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典理论素材(1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典理论素材(12篇) 目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何处 1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三个基本维度 2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 7 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明支撑 10 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2 全面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15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意蕴 2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质与世界意义 2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 33 谈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4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在何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 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前无古人的创举,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 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 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习近平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 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的决议》在“十个明确”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强 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认识中国 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 社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新在何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符合中国实际。在近代历史 上,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伴随着因自身孱弱而饱受西方列强殖 民掠夺的民族危机。但无论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洋务运动,还是以“改制”为目标的戊戌变法,乃至高呼“德 先生”“赛先生”的新文化运动,都不可能肩负起实现民族独 立和国家富强的希望。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才开启了自主探索中 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篇章。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求索历 程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归根到底是一条符合中国实 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要汲取西方现代化的成就和经 验,而且还要克服西方现代化无法克服的弊端,完成对西方现 代化的历史超越,实现从落后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历史跨越。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有别于西方现代化。西方现 代化是依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实现的。马克思曾指出,“资产 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 化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社会大部分物质生产力以资本的 形式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生产目的不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 要,少部分人、少部分国家的发展以大多数人、大多数国家的 欠发展为条件,这种现代化不可能成为全体人的现代化。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把西方发达国家顺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发展过程改造成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方式,让科技发展由“跟 跑”逐步转向“并跑”和“领跑”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 发挥其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提供就业的积极作用,又克服 其消极作用;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加 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消除西方现代化过程 中对自然、社会及国家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倡导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互利共赢;等等。 1881年,马克思给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查苏利奇复信时 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也就是把资 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用于自身,同时又能避免资 本主义的苦难。今天,在世界的东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能够行得通、走得远!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三个基本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来,人们就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是什么、“新”在何处、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有什 么意义等进行了探讨。要正确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确定好解读 的合理视域和科学维度是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 可知,这条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过程中所开创出来的一条道路。要科学理解这条新道 路,就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维度。 时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 征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第一个“新”,就在于它的时空 属性,即它是立足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潮流 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新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 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 板,不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 代化道路的翻版,而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版现代化道路。 把握了这个“新”,就能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资本主 义现代化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区别开来。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 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 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领导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曾一度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模式 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走了一些弯路。改革开放以后,我 们党重新审视了国内外形势,强调各国的国情不同,其现代化 道路和模式也就会存在差异。别国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但 决不能照抄照搬。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作为实事求是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致力于发展问题的 解决,有着明确的指向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有 着浓郁的民族性;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有着突出的时 代性;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教训,有着鲜明的世界性。因而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融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 一体的现代化道路。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 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离开了中国国 情和时代特征,就无法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来龙去 脉,就无法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根基、历史底 蕴、现实基础、时代价值、发展逻辑等。 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 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第二个“新”,就在于它的理论属 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制度属性,即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实践的产物。把握了这个“新”,就能 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基于西方现代化理论、依附论等的现 代化道路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西方现代化理论本质上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总 结,以及对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但西 方现代化理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提出发展中国家只有效 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然而,正如 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 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它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关系的异化,因而绝非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模版。依附论则 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外 围,受着处于中心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剥削,这 是其落后的根源所在。只有摆脱这种依附,才能实现自身的 发展。实践证明,前者易导致发展中国家失去独立自主,后 者易导致发展中国家闭关自守。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源于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依附论的批判和反 思,它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既保持了独立自主,又 实现了快速发展,因而是对二者的扬弃和超越。它打破了长期 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唯一性的神话,为那些既希望加 快发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选 择,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扩大 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正确,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 的中国特色。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的内涵、外延、实质等,就无法从根本上驳斥和澄清各 种误解、误读。 主体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开创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第三个“新”,就在于它的主体属 性,即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自主 式”的现代化道路。把握了这个“新”,就能从阶级立场、价 值取向等方面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其他各种现代化道路区 别开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 造,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中国人民对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向往是道路发展的强大动 力,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道路护航的有力保障,中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是道路践行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追 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追 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和平发展,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 邪路的决心,也彰显了对其他国家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 利和意愿的尊重。它突破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以 及“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等思维方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人 民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党领导中 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离开了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就无法弄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 体,就无法把握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力量。 上述三个基本维度既各有侧重,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基础上实现了高度统一。坚持三个基本维度的有机统一,就能 抓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规定性,就能牢牢掌握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解读的话语权。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 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 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 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征程上,我 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走 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 泽东同志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 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 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建设 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 就不能达到目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 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提出经济建 设“三步走”战略,确立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划。随 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 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根 据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 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持续 奋斗,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 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 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 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 的”。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 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 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 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 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 事业发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 导地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方略,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 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 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 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 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 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 段。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加 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 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 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 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 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 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 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 署,集中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 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 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 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 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 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 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 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 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 途径。”历经党和人民百年求索、百年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不 仅走出了一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新道路,也走出了一条超越西方国家现代化既定模式 的新道路。这一现代化新道路,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就走完 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实现了后发赶超。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相较于西欧国家千万人口级别、美国亿级人口的现代化,中 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一个都不能少地实现现代化,进入 现代化社会、享有现代化生活,这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从来没 有过的。这样的超大规模,具有他国不具备的特点:一是发展 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中国现代化的任务,人口数量超过了西欧 的3倍和美国的4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我 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 国迈出了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大步。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改写 世界现代化的战略版图,在人类发展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二是改革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难度远远 大于其他先发国家,推动巨量人口从乡村向城镇有序流动,解 决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先富群体与低收入 群体收入差距,都是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去化解的重大复杂 挑战。三是潜在优势之大前所未有。巨量人口不仅带来压力和 挑战,也给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重要的潜在优势。14亿多人口 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最为特殊也最有希望的资源禀赋。从供 给看,它将促使我国更加重视独立自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 端在自己手里,加快建设门类齐全、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 系;从需求看,能够孕育超大规模的需求和消费,能够为抵御 外部风险提供强大韧劲和回旋空间;从科技创新看,能够提供 催生创新创造的丰沃土壤,从而成为我国加快现代化的持续动 力和不竭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马克思主 义看来,两极分化是私有制的产物,特别是以资本与劳动对立 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利润的增加比工资的 提高更为迅速,导致社会生产力越是发展,工人群众的贫困化 和财富两极分化就越是加深,这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无法解决的 顽瘴痼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西 方国家社会贫富悬殊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兴起的美国“占 领华尔街”、法国“黄背心”抗议运动等就是生动缩影。据统 计,2020年3月至12月,美国亿万富翁们的财富增加了1.1万亿 美元,但同时美国却有800万人返贫,2000万人失业,1000万 人陷入饥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6月警告称,全球收入 不平等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挑战”,发达经济体的贫富差 距达到数十年来最大。法国总统马克龙坦承:“资本主义与 市场经济为中产阶级提供了进步机会,但这个体系如今已经 破败。”中国式现代化则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一个重要目标,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 现象”,“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作为重要的政 治原则,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并郑重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前无 古人的伟大目标。可以说,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14亿多人民奋斗实干,有 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方针政策,就一定能够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人类现代化贡献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促进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如影 随形的精神危机,造成马克思所说的“无知、粗野和道德堕 落的积累”。在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支配下,各种类 型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幻灭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大 行其道,告别崇高、消费主义、娱乐至死、道德糜烂、空虚 颓废成为普遍景观,精神世界被严重挤压。人们内心充满了 失落感、无力感和无意义感,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成了 无根性与分裂性的物化存在,成为“单向度的人”、“大地 上的异乡人”、“现代文明的囚徒”;从唯物史观看,西方 世界的精神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代人精神层面 的体现,是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荒原”。与此形成鲜明对 照的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 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预言“中国 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 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 义、历史虚无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可以坚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 刻指出的,“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 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式现代化也一定能够克服 西方现代化滋生精神危机的先天弊病。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否正确认 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人类现代化面临的一项重大 课题。从生态角度看,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对 自然环境肆意征服和疯狂破坏的历史。马克思指出:“资本 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 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 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是西方生态环境问题的总根源。这种以追求利润 为前提、以无限扩张为基础的掠夺式生产方式,加上启蒙运动 以来西方社会“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将自然看 成是资源的“水龙头”和废弃物的“污水池”,滋生各种生态 环境问题甚至导致生态危机。在短短几代人的时间里,美国自 然环境发生了巨变: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动物濒临灭绝,大片原 始森林消失殆尽,导致土壤盐碱化、水土严重流失和新物种不 断入侵,直至发生20世纪30年代西部大草原沙尘暴。中国式现 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 现代化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 设。”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 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 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 局,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 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实现全 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 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亚非拉人民的殖民掠 夺,“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从葡萄牙、西班 牙、荷兰,到法国、英国、美国,都相继推行殖民政策,先后 走上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据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 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达18600吨和200吨。 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 金刚石。英国不惜对中国输出鸦片,发动鸦片战争,逼迫割 地赔款;美国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屠杀印第安部落,实施 种族灭绝。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 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 为资本。”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定不移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血脉 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 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 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 秩序的维护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高 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 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 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国家依靠侵略扩张实现崛起和“国强必 霸”的老路,为世界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选择。这是一条既 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历史 上的发展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 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 所以能够超越西方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在于中 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 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新征程上,我们将义无反顾沿着这条 光明大道走下去,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人类社会谋和平与发展中,不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经 验。 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明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 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 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可谓源远流长,其根底之牢 固、蕴藏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在奋斗中扭转命运、铸就辉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 伟大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代代传承,演绎了从“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 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和滋养了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根脉和文化精神,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存在 形态,支撑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创造和历史选择。 中华文明坚定着我们走自己的路的志气。建党一百多年 来,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 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 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向世界生动呈现了中华文明欣欣向荣的 万千气象。所有这些,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的宏大格局,无不展现着中华文明讲仁 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 发展形态。中华文明不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厚文化底 蕴和文化来源,仿佛一条神奇的精神纽带,凝聚人民追求、 汇聚民族力量,形塑了世界上一个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 体,形成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中华文明锤炼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骨气。当今世界上总有 人希望,甚至试图逼迫我们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殊不知,我 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告诉 我们,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 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独立 性决定中国不能改变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中 国文化、中国国情的大势使然;中华文明的人民性决定中国不 能改变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华文明理 念,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文明的 时代分野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标识;中华文明的开创性 决定中国不能改变选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这些 折射着中华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内在气质的哲学 箴言,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握现代世界的 基本方式。 中华文明提供了我们走自己的路的底气。在五千多年漫长 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 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不 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 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 跟的根基,而且也给“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问题 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性线索,让世界在中华文明的独特观照中看 到了人类未来的希望。我们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 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 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 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所有这些,无不彰显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和海纳百川的精 神力量。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无不展 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从深层次考察,中华文明 所孕育的人类文明形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本质上是对人 类文明进步的关注。 历史和现实证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积极主动地维护世 界文明多样性、融入人类文明发展共通共荣大势,推动二十一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列车稳健地行驶在既合乎规律性又合 乎目的性的正确轨道上,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向何处去、社会主 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提供了中 国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 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根基和魂魄。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 文化资源,由此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 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认 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大时代意义,更好地回应讲述中国、展 现中国,进而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这一重要 时代命题。 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 史意义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中 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 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简称“中国制度优势”)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 素。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十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从制度优 势视角探查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和实践逻辑,益于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论述的学理化研究,坚定全党和全国 人民的制度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重视发挥制度优势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论述的一 个核心观点和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汲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本中阐发的制度 优势因何而立、如何恒久等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中国共产党历 届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发挥制度优势的宝贵历史经验,全面深刻 论述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发挥制度优势、要发挥什么样的制度优 势、如何发挥制度优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多次强调“要 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 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极大增进了全党全国人 民的历史自信和制度自信。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要发挥制 度优势?制度优势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 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论述了中 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具有无可比拟的先 进性、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国制度经过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洗 礼,中国制度优势彰显天下为公、民贵君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凝聚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中华民族精神,日益扎根中华 大地,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中国制度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中 国制度能够在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 稳定两大奇迹,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 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 平不断提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通 过科学阐述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性、先进性、实践 性,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树立制度自信。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发挥什么样的 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全面阐述 了“中国制度优势有哪些”。如,“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 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 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集中 财力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经济优势,党的领导、群众 路线、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政治优势”“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 宝”;中国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 急事的独特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 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中 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 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 势”等“十三个显著优势”,有力提升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化经验的理论认知水平,坚定了道路自信 和制度自信;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增 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党执 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新提法,进一步 丰富了中国制度优势的理论意涵,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制度自信,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 信和历史自觉。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怎样发挥制度优 势?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挥制度优势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以治国理政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怎样发挥制度 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在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清晰的 目标激励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 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抓 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 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 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各 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我 们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长期保持并不断 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中 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 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在战略策略上,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引领推动中国式 现代化,“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 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 引领和推动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 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 势”“把国有企业做实做强做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 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我 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增强我 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方式方法上,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在国内既要明晰制度优势,“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 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 珍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 优势和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 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又要加强制度自信教育,“要 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 撒进青少年心灵”,还要“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 击”“使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弘扬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国际上“要积极创新话语体系、提 升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不断增强我国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只要我们以“任凭风浪起,我自岿 然不动”的历史自觉继续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顺利实现。 全面精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甫一发 表,便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其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 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理论界尤为 关注。个中缘由,在于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 根本成就及其历史贡献的最高概括,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含 量、研究与解释价值。 一、怎样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上,提出了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三大论断。精准研读习近平总 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就会发现,这三大论断是历史逻辑上步 步递进,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不断丰富的关系。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 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 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 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 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 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 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 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 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内涵是:走中国自己 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 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 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 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 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 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 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 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 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具有何种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指向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也指向我 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指向世界现代化道 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是相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 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可分解为“中国式”“现代 化”“新”3个关键词。中国式,是从中国特色转换过来的。 中国特色表达的是体现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中国式把 这种中国特点提升为一种中国范式,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范 式而言,具有类型学与典型样本意义。这是一种更为科学性 和规范性的表述,具有对话与传播意义。现代化,既是明确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是 为了突出现代化,且与西方现代化处在同一主题“频道”上进 行对话,表明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我”的存在。“新”这 一关键词大有深意。虽然都是现代化道路,然而,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新”在中国式,而 且“新”在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上,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 代化,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下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 心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主要为资本家特殊利益集团谋利益的 现代化;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 贫富悬殊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 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单向度发展的现 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单边主义的现代 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次是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而言。第一,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看。习近平总书 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 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 文明新形态。”这“两个创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 要论述都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 础上,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 他指出: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 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现代化。除“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外,其他四种涵义都是 对接“新时代”的,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主要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致力于实现强起来的道路。第二,从历史上 看。当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在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加个“新”字有其深意。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础上逻辑地发展起 来的。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逐步深 化的。1979年,邓小平在分析西方现代化发展成就、总结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 代化,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 务。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 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 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论述表明,这里的中国式主要是强 调适合中国情况,即“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具体实际 出发”。这一点我们党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样如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是要在推动共同富裕 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发展了过去所说的“让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总体上还处于未发展起来的 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也不 高,因而相对注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步入发展起来以后新 的历史方位,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上,就更加 强调共享发展,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更加突出地把推动共同富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习 近平总书记也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现代化。二是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过 去实践上相对注重物质财富增长和基本需求满足是一种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们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 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我们在实践上还是相对注重基本需 求满足与物质生产、经济增长,发展的不协调性相对突出。新 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更加注重其协调性,更加突出推 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 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协调发展”“美好生活”“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 问题等,就是如此。三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绿色发 展,超越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那种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的发展模式。四是更加注重走和平发展道路,更加强调以 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力,更加强调参与 全球治理,以求“以中国发展贡献于世界”,促进合作共赢。 这对改革开放初期相对注重“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国内发 展”来说是一种推进与发展。上述四个方面表明: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既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指向世界现代化道路,是相对于世 界现代化道路而言。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过去我国是追 赶世界现代化潮流。在追赶过程中,曾一度在某些方面“失去 自我”,即跟着西方的现代化亦步亦趋;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找寻自我”,在中国道路问 题具有了中国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 那些既希望较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 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 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表明,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打破了世界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西方神话”,也蕴 含“世界有我”的意义。如果说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相对注重中国国情,那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且影响世界历史的场景中,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加突显其“新”及其世界意义,即不同于西 方式现代化道路,又高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发 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要论述,抓住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的涵义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应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从学理上揭示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 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立其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就 是人民至上、平等互利。就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而言,它坚持 人民至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战略全局,把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 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中国与世界关系而言,它注重平等互 利,即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中国与世界、世界各国之间的平 等发展、合作共赢。基于这种理论范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具有4大支柱,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 同、为政党谋强大。 基于上述理论范式与4大支柱,可进一步揭示和提炼出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1)领导力量上,它坚持 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道路在性质上的“定性”。只 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走 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才能行稳致远。离开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2)历史方位上,它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 史方位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它具有开放性和创新 性。这是道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定位”。邓小平所讲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如此。否则,就会封闭僵 化,缺乏创新;(3)奋斗目标上,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 理念,不断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即实现强起来。这是道路在一定历史方位所确定的奋斗目 标,即“定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富起 来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把强起来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全体 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4)总体方 略上,它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新征程的战略步骤。 这是道路中的“定法”,即路径和方略。实现奋斗目标,必须 确立实现奋斗目标的总体方略,离开总体方略,确立的奋斗目 标难以实现;(5)推动力量上,它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 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道路上的“定力”。没有推动力 量,路是走不出来的,也走不远,更走不宽、走不高。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的领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人民作为党执政依靠力量的最 大源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在 这层意义上讲的;(6)世界维度上,它确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路。这是道路上的“定和”。不走和平发展道路,就难以实现 确定的奋斗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强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定性到定位,经定标到定法,再 从定力到定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政 党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 机整体,既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 究》(21&ZD011)主要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 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 师)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 为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的强 大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在一个 有着14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 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 程,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 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 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 共同向往。现代政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等,集中而鲜明地 体现在其领导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上。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 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把握非凡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 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 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年 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 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 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何以能在一百年里从衰败 凋零走向欣欣向荣、书写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答案要 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中去找寻,从中华民族 对现代化的苦苦求索中去探究。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 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 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欲求 现代化,必先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欲求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必诉诸革命。对此,毛泽东同志说得很清楚:“历史上 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 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就像沉重的枷锁,紧紧 束缚住中国现代化的脚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 浴血奋战,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推进现代化扫清了障 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 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 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 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现代化征程 上艰辛探索、砥砺前行。中国选择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 化,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 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 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 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 件。我们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 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 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 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 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 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 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 个时期。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揽伟大斗争、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 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 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 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 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 下去。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 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 迹。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经济 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这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急剧变革 中保持和谐稳定,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 全感的国家之一。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奇迹:中国人 民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正朝着共 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这是不断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奇 迹:中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成 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 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深刻理解根本原因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 数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这样一个曾经积贫积弱、饱受欺凌 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百年里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 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 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 现实都表明,我们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就在于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历史 上,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西方列强瓜分蚕食的对象。何以如 此?从现代化的视角看,就在于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浪潮,被 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如何实现现代化,是拯救民族危亡、 实现民族复兴绕不过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 存亡之际,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的历史宏 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 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 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改革开放后,邓小 平同志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 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进入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 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 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代 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宏愿,团结带领 人民艰辛探索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完成 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宏愿,必须确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 付诸行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 变这种落后状况,中国共产党人立下愚公志,将实现现代化作 为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从1953年实 施“一五”计划,到2021年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国的现代 化一步一个脚印坚毅前行。从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发展 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日益明确、战略路 径日益清晰、战略规划日益完备。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在一 个曾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一个一穷二白、 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所要经历的 艰难险阻、所要付出的鲜血和汗水必然是世所罕见的,除了顽 强奋斗,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