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机制构建路径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机制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 兴,乡村必振兴,可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基础工程。产业兴旺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规 划(2018- 2022)》所提出的五项总要求中是摆在第一位的,是基 础中的基础,而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有能做成、做大、做 优、做强产业的人才。 大学生有专业知识、创业激情,如果他 们能利用所学回报家乡、返乡创业,将成为发展乡村产业、惠及 乡邻、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智力支持。 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是乡 村留住“本土人才”,实现乡村智力“内循环”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率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 执行、社会环境、教育供给、企业帮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 足,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与企业形成协同帮扶机制,助推他们 返乡创业,为当地村民多增收、有奔头提供支撑。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机制构建的意义 创业,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复杂系 统工程。 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他们有专业知识、有返乡 创业回馈家乡的热情,但与复员军人、农民工相比有其局限 性,主要在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对当地政策的知晓度以及人脉资 源、融资能力等有限,因此,如果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等能 遵循协同学原理,有针对性地建立帮扶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就会 让返乡创业这个复杂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化繁为简。 (一)有助于提升国家相关政策的帮扶效能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业帮扶政策与措 施, 如果当地政府能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就业创业主管部门及相 关政府职能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企业等共同商议制定 措施,并积极宣传、贯彻这些政策、措施,就能大大增强部门之 间的协同性,提高政策实施的速度,发挥政策帮扶的效能。 (二)有助于形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 在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制定帮扶举措后,一方面可以通过 政府官方媒体宣传、高校宣讲,打通学生返乡创业的“最先一公 里”。 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作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政策的受 惠者,并且身处乡村,其员工大多为乡邻,可以对帮扶政策进 行“现身说法”,在整个社会形成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良好氛 围,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心 高校如果能及时将国家与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 关政策纳入双创教育课堂,积极引导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 活动,将大大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 同时,如果有老师引导他们 将创业构思落地为创业项目,并将项目引入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开 展后续指导,回乡后有家人的支持,家乡的企业负责人也能对他 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 心。 (四)有助于推进乡村智力“内循环” 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建立了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协同 帮扶机制,让大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帮扶的力量,从而增强了其 返乡创业的信心。切实的帮扶,也必将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 功率,他们成功后的涉农企业在良好的创业环境中也将发展为产 业,并延伸产业链,从而吸引更多的同学与乡邻回乡创业、务 工,乡村的“本土人才”就会实现“走出去—回家乡”良性智力 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长远的智力与产业支撑。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帮扶机制的堵点及其成因 从麦可思《就业蓝皮书》 来看,大学生创业率2012 届、2013 届分别为 2. 0% 、2. 3%,2019 届本科毕业生自主 创业比例为 1. 6% ,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3. 4% ,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创业率呈上升趋势,毕业三年内上升 至 8. 1%。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每年应届毕业生创业率普 遍不高,就业几年后再创业率逐年上升。 从 2018 年下半 年到2020 年上半年,课题组就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问题深入湖 南、贵州、江苏三省部分贫困地区,展开近两年的调研,调研对 象主要是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 业大学生、村民、在校大学生等。 调研时编制了访谈提纲和调 查问卷,其中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发放问卷150份、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中发放问卷80 份、返乡创业大学生中发放问卷 165 份,回收率均为 100% ,对村民的调研以访谈为主,没有发放问 卷,“在校大学生”的调研,均是通过所走访高校的双创课教师 与双创教育管理人员向该校在校学生用“问卷星”的方式开展 在线调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回收有效问卷 2000 份。通过对 相关文献与课题组现场调研所获信息的梳理,发现当下大学生返 乡创业还存在以下堵点: (一)驱动力不足 “驱动力”是指推动或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力量,而其不 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层面。 首先是政策执行中存在落地“最后一 公里”问题。 调查显示,对上级或本级政策落实“很好” 的 只有 38. 71% 、落实“一般”的达 54. 84% ,还 有 6. 45% 的“较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政策支持 落地难达 47. 37% 。 其次是政策发布存在信息孤岛现 象。 有些县(市)级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资源 库,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在其官网发布,但这些资源信息是 分散的,没有建立“统一资源库”,特别是当国家政策调整时,返 乡创业大学生很可能因没有及时看到相关信息而错失机遇。 再 次是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45. 61%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 馈“乡村基础设施不理想” 成为返乡创业的堵点之一,主要表 现在交通、网络、冷链物流等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二是社会层面。 调查显示,家长不支持孩子返乡创业的达 66. 26% ,村民普遍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 跳出农 门”,乡邻和亲戚反对者达33. 08% ,可见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创 业的理解和支持亟待提高。 三是高校层面。 调研中,返乡创业大学生反馈其创业动力来 自学校教育的只有 33. 05% 。 他们在交谈中反馈,当初在校期 间的创业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创业实践比较少,而“没有接受 过乡情、乡愁教育”的达 59. 32% 。 四是企业层面。 首先是企业帮扶的热情不高。 企业没有 参与过大学生返乡创业指导的达73. 68% ,参与现场指导者更 少,只有 28. 07% 。 其次,乡村金融机构对大学生返乡创业 缺少支持。被调查的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中,90% 的受访者认 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大的需求是“ 资金需求”,在校大学生反 馈“如果返乡创业最想得到资金支持”者达 95. 75% ,而返乡创 业大学生“得到过资金支持的” 仅占比 49. 15% 。 同时,涉农 产业风险大但目前保险产品少。 (二)孵化基地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地方政府层面。 当地政府没有创业孵化基地的达 56. 14% ,而对于那些返乡创办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大学生来说,即使 当地有创业孵化基地也用不上,因为其创业地点是在田间地头或 山川湖泊,用不上集中化的孵化基地。 二是高校层面。 目前高校一般都建有大学生双创孵化基 地,但是孵化基地场地有限,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入驻,同时,一些 涉农项目也不适宜入驻校内孵化基地。针对以上不适宜进入高 校或地方孵化基地的项目,地方政府、高校并没有出台与其项目 相匹配的帮扶政策。 (三)持续性帮扶机制缺失 目前当地政府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帮扶的重点在初创时 期,没有建立企业创办后的持续跟进帮扶机制。 如新建企业经 营一段时间后,需要调整方向、规模等,这些都需要专业有力的 帮扶,而根据调研,得到过当地政府帮扶者仅有 28. 38% 。虽然 高校有毕业生回访机制,但这种回访更多是针对常规就业。 除 了当地政府,学校方面的帮助也极其重要,调研中获悉,大学生返 乡创办企业进行调整时,得到过母校帮扶者只有 15. 29% 。初创 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能有一个成熟的企 业帮扶,其成功率肯定会提高。 但是从调查反馈来看,当大学生 创办企业面临调整时,得到过成熟企业支持的仅有 12% ,这主要 由于一方面初创企业难以找寻到这样的资源;另一方面是政府没 有相关的政策激励成熟企业去帮扶初创企业。 同时,社会缺乏对大学生 “试错”的宽容。 在访谈中了解 到,当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需要调整时,没有获得任何支持者达 65. 26% 。 一方面,乡亲对于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的调整普遍都 不理解,他们认为对已经办成的企业进行调整可能是好高骛 远;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发展遭遇瓶颈,乡邻则认为他可能不适合 创业,应该放弃,对于他的困境更多的是袖手旁观。 (四)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 针对初创企业,政府不但要 帮扶其存活,更要帮扶其壮大。 但在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很多 县(市)、乡镇,并没有将助推初创企业发展纳入当地产业发展规 划,也就是说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