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0928深化国企改革理论文章汇编(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深化国企改革理论文章汇编(3篇) 目 录 深化混改 增强我省国企竞争力 3 以集团混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6 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四重维度 9 深化混改增强我省国企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 能力”。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增强我省国企竞争力?要把握好三个维度。 根本遵循: “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 20XX 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调研国企时提出,国企改革要“有利于国有 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三个 有利于”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和根 本遵循。 近年来,我省省属国企混改工作一直在探索之中,既有成功的案例经验,也还 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离“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尚有差距。比如,资本实力不强,行 业领军企业不多;国资湘军的品牌还不够响,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不充分;产业布局 结构不优,XX技术产业占比不高。因此,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把握好“三个有利 于”的核心要义对于我省来说,至少具有“三个有助于” 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 完善公司治理体制。通过混改引入民资、外资,优化股东结构,可以改变传统国有 企业行政思维模式,促进企业治理体系优化和治理能力提升;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 。通过撬动非公资本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可以提升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有助于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通过发挥民 企的机制灵活优势叠加国企的品牌实力优势,有利于完善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 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社会潜能和企业活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按照总书记“三个 有利于”要求推动国企混改,增强国企竞争力。 实践探索: “三个一流”合作模式 混改“与谁混”?这是国企混改在实践探索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近 年来,XXXXXX集团不断探索经营理念和路径,总结确定出“‘三个一流’合作模式 ”,解决了应该“与谁混”的问题,彰显出“三个有利于”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一流’合作模式”就是寻找一流的合作伙伴,即一流机构、一流技术 和一流团队。比如,在重点直投产业项目方面,与XX大学XXX院士团队合作了通达 电磁能项目,与X大学XX院士团队合作了中创空天新材项目,与XX集团合作了XX半 导体项目,等等。再比如,在合作设立重点基金方面,与中国航发合作了国内首支 省级航空航天基金,与XX合作了XX高创新能源新材料基金,与XX公司合作了XX基金 ,与XX集团合作了XX基金等。实践证明,从集团历年已投XXX 个项目来看,凡属成 功的项目案例,都是在按“三个一流”标准选择合作伙伴;凡属坚持了“三个一流 ”合作模式,所投项目均达到了“三个有利于”预期标准。仅 20XX年集团本部发 起设立的 X支重点产业投资基金认缴规模达XX亿元,集团认缴 X.XX亿元,省属国 有资本功能放大X倍。启示思考: “六个明确”举措办法 混改“如何混”?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三湘大地蓬勃发展,“如何混”是关 键。一是明确混改比例。按照省属国有企业的定位、功能、行业竞争程度等因素 ,分类明确混改比例。二是明确拿出优质资产。从寻找战略投资者和国有资产定价 的实践来考虑,省属一级企业只有拿出优质的资产与民营头部机构合作,才能提升 民营资本参与混改的积极性。三是明确选择好合作伙伴。“你是谁不重要,你与谁 在一起很重要”。伙伴选对了,混改成功了一半;伙伴选不好,再多努力也没用。 四是明确定价国有资产。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引入一流的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 全程参与,加强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监管和信息披露,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五 是明确做实做强董事会。确保董事会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权 威性和有效性。配套探索推进、规范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六是明确设置党组织机 构。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职责定位。对于一级控股类混合制企 业,党组织应发挥领导作用,设置纪委发挥监督作用。对于二级混合制企业,党组 织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级、三级混合企业党组织则可以探索采取属地管理办法 。 以集团混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切中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寓意着改革 的紧迫性,以阶段性改革攻坚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 合所有制改革”应该是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重中之重。国资国企改革要做好两件事 :国有企业要改成什么样子?国资监管体制要成为什么样子? 历经 XX年国企改革,主要是沿着两大主线来不断推进的。一是将执行指令性 计划的国营企业改革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主体,具体表现为由《公司法》 规制的单体独立法人企业。它们由工厂制企业按《公司法》注册登记改制而来。二 是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它已经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法人企业 联合体,国有公司制法人企业已均为法人企业联合体的成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混改层级的选择。国有企业集团二级及以下层级企业实施混改已有相当的 比例,它们的混改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有关各方同意,混改即可实施。中央企业 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已经在逐步推进,而且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取向,而集团 层面的混改却动作有限。但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却有所进展,而且效果比较 好,如万华集团、郑州煤机集团因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改革典范 ,它们均已在集团层面实施了混改。目前的国有企业形式上是法人企业联合体,但 经过多年的集团化管控,国有企业已经成为集团化大企业,二级以及层级法人企业 只是集团子企业,集团战略的执行者。所以,今天,我们再谈国有企业改革,其改 革的对象应该是国有企业集团这个整体,而不应该只是集团旗下的各层级法人企业 。因此,集团层面混改就是很难避开的选项。 二是混改企业机制的转换。混改不是目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升企业经营 效率才是混改的目的所在。混改后的国有企业不再是以前的国有企业,它必须要有 新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此前企业的一些弊端,实现体制机制的转换。这种体制机制 的转换不能局限在集团单个的子企业,应该是作为集团化大企业的整个国有企业集 团的体制机制转换,而对集团体制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集团层面的体制机制。 通过集团层面混改则有利于促使其体制机制的转换。它可探索不同于国有独资公司 的治理方式,实行更加高效灵活的国资监管制度;同时,对集团高管持股应作为需 要考虑的选项。 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伴随的则是国资监管体制的变革。而国资委变革又应该是其 中的重点。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必须要明确国资委的职责定位,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管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这三个职责中,履 行出资人职责应该是其他两个方面的基础, 所以国资委要牢牢把握履行好出资人 职责这个定位。在集团层面实施混改的情况下,集团子企业应该是混合所有制母公 司的出资企业,不应再是国有企业,国资委就不应再对集团公司及子企业履行出资 人职责,而只是应该对集团层面混改后的国有股权履行出资人职责,同其他投资者 一起做好混合所有制母公司的治理,搞好母公司董事会建设,知晓和备案混合所有 制企业集团的重大事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集团党的建设。集团层面混改后,应 建立国有资本持股机构来持有和运作国有股权,它应该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 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根据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提出在集团母公司或子企业 国有股权增加或减少的方案,报经国资委批准后,在资本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公开 买入或卖出国有股权,以此来实现国有股权在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配置,进而实现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四重维度 创新力的提出、明确与强调,凸显出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进步、促进更高质量 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时代性、深远性和关键性,也体现出创新在现代经 济体系建设、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 性。发挥国民经济骨干与创新驱动带动作用的国有企业,重视并运用价值性、不确 定性、非线性、系统性“四重维度”的方法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 在创新力提升的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维度之一:以价值性为导向引领,国企创新力提升的立足点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其蕴含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涉及的外延广泛 而庞杂。而较为共识的表述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 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价值性”的导向引领,有助于洞悉创新的规律方法、把握创 新的行动方向和明确创新的关键环节。 第一,把握规律是创新力提升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劳动概念,而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实 践的阶段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对于其实践范畴的扩展性发现与创造的结果。生产工 具与劳动力构成劳动的基本矛盾关系,是创新实践开展以及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动力 。这使得作为追新逐异的开创性实践活动, 创新的目的、创新的特征、创新的主 体、创新的形式、创新的过程等各方面均具有内在质的规定性,体现出客观性、规 律性、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通过拓展丰富对客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认知,进而 不断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因此,不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企业 生命周期以及面临挑战任务如何调整变化,国有企业都需要准确把握、遵循坚持、 完善发展和始终贯穿创新实践的规律与要求,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第二,满足需求是创新力提升的基础。 创新力提升的评判标准可以有很多视角,例如发明专利数量,研发投入比重 ,科研人员数量, 新产品市场份额等。而这些评判标准更多是从过程的角度出发 ,还需要结合导向与结果的角度加以综合评价。服务需求和满足需求无疑是创新力 提升的基础,也指明创新实践应当紧扣的主题与基调。众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已 经充分证明,适应、符合、满足、引领、创生需求既是创新的动力之源,也是创新 的价值所在。因此,国有企业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