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相对贫困及其治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边境地区乡村 义务教育相对贫困及其治理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扶贫工作由实 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多维 相对贫困转变。这意味着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扶贫 重心。作为国家安屏障的边境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 自然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各方面发展还相对滞 后,返贫的风险依然较高,各领域的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关于教育相对贫困,目前学界已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具代表 性的是,教育相对贫困是指受家庭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个 人教育权利与教育程度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处于劳动生产价 值链的低端,以及个人在教育交往实践过程中不能得到平等、 尊重的对待,遭受贬低、排斥。 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 后,乡村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相对不足,乡村群众的收入水平仍 然相对低下,因而不管是从家庭条件和教育资源来看,还是从 个人教育权利与教育程度来看,边境地区的乡村义务教育都呈 现出相对贫困迹象。进入新发展阶段,要高质量推进边境地区 的乡村振兴,就需要解决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的相对贫困问 题。为此,探讨如何有效解决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的相对贫 困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调研情况和分析方法 **边境地区主要包括毗 邻**的**县、**市、**县、**县、**市、**县、**区和**市等 8 个县(市、区),陆地边境线长 1020 公里,聚居着壮、 瑶、苗、彝、京等 10 多个少数民族。虽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 会,但由于先天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还相对落 后,经济发展仍较为缓慢。2021 年 7 月,**壮族自治区把 边境 8 县(市、区)全部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范围;2022 年 4月,**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边境地区教育提升 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快提升边境地区教育水平,促进边境地 区民族团结和谐、边疆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1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课题组 3 次深入**边境 4 个县(市)及其 16 个抵边乡镇,就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相 对贫困问题对 4 位教育局分管领导、4 位基教股负责人、24 位边境乡镇中小学校长和 60 位村完小(教学点)教师进行访 谈;同时,访谈了近 200 名学生及其家长。实地走访 40 所义 务教育学校,与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 12 次,累计调研天数达 20 天,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近5 万字,并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对 调研材料进行分析。 二、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相对贫困治理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巩固边境地区脱贫成果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边境地区与全国同步解决 了绝对贫困问题。然而,边境地区需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 果,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除了持续加 大扶贫的物力、财力等投入之外,通过教育提升边民的科学文 化素质,塑造边民的“人定胜天”志气和脱贫致富能力,无疑 是预防返贫的上策。考察边境地区的致贫原因发现,很大程度 上正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偏低,部分贫困边民出现脱贫动力不 足、自我发展能力受限,而且极易引发贫困的恶性循环。越穷 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要巩固脱贫成 果,彻底拔除“穷根”,必须通过教育提高边民的科学文化素 质,激发边民的内生动力,使边民掌握致富本领。世界银行研 究表明,以世界银行的贫困线为标准,如果家庭中的劳动力接 受教育年限少于 6 年,则贫困发生率大于 16%;若 将接受教育年限增加 3 年,则贫困发生率会下降 到 7%;若接受教育年限为 9~12 年,则贫困率下降 到 2.5%。可见,受教育程度和持续脱贫之间呈正相关,只有优 先解决教育的相对贫困问题,大力发展边境地区乡村教育事 业,全面提升边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造 血”功能,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也才能在巩固脱贫成果 的同时不断提高脱贫质量。 (二)有利于推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全面展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 人,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培养人才关 键在教育,因此,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要 推动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必须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优先选 项,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提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层 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为 300%、初高中为 108%、小学为 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 GDP 的相关系数为 0.562。 由于各方面的制约,边境地区的人才资源仍相对匮乏,成为 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解决教育的相对贫困 问题,才能为边境地区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 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才能有效转变广大边民的发展 观念,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 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同 时,“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是推 进“乡风文明”最有效的手段。纵观边境地区“乡风文明”的 发展现状,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需要通过发展教 育来提高边民的文明素养,增强边民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边 境地区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边境地区乡村的社会文 明程度。 (三)有利于保障我国边疆巩固和边境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边疆发展,确保 边疆巩固、边境安全。深刻阐明了发展是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的前提和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的安全形势 面临严峻挑战,边境地区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只有加快 境地区发展,促进边境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有效保障边疆巩 固、边境安全。教育是边境地区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没有边境 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谈不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 谈不上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同时,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 载体。因此,只有解决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的相对贫困问 题,才能有效提升各族边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提高他们 的国防意识和守边能力,从而有力保障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和 国家的总体安全。 三、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相对贫困问题的主要表征 (一)非贫辍学现象依然存在 义务教育是“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在精准扶贫阶 段,通过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 因贫辍学的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但调研发现,**边境地区 乡村的非贫辍学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客观条件导致的辍学。由 于前期的“撤点并校”运动使得农村的教学点越来越少,调研 发现,在边境 20 公里范围内的乡镇,基本上没有自然屯教学 点,设有小学的行政村不到 30%,且仅设三年级以下班级,四 年级以上需要到乡镇的寄宿制学校就读。边境地区的自然条件 相当恶劣,虽然交通已经基本解决,但大多山高路远,客观因 素导致的“上学难”使辍学现象出现反弹。二是主观条件导致 的辍学。长期以来,绝大多数边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通过卖 苦力解决家庭经济问题成为常态,“读书无用论”等不良观念 较为普遍,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在校,但“人在心不在”,游离 于辍学边缘,特别是因学习困难而导致的“隐性辍学”现象并 不鲜见。调研发现,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厌学情况占到问 卷的 20% 左右,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动员学生和家 长,表明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依然艰 巨。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教育资源配置是解决教育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调研发 现,在精准扶贫阶段,边境地区通过补偿性投入,使中小学校 的多媒体教室普及率、互联网接入率等方面都超过 90%,资助 体系也不断完善。由于受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城镇化驱动叠加影 响,边境地区“城镇挤、乡村弱”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依然突出。**边境地区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有 3 个方面的不 足:一是教师配置失衡。近年来,边境地区县城的中小学校数 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其目的是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为 此,不得不从乡村学校抽调大批的骨干教师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