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县、区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10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目 录 1.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2 2. 县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5 3.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10 4. 县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13 5.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18 6.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21 7.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23 8.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27 9. 市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29 10. 区科学技术局X年工作总结 37 1. 市科学技术局X年科技工作总结 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如皋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 动战略,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实践,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一、X年科技工作成效 1.重点科技指标完成良好。今年共申报高企X家,认定X家,通过数位居南通第二;X-X月 ,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X%,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系统填报值达 X%;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已达X项,成交额达X6.X亿元,合同成交额年度完成率达X%;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X亿,增幅X%,位于南通九县(市、区)第二位;科学研 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X亿元,X家规下抽样企业从业人员工资X万元,增幅 为X%。 2.科技项目申报难中求进。全年组织申报南通以上科技计划项目X项,其中资金类项目 X项,累计争取资金X万元。涵盖了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省国际合作计 划等X类科技计划。截止目前,我市有X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获省国际合作项目X项,立项总数 位列南通第一;在申报难度较大的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竞争项目中,秦烯 新材料获得立项,全南通仅X项获得立项;如皋创E园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专项资 金,南通仅X家获得该类立项。 3.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线上线下分批征集技术需求X项 。先后与吉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X次,签订产学研 合作项目X项,形成合同金额X万元,实际支付金额X万元。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 术研究院与九鼎集团签订了“航空级高温固化防火玻纤布预浸料用环氧树脂开发合作”项目,合同 金额X万元;南通聚星铸锻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的“风力发电偏航变桨轴承用钢材料的研发 ”项目,合同金额X万元。 4.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将企业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列入《X年如皋 市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指导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 共新增X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数列南通第一。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X家企 业通过了省科技厅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其中力星通用钢球等X家企业获得优秀。全市 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X%。 5.科技金融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推进“苏科贷”、“如科贷”、“高企贷”和科技保险业务,全 年“苏科贷”发放X家企业X万元,“如科贷”发放X家企业X万元,科技担保公司为X家企业担保放 贷X万元。X月中旬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开通“高企融资直通车”,截止X月,获批X家企业 X万元,投放X家企业X万元。 6.双创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今年来,新增入孵企业X家,在孵企业实现应税销售X亿元 ,完成税收X6.X万元,新引进本科以上人才X人。在省市创业大赛中,势加透博、卓远机器人 两家企业的项目荣获X“创业江苏”行业组优胜奖,势加透博荣获X南通科技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 一等奖,雷卓汽车和维怡科技分获南通团队组和企业成长组三等奖。X月底,成功举办了如皋市 第六届“梦想之星”创业大赛,X个优秀项目获得大赛奖项。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1.企业创新动力有待加强。作为创业创新创造的主体,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和原始 创新能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愿望不强,发明专利拥有量偏少。部分企业存在惜本思想,创 新投入不足,资源集聚制约明显,技术吸收转化能力较弱。 2.校企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建成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作用发挥不 明显,部分企业与高校院所搭建了科技合作平台,但在引入高端创新人才、推进技术协同创新、 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 3.科技服务队伍有待加强。全市基层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兼职较多,有的更换频繁、不够 稳定。由此造成科技人员对企业创新情况不熟、业务知识不精、科技政策不懂、服务水平不高。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偏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不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足。科技孵 化器基础设施薄弱,孵化能力不强等。 三、高标准谋划X年科技工作 1.突出创新主体培育。把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更多的创新 型企业集群。引导各类资源向创新 型企业倾斜,针对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着力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 ,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寻求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突破。力争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家,新 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X家以上。 2.突出创新资源集聚。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国内 外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进一步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拓展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 国的产业研发合作。力争全年征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X项,搜集科研成果X项,及早谋划第X届如 皋市科技人才洽谈会以及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确保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X次以上,新实施 X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X项以上。 3.突出创新能力提升。强化创新资源导入,靶向性查漏补缺。培育和甄选优质科技项目 ,精心组织企业开展省级及以上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全年申报项目X项,争取上级资金X万元以 上,力争实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突破。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体系 ,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创新性产业集 群,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X%。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市 R&D占GDP比重增加到X%。 4.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新型研发机构整合力度,发挥好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 产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产业研究院的龙头引导作用,加快中国科 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如皋高新区共建“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力争全年新建和培 育各级创新平台X家。 5.突出科技金融支持。持续推进“苏科贷”、“如科贷”、“高企贷”和科技担保业务,为企业 注入资金活力。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为金融资本提供优质配置对象,让更多科技型企业享受 科技金融政策优惠。力争全年“苏科贷”放贷X万元,“如科贷”放贷X亿元,“高企贷”放贷X亿元 ,科技担保放贷X万元。 6.突出双创活力激发。优化双创载体建设,推进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孵化器、长江镇建设沪 港产业园区,推动长江镇金鑫岛和 开发区的麦腾智慧平台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创 业大赛,组织好我市“梦想之星”创业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好项目,让大赛成为我市双创发 展的新的增长点。 2. 县科学技术局X年科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疫情不利 影响带来的双重压力,从疫情之“危”中把握发展之“机”,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在常态化疫 情防控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提升了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创新引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中,我县浙江诚创精密机 械股份有限公司等X个单位获突出贡献集体,活跃在我县科技工作战线的陈庚等X人获突出贡献 个人荣誉。 一、X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主要科技指标完成情况 市级综合考核指标:我县X-X月研发经费为X亿元,同比增长X%。全县高新技术增加值为X亿 元;高新产业投资额为X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X家,有研发活动企业X家。 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重新认定X家,新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新申报省级企 业研究院X家,入选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 省级木制玩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主要工作举措 1.疫情防控扎实有效。一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社区参与小区疫 情防控,做好社区X小时值守、防控宣传等工作。二是深入贯彻驻企服务员和企业服务队工作机 制。选派X名干部赴华宏钢铁有限公司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外省员工返云检疫等工作。协助浙江 丹妮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开展复工复产工作。三是通过落实科技政策,促进复工复产。 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二十条意见》,在疫情防 控期间,企业使用的科技创新券不计入总额度,企业参与疫情防控开展的研发补助,不受上限约 定,完成创新券兑现X万元。四是成立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专班,为产业链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开展进口替代应急攻关项目梳理,通过调查走访龙头企业,目前有X家企业提交X项技术 需求。五是精准服务企业,引导研发经费投入。委托丽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研发经费辅导工 作,走访X家企业,企业目前立项X项,收集需要服务的问题 X个,解决问题X个。 2.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及时调整《云和县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 体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及时调整制定建设实施方 案,并上报省科技厅备案。二是组织召开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领导小组会议。X月,召 开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综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及有关合作协 议,与县委人才办、县市场监管局、经商局等部门共同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三是积极落实 与院校合作。参与综合体建设的高校主要有浙工大、杭电、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大学和丽水学院 等高校院所。根据校地合作协议,与浙江工业大学、丽水学院签定X个合作项目,其中浙工大 X个,丽水学院X个。 3.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取得突破。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数均为近 年最多。一是做好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工作。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双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名单,引导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培育库,推动科技 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有序开展高新企业等申报和复核工作。以新产品试制 计划的管理为突破口,加大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审核力度,实地走访各申报企业,听取汇报、 查阅台账、体验产品,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质量。 4.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政策不断完善。修订完善《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 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D经费投入、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等工作,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二是及时兑现科技优惠政策。根 据《云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修订)云政发【X】X号文件》,实 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管理奖励等新政策,对X家规上企业实施 新政策的补助,共计补助金额X6.X万元。三是举办云和县玩具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本次大赛 吸引来自国内外的X所院校及社会设计机构参与,共收到X件设计作品。评选出金奖X项、银奖 X项、铜奖X项、入围奖X项。X月,优秀作品竞价(拍卖)会活动选取X件优秀设计作品参加竞 拍,起拍金额为X万元,成交金额为X万元,溢价率为X6.X%。四是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及互联网监管工作。深入推进云和县政务服务X相关要求,协助浙里亲清平台建设。开展掌上执 法检查X次,双随机检查X次,有效推进了平台执法事项激活率及覆盖率。做好浙江省“三服务 ”小管家协同办理平台的维护和梳理,办结“四服务”事项X件。五是深入开展科技宣传。科技活动 周改变往年的宣传方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时间从五月持续到六月。在石塘镇朱村村开展以 “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服务。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街道,普及科学知 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发放防震减灾、科技宣传册 X份,参与人数X多人。 5.科技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一是全面推进“山海协作”。充分利用北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 优势资源,助力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目前已建立北仑区-云和县科技人才合作促进中心,落实X万 元资金用于平台建设。二是加强与特派员派出单位合作。鼓励科技特派员拓宽服务领域,精准对 接,发展合作企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派员与其团队在我县成立米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今年 与X家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浙江省林科院以项目为抓手,协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家、申 请科技项目X项、省级新产品X个、企业研发项目X项,在涂装工艺及废气处理、木制玩具原材料 综合利用、生产设备现状及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三是网上技术市场完成合同成交额X万元 ,技术成交额为X万元,发布技术难题累计X项,完成合作签约项目X项,累计发布在线企业信息 X家。 6.科技项目建设凸显成效。一是做好县级科技项目征集工作。对申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 业务指导,确定县级科技项目X个,其中工业类X个,农业类X个,社会发展类X个。二是优化特 派员结构。围绕我县木制玩具、现代制造、生态旅游、“云和师傅”四大百亿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整合资源,确定新一轮省派科技特派员X名和团队特派员项目X个,内容涉及水果、蔬菜、水 产、景观等方面。三是抓好市级自筹类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管理。经公开征集、专家评审、 结果公示等程序,确定云和县人民医院X个项目为市级自筹类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四是完 善项目管理制度。修订《云和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管理、验收等 程序,首次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全程进行科技项目评审、监理和验收,确保资金使 用安全。 7.科技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一是协同组织部人才办成功申报丽水市“绿谷精英X引才计划 ”项目X项,其中X个创业项目,X个创新项目。二是组织开展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的推选工作 ,组织X人申报省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卜伟绍)。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特派员工作积 极性。根据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若干意见》规定,评比表彰了X名优秀科技特派员 。四是加强外国专家人才管理。开展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行政检查,引导和助推云和企业创新发展 能力。 X.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推进。多部门联合在云和县石塘镇举办“X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对乡 镇分管领导及防震减灾助理员X余人进行业务培训。完成X家单位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材 料收集工作。通过网上线下多角度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家庭、 进农村、进学校活动,组织小区居民、社区居民代表及党员干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竞猜,发放《 防震减灾宣传册》和防震减灾宣传品,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逃生自救知识讲解。 X.党的建设持续强化。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共组织 开展集中学习X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X次,班子成员开展个人谈话提醒X人。强化监督制约 ,规范权力运行。制定完善内部管理X项制度。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巡察整改。县委巡 察反馈后,局党组针对巡察反馈的X个方面X个问题,形成《整改方案》,逐条整改。目前各项 问题基本整改到位。三是开展体验式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X月X日,我 局赴景宁大张坑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疫情影响,高新技术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等指标完成任务难度 大;二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放缓,距离省市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规模 较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匮乏;四是创新主体培育难度逐渐增大,比如今年我县无企业申报 省高企研发中心;五是木玩综合体项目推进进度缓慢。 三、X年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全力 做好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力争X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X%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X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X家以上,高成长科技型企业X家。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取 得成效。 (一)以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认真编制“十四五”科技规划。落实省 市科技规划,结合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科技工作实际,总结 成绩与不足,科学制定十四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的基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发展的重点与 目标。二是调整落实科技政策。修订《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突 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和研发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 能力作为头号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推进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 改革。三是深入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科技统计培训,大力提升全 社会研发投入。及时兑现科技创新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二)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全力推进省级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一是推进木玩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紧紧围绕《云和县木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方案》,重点打造木 玩产业创新研究院、高质量人才发展平台、木玩文化创意交流与转化平台及木玩产业公共服务平 台,争创中国云和木制玩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制定出台《云和县木制玩具产业创新服务综 合体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引进综合体建设第三方运营单位。落实与浙工大、浙江工商大 学、丽水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开展与杭电、中国计量大学的合作项目,推进木玩研究院建设。二 是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的整合,成立研究院。 引导扶持企业建立异地型产业研发中心。争取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X家 以上。三是加强轴承、阀门、钢压延等产业平台建设。推进我县轴承、阀门等行业与高校、国内 外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华宏钢铁有限公司开展钢铁研究院建设,促进高端钢铁产品及 技术的研发。四是引进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拓宽科技 成果转化的渠道。 (三)以加强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科技项目水平。一是抓项目申报。落实新修 订的《云和县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支持企业和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动员科技特派员挖掘项 目;选取优秀科技项目向省、市申报,争取省市科技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基金的扶持项目。 二是抓项目实施。规范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管理,确保科技项目资金按要求有效使用;切 实提高实质性实施项目的质量。三是抓项目验收。完善项目验收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 度,确保项目通过验收。 (四)以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为动力,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我县木玩、轴承、 阀门等主导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探索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 、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激发全县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科技 项目示范效应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争取有R&D活动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全覆盖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推进企科技企业的减免、息减息等政策的措 施。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引入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办好玩具产品创意 设计大赛,促进创意成果转化,推动创意产业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云和木玩产业提升 。 (五)以强化人才培育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创业创新能力。落实县委人才科技政策,实施 “人才新政”,积极搭建“人才平台”。 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通过对外“招才引智”,引进各类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对内“培优扶强”,打造一支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打造云和木 玩高质量人才发展平台。引进浙江工业大学专家团队,设立云和•浙江工业大学木制玩具智库中 心,推动木玩产业工程师培育集聚;进一步深化县校合作机制,打造木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 心。三是加强全县外国人才智力引进及项目管理和在云外国专家管理等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科 技特派员机制。以项目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将科技特派员工作和项目相结合,优化科技特派员队 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和派出单位技术支撑作用,培育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和示范 户,辐射更多农户增收。开展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村的科技对接活动,促进院校、企业和农村 的多方位合作,把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带进乡镇、农户。 (六)以风险防控为导向,开展全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通过全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这 项工作,全面查明县域范围内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和空间分布,摸清我县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为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 据,提升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七)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干部服务素质。一是坚持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的要求和任务落到实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内各县各项制度。二是严格落实全面从 严治党“两个责任”,预防在先,教育全体党员干部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三是提升干 部队伍科技服务水平。开展科技干部自身创新方法培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企业与农村服务 。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的沟通与交流,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当好科技 “店小二”,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科技干部队伍。 3. 市X年科技工作总结及X年工作思路 X年是全民战疫的特殊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 领导下,福州市科技系统凝心聚力、奋勇争先,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努力交出福 州市“十三五”科技工作的满意答卷。 X年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取得多方面突破:全社会R&D投入总量超X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 一。全市财政科技投入X亿元,占比X%,比增X%。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突破X家,达X家。 高水平研发平台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筹建柔性电子省创新实验室 ,下达重大平台省、市建设奖励经费近X亿元。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再出新举措,牵头建设“福州市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APP”并正式上线运行。抗击疫情,出台“十六条措施”,助力企业复产 复工。全省首创科技特派员直播带货活动,助推乡村振兴。获省科学技术奖X项,获奖总数和一 等奖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具体成效包括: (一)以平台建设为引领,高规格构筑创新高地 自创区福州片区建设纵深推进。推进落实《X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工 作要点》,建立新区、自贸区、自创区“三区”联席会议制度,首推自创区“一区二十四园”工作绩 效考评机制。 高水平研发平台再上新台阶 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有序推进,动建实验室大楼,落实省市财 政建设经费X亿元;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X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X家、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X家 、研发中心职能总部X家、市行业技术创新中心X家;下达重大平台省、市建设奖励经费近X亿元 。 (二)以集聚创新要素为载体,高质量优化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牵头制定《福州市争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排头兵推进科技创 新实施方案》,明确未来十五年科技工作发展方向;牵头制定《福州市关于进一步坚持和深化科 技特派员制度的工作方案》,将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具 体目标,科学编制《福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重新修订了关于扶持“双创”工作、加 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等惠企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我市共有X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企总数达X家,占全省 总数X%,净增X家,增长X%,净增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X家,总 数达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X家,较去年增长X%。 双创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福州软件园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X家 ,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X家;举办X年福州市榕创嘉年华暨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X家企业进入全 国行业总决赛,其中X家获得优胜奖。 科技人才培育和引进取得新成效 入选X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X人;市属单位获得省科 学技术奖X项,其中一等奖X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位居全省第一;省对市人才绩效考核 ,涉及我局X分X个单项指标,预计位居全省第一。加强海外人才引进,新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 X家。 (三)以科技投入为抓手,高水平释放创新动能 全社会R&D投入稳步增长 通过财政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X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 X亿元,占比X%,比增X%,我局下达财政科技发展性项目经费X亿元;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强 化“高新贷”、“科技贷”、贷款贴息等业务,累计发放贷款X亿元;X年(错年统计)全社会 R&D投入总量达X亿元,成为全省首超X亿的设区市,总量连续X年保持全首第一;R&D投入强 度X%,超过全省X%的X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 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再出新举措 发挥福州在榕高校院所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一网一厅”建设 ,牵头建设“福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APP”并正式上线运行。举办“X年闽东北协同发展 区网上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成果对接活动。X年,我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有X项,合同成交金额 达X亿元,比增X%。 (四)以科技服务民生为目标,高标准提供创新服务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我局X个服务事项已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其中“一趟不用跑”事项 X项,“最多跑一趟”X项,“全流程网办”事项X项,“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X%。电子证照生成 率为X%,位列全市第X名,被评为市行政服务中心标兵(先进)窗口X次。 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走深走实 出台《福州市关于进一步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工作 方案》,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个人X名、团队X个、法人X个,县级X名实现镇村全覆盖。全省 首创科技特派员直播带货活动,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基层服务与科普宣传 开展“服务基层年”活动,局领导累计下基层X次,走访企业X家。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技战役 创新强国”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X场、科普进社区活动X场。 抗击疫情打出组合拳 疫情防控期间,出台“十六条措施”,下达财政科技资金X亿元,为X家 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X万元,立项支持省、市新冠疫情科研攻关X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助力 企业复产复工。 (五)以提振精气神为依托,高效率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一是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以新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二是开展模范机关创建,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 部工作制度,抓好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相互融合,组建党员先锋队,围绕科技创新、疫情防控 等重点任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开展 廉政谈话X人次;四是融入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与社区、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帮扶困 难群众,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X次。 X年工作思路 X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奋力打好新五年计划的开门红,预期目标:全社会研究与试 验发展经费(R&D)投入总量增长X%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X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X亿 元,科技特派员保持镇村全覆盖。具体工作措施包括: (一)创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策源地 一是提升自创区建设水平,完善考评机制,统筹推 进“一区二十四园”的管理、大学城提升及“三创园”建设;二是推进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按照边 建设边科研的原则有序推进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筹建福建师范大学柔性电子创新实 验室,强化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培育;三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高校 院所研发平台的成果转化,完善“一网一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支持市校合作科研项目 ,力争X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X亿元。 (二)强主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一是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 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创新链条培育,力争X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X家。二是实 施R&D稳增计划,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力争X年R&D投入总量增长X%以上。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 立健全“揭榜挂帅”制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优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力量 一是开展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搭建企业和投 资者的对接平台,力争X年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X家。二是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遴选一批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计划,开展试验区四项引智计划、海外 高层次人才来榕培养计划等,大力推进海外人才联络处建设。三是加大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实 施科技特派员科研项目,打造科技特派员创业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与技术服务领域向二、 三产业延伸,X年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X人以上,全面提升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保持科 技特派员镇村全覆盖;四是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新贷”、“科技贷”的作用,支持 企业发展壮大。 4. 县科学技术局X年科技工作总结和X年工作思路 X年,X科学技术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金华科学技术局考核目标,深入实施“拼 搏实干、争先进位”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对标对表,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突破口,全力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要窗口”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力量。 一、X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 1 X年R&D经费投入(亿元) X X亿元,占比X% 2 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数 (家) X X 3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亿元) X X 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 X亿元 增幅X% 目前投资X亿元,增幅 X% 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 值比重(%) X% 增加值X亿元,占规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X%。 6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数(家) X 审核通过X家 7 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家) X 申报X 8 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新认定数(家 ) X 新增X家,其中省研X家 ,省企X家,金华X家。 9 省级以上创新载体 X X(X市杨梅农业科技园 区成功入围省级农业科技 园区) 10 科技创新券使用数(万元) X X(截止X月) 11 技术交易总额(亿元) 任务X 赶超X X 12 工科会签约项目数(项) X X 13 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数(项)) X X (二)工作举措及亮点 1.省级棉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成效明显。一是紧密参与并推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 示范市创建。参与制定了创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的相关决定和实施方案,优选了X家企业 作为试点,每家企业按软硬件及云上投入的X%给予补助,最高补助X万元。为服务机构和专家团 队提供免费办公场所,给予每年最高X万元的补助。市政策性担保公司给予每家试点企业X万元 的专项性担保贷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智能化改造,试点企业成效明显,柔性化生产能力、应对 外部变化能力得到提升,技术储备、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工业大数据对智能制造的赋能效应进一 步体现。X市创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做法和成效获得高兴夫副省长和尹学群市长的批示肯 定。目前X家试点企业全部顺利通过验收,实现“X通+X种应用”体系建设,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 效率显著提升。鑫兰纺织列入全省首批智能工厂。同时谋划纺织产业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开 展区域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探索和推进X纺织产业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新动能,孵化X纺织产业互联网与生态链金融一体化平台项目。二是联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开展“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发布会。今年X月X日,首批榜单发布技术需求X个,涉及现代纺织、 新能源交通装备等X重点产业,榜额近X亿元。截止X月底,已有X多个专家团队来兰“揭榜”洽谈 ,完成签约X项技术难题,签约金额X余万元,X项技术已实现攻克。 X市杨梅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入围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实现我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零 的突破,将对我市杨梅产业的发展打开新空间。X市杨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X亩,其 中核心区:X亩,示范区:X亩,建设期限:X-X年,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X万元。核心区位 于X市马涧镇下杜村,布局二园一中心一村,二园:杨梅精品园、杨梅良种园;一中心:国际杨 梅研究中心;一村:大棚杨梅促成栽培示范村(X市马涧镇下杜村)。示范区位于X市马涧镇马 涧村、蒋坞村、马坞村、西湖村、西汤村等X个行政村。主要功能是实现杨梅产业链延伸,产业 融合,主要布局一区一线,一区:杨梅深加工区,在马涧村形成杨梅深加工区,规划建设杨梅小 微产业园;一线:十里杨梅风情线,串联五个村落形成的杨梅风情园。 园区将致力建设杨梅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行质量追溯,打造“马涧杨梅 ”品牌,创建产业园,努力把X杨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应 用示范区、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领航区,打造成为全国“三农”转型发展和乡村 振兴标杆示范。 3.科技创新主体日益壮大。新增国高X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省级企业研究院X家 、省级企业研发中心X家。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将达X家。列入省级科技项目X项。浙江康恩贝制药 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浙江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X市苗圃参与研发的“木 荷育种体系构建、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等X项成果获得X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协同创新再续新篇。今年浙工大与我市合作成立了浙江工业大学X研究院、省农科院在 我市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与我市合作成立X行知校地协同创新中心,协同 创新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纵深推进。目前,共有X家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技术转移中心,X所 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与我市合作成立了研究院。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展精准服 务。浙江理工大学今年已为企业成功申报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个、浙江制造标准项目X项、 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X项,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X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X家、浙江省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X项、浙江省绿色制造重点项目X项、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X项,服务企业 X家次。X行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不到半年,就已经开展了人才对接活动X余场次,科研仪器设备 共享X余台次,X支由行业专家教授领衔的揭榜挂帅团队,开展科技对接服务X余场次。 5.以百博入企为载体,加强柔性引才。X年首批X名博士、教授到我市X家企业一线开展为 期X年的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效果初显,也受到企业好评。如,东北大学付高峰博士自X年X月 到巨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挂职一年来,协助企业实施自主研发项目,推荐X名实习生来公司实习 ,开展员工培训X次。巨江公司与东北大学联合申报的发明专利《废生极铅膏回收系统及利用其 回收利用废生极板的方法》,成为巨江首件发明专利。今年第二批又有X名博士到我市企业挂职 。积极组织企业家参与金华科技婺商、浙江省创业创新领军团队评选,目前我市共有X名企业家 入选金华科技婺商。 6.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发放X年度财政奖励补助资金X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X%。这说明财政的导向和杠杆作用起到了 很好地作用,企业研发积极性在不断增强。X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R&D)X亿元,占GDPX%。 7.精准施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科技护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 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切实减轻企业负 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X市制定了十四条惠企政策,对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X月份我市规上企业复工率接近X%。 疫情期间,科学技术局全体员工不畏疫情,“逆行”而动,积极配合支援社区联防联控。全局 干部奔赴一线,支援共建社区疫情防控。挨家挨户调查“四有四无人员”并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主 动承担起晚上的卡点执勤工作,登记进出车辆、人员情况,与金钟岭社区紧密配合、补位互动 ,通过网格化管理、无缝衔接实现有效管控。 面对企业订单同比大幅减少,高复工率与需求不足形成突出的供需矛盾,政府部门化身“业务 员”,与企业携手破难题。科学技术局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奔赴绍兴浙江中国轻纺城,一边招引采 购商、销售团队,一边优化纺织发展政策,进一步助力纺织行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发挥科技优势,紧急启动科研攻关专项。帮助康恩贝积极申报浙江省和金华市关于新型 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防治科研攻关项目。目前,康恩贝申报的项目已列入金华市级疫情紧 急防治科研攻关项目。联合院校和相关部门,帮助百浩工贸、金立达、恒耀、隆发无纺布等企业 着手技术改造、添加新设备、解决原料短缺、工人不足、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使企业顺利度过 难关,及时生产防护服面料、熔喷布等,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 今年以来,市科学技术局以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服务”、“千名干部联千 企”等活动,精准服务解难题。共调研走访企业X余家,收集企业难题和需求X项,“请进来、走 出去”,开展科技对接活动X多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X项。 二、X年工作思路 X年,科学技术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 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金华市委七届八次 全会精神,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 ,高质量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加快金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步伐,大力培育创新主体 ,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我市高质 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努力为“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X周年。 全年培育高新企业X家以上、省中小企业X家以上,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X家,研发经费投入 X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幅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X%。R&D达到 X%。 (一)高能级建设科创平台。1.加快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创建步伐。2.筹划新型研发创新 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目前重点围绕纺织产业、光学膜材料科技、盘毂电驱科技等三个方向设 立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四年内创建省级X家。3.推动棉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创建,引进具有丰富招商资源和园区运营经验的核心团队,完善“资源聚合+科技赋能+产业服务 +金融资本”四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数字产业园挂牌。4.继续申报创建省级光学膜材料产业 创新服务综合体。5.建设完善我市科技领域的科技大脑,全方位提供我市科技信息,完善一站 式服务平台。 (二)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大力培育高新企业。扩展高新企业的培育面,要从制 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覆盖面,不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 机制。2.巩固壮大高新企业。加强与统计、发改、经信、商务、财政等部门合作,引导和鼓励 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3.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招引优质科技企业。 (三)高层次合作推进协同创新。1.依托X行知协同创新中心打造“科创管家”一站式服务 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高效管理的优势,将当前分散的企业难题、院校专家资源、中介服务机构 等纳入平台集中管理,开展管家式科创服务,实现企业、院校、政府、中介等信息资源的有效衔 接,达成各主体间的精准、高效对接管理,推进校企专业共建、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共同培育适 用人才,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般的贴心服务,切实打通科技创新服务的最后一公 里盲区。2.依托浙理工X纺织研究院、浙工大X研究院、X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其他科研院所等载 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其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搭建更多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开展对 接交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举办培训活动、发布科技成果、创办实践基地等方式,加速高校科 技成果的转移与产业化。 (四)高能效推进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入高端科技 金融,如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等,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培 育经济增长新亮点,为稳增长提供新动力,助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量提质。争取引进X家研究 型科技服务机构和X家服务型科技服务机构。 (五)高效益发展农业科技。以省级农业(杨梅)科技园区创建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市杨梅 产业,推动杨梅产业再上新台阶。积极申报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支持 力度,以此为纽带,带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六)探索科技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更加突出“人才是第一资源 ”,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之间的协同,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 大合力,增强创新链条的协同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优化双创环境,强化公平竞争的驱 动力;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夯实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5. 市科学技术局X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X年工作总结 X年,市科学技术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产业是方向、企业是主体、平台是支 撑、人才是关键、环境是保障”的工作思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 密对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稳步快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抓载体平台建设,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培强。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需求,贯通创新链、衔接产业链的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北 大生科华东产研院新增落地项目X个,北京离岸孵化器新增入驻项目X个。加强创新资源与产业 集聚协同集成,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批的省级产学研产业协同 创新基地。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X个、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X家、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南通市企业院士工作站X家、南通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X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得到省政府激励通报(苏政办发〔X〕X号)。 二是抓区域协同创新,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加快。 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共征集有效技术项目需求X多个。根据技术需求的行业类 别,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专题对接,组织企业赴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安徽等地高校院所开 展专项产学研活动。组织举办科技人才节、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启东)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 、高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大型活动。截至目前,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X个。积极牵头半导体 装备及材料产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参与产业推介、项目招引洽谈活动,签约科技项目X个。 三是抓创新企业培育,产业主力队伍不断壮大。 实施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X家、高企培 育入库企业X家。通过开展“拉网式”筛查、“地毯式”走访,加强高企奖励政策宣传和高企申报培 训,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帮扶指导,今年全市共有X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家企业 得到认定,净增X家,通过率位列南通县市区第二。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 比重达X%,位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二。着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立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X个 、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X个。 四是抓农业科技工作,科技强农作用不断发挥。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认定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X个、省 级星创天地X家。抓好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常态化管理,启东设施蔬菜产业分店和启东海洋水产 分店在省厅考核中获优秀。新选派科技特派员X人,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开 展“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活动X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X项、农业新品种X个。农业科技 进步率达X%,继续位列南通第一。 五是抓创新创业服务,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 充分发挥“苏科贷”作用,今年帮助X家企业申请“苏科贷”项目,共发放贷款资金X万元,有效 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发挥科学技术局对接高校院所的优势,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政策辐射力和集聚 力,赴上海、苏州等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立项省科技副总项目X个。认真牵头“启创杯”创业大 赛电子信息及半导体行业赛,共有X个项目报名参赛,X个项目参加决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 力激情迸发。 X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 规模企业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多,制约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二是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 虽已全面铺开,但平台的功能性、集聚度和支撑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三是高水平、规范化、专业 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在X年的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X年工作设想 围绕“产业链、转移链、创新链”三链融合要求,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平台能级提升、 创新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优化”五大行动,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为开局起步争领先 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培育产业竞争新动能。 1.集聚创新资源。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需求,突出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协同和价值链共享 ,承接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战略部署,加强与上海、苏南地区 创新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2.助力全市地标产业培育。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产 业,加大科技项目招引力度,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结合各区镇的产业特点特色,会同区镇积极招 引行业引领力强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3.强化科技强农惠民。协调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规模农业科技示范园。组织开展 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科技信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 业服务行动。 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构建支撑服务新载体。 1.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探索构建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的 “X院(启东产业研究 院)+N分院(分产业行业研究院)+N平台(公共服务平台)+N中心(承接转化载体)”的“蛛网 ”式技术创新体系,使研发平台真正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逐步建立自我造血机制。 2.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加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培育力度,着力引进省内外知名众创 空间管理团队、运营团队,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对接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形成创新与创业结合、 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的模式,实现以平台聚集创客、以服务培育企业、以创新引领 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X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X家。 3.积极探索“上海科创飞地”建设。构建“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启东”,“研发在上海、生产 在启东”,“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启东”的“科创飞地”模式,解决启东企业面临的高端人才、高端技 术的引进难题,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要素。 三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按 照“关注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建立市、镇联动,多部门配合的高新技 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全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X家以上。 2.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通过“靶向”精准扶持引导,促使 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作强、成长期企业提质升级、初创期企业加快成长,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质态 。全年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X家。 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格局。全年计划新增 省级企业研发机构X家、南通企业研发机构X家。 四是实施产学研合作行动,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 1.做好技术需求的征集。坚持技术需求来源于企业、发展于企业、服务于企业为出发点 ,收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X项以上,为各项产学研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2.务实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入开展“名企进名校”、“走进中科院”等系列活动,举办好小型 专项产学研活动和重大产业项目专题产学研活动。依托国际经贸洽谈会、科技人才节以及在北上 广深等地举办的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先进实用技术高效对接。加 强与国(境)外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力争全年达成产学研 合作项目X项以上。 3.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瞄准智能制造、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培育和甄选项目,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 移转化,全年推荐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X 个。 五是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增强创新发展新驱动。 1.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 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调研分析,根据市场行情 和产业发展情况,修订完善更具启东特色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2.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持续推进“苏科贷”工作,组织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常态化举办 科技金融对接洽谈会,推动合作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举办发展创投机构说明 会,吸引投资机构来启设立创投机构,加快科技金融融合。 3.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全面发挥人才新政红利的集聚效应,主动对接两院院士、“千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