实用性,符合农村实际、 满足农民需要、体现乡村特色,明确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 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 2.加强规划管控。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作用,框定村庄边界,做到农房建设有 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 本覆盖。村庄规划要通俗易懂,主要内容达到可实施深度,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强化村庄房屋建设管控,新建房屋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进行,严格控制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