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闻写作技巧碎谈(9个方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闻写作技巧碎谈(9个方面) 一、巧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深度。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 ,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就是新闻背景,也就是人们所说的 “新闻背后的新闻”。有的新闻事实本身简洁明了,一清二楚,就不必加背景材料 ;而有的新闻事实较为复杂,为了阐明事件的意义,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必 须交代新闻背景。重视背景写新闻,虽然不是新闻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背景 运用得好,可以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以烘托、深化新闻主题,揭示新闻 价值,提升新闻质量;可以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满足受众对信息容量的需 求,让受众看得懂,了解得更多,是一个为受众服务的问题。因此,在新闻实践中 ,要善于巧妙运用背景。 背景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根据新闻事实巧妙使用不同形式的背景往往会取 得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种,用于单篇新闻中,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种 ,用于主体新闻之外,以“新闻链接”的面孔出现。第三种,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 之间,这种新闻背景类似“新闻链接”,但用于主体新闻之中,独立成段,并明确 标明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为主体新闻服务的,通过不同视角、不同资料客 观全面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意义,让受众从时空上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 的深刻认识。第四种,是指组合报道中,各个新闻之间互为背景,相互映衬,实现 信息增值。对于单篇新闻来讲,背景的存在形式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背景穿 插于新闻标题中。二是将背景穿插于导语中,与新闻事实本身的叙述紧密黏合在一 起,黏合到导语中的背景常以词语、句子成分或分句的面貌出现。三是将背景穿插 于新闻主体中。背景在主体中的出现是最为常见的,主体中的背景既可独立成段 ,亦可与新闻事实融合在一起。运用背景材料,总的要求是真实、实在、自然、贴 切,紧扣新闻主题。只有紧扣主题,精选精写精拍精编新闻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 起到烘托、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也才能扣住观众的心弦。怎样才能巧妙运用背景 材料?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将背景材料化整为零,灵活穿插于对新闻事实 的叙述之中,使之一点一点地自然呈现于受众面前。第二,将背景材料融会到新闻 人物的情感之中,借抒情来交代背景,使之生活泼,饶有兴趣。一个好的新闻背景 ,往往能够实现情与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无论是借景、借物还是借事抒情,都 能以情动人,塑造特定鲜明的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让读者“恋”上你的标题。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方面都是重点,缺一不可。标题是文章的“泉眼”、 “灵魂”,所以标题一定要出奇制胜,但这绝不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就能够 做到的,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揣摩。我喜欢在平时看杂志、报纸的时候留意 一些感觉不错的题目,记录下来,仔细揣摩它们出彩的地方,从中找出规律,总结 在一起。 三、新闻写作的三个“绝对”。第一个,绝对的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 报道。逮一定义,界定了新闻的基本特性。但是,记者从通讯员提供的线索中,很 少见到真正的新闻,大都是“年年都在发生”的老生常谈,甚或是数年前就报道过 的事件。新闻要绝对的新,事实要新,新闻展示的精义、主张也要新,而且要更新 ,这才叫新闻。而精品新闻,就是上述第一个“三”中的第三条所说的高层次新闻 了。第二个,绝对的精。到什么程度算“精”?就新闻自身来说,应该是独家报道 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能触及社会的“灵魂”、“神经”和“弊端”,是社会前进 的“先声”;就新闻写作来说,如果时问允许,应反复修改,改到“字字千金”为 止,尽量不给编辑留下一丁点儿麻烦,而要给编辑留下更多“锦上添花”的时间。 第三个,绝对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要义。不真实的“新闻”,再出 彩也是废品、垃圾。现在有的通讯员很大胆,堂而皇之地制造假新闻,这样做不仅 是人品问题,还会让自己身败名裂,让新闻媒体为之蒙羞。而且,就一个单位的通 讯员来说,写本单位的新闻,一是为社会上各行各业或者相关行业提供借鉴,二是 也起到表扬本单住的目的。如果本单位没有发生新闻,诌出一个“新闻”来,对本 单位有何意义?不是空对空吗? 四、新闻语言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语言提出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是一个很精辟的 说法。它包括了对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这个排列的次序也是正确的、操作 性很强的。首先的要求是准确,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离 开了这一条,后边的要求都无从谈起。不准确的语言,越鲜明、越生动,不是越糟 糕吗?有了准确还不行,还要鲜明,鲜明的语言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吞吞吐吐 的语言是不能准确反映内容的。生动是为了增加文字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语言 的效果。这是对一切语言的要求,也应该是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新闻语言更应该这样要求。这些看来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做起来就那 么困难呢?这不能不涉及到新闻语言的某些特殊性问题。为了加深对新闻语言的特 殊规律的理解,需要研究新闻语言的内在矛盾。 五、消息是“完成时” 消息既然是报道已经发生事件结果的,那么它的语言时态必须是完成时的。请 看这段导语:本报讯10月20日,随着一辆金橙色解放J6驶下生产线,今年我国的第 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一汽诞生,中国就此迈进千万辆级的汽车生产大国行列。 六、通讯是“过去时” 通讯是写人的。写人必须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