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各级党委 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架 构、社会组织、利益关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 化,需要有效调整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为全面深 入地了解和掌握我市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市委政法 委、市民政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加强村级班子和队伍建设。一是班子整体结构进一 步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打破论资排辈的选 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村级班子整 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 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 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 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 部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 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 干部教育规划。举办各类培训班,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 育,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和效能提升。一是强化农村社会 治理职能。按照“创造发展环境、加强社会治理、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稳定”的基 本要求,明确了乡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 民生,加强社会稳定、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项主要职 能。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着眼增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管 理和服务方式创新,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在 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乡镇和上级派驻机构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 项,集中进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群众“只进 一家门,办妥万家事”。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调整考核内容、方式,建立健全与 乡镇职能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 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民减负、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等作为乡镇领导 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指标系数,发挥考核的“指挥 棒”和“导向标”作用,引导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 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坚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提高农村基层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治 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各地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 思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农村,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 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社会的各个角落,提 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一是创新乡村工作运行机制。在积极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建 设的同时,全面推行镇村集中议事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主持,分片、分专题、分 类型,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集中研究农村大事难事,提高了农村事务决策的民主化、 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对村干部待遇报酬、村组织活动场 所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的投入,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全市各行政村 具备了适用的活动场所,村委会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 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 村级民主制度规范,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党委专门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 的意见,保障和落实好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因地制 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村民自治途径和办法。实行以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 会实施决策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五权”机制;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 性、主动性。 (四)坚持群众满意标准,不断改进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一是完善基层 群众工作网络。在乡镇整合信访、综治、民政、司法、社保等部门和群团组织,普 遍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村级普遍成立群众服务工作站室。二是着力转变基 层干部作风。把党性教育、“两学一做”活动作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突出 抓好宗旨观念、群众观点、工作方法、法制意识、政策观念五个专题教育,引导农 村基层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普遍建立乡镇领导 班子成员接访、联系点和乡镇干部联片包村、驻村蹲点、记民情日记等制度,广泛 开展群众代表评议机关、民主评议行风等活动,促进乡镇干部下村为群众办实事、 解难题。三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健全领导干部和代表委员接访、阳光村 务、乡村集中办公等制度的基础上,许多村镇开通了“民情热线”、网上举报信箱 等,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农村和谐。四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多年 来,各地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农村群众工作的重要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民群 众关心和成为农村社会管理重点的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住房和吃水、用电、 出行等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主要问题 (一)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城乡 之间、农村内部的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 低,一些农民群众“信访不信法”,农村信访量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村基 层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农民信访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引发信访的因 素由过去较为集中的减负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向农村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山林田 土权属纠纷、村务财务管理、基层干部作风等多个问题转变,由追求单纯的经济补 偿转为要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治待遇、民主权利等,尤其是征地拆迁、环境 污染、基层干部作风成为新时期引发农村冲突和干群关系恶化的三大主要因素。土 地林权纠纷所占比重大、涉众面广、涉及群众利益较大,是相对突出的农村矛盾纠 纷类型。农村社会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农村治安工作形势不容 乐观。 (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问题仍较突出。一是队伍结构不 合理。长期以来,受乡村工作生活环境、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来、 留不住,造成乡村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二 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一些乡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化解矛 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缺路子、少办法,突出表现在“三个不适应”:1.部分农村干部致 富带富能力与群众盼望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要求不适应;2.部分农村干部工作方 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乡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 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 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3.农村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需 求不适应。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 住、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的 服务,而不少村党支部、村干部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 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众不认可、不买账。三是农村综治队 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基层综治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缺少编制、人手不足,有 的乡镇平安办人员无行政编制身份,存在混编现象,有的专职人员年龄大、业务能 力弱,基层综治工作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有差距。四是保障激励措施不到位。由于 乡镇财政困难和村级工作经费不足,部分乡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发放不及时的问题 较为普遍。农村治保主任工作量大,相比村委会其他人员差距较大,影响了工作积 极性。 (三)农村个别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是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性意 识不强。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关心村级事务。以村“两委”换届为例,一些 党员受家族、个人利益影响,故意不参加党员选举大会,致使选举无法进行。二 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比较 突出,一些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一些 问题。一方面,有的乡村对党员的标准、程序把关不严。特别是有的村支部书记发 展家族党员、人情党员,搞“近亲繁殖”;还有的担心年轻人上来顶了自己位子,多年 不发展党员。另一方面,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 商,城乡衔接的异地发展党员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一定程度影响了发展党员质 量,这也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工作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 针对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的实际,加大组织实施“基层培养选优计划”的力度,有计 划地选派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乡村基层挂职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 职,推动城市优秀人才向乡村流动。形成城乡人才资源科学配置、双向流动的局 面,既可以拓宽农村基层干部的成长空间,又能较好地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 题。二是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干部培训的措施办 法,进一步完善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机制,重点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按需培训机 制,探索建立学前需求调查、学中考核督查、学后效果反馈、全程跟踪评估等制 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采取生动直观的形式,重视发挥各类培训示 范基地“进门是课堂,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