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工作上不可替代是不是你最大的悲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工作上不可替代是不是你最大的悲哀? 美国作家唐纳德.亚瑟曾在他的著作《从潜伏到胜出》中提出一个理论:不可替代的人得不到 提拔。核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一个组织内想顺顺利利离开现在的岗位,成为新岗位有力的 角逐者,千万别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为此,他还列举出“拒不收徒的老会计”“深得老板 倚重的法律秘书”“对重要信息守口如瓶的项目工程师”等例子来证明,往往那些部门里不可 替代的人,最终是不会得到提拔的。 由此引申出的结论是,不可替代不应为之自豪,反而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说实话,看到 这个理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像笔者一样多年来从事文字工作的笔友,长期爬格子敲 键盘,终日与文字为伴。在别人口中,我们是“笔力可独扛”的笔杆子;在领导眼中,我们 是“不可替代”的文字匠。 恰恰是这种“不可替代”,使得很多同志一路走来,都是从文字岗到文字岗,从小材料到大材 料,从县城熬夜到省会加班,多年不变、始终如一地耕耘在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文字岗位。 我们可以说,是心里对这份工作有份热爱、有份不舍,甚至是有份信仰、有份执着,但不少人 更多的是从刚开始的畏难抵触,到了最后的感叹无奈。 客观地讲,文字工作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公文领域,一个汇报材料交手上,无论你 学历多牛、文采多好、智商多高,没有几年的历练,不经过点灯熬油、脱皮掉肉的积淀,别说 得到领导好评,估计成文都是问题。因此,培养一个有悟性、有干劲、有静气的笔杆子,既 是一个单位的财富,也是一级领导的福气。所以说在绝大部分单位,都是把笔杆子当“宝 贝”看、当“人才”用、当“底子”留,这也就客观造成很多笔杆子被雪藏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不可替代”的笔杆子是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文字工作,怎样 看待文字材料,怎样看待文字岗位?如果我们走到文字岗位,是应该潜下心来增知强能、笔耕 不辍,成为让人可敬不可学的笔杆子,还是得过且过、另谋他途,把文字岗位当成一个混日子 的所谓跳板? 笔者一直以为,只有不可替代的角色,才有指日可待的发展。无论是哪个岗位,如果你是 一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你在一个可增可减的“边缘岗”,也许有的人感到难得落个清 闲,但笔者会感到很惶恐、很不安。 事业本身就决定着人生的宽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