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研究 流动党员是指因学习、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 间内无法正常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一般各 地将这个时间规定为 3~6 个月。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指在高 校求学期间被发展入党,毕业后没有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就业单 位的大学生。据统计 ,近年来有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于 非国有经济组织或集体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很多还未建立 正式党组织或者党组织建立时间不长,导致毕业生党员入职后 无法按时转移组织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 创业、出国深造,其组织关系也无法进行转移。高校毕业生流 动党员工作转换频繁,表现出跨行业、跨组织、跨地域流动的 趋势,且流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加强管理已成为党建工作亟 待解决的新问题。加强和创新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于 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 战斗力、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和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特点 (一)年龄结构以青年为主,学历层次高 笔者所调研的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现有 在册流动党员 4 621 人,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高校毕业 生流动党员主要以 26 岁至 35 岁的青年为主,占比达到 了 87.83%,详情如下:25 岁及以下流动党员 90 人,占比 1.96%,26 岁至 30 岁流动党员 1 807 人,占比 39.10%,31 岁 至35 岁流动党员 2 252 人,占比 48.73%,36 岁至 40岁流动 党员 451 人,占比 9.76%,41 岁及以上流动党员 21 人,占比 0.45%(见图 1)。从学历层次来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普遍 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人员占到了 83%,详情 如下:在册党员中中专学历 3 人,占比 0.1%,专科学历 783 人,占比 16.9%,本科学历 2 762 人,占比59.8%,硕士研究 生学历 1 051 人,占比 22.7%,博士研究生学历 22 人,占比 0.5%。 (二)人员流动性强,流出范围广 笔者所调研的服务中心在册的高校毕业生流 动 党 员 中 ,有 2 600 余人常居于服务中心所在的城市,占在册流动党 员总数的 56%,有近900 人分布在省内其他地市,另有 1 000 人分布在省外,其流出地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主。可 见,有近一半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工作地或居住地不在服务 中心所在的城市,进一步增加了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难度。另 外,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就业方式主要以自主创业和非公有 制自主择业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转换频繁,具有较强的流动 性,也因此导致其居住地和联系方式频繁更换,存在失联风 险。目前,服务中心在册毕业生流动党员大部分党籍状态正 常,但仍有149人因出国学习、9 人因失联而停止党籍。 (三)综合素质高,对党的认同感强烈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对其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专业成绩都 有要求,一般而言,只有在校时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获得入党 资格,因此这部分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高校毕业生 流动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不仅在校时就接受了党 组织的考察培养、教育培训,毕业后仍旧在流动党员接收组织 的教育管理下接受政治理论教育,对党的认同感比较强烈,对 自身的党员身份比较重视,能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一)以完善的制度流程实现自我管理 由于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具有年轻化、多元化、分布广、流 动快的特点,因此在设置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流程时,要充分 考虑管理对象的特点,强化覆盖性、便捷性、有效性。服务中 心通过在托管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中召募志愿者、组织毕业 生流动党员骨干座谈、线上征集意见等活动,倾听在册毕业生 流动党员心声,共同商讨研究对策,建立了党员微信交流学习 群,由流动党员志愿者担任群管理员,负责开展交流学习、主 题党日和骨干党员培养等工作,再在条件成熟的微信群中召开 党员大会,成立高校毕业生流动人才党支部,民主推选支部委 员及书记,最终探索出一套机构健全、组织规范、机制顺 畅,能够实现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自我管理的工作方案。 (二)从微信交流学习群入手开展日常管理和教育 为了强化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服务中心 依托企业微信设立微信交流学习群,完成在册毕业生流动党员 的分级管理、活动审批、视频会议、信息统计等日常管理工 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微信交流学习群设立后由群管 理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为便于规范管理、及时回复提问,服 务中心职工党员分别加入不同的微信群,指导各群开展工作。 同时,各群管理员之间及时交流、相互观摩,在符合有关规定 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设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工作流 程,具体包括:通知新进托管党员入群;组织线上自我介 绍;划分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进行线下走访;开展线上 线下活动;过政治生日;培养骨干党员;申请设立支部。最终 在设立党支部后,以支部为单位严格规范组织建设、进行党员 管理教育,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党建工 作。 (三)整理汇编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党建工作制度,用制度进一 步规范、指导日常管理工作。服务中心收集整理了与流动党员 管理工作相关的文件,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多项具体管理 制度,形成了《党建制度汇编》,内容分为《中国共产党章 程》、党旗党徽篇、支部建设篇、党员教育管理篇、党风廉政 建设篇、流动党员管理篇、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篇、党员出国 篇、党建相关材料篇九个章节,涉及近 50 份流动党员管理工 作制度文件,基本涵盖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各个 方面,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四)运用“互联网+党建”创新管理方式 在创新管理方式上,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的 管理模式,有效地补齐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短板和弱 项。在搭建起以企业微信群为基础的线上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 管理体系后,又对党员管理系统的活动报名、意见收集、公告 公示、微首页、个人中心、批量通知、精准推送、大数据展示 等子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了党员管理系统与中心代 理系统、微信平台的数据实时互通。通过“流动党员之家”微 信推送党员学习、组织管理、交纳党费等相关信息,组织高校 毕业生党员开展学习讨论、思想交流。服务中心在册毕业生流 动党员关注“党员之家”微信且实名认证通过后可通过“微服 务”个人中心模块的“党费交纳”功能实现自助交费。经过推 广宣传,的关注量和点击量不断增长,主动交纳党费的比例不 断提高,影响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五)动态核准“基础数据”畅通多向联系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由于工作经常变动、居住地频繁更 换,造成联系方式的断联和基础数据的错配,因此其管理工作 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党员个人基础数据的跟踪完善,基 础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所以,日常 工作中需要不断对其基础数据进行摸排核准,对发现的错误数 据及时进行核实修改。服务中心在做好基础数据整理工作的同 时,畅通联系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教育 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打破单向联系瓶颈,变单向联系为双向或 多向联系,变毕业生流动党员被动接受联系为主动与组织联 系,以防止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失联。 三、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 明确流动党员管理主体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 证,管理主体不明确,开展管理工作时就会多方受限。过去高 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主体在高校,因为高校是其发展和培 养单位,对被发展对象的各项情况都有掌握。 近年来,选择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逐年增多,他 们多数只能选择将党组织关系转移到各级政府人才服务机 构,且其分布零散、流动性强,加之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出地、 流入地之间缺乏管理责任的界定,造成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主 体不明确,使各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统一管 理,导致有些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处于托管档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