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有企业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国有企业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基层县市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相继组建了一批新型国有控股公司,涉及投资、融资、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出资者的身份对进行管理开展经营。这也给 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以国有企业作为审计对象,对审计重点 内容及方法做一探讨。 一、审计主要内容及重点 随着国有资本结构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审计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 性企业,包括一般竞争性行业和公共事业或基础行业。包括水电气公共交通、市政建 设等,目前以国有资本为主。另一类是非经营性企业,主要为国有资本全资公司,具 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性,业务以投、融资为主。 (一)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 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包括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方面的总体审计,主要目标是 审计国有企业财务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及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也是审计的最 基本目标。 1.对企业资产方面的审计。资产审计的重点是应收款项、各类存货、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等内容。对于国有资本投入形成的各项资产,应与政府有关批文核对,核查 其真实性、完整性,并重点关注其用途;加强对销货款的审计,防止呆坏账;针对少 数企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对实物资产审计的力度。 2.对企业负债方面的审计。首先应将主要重点放在应付账款及预付账款上,通过 对有关单位相互核对,查明是否真正的负债。其次,审核融资形成的长短期借款或其 他债务,并与有关合同,文件核对,重点关注还款来源,评价其偿债能力。 最后,还要关注有无担保或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及其他潜在损失。 3.对企业损益方面的审计。主要审核损益计算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 在审计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重点审查企业各项收入是否据实及时入 账,有无隐匿截留收入等,是否乱摊成本费用或人为调节成本费用,造成虚盈或虚亏 等问题。特别是项目收入、销售、转让收入是否依照合同及时足额确认,相关税金是 否及时足额计缴。 通过财务账务方面的审计,要摸清以下几点:企业至审计日净资产状况及其构 成,即企业有多少“家底”;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长短期偿 债能力作出评价;企业收入构成及比重,重点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企 业基本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违规事项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 (二)重点内容的审计。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内容的不断深化,审计不能仅仅拘泥于财政财务核算 流程的框架内,而要向业务流程、制度执行审计和决策管理审计转变,因此审计要以 制度健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责任明确化为基准点,打破“就账看账”的传 统做法,向管理、制度追踪问效。 1.企业内部控制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涉及一个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 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授权审批程序,会计控 制,风险控制等审计内容。主要思路和做法是: 一是了解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存在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关注企业从 上而下对企业制度和规则的遵循程度,防止管理决策中的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 充分了解企业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企业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是否既相互分 离,又相互制衡;是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其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推 行高层领导职位不相容制度,杜绝高层人员交叉任职;查看企业章程、董事会会议记 录,企业经营会议纪要等了解企业各层是否各司其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经集体讨 论,是否上报董事会批准或经股东会议审议 二是关注授权审批程序,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和非常规性交易事项(比 如,重大的投资决策、筹资行为、资本支出等)的授权状况。关注企业业务流程,是 否层层授权,且每一层在办理经济业务时的权限、条件和有关责任是否明文规定并严 格执行,防止下级人员越权办理导致重大事项不上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三是关注企业的财务制度,会计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会计人员职务分离和岗位 责任制。查看企业财务制度,关注在制度层面是否存在重大缺陷,重大经济业务是否 经财务审核监督;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审核财务支出有无虚 报冒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等问题。 四是了解企业是否在重要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尤其对筹资风险、投 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是否予以充分估计。关注风险预警与识别机制,查看 风险评估、分析报告,重点关注企业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 本、偿还计划,判断负债水平是否适当及偿债能力是否有保障;是否建立合同起草、 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 讼。 五审查资产质量,审查企业资产结构,弄清不良资产总额,重点揭露企业不良资 产背后的损失浪费、潜在亏损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审查长期应收款项,重点关注三年以上应收款项,核实是否存在坏帐损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