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思想学习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思想学习集 目录 一、党建引领时代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4 深刻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40 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52 以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65 在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75 二、开创新时代伟大变革 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82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及重大意义............................................................................96 学会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 112 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彰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21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34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46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59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74 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84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93 五、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201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216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227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38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251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263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275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28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99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309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治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 318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 32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引领法治中国前进方向..................................................... 336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主题............................................352 七、坚定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传中华家训家教家风 树新时代文明新风.................................................................365 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 374 坚定文化自信.................................................................. 386 八、培养可堪重任的时代青年 牢记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 396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23 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440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452 九、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看中国式现代化........................................................ 465 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478 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49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502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515 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530 十、在新征程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54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558 稳住农业基本盘 开创“三农”新局面........................................................................571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584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乡村振兴........................................................................593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 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首要原则是“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 量,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新时代 新征程,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 则,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全党全 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 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 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 断巩固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历史发展规 律,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是历史的 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 重大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 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反复阐述一个基本观 点:为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的 革命政党,并在整个革命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列 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强调:“苏 维埃应当掌握全部政权,他们的先锋队,革命无产阶级的 政党应当领导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 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结底 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坚持好、这个最大优势 发挥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 说服力的教科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新中国成立 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正 反两方面丰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领 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许多规 律性认识。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和经验启示,就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中国 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 领导”。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 要的结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无论 遇到多么大的风险挑战、什么样的危局险局,只要始终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一定能不断从胜 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 根本原因。10年勇毅前行,10年成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重大课题,从理论 和实践上进行深化拓展和崭新创造,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 论断,采取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推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善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纠正了过去一个时期存在的落实 党的领导不力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最大优势”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载入宪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党的领导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写入党章,这更加充分地彰显了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 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 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 奇迹。 二 新征程新使命、新形势新挑战,必然要求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沿着 正确方向前进。  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 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 实现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细化了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任务和路径。我们要清醒 地看到,宏伟目标不会轻松实现,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 程。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要慎始如终,不断坚持和巩固 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把党的领导充分贯彻、落实和 体现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使党始终成为全体 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必然 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 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 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前进道路上,只有始终坚持 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确保正确 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才能一项项顺利完成。  战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风险挑 战,迫切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 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 的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党 的全面领导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是战胜一 切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来自国际的、国内的严重风险冲击 和困难挑战,但最终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化险为夷、化危 为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前进 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一定能凝 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 险挑战的铜墙铁壁,打赢各类遭遇战、攻坚战、持久 战,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魏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三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时 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全面从严治 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确保党始终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 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征程上我 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只有深刻领 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才能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不断推向 前进,才能聚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 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 一,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 线,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 处,把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拔出 来,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 本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全面提高干部落实 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 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 数”以上率下,持续整治“四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 特权行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 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 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持久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 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 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 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 织功能,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成为坚决听从党 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 坚强组织。要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着力点,抓好 中央和国家机关这个“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这个“中 间段”、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坚决防止出 现“拦路虎”、“中梗阻”和“断头路”。各级党组织要 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 召力,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领 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深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 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 起来,众志成城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 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健全党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 理中的统领地位,健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 导的制度机制,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 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 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完善党中 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完善党中央决策 部署贯彻落实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 度,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 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 导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 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 全党全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前进道 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二条是“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 逻辑,庄严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 信心。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 报告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灿烂的光明前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 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 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 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鸦片战争后,各种 力量和思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均以失败告终,没有找 到改变民族命运的正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才 找到了通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人间正 道”。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在革命、 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 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 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 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 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 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 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采取一 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 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 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 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 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 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 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 去”,强调“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 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坚持中国道路,是 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 贵历史经验。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 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 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 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 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作为大会主题的第一句话,旗帜鲜明回答了 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阐释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 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时,强调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论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时,明确指出:“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 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 中。”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道不变、志不改 的坚定决心,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 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 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首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 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全面深化改 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 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 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 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 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种情况下,特 别需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 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 神力量。 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 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又 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 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同中国具体实 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 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能刻舟求剑、 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要坚定历史自 信,对看准了、认定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清 醒坚定和如磐定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要增强历史主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实践中,始终 坚持并不断发展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历史上 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 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 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在中国这样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东方大 国,要实现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自己的力 量来实现,没有任何外来力量能够替代完成,最根本的是 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 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必将 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奠定坚实 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 推进焕发更加强大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 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 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 个维护”,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政治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 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 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 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 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中国式现代 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 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怀。总之,中国式现代化 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 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国共产党的 光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 求,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 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 些要求与报告中提出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要求彼此呼应、相得益 彰,共同奏响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奇迹的时代强音。我们 坚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党 领导人民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 长)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 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教授,东南大学党委原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 说,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推进管党治党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 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 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 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 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 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 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 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深刻阐明了党对新时代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规 律性认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 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把全面从严治党 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有力政 治保障。 一、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新的历史 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超凡政治智慧与长 远战略眼光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并纳入“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使管党治党提升至新的高度,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 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 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 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 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 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 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 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 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 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 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 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 脸,勇于执纪问责。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 党”,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管党治党的新要 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管党治党的新认识和对党要管 党规律的深刻把握。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 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 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 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 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大量事实表明,没 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党内 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 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 统领,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政治建设成为党的其他建 设的“根基”和“灵魂”,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起引领作用,确保政治方 向的正确性。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保证全党服从中 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坚决 做到“两个维护”。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 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革命理想 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 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持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 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用 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 园,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中国共产 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马克 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 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 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的征程 上,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 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深刻理解这一思想 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 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 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领导,体现在 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 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 组织力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针对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全面从 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 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 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同强化党的理论武 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 斗争等相协调,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十 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基础 上,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概括。要立足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决贯彻新 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 部,使组织中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各级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组织功能的切实 发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 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 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 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坚持从 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 风,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要时刻牢记党来自人民、植 根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大力弘扬“两个务必”,坚 持“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 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 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 策”,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 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摆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党纪严于国法,坚持把纪律挺在 前面,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扎紧扎牢制度笼子,用严 明的纪律维护制度,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坚持依规治党,注重发 挥党内法规在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 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方位、立体式 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立 十分严格的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充分释放党内法规的强 大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依规治党的强大政治保障功能。党 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 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要狠抓制 度落实,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养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 卫制度的良好习惯,使制度成为硬约束,真正实现将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 导,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强 化党的自身建设,为党永葆生机活力提供强有力支撑,充 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 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 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 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 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 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 钙’,就会得‘软骨病’”。坚持思想从严,不仅要坚守 理想信念,还要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同一切弱化先进 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坚 持理想信念,并不意味着思想的守旧与保守。而是在保持 信仰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 展。全面从严治党强调理想信念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巩固理想信 念的理论基础,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最终 形成思想自觉、理论自觉。 坚守初心使命。正是因为有了对初心的坚守,才有了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 求,始终如一地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进 而言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 就是江山”的理念,“坚守初心”守的就是“人民的 心”。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保持服务群众 的初心坚如磐石,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 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从 严治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时时做到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共奋进。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使党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及 时纠正党内脱离群众的庸政懒政现象,防止因为脱离群众 而导致自身腐败危险,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 题,让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 持清醒认识,促成党的自身建设的使命自觉。 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 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 沧桑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 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 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 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 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 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 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 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 界。新征程上,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 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 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 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把握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 政规律的全面把握。首先,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的执政 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也充分说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提高 自身执政能力的良方,不仅有助于提升新时代我们党治国 理政的硬功夫,还有助于增强我们党顶层设计能力、科学 决策能力与统筹协调能力等,从而实现党的执政能力、领 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以及先锋模范的 示范作用的多维合力。其次,全面从严治党紧扣提高党的 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 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 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 要有思想保障,也要有制度保障。思想保障注重党的自身 内在思想建设,强化理想信念在自身行为实践过程中的关 键作用,推动形成行为实践的自觉性;制度建设是全面从 严治党的长远之策,制度保障既要注重严明党纪,党纪严 于国法,以严明的法纪增强制度的威慑力,使党员干部从 内心深处产生敬畏之感,也要注重制度的长期有效性,从 而推进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化。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 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 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 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 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一百多年来,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 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要坚持 严的主基调,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成功的必由之 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 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 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 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 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 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赶考”永远 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 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 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正确回应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的 必由之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 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人要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本国国情和具 体实践出发,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要求作出 回应。要解放思想,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中国共 产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将党的 建设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起 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 心。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 力,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提高党的向心力、领导力与感召力。 深刻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 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 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 遵循。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增强做好意识形 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建设具有强 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牢,不断巩固马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 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证。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拥有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 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 魂,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 大思想武器。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 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 跃。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强大的科学性、真 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呈现出独特思 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蕴含着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 遵循,为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发 展永无止境,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新征程上,要按照党的 二十大提出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的根本制度” 这一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领 会“六个必须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破 解时代问题、实践难题,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 代中国之“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内 容,着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人 们的理论自觉,以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 群众在理论创新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站稳人 民立场、体现人民意志、满足人民需求、凝聚人民智慧、 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获得人民拥护中不断 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旺盛生命力。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 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要部 署。作为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在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汲取人类先进文明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 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 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 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自 信、走向美好未来的精气神。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深刻变 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主流意 识形态的冲击,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繁重,加大了凝 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 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时代主 旋律显得尤为紧迫。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 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中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 力,吸引千千万万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力量凝聚成 强大合力,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事业当中。一是要 发挥精神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 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 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筑牢 理想信念,推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 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三是要抓好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四是要做好浸润融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 活。 三、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 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巩固壮大 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 大梦想中全面回应人民愿望心声,不断引领社会多样性思 想,壮大主流舆论,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要看到,虽然我 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意 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 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 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创 新理论武装作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首要政治任 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上下功夫,“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信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沿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根聚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 的根本标志。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尤其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和教学各方面各环节。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 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结合“三个重大时代课 题”、“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重大理论 和实践课题,注重从当代中国鲜活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 中,创造新概念、创立新范畴、构建新话语,并以此深度 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中国问题,推动建构中国自主 的原创性知识体系。要按照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 行正的要求,培育壮大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 伍。 以提升管网治网用网能力化“变量”为“增量”。根 据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的重要原则。当前,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 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主动把握全媒体发展大势,掌握互联网 这个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主战场的主动权。一方面,紧跟 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把传统媒体内容 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全媒体传播 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另一方面,按照“健 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要 求,推进依法治网,促进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更加积极健康 清朗,使主流意识形态在竞争比较中不断增强传播力、引 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主导权。 四、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 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 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有效抓手和有力 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压实压紧各级党 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 怠、责任追究不含糊。”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 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管宣传、 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切实抓牢领导权、善用管理 权、掌控话语权。 增强阵地意识,坚决守好“责任田”。意识形态和宣 传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要树立 大宣传工作理念,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 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 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 任,严格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 理原则,建好、管好、用好新闻舆论、文化文艺、社科理 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学校思想教育、民族宗教以及 其他大众文化产品和商品广告宣传等各类意识形态阵 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不允许主阵 地丢失而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显现的现象发生。 加强队伍建设,坚决建好“生力军”。按照习近平总 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 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 思想工作队伍”的要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建 设。要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忠诚拥护“两个确 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 治规矩,努力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 要论述中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 治鉴别力。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武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意识形态问 题。要加强专业训练,科学预判、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 新机遇,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话语创新,不断增强 工作创造性和亲和力。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发声,敢于 亮剑,将增强斗争魄力、勇气和提高斗争艺术、能力结合 起来,切实增强底线思维。 建立机制,坚决强化“硬约束”。要通过建章立制来 管住根本、管好长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 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体系。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主体,建立健全督促考核的制度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 入党的建设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 报告的重要内容,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工作一同 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 析研判和舆情监控处置等机制,动态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情 况,预判舆情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监 测预警,研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抓好意识形态日常督查 和专项检查,完善意识形态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发挥好政 治巡察和巡视利剑作用,强化问责刚性,对落实责任不力 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 任。 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 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 度重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为什么要办好思政 课”、“如何办好思政课”等系列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 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南。三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效 显著,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教学方法不断创 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当前,思政课 建设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调整到内涵式发展上来,从多到 强、从强到优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思政课建设新的时代要 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思政课建设要以守正、创新、协 同、精准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创新驱动、协同 联动,抓好教师和学生两个关键,为高质量发展汇集凝聚 共识、激发动力、构建格局、革新效率的强大力量,书写 新征程中铸魂育人的奋进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广泛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党。”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党的领 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最大优势,发挥好这一政治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集 中各方面力量,为思政课质量变革提供政治保障。各级党 委要坚持思政课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立场不动摇,自觉将思政课 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大力解决制约思 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 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新时代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就是坚持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 导,将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地方党 委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部署,从思想 上深刻认识思政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动把思政课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待,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建设的思想自 觉。同时,要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中央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有关部门 以及相关地方部门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党委书 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 思政课教师,把对思政课建设的真切重视体现在具体行动 上,形成全党上下共办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严格落实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思政课建设是党 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各级党委要明 确自身责任,紧抓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 局、队伍建设和支持保障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思政课高 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首先,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 地方党委要落实完善思政课专题会议、联系高校和讲思政 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严格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 任人的职责,相关部门精准高效配合思政课建设,形成党 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 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其次,在队伍建设方面,各地有关 部门要根据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管理队伍的人员部署和 配比等要求,做好思政课管理人才配备,确保事有人干、 责有人负。最后,思政课建设责任落实还需依靠健全的体 制机制作为支撑保障。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 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内容,完善以思政课建设作为 重要指标的学校党建工作、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考核的评 价机制,推动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 制。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改进加强思政课的持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 各地区部门、学校的紧密配合下,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 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思政课建设发展还存在改进 完善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 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 活力。”检视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破解高质量发展 中的瓶颈制约,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 中提高,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 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教学 实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做好理论阐释与引导。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 见》中指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 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 全过程”。面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 势,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 程,使思政课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强理论之供 给,成为以创新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要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党 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教学与研究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支撑,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好研究和阐 释工作,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切实提升课 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材的时代性、可读性。如此方能 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 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方 式,做好价值引领与塑造。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 的原住民”,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不喜欢板起脸的说教、 不接受单向度的灌输,但是他们向往崇高、充满热情、追 求人生价值的实现。面对青年学生日益提高的成长成才需 求与思政课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思政课教 育教学方式需要积极革新,主动适应青年一代的思维模式 与学习习惯。为此,要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 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 并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采用案例式、探究式、 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青年一代乐于接受的 教育教学方式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个学校尤其是高 校要形成自己的思政课建设特色,铸就思政课教学品 牌,用精湛的功力、新颖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真 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思政课。 坚持协同联动,聚集构建思政课格局的整体合力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是单一部门单纯一条线的工 作,而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面向全党全社会 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是一场配合战和 全局战,需要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发 掘一切育人资源,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大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 育人大格局,汇聚强大育人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 助力。 纵向贯通各个学段,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 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要在纵向设置方面处理好学段差异与全程贯穿的关系。一 方面,以链的思维做好各个学段的课程设置。针对大中小 学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 学习,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 学习,强化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 识;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 养;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增强 学生的使命担当。在课程设计的深度、广度、难度上逐步 加深,确保课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变化、认知水平 始终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以统的导向做好课程衔接。坚 持以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宏观视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统 一管理和部署规划,按照价值一致、目标一体、内容方法 求同存异的原则,合理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统一编 写教材,编制教学大纲。在具体实施中,要进一步建立健 全沟通交流机制,系统把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并 及时地进行有效调整,规避“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质言 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也要契合教育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在“学段 性”与“全程性”相统一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走向纵深。 横向统筹各方力量,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 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之“大”绝不是指课堂规模的大 小,其“大”在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强调 社会各方参与力量之多、横向辐射范围之广。善用“大思政 课”,就要打造社会大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为新时 代思政课建设扩展多维空间。首先,要把“思政小课堂”融 入“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 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这需要以系统观念做好整体设 计,推进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实现教育教 学资源互联互通、经验方法互学互鉴,提升协同意识和协 同质量,大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 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其次,要 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 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 振。这就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 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 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 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做好日常思政工作,构 建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 组织与课程协同发力的“十大育人”体系,为课程育人提供支 持保障。 聚焦关键问题,汇集高质量发展思政课的强大动能 精准是做好工作的基本理念,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切 中关键点,在精准发力上下功夫。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 思政课教学格局中的两大核心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 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把控着教学方 向、内容和形式。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既需要精确识别教育 对象,勾勒出其需求的画像,并施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也 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性的教 师,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 一粒扣子,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把握的问题关 键。 精确识别学生需求,实施有效内容供给。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 本问题。”精确识别学生需求,打造直击“痛点”、疏通“堵 点”、解决“难点”的精准化思政课,是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一 根本问题的有效之举。要在思政课建设中合理地、有效地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 术,搜集整理关于学生的大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 析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精准勾勒学 生的个体画像和群体画像。进而根据数据画像,预测、研 判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把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重点、 理论的难点、社会的热点相结合,安排个性化、定制化的 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队伍建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在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推动思政课教 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择优配齐建强思政课教 师队伍,释放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效能。首先,加强 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中小学根据课程要求配备相应的专 职思政课教师,高校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 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 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 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 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其次,在思政课教师 选用、管理、考核中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对 于在政治立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思 政课教师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 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健全教师成 长激励机制,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 条件。 以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 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 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 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 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 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 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 质、不变色、不变味。”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 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一系 列重要论述,强调“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 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 的‘第二个答案’”,“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 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等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把握其蕴含的理论逻辑、历 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走好新的赶考之 路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 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革命性是蕴含其中的内在品质。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 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说:“马克思认为他的 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马克思主义以深刻的思想力量和彻底的革命精 神,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深 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 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判自 己”,并靠批判自己而壮大起来。恩格斯说:“伟大的阶 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 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 在自我革命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不断自我修正、自我 革新、自我超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干成其他政党 干不成的事业,在历史洪流中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不断从 胜利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所在。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 是天生的,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自我革命的目的就在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 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 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 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来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出现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于执政党来说,长期执政容易滋 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因此,马 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理想,必 须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也不能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 题,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 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 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自我,不 断实现自我超越。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 产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 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使命和远大理想决定的。马克思 主义执政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最终奋斗目 标,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自我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能 否真正实现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就 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信念。越是信仰信念坚定,就越是敢于“抛掉自 己身上的一切陈旧肮脏的东西”,也就越能以伟大自我革 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是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 高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课题,就党的 自我革命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总结运用了党的百年奋斗 历史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探索出依 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党的自我革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时期,以毛 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 神,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 克思主义政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把自 我革命融入伟大社会革命,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 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全 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 深层次影响,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勇于自我革命 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 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 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 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 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更加迫切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 气和决心,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团结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 径。中国共产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保持着强烈的忧患 意识。回望百年历史,我们党接续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 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找到了“过去我们为什么 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法宝。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 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 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 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 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 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 命,必须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 效路径,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我们能不能跳出 历史周期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与我们党 自我革命的长期探索一脉相承,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 践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高 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勇于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增强政治自觉。讲政治是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增 强“四自”能力,提高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全面从严 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 护“两个确立”,这是“国之大者”,是最大的政治,也 是自我革命最根本的要求,要以此为据,不断提高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把自我革命精神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守信仰信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 经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根本上 说,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是要树牢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 作。在新的征程上,特别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 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认识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 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坚持人民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 立场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根本价值追求。党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 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 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坚持人民立场必 须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 坚持敢于斗争。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执政党,与敢于斗争是分不开的。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本身就是自我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 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 态。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斗争,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 性、战斗性,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澄清谬误、明辨 是非,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保持党肌体健康。在意识形态 领域要敢于同错误思想和言论作斗争,关键时刻敢于亮 剑、善于亮剑,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敢于自觉同特权 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持严字当头、标本兼治,让以 权谋私者和政治上的“两面人”在党内没有生存空间,确 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征程上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 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研讨会综述  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红旗文稿杂志社联合主办 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 设”研讨会11月11日至12日在眉山市召开。研讨会深入学习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 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研讨,聚智聚 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必须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点。与 会同志认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特别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 革深刻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 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和加强党中 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充分凸显党 的领导的方向性作用和根本性地位。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关键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 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我们应对一 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我们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政 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既要有鲜明的 态度、自觉的行动,也要有刚性的制度要求、有力的落实 机制。要聚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 到“两个维护”,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在刚性约束中 体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张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 部提高拥护维护的能力和效果。 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 铸魂。与会同志认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 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 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继续推进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 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要在学习贯 彻中认真领会“六个必须坚持”,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 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 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 各方面全过程。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才能学深悟 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 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必须坚持从组织上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与会同志认 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新征程 上,必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各领 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 善于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干部。要突出“靠得住”,打牢干部队伍的 政治底色;突出“扛得起”,激活干部队伍的干事动 力;突出“做得成”,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本领;突 出“守得紧”,增强干部队伍的规矩意识。确保党永远不 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关键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政治可 靠、本领高强的年轻干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和发挥的,而是靠坚 持不懈、扎实有效的基层党建来巩固和强化的。必须坚持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 伸,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 活动方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新时代党 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促疫情防控、 促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和组织根 基。 必须坚定不移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与会同志认 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两个永远在路上”的重大判 断,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源和本质规定性,来自于中 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来自于对党的历史使命的 深刻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自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规律 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党 的自我革命政治基因,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自我革命、为 什么要进行自我革命、怎样进行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为 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了重要法宝。党的自我革命是 有方向、有立场的,是全面的、系统的,是自觉的、主动 的,决不是自废武功、自毁长城,更不是改弦更张、改旗 易帜。自我革命贯通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全面从严治党伟 大实践,是对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 度、反腐败等各方面全要素进行系统重塑和重构,从而形 成党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不断发展壮大的 良性循环。 必须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与会 同志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 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种清醒和坚定,来自于我们 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历史自 觉,立足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的形势 判断,根植于“两个永远在路上”的自我警醒,归根到底 就是要把党始终建设成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 骨。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深入研究落 实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着力健全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从组织上确保党的 领导坚强有力、贯通到底。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说到底 都是对党长期执政的考验,要深入研究长期执政条件下的 风险和考验,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 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 能和组织功能,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为现代化建 设提供有力支撑。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始终坚 持严的主基调,聚焦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深入研究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革命性锻造 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考、 使命之考。 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 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 大意义”。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 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这样要求。 “要全面把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 意义,深刻感悟这些伟大变革对党、对中国人民、对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的 深远影响”。2022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 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第一次 集体学习时这样强调。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 义,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 位,明确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 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 题,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坚 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5年成就举世瞩目。2022年11月4日 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 博会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共 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实现了成功、精彩、 富有成效的预期目标。进博会已连续举办5届,这一由习近 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界上首个以 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盛会、 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各方 发展增添了重要动力。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连续5年举办进博会,这 也只是过去5年我们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的一个 例证,在全国人民心中有一份卓越的重大成就的成绩 单: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七十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 习教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 会和冬残奥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第三艘 航母下水、“天和”常驻浩瀚太空……党的十九大以来 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 想,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 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 推向前进。 “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一些剧 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香港行进的脚步。”香 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 定”。2022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二十五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 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体上回顾十九大以来5年工作的同 时,着重回顾了我们经历的几场重大挑战和考验:有效应 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 全和身体健康;有效应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香港局势实 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有效应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 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掌握了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有效应对外部讹诈、遏制、封 锁、极限施压,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 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成功应对这些重大风险挑 战,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力维护了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超凡的领导能力、决断能力、战略定力,极大 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 阻的信心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五年 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 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也 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励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 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10年变革荡气回肠。东方红LF2204无人驾 驶拖拉机,贵州省独山县下司村脱贫攻坚尖刀排队旗,高 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动功能部件……北京展览馆,“奋 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 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展现了新时代10年的不凡历 程。“过去10年,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阿 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 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 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 进。”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近1亿人口 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华民族的千 年梦想变为现实。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度评价完 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重大意义,把 它列为新时代10年来的三件大事之一:“十年来,我们经 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 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 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 响的历史性胜利。”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 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 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 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 括。这些成就,从理论上讲是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 的,从制度上讲是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从实践上 讲是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 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革命性锻 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 领导,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 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党更加团结统一。深入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 设各项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 斗争,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 未除的顽瘴痼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 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 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 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 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 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感召下,在应 对一系列风险挑战考验的过程中,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 振奋。14亿多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 大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前进动力更加强 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迸发出攻坚 克难、踔厉奋发的巨大热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 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 我国发展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历史性大跨越。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迈上高质 量发展之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 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建成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 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 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我国发展具备了更 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 生机。中国发展的成功实践,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 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中国式现代 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坚持胸怀天 下,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 倡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 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 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10年在民族复兴进程上进行了伟大的历史书 写,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 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实践充分证明,党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 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 且走得稳、走得好。 ——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 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0年前,我 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 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 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 解决。比如,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 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 题;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不可持续;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 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等等。当 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 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遭 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 严峻性前所未有。正是在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取得 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我们 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 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 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中 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 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必须有坚强有力 的领导核心。新时代1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 心、全党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 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 澜、砥柱中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 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 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 人。10年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亲自挂帅、亲 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召开7次 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 作;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平均每一到两个月,总书记 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 组)会议,讲方法、明路径、指方向、下决心,带领全党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 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思想就是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 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 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 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 本遵循,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正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 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 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 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 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 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 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 证。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光荣激励着我 们,梦想召唤着我们。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以坚定 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始终 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开创历史新伟业。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及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景式全方位回顾了新时代10年的伟 大变革,深刻阐明了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感悟这 些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激励全党全 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 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 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 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 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 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通过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百周年,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击鼓催征、奋楫扬 帆,激发了全党全社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 史关头,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全 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总结百年 历史,深刻认识了党能够在近代以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 量中脱颖而出、赢得人民信任、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 是党在坚守初心使命上矢志不渝、坚定如磐;在新的起点 上,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 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初心不 改,使命不怠。深刻认识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特 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把党的理论和路 线方针政策坚持好、贯彻好、发展好,更好续写发展新篇 章。深刻认识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把党的历史经验 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 思想武器,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党的 历史经验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善于 从历史经验中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 力、魄力、能力;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 的重要依据,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自觉对标对表;把 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坚定理想信 念,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觉 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深刻认识了以史为鉴、开创未 来的重要要求,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 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 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 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 验给人启迪。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使我们党看清楚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了未 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更加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 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了历史自信,把握了历史规 律,掌握了历史主动,有力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 一意志、统一行动,满怀信心地踏上新的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是党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 政治论断,为把握当代中国发展新阶段新特征、制定党和 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在新的时代坐标下谋划 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是历史的大方位,更是实践的大变 革、精神的大塑造、奋斗的大图景。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 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 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 位。”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和 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 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历史发展表 明,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 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在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 上,党明确了新时代面临的主要任务,这就是《中共中央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为完成党在新时代的主要任 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新变化,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 局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 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 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 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 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成就。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 强的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 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 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 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这 个困扰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性问题。这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征程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 大台阶。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成为现实,极大增 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兴的能力和力量,中华民族无比自豪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 林;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 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 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 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中国人民无比自豪地行进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 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 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用 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无比自 豪地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近一番,正在 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既发展了自己,也造 福了世界,中国无比自豪地屹立在世界东方,等等。 新时代10年经历的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及根本原因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而是 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中得来的。面对影响党 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 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 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 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 10年 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 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理论创 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 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 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 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 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 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 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 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 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 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予以科学总结,并指 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 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 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 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 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 定性因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10年来,我们 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取得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指引下取得的,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 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 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大战大考中指 挥若定、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砥柱中 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 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不愧为党的核心、人 民领袖、军队统帅,不愧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人。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 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 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 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 义。“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 共识和共同意志,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 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 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新征程上,继续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根本的 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 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 三、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 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前 进的底气。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 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 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 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 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 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时 代10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 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系 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 行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9600多万 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我们深入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 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 存在的严重隐患。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 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 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 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 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 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 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物质贫困不是 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富足、精神富 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既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新 时代10年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 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 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 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改革开 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10年来,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 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在 此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 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 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 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 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 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 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 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 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 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 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 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 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 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 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创立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 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 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 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学会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 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 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 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 折,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 向胜利的道路。”这一重要指示不仅是对总结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于整个 历史研究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 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的决议》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我们学会用大 历史观进行历史研究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 书记为我们学会用大历史观学习和研究历史树立了榜样。 要看历史的大背景,弄清历史的全过程和来龙去 脉,把握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对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共党史都有过一系 列的重要论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大历史观,以一 种宏阔的大视野、大背景来看待历史,历史的长焦镜头时 而由近及远,时而由远拉近。例如,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 共产党的历史不是简单地从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讲 起,而是看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 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救亡图存,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 而起,但又纷纷失败。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命运才发生了改 变。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放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 近现代历史中去看,才能看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 史任务而奋斗,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历程;看清 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 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 趋势和格局”;看清楚百年党史书写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 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 的篇章。 要注重抓住历史的主题主线、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历 史规律。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 跟上时代潮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中 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的大历史观始终牢牢把握历史的主题主 线,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引领方向。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 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 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 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 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百 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 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 史展览馆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 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 身建设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 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 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 书记第一次公开明确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 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这些对于党的历史的主题 主线、主流本质的新概括,是党史研究的理论创新,是将 党的百年历史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的大历史观。 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必须坚持总结历史经验,从中 得出规律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 一”讲话中提出了百年党史中“九个必须”的历史经 验,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总结了“十个坚 持”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都是对贯穿百年党史历史 规律的概括和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以往取得成功的秘诀所 在,也是未来继续取得成功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党对于百 年奋斗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要有看待历史的大视野,要从多视角、用多学科来把 握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要求我们既要有国内视 野,也要有国际视野;既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 全局,也要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大历史观 是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历史观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体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他将党 的百年历史分作四个历史时期,指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 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 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 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 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 出了重大贡献。”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 史来看,要从世界历史和人类进步来看,这也充分展现了 党的百年奋斗不仅有中国意义还有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看待历史的大视野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审 议通过的历史《决议》中得到了坚持和贯彻,《决议》从 五个方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指出党的百年 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 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 中国共产党,这五大历史意义就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马 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人类 文明史中来看党的历史,用这样宽广的视野可以看出中国 共产党的奋斗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活力,为世界谋大同,为党自身 谋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看待历史的大视野还要求多学科多领域 交叉协同来研究历史。例如,他要求我们研究五四运 动,就是“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 高度,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 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 势”。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就是多视 角,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就是多学科多领 域,发挥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优势,就有了宽度、广 度,这样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就是一种大历史观。 回望历史,远观未来,大历史观要求,历史研究应注 重以宏大思维反映中华文明史的重大历史进程、中华民族 的成长历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全面完整地看 待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以 及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从历史进程中 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 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坚持大历史观、树立正 确党史观的光辉范例,是我们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理论指 南。 首先,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就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 点、发展的观点,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 个完整的发展过程,研究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其 次,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科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习近 平总书记认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 础”,“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 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 个优良传统”。再次,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科学在中国社 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 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 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 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历史科学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 声,在新时代开创新的伟业中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 人的作用。最后,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科学自身的学科建 设。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 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专 门的论述,对广大历史工作者寄予厚望,给予我们巨大的 精神力量。历史学科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更好地整合学科力 量,包括要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加强中国史学 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 设得更好。 “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彰显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 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 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 们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不断回 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全新的 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从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的科学回答,我们更能深切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 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一、站在民族复兴高度,科学回答中国之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 梦想,也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 中华儿女热切期盼得到回答的中国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 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有机统一起来,作为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实践原 点和鲜明主题,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 民族复兴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从历史方位、正确方向、 政治保证、路径选择、价值基点、动力保障等方面,深刻 回答实现民族复兴目标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提出一系列重大科学论断、重要思想观点,把14亿多 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感情升华为理性追求,承载了 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擘画了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又提 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这就是团结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民族复兴实践不断推进 理论创新,同时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民族复兴伟 大实践,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 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 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科学判断、 战略擘画,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 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 逆转的历史进程。十年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充分说明了中国化时 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二、站在胸怀天下高度,科学回答世界之问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 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 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 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回应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世界怎么 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是新时代要回答的一大课 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洞察人类进 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人民普遍关切的智慧结晶,充分彰 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自2013年首次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同为世界谋大同统筹起来,科学回答了“世 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难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比如,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组建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等倡议,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新的发展共识 和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 再比如,2021年9月和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这两个倡议是人类正确认 识和积极应对当今世界发展和安全问题的重要理念引 领,为完善全球发展和安全治理体系、消弭人类发展赤字 与和平赤字贡献中国智慧,是对全球发展和安全事业作出 的新贡献。还比如,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大国 协调和良性互动,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 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发展中国家加强 团结合作,以实际行动打破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 论”“中国霸权论”,为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让世界从中看到了 人类和平发展的希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建设人类文 明新形态的大国担当,看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巨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系统阐述和部 署,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 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 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 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 战。”这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 大同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自觉。事实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天下为公等思想,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理想追求,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始终站在人 类前途命运的道义制高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 类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提供了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 三、站在人民至上高度,科学回答人民之问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 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人民之问,向 人民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 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实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心心 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 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引领中国人 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从“人民有所 呼”问题入手,到“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推进;从组织实 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 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 题”;从“一个也不能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致力 于“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从不断发展“全过程 人民民主”,到“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刮骨疗毒、壮士断 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 署、一系列重大成就,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 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强 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 民的创造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 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攻克了许多长 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了对党和 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 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 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 史性胜利。 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人民群众投身改 革、推动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 裕”,“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等等。这些重要论断凸显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抓住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 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加坚实的物 质基础。同时,切实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在幼有所 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 居、弱有所扶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 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站在自我革命高度,科学回答时代之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回答时代之问是理论的课 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党内 形势和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如何以时 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 路这一时代之问,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作出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敢于直面党内突出矛 盾和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建设 实际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党的建设新观点、新论断、新思 想、新战略、新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 出原创性重大贡献,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 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赶考 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 和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 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 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 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深刻回答了党 的自我革命的时代之问,以伟大自我革命有力推动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 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 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 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 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 路线,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政治巡视,形成比较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 体系、严明纪律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 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 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 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开展了史无前例 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 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 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 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 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 福等,开辟了治党管党强党新境界。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未来是奋斗者开拓的。如何实 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务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 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全党同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 了坚定的历史自信、理论指引和实践方向。全面从严治党 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今天,新的时代 之问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案正在写就。走在新的赶考 之路上,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答卷人,永远奋进在 迎考答题的征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 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 重要命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坚持理论创 新”经验中也阐述了“两个结合”这一命题。其中,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 题,是百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是继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丰富的科 学内涵、深厚的生成逻辑、深远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时代 印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内在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 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 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 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 历史的重要线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两个结合”,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阐释中国 革命、建设的基本问题,如用“愚公移山”说明革命任 务;借用“正名”阐释革命道理;把“实事求是”作为党 的思想路线,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小康”社会来阐释中国式现代 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 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 范”。 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 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阐释“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指明方向。1943年5月,中共中央指出,中 国共产党进行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 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 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 路”,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 出新”等文化建设方针。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 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 党坚持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 理,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 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 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 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 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 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有机结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 出重大原创性贡献”。“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 重大理论创新。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 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 大历史,来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新时 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局,是中国共产党谋划工作的出发点。两种社会制度竞争 和合作将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面对世界大变 革、大变动、大调整和全球性问题,人类向何处去?面对 世界不同文明碰撞与冲突、融合与交汇,各国文明和中华 文明向何处去?等等,回答这些时代之问、人民之问,都 要向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和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 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 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 路。”比如,面对贫富差距、物欲无度、个人与自然紧张 等全球性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以民为 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 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求同存异、和 而不同的思想,等等,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智慧。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 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 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 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时代意义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要原则,反映了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规律,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高度,具有深远 的时代意义。 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自信自强思想根基的需要。马克 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 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 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 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同 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基因和精神命 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 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 幕幕历史悲剧”,“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没有中华文化繁 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 如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 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 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 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自信自 强思想根基的需要。 进一步指明了中国道路和中华文化根本方向的需 要。“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进一步回答了中国道路 和中华文化的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 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 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 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 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 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 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当代中国的伟 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 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 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必 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 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 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 和民族的标记和形象。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 化,而中华文明也曾因西方列强入侵而蒙尘。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 和中华文明交流融汇,使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发扬光 大,使古老中华文明复兴看到了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 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 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角度看,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 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 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 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要做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 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原则 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 展历程表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几个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 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两个结合”聚焦 的重大时代课题。就“第二个结合”来看,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两个大局”,在治党治国 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领域,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 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批判地继承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进一步推进“两 个结合”的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首先要坚持马 克思主义,而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的统一。其次,要把“两个结合”有机贯通起 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处理 好“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 裂开来。最后,坚持“两个结合”,要警惕教条主义、复 古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 能搞全盘接受、食古不化。即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 华,也会打上时代、历史等烙印,需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 情为中心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也就是习近 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 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 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 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原则和指 针。 谢春涛:不断开辟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重大成果,理论视野之宏大、原创 性成果之丰富、世界性影响之巨大,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 史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重大成就 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实现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 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 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全新的视野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 跃,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 赓续中华文脉达到新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马 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具有融通的天然基因,马克思主义以 其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 明,中华文明以其丰厚的思想财富涵养了马克思主义赖以 扎根生长的文化沃土。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明底色,是 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创造的伟大传统和重要方法。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 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带领全党更加自觉、更加 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 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比 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求一统、天下大同”的共 同愿望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世界 历史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惠民利民、安民富 民”的价值导向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 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理想人格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能动性的思 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 存理念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 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贤能治国”的政 治智慧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 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普遍交往理论。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鲜明提出并 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提出全球发 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 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 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描绘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 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 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些重要倡议和主 张,充分体现了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刻把握,对人类发展 重大问题的独特创见,占据了思想和道义制高点,凸显了 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 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事关新时代中国发 展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解答,也必将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 深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 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一是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 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 一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 义,深刻揭示了“能”“行”“好”的内在逻辑,深刻揭 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 然。“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 主义行,这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历史给出的 答案,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历史 给出的答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百余年 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给出的答 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归根结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 二是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 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 不断丰富发展。“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理论大厦的主体部分,构成了这一重 要思想的“四梁八柱”。把握了“十个明确”,就掌握了 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十四个坚持”是 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高度凝练和科学 概括,是对我们党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基本要求的整合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 求,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与经验,既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成就,又以一系列重要 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十个明确”“十 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不是孤立、割裂的,而 是“一整块钢”,只有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联系起 来,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 三是明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 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 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强 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深刻总结了中国 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史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 必将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 四是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观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 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概括和阐述,强调必 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 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 怀天下。“六个坚持”构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体现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在实践中不断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遵循的世界观方 法论、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 历史责任。展望未来,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些重大时代课题,仍存 在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我们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 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 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解答“世界之问”不断作出 新贡献 世界怎么了,人类往何处去,这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 主义需要回答的“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 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 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 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新境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把握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 慧。 聚焦“四大赤字”,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 国方案。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是孤立的,而是人类发展进 步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为解决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 字,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倡 议,推动实施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比如,针对和平赤字,提出 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针对发展赤 字,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针对安全赤字,提出了全球安 全倡议;针对治理赤字,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观,等等。这些理念、主张、方案,为解决人类重大问 题,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的重要力量。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准,形成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中 国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 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 原创性贡献,为跨越不同文明、道路、制度、发展水平等 方面的差异提供了精神桥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推动人类历史车轮向着美好世界前进提供了价值基 础,竖起了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思想灯塔。全 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反对以意识形态 划界,推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 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 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 纽带,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优化全球治理的基本价值遵 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价值引领。 聚焦全球现代化问题,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 论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 代化理论新范式。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领导人民成功走 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空间格局和 地理版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性质、中 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战略安排、实践部署等方 面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释,建构了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理 论、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极大破除了“现代化=西方 化”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版 图和学术范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理 论范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 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 提供了全新选择。 总结反贫困中国经验,形成了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理 论。贫困是世界性问题,反贫困是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发展 中国家的共同事业。中国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习近平总 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回答了脱贫攻坚的政治保证、 价值取向、制度支撑、实践路径、动力源泉、社会基础、 作风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 论。我们要进一步全面系统总结反贫困的中国经验,推动 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理论、中国方案走出去,为全球反贫 困事业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要 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最新实际,坚持运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 论,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实践中 遇到的新问题,以更多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 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更好为人类谋 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 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 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 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 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 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 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时代发展、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对历久而弥新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巨大内生动力,通过现代文明的成功推进,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提升和飞跃。回顾百年历 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 弘扬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以下几点得到了集 中体现。 人民至上 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荀子·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则覆舟。’”《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 固邦宁。”《老子》中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 心。”《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 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尽心》中说 :“得天下有 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矣。”纵观古今,真正能够把讲仁爱、重民本的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不折不扣做到人民至上 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 益,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的 百年征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地为中国人民的幸 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为中国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 斗的共同目标和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历史归根结底是由 人民创造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基本观点。毛泽东 指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 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 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 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 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 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 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 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 人民至上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总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本 国腐朽统治者,曾经尝试建立各种各样的政治性团体,试 图将人们集合在一起,组织成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农村中 传统的天地会、三合会、红枪会、大刀会等各种帮会重新 活跃起来,太平天国运动中成立了新式的拜上帝会、太平 军,义和团运动中各地风起云涌建立拳会、乡团。伴随着 中国新兴工业、新兴商业和新式教育的产生,中国与西方 国家交往的频繁,接受了新学而积极谋求革新的士人开始 仿效西方国家,建立商会、学会等新型社团,进而建立各 种政团、政党。维新运动中成立的强学会、保国会,主张 君主立宪者成立的保皇会、宪政公会、预备立宪公会等各 种谋求实行宪政的团体;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革命党人成立 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岳王会、中国同盟 会等各种团体风起云涌。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被推翻 后,统一党、共和党、国民党、社会党、民主党、进步党 等,一大批仿效欧美国家以议会为主要活动平台的政党纷 纷建立。孙中山为改变国民党沦为议会党的现状,组建中 华革命党。上述这些政党、团体没有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完 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 后,中国又成立了经过改组的中国国民党、青年党、第三 党(农工民主党)、国社党(民社党)等许多政党,但这 些政党最终都无法取代中国共产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 这些政党、团体都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心和中国人 民,不能真心实意地相信人民,没有做到放手发动人民、 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更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有一 部分党派甚至还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弃人民。 事实证明,人民的解放,特别是几万万农民的解 放,全体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力量 的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几万万农 民组织起来,如暴风骤雨,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团 结各界民众共同奋斗,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将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 豪劣绅一一葬入了坟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 产党又领导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胼手胝足,用辛 勤劳动和无数汗水,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由 中国人民组成的世界上最为庞大、最为勤奋的这支劳动大 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真正做 到了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书写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篇章。同时,致力于建成 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 可能利用的积极因素,画出最大同心圆,让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的理念得以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 记5月13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的:“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 日子。” 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副其实领导中国和中国 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先 锋队,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 持实践第一,一贯注重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改造 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注重在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 中发现客观存在的真理,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现实世界、在 中国人民变革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认识真理、掌握真 理、运用真理。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别国一 时成功的经验,坚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选择都 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在亿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伟 大实践中检验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全 面,是否深刻。 毛泽东早就明确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 主义。1937年在《实践论》中,他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必 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 真理”。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期间发表的重要谈话中 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 要提倡本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科学认识 论,是中国共产党据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 方法。正因为坚持这一思想方法,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制定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策 略,在一次次危机面前及时调整航向、转危为安,领导中 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前进。 我们党历史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两 次重大转折,就是对实事求是最为充分的证明。中国共产 党从成立开始,便重视开展农民运动,但在共产国际影响 下,仍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轰轰烈烈 的大革命在1927年遭到惨重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 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从中 国实际出发,走中国革命自己的路,这就是将党的工作重 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依靠发动广大农民,建立起以农民为 主体的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一步步赢得了中国革命在全国的 胜利。另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是在经历了“文革”十年 动乱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 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通过各方面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建立等措施,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推动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这两次 历史性转折证明,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准确、全 面、深刻地认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如何清醒、沉 着、冷静地应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领导全体中国人 民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 经走过百年征程的中国共产党,正在接受一场更大的也更 为严峻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 史性成就,这说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和必将继续 答好时代给出的答卷。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后的170多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中涌现了众多政党,俄国十月革命后,以俄共(布)为 首,一批共产党成为他们所在国家的执政党。但为什么中 国共产党能够在这些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中国人民 英勇奋斗并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重要的一 条,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实践第一,能够在纷繁 复杂的矛盾冲突面前,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 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吸取教 训,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经典典籍中 随处可见教育大家慎终如始的道理和故事。比如,《尚 书·大禹谟》中说 :“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 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 欲”,“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 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 克。”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了这一点,可以说,一部党 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从忧患意识出发时刻不忘初心的历 史,就是一部以自我革命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坚持只有中国人民中 的先进分子才有资格成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仅 有党员50余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拥 有9191.4万名党员、468.1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 员,从申请入党开始,就要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党的民主 集中制、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是党不忘初心、永葆先进性 和纯洁性的根本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还将党的组织建设 同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不 忘初心的制度体系。 党在百年历史中还借鉴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形成了以 德为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体 系,确保锻造出坚强有力的骨干队伍成为党的各级组织的 中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党永葆先进性的一大法 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 腐化堕落分子,而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反腐倡 廉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自我纠错体制,确保了党的队 伍纯洁,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 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些重 大制度创举,对于进一步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 治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 领导是宝贵经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 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实现不忘初心历史使命的战略支撑。 中国共产党正是做到了不忘初心,才领导苦难深重的 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不忘初 心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和必将继续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 唯物辩证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要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实事求 是、不忘初心,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最 核心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在百年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人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致中和、允 执厥中、中庸之道等思维方法具有了科学性和时代性的鲜 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通过中国共产党这个 媒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有力武器。 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种重大的阻力与挑战、重大危机 与风险、国际国内各种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时,总能自觉而 主动、及时而有力地予以应对。在面对历史的重大转折、 斗争的重大挫折、决策的重大分歧时,总能保持清醒的头 脑与足够的定力,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予以解 决。党亦因此得以继续领导与党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广 大人民,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坚持奋勇前行。从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开展工农运动,通过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到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探索出农村 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再到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 战争的中流砥柱;再到领导天翻地覆的解放战争取得胜 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再到领 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短短百年的奋斗探索发展,无不显 示出中国共产党深谙唯物辩证法,掌舵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航向的卓越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伟大历史 过程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但党并不是事无巨细、包办一 切,而是着力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完成战略目标和策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更为高明之处,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视打通古今中 外,力求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正是基于对 历史的深切了解,中国共产党才能坚定地立足中国实 际,满怀信心地走自己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 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 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 指导思想,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 共产党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同时代发展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 来,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人民根本的、普遍 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这都是中国 共产党高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辩证法,客观地而不是 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 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发现 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同时不断以自我 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崭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 利、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中央举办 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 全会决议,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 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 党精神,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 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伟大建党 精神”重大概念,并揭示其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 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时形成,贯穿于党的百年 奋斗实践全过程,对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 精髓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 神,从而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意义重大。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 践命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 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 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正确把握理论与实 践的关系,对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意 蕴富有启迪。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知行合一的意蕴。知与行的 关系是哲学的古老命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形成丰富的思 想。一些思想家从道德修养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知与行的关 系,有的提出“知先行后”,有的提出“先行后知”,有的提 出“知行合一”等。中国共产党批判性地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 的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形成了正确对待 知与行的科学思想。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实践 论》一文,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 关系”,详细论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毛泽东 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 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 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 意义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 次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强调知和行的关 系,“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 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 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 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学习理论要“把自己摆进 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 通,知、信、行统一”,“ 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 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等等。习近平 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知行统一论者,以此形成的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优良作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成 果。中国共产党既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又突出强调实践的 意义,一方面,把理论作为行动的先导,注重解决实践中 的问题;另一方面,把实践作为理论的来源,注重理论的 实践验证,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正因为如 此,中国共产党才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推动实践持续向 前发展,在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的历史演进 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 个伟大胜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 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 党精神,揭示的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为指导的思想结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逻辑的实 践精髓。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产生、发展于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 进行实践的精神成果。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弘扬伟大建 党精神, 都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 一,融会贯通、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在真信笃行上下 功夫。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标 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既是因为其 理论上的真理性,也是因为在实践上干出了令人信服的成 就。马克思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从“批判的武器”角度深入理解其理 论内涵,还要进一步从“武器的批判”角度深入理解其实践意 义。首先,伟大建党精神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基础 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 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打上实践的烙 印。其次,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实践中不断衍生出各种革 命精神,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实践 结晶。再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干成了很多大事、 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这是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实践力量的 结果。最后,伟大建党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 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实践优势。从这些方面说,更需要 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加以深刻认识。弘扬伟 大建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实践观点,真正做到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实践中使伟大建 党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把握好几大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具有思 想深刻性、内容全面性、历史穿透性、影响长远性的重大 概念。要把握好以下几大关系,以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 神。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 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继承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积淀的很多优秀内容与伟 大建党精神相契合,都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因子。深 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有助于 进一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共产 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而彰显先进 性,以融合中华民族精神而具有生命力,以体现中华民族 精神而产生影响力。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伟大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表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中国共产 党历史出发时的精神引领意义,它是此后形成的各种精神 的“源头”和“母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 征程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远征,不断深入向前的实践推进 伟大建党精神的延伸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闪烁 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辉。要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的认识理解。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品格的关系。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 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 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个重要论述,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 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品格的逻辑关系。百年奋斗实践中,伟 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锤炼政治品格的强大精神武 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与时俱 进、“我将无我”的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自我革 命的壮士断腕、伟大斗争的无所畏惧、面对风险挑战的勇 往直前,等等,这些鲜明的政治品格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彰 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 产党政治品格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能够从精神与品格的逻 辑关系上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 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 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 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 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 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 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 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党内政 治文化建设的任务,其内容都直接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关。 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既可以从 文化层面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也可以从伟大建党 精神层面深化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更好地 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伟大建党精神与斗争精神的关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必须克服错误观念影响,增强斗争精神。一是必须坚决反 对政治上的两面派。两面人、两面派在台上说得头头是 道,表态精气十足,台下却逆道而行,甚至干着玷污伟大 建党精神的事。这样的两面人从心底里对伟大建党精神根 本就缺乏认同,必须坚决予以反对。二是必须防止言而不 行的现象,防止“唱功好、做功差”,只说不做,甚至只用伟 大建党精神来要求别人,对自己却毫无要求。这种言而不 行的现象容易导致对待伟大建党精神的形式主义,做表面 文章,必须切实予以防止。三是必须克服学习光辉榜样的 畏难思想。百年奋斗实践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榜 样,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对榜样比不上、学不了、够不 到,能被感动但做不到等畏难思想,这是弘扬伟大建党精 神的大敌,必须坚决反对之。 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 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 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 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 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强调“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 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 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 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 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弘扬伟大建党 精神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任务,作 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融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日常,体 现在干事创业的平常,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在党史学 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中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着眼 增强理论自觉,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供有效路径,又要着眼强 化宗旨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 事办好事,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到实处。 一、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党的性质 宗旨,揭示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 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 势和格局。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从精神上由被动转 为主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既是一部重整山 河、改天换地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淬炼升华、感天动地的 精神锻造史。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伟大 实践,经过百年积淀与传承,已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基 因与血脉。正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内在源头和逻辑起 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 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 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 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 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始终贯穿 着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牺牲斗 争、忠诚担当的主题主线与思想内核,为我们立党兴党强 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 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 富,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 不息的基因密码。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 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的卓越功 勋,都雄辩地证明,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 坚实笃定的信仰、信心、信念,是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奋力 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才能够团结带 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 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 会条件;党才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 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昂首阔步迈入社会主义社 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党才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 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 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生活从 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 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也正是坚持不懈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才能够团结 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 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伟大建党精神凝炼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 党精神,必须将其真正融入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中华民 族的精神血脉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深刻领 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精神引 领。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在百年奋 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 理论品质,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高扬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旗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习 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 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 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 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 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 系实际学。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党 员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和践行中 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论品质并作出典 型示范,展示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科学理论武装 人”的实践效果,并在自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过 程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灵魂深处。 把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坚持 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塑造社会精神气质、引导人 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在百年奋斗历程 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 求,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的初心使命,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的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 于将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方向性、价值追求的人民 性、初心践行的使命性真正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勿 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 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而不懈奋斗。 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敢于斗 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 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 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干部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 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 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 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既是坚持不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容,也是其重要的价值目 标,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工作作风,反映坚持不懈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际效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 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 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 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 杂,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不怕 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 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 雨的泥菩萨。 用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对党忠 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 要坚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鲜明政治立场,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 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生动诠释了新时 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 场、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了典范。新时代坚持不懈弘扬伟大 建党精神,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 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 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持 续坚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立场,保持党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自觉践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 有我”的历史担当。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 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五条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既 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 创未来的实践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在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目标 必将在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实现。 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 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 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统筹发展 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 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 炎疫情,党中央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立 场,依靠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 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磅礴力量;面对“台独”势力分裂 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分 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 个中国的格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 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 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 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 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等等。 新时代10年是具有伟大变革意义的10年。新时代10年 的历史性变革始终伴随着发扬斗争精神。党团结带领人民 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地进行了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比如,在坚持党的全 面领导上,敢于同虚化、弱化、淡化党的领导的现象斗 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同管 党不力、治党不严、“四风”问题、“七个有之”现象斗 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战略目标,管党 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 于“涉险滩”“破坚冰”,敢于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 题,敢于同利益固化的现象作斗争;在全面依法治国 上,敢于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现 象斗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在文化建设 上,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 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在社会建设上,敢于同 黑恶势力极其“保护伞”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敢于同各类环 境污染、破坏生态现象作斗争,最大程度地降低“国土之 伤、民生之痛”的发生率;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大刀阔 斧开展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特色强军之 路越走越宽广;在外交工作上,敢于同逆全球化行径、单 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最大限 度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等等。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 奋斗出来的,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结果。在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 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从根本上 说,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确保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着 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 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研判执政环境中存 在的不利因素,指出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 险”。这些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这些危险具有尖锐 性和严峻性。只有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才能革 除党的健康肌体上的病菌与毒瘤,才能经受考验、消除危 险,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 业,前进道路上充满各种风险挑战,极有可能要经受风高 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 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 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 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 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来应对风险挑战。准确认清和把握 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形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基本前提。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 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 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 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因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自我革命不断推动社会革命,不断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 召力,使党成为风雨来袭时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必须发扬 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尽责的斗争精神,增强忧患意 识,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可以预见的挑战,要下好先手 棋,打好主动仗。对于不易察觉的风险挑战,要未雨绸 缪、见微知著,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民族 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 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 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通过不断发扬 斗争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 安全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要坚定维护 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 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 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依靠发扬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 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的现 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恰是其难,更显伟 大。作为人类发展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无先例 可循,也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绝不是轻轻松 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坚持发扬勇于进取、敢于 胜利的斗争精神,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 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 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风险挑战面前主动作为,才 能“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动力和活力,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顺利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 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惟有坚持发扬斗争 精神、涵养斗争魄力、增强斗争本领,才能以中国式现代 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 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 任,教授)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 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明确宣示了 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 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科 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 务和大政方针,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 向,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 碑。 一、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一幅中国人民更加美好未来的 壮美蓝图,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进,中国人民的 美好生活一定会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必 将更加强大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被西方列强 辱为“东亚病夫”。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波 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 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 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十八 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中国成立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 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上,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做中国人的 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 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现了一幅令人向往、催人 奋进的壮美蓝图:展望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 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 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 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 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 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 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 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 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 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 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 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 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锚定目标,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 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 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不管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 排进行宏观展望,还是未来五年战略任务的安排,其共同 的价值指向都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 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新期待。江山就是人民,人 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 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向人们宣示,一个牢 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党,一个“让人 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的政党,一个“始终同人民站 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党,一个“永葆‘赶 考’的清醒和坚定”的政党,必能始终赢得民心、赢得未 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 历史创造精神,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团结奋斗。 二、党的二十大详细阐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 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 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 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党的十九 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 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深入思 考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若干重 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在战略上更加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 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 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 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 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 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 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 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 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 家强盛、中国美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 实现。 三、党的二十大郑重提出了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沿 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进,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 论创新,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就 一定能够让党的创新理论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 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 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历史和现实都表 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 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 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 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 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 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十年的伟大 变革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 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 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 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具有决定性意义。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 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强调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 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强调必须站稳 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 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我们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 遵循。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 永无止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 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 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 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 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 理力量,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 迹。 四、党的二十大形成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的新智慧,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不断丰富和发 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 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世界范围内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 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构建新 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思想和重大倡议,特别是领导 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 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 了全新选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 升、“朋友圈”越来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致 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 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 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 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坚持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 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 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 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 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 国人民;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 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真诚呼吁,世 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 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 性,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我国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全面小康 社会的建成,不仅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 了世界历史进程,世界许多国家都分享了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成就。如今,一个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且综合国 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 攀升的人口大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到我们党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 史、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 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东方大国,用新中国成立后的 一百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现代化历程,超 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量1.5倍的中国人民迈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修订完善了党章、 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沿着党的二 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继续走在时代前 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 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 央总书记,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党 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 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 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 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 来,新时代10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 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践充分证明,习近 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全党全军全国 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当之无愧的领路人。 修订后的党章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提 供了根本遵循。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全党必 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修 订,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 想写入党章,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 建设的新鲜经验,实现了党章又一次与时俱进。通过这次 修订,党章更加完善,必将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 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明确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 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 在党,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 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此,要坚持和加强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 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 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 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贯彻落实好深入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要求,对确保我 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上考出好成绩、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具有重 大意义。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 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首位,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 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 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 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我们党以 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历史结 论、实践结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准确把握“为什么 坚持”、“怎么坚持”的问题,运用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 方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一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 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 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 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 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之 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 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在 党的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人民性是马 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 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 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理论成果,形 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创新性理论结晶,并使 之贯穿于整个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引党始终与人民风雨 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 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赢得了广大 人民信任和拥护。 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 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 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我们党从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 党员,历经百年风霜磨砺,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 明,到今天成为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 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 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靠的就是始终坚 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 民、力量在人民,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 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 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 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 的。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 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无 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 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人民至上 的价值取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 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 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 不动摇。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 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 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 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 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 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处于 顺境还是逆境,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 民,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 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 心、全党的核心,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 感情的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讲话 中谈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考察调研中接触最多的是人民 群众,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 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 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 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 场,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 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切实巩固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 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 考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 推向前进。 把握人民愿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 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本质要求。新时代10年来,党同人民始终保持血肉联 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 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从解决温饱 到全面小康,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 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建成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 持续。 尊重人民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要我们 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 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 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 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 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 试,及时总结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 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 果,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中,让基层实践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改革创新的强大势 能、强劲动能,汇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 伟目标上。 集中人民智慧。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党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 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把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 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 教,向智者问策。”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党的旗帜下 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 浪、扬帆远航。 三 聚焦人民之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 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新征程上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 导,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以新的理论指 导新的实践。要植根人民推进理论创新,深入实际、深入 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 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 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 求,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 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用群众语言讲清楚党的创新 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回答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 问题,及时解开人民的思想困惑,筑牢广大群众衷心拥 护“两个确立”的思想根基。要运用党的理论造福人 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 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归纳新 方法,解决好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 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 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使制定的每一项政策、措 施都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聚焦民之所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维护 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入实施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全面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 养老等各方面工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 态、组织振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 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 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新征程上我们必 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 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 发人民创造活力,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 民事业中来。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不 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自信自 强,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中国 式现代化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聚焦民心所向,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 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 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 的主心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 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 治党,始终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 永远在路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加强干部斗 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旗帜鲜明同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 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以党性立身做事,秉持“越是艰险 越向前”的斗争意志,练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斗 争本领,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 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 色、不变味。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 神纠“四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锲而不舍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正 风肃纪反腐着力点放在督促干部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上。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以“得罪千百 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保持反对和惩治 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 度,推动“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 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 持久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 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 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 就是“坚持守正创新”。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 结,更是对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引。 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继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 践,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夺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一 守正创新,包括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 一的。守正创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本质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看,无论守正还是创新,其本质都是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 实出发,坚持把客观事物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 点,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注重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 运用规律,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违背规律和否 定规律。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重要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守正创新 的过程。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马克思、恩格斯一边 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边结合实践和时代的 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同各种形形色色的 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激烈斗争。马克思 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发展的规律,其基本原理具有穿透历史、穿越时代的强大 能量,是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守正”的根 基。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 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时 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正因如此,恩格斯指出:我们 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 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毛泽东同志也曾 经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他们的基本原理,必 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 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 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 的。”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这一大历史过程极好地体 现守正创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运用唯物 史观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提出剩余 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论证了实 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奠 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帝国主 义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 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 营。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生搬硬套苏联经验,最后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惨痛。中国共产党则提出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 合”,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 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 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 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当代中国之“的”,提 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洞察和把握世 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牢牢把握新时代在理论上守正创新 的极端重要性,扛起守正创新的历史责任。一方面,强 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 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 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 们必须坚定不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 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 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 义”等。另一方面,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 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 上时代”,“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 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 主义发展新境界”等,这正是守正创新理论自觉和历史自 觉的体现。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 主义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守正创新体现 出整体性系统性。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 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作出符合中国 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 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对关 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 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 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 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 容,体现出整体性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在运用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基 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党的二十 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 新时代10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 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 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 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 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新时代10年 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 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 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 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 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 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 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继 续坚持守正创新。 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守正 创新的具体体现。继续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坚持党的思 想路线。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只讲守 正不讲创新,可能导致固步自封;只讲创新,不讲守 正,可能导致迷失方向。要做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以创 新更好守正。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 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新境界,创造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辉煌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守正的 重大意义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 误”,并明确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 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 摇”。“三个不动摇”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 义,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晶。在新征程上,我们 要继续坚持“三个不动摇”,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 创造精神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创新的 重大意义,指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并明 确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 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 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 论指导新的实践”。这要求我们紧紧把握“时代”和“实 践”这两个基点,要有“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 物”的心胸和态度,“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最 终实现“两个敢于”,比如说,要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文 明一切优秀成果,敢于和善于做到“两个结合”,敢于和 善于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等。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庄严历史责任。”强调“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 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四条是“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要深刻认 识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 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出 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一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 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 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和矛盾统一于事物 本身。问题是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内 在规定。问题导向本质上就是矛盾的观点。矛盾存在问题 就存在,抓住问题就抓住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矛 盾。面对人类向何处去,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无产阶 级和全人类如何获得解放,哪个阶级是人类解放的主导力 量等,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创 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无 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求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面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诸多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 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 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 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 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 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基本问题,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 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 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 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 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 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金钥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密 码。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 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 的突破口。新时代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意 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解决了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 历史进程。 面对10年前,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 糊、行动乏力,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 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 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 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 心等事关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根 本原则,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 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更加团结统一。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 建设各项工作,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题,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 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 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 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面对10年前,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 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民生保 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 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 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 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格局。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 人民至上,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 变化。 面对10年前,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 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 舆论环境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确立 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 度,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人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青年一代更 加积极向上,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 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 奋发昂扬。 面对10年前,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 大风险能力不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 项,香港、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国 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 效遏制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推 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 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 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持党对 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显著提升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和实 战能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国际合作,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 力。 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 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 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 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 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0年来,正是坚持问题导向,勇 于直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 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 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 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经 验。 三 习近平总书记警醒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 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 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 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认真 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 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 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 何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赢得人 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如何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根 本原则的前提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 机活力,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 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切实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拿出更大勇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开辟一条 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等关系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回答。 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党的二十大报 告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 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生态环 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 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新时代10年来,我国经 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 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 世界第二位。在新征程中,理论创新必须聚焦如何实现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如何建成现代化 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 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 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打赢了人类历 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但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 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 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的基础 仍然不牢。为此,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坚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者收 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 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等,使共同富裕日见成效。 聚焦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 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相继提出践行真正 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完善全球治理等,贡献了维护和平、共谋发展的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但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 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 字、治理赤字加重。如何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 际公平正义,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 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如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 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真正 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新时代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重要理论问题。 聚焦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 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 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 厌战的情绪。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 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 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持 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 系,增强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建设堪当民族 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破除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党始终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依然是新时 代新征程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永恒命题。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五条 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各方面实践经验在思想方法上作出的 新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 论、方法论的新提升,既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 要求,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国 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让这一重 要观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重要方法论作用。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用普 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才 能发现和分析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作用,才能从整体上综合地、精准地考察事物,用以谋划 指导实践。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 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来面 目和本质属性。具体而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 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普遍联系强调任何事 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整个世界是相 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是要“在考察 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 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 察”。 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全面,就是认识一个事物,要 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看,不论好坏。列宁说 过,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 面、一切联系和“媒介”。系统,就是要关注事物的本质 结构,不仅是静态的结构,而且包含元素动态演化的规 律。事物内部的结构至关重要,影响事物的整体功能及其 发挥。现实中,有的人容易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致使“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现象时有发生,有 的人容易忽视事物系统的内部关联与要素连接,进而“单 兵突进”“畸轻畸重”,这些都会导致对未来走向的判断 出现偏差,使事业发展遭受曲折。只有全面系统地看待问 题,才能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做到观大势、明大局、谋 大事。 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 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 论》中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 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 变化思想也随处可见。比如,《大学》中的“苟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庄子》中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 变,无时而不移”。可以说,发展变化是事物存在的基本 方式。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发展变化的速度、范围、程度 都超过以往,只有坚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把 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扣住时代脉 搏,跟上发展步伐,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权,在危机中育新 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 和工作方法”。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过程中,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对科学思维方式的需要得出的 科学结论。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 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 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 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 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系 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看 来,社会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 会机体”。恩格斯也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 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 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组成社会机体的不 同要素、结构、层次以及作用条件等,深刻揭示出了社会 发展的整体联系、变化过程和运行规律。马克思主义认 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 以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坚 决防止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 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坚持系统观念提出的基本要 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给我们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 作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 本方法。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 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运用系统观念来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进一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毛泽东同志在《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强调“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 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 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 下一着好棋子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现代化建设 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举旗定 向、审时度势、谋划未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 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 略思想。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洞悉时势、总揽全局的系统 谋划和战略擘画,贯穿了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可以 说,坚持系统观念,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风险挑 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坚持系统观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 方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 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道路可 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 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 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 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 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 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 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 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 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形势越是复杂,就 越要坚持系统观念;任务越是繁重,就越要用长远眼光、 全局意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坚持系统观 念,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 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 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需要坚持和运用系 统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 方面积极性。 高瞻远瞩,加强前瞻性思考。“明者远见于未萌,智 者避危于无形。”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人,在事情刚露出一 点苗头时,就能看到它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危险还没有 形成时,已经知道提前避开。现实中,机遇与挑战总是随 时并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适时 抓住机遇,在挑战面前方寸不乱,反之,如果临渴掘 井,往往在遭逢变故时措手不及、悔之晚矣。锚定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无论是从2020年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从2035年到本世 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都是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新 征程上,坚持系统观念,就要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 看本质,科学预见、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 仗,把握好未来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大潮大势,增强治理的 预见性和敏捷度,准确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掌握 历史主动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高屋建瓴,加强全局性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 一域。”不从全局考虑问题,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进退失 据,陷入捡了芝麻丢西瓜、补了东墙短西墙的困境。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 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 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 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要求我们,干工 作、做事情,要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主动融入大 局、有力服务大局。古人讲“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习 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 服务全局”,这充分说明加强全局性谋划,必须把握好全 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既要善于从全局上分析研究形 势、加强谋划,又要善于抓好具体工作、做好具体事情。 新征程上,坚持系统观念,就要提高总揽全局的科学思维 能力,强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使命担当,既登高望 远、胸怀大局,又以小见大、积微成著,既为一域争光也 为全局添彩,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党 和国家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高位统筹,加强整体性推进。“事成于和睦,力生于 团结。”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高度耦合、系统集成的统一 整体,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无论是 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抑或是一个部门,都要善于从整 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胸襟、眼界和格局。就国 家层面而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地区、 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必须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全面进 步,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共享民族复兴的荣 光。同时还要认识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是相辅相成、 紧密相连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整体推 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 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 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 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 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新 征程上,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 展,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整体效能,奏响区域发展协奏 曲,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稳健、更加 均衡、更加协调,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 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系统观念的内在规律 与实践要求,牢牢掌握系统观念这个锐利的方法论武 器,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现实问题,就一定能够拨 开重重迷雾,洞悉发展大势,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做好各 项工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 航。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 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其 中第六条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强 调“天下一家”、命运与共,主张各国和衷共济、建设光 明未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 当,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邃的历 史眼光、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博大的世界胸怀,是在实践中 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遵循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 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 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蕴含 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立己达人,兼善 天下”的价值追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平观 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在中华文明史上,协和万邦的理念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特 有的天下观。在协和万邦的天下观感召下,以和为贵,与 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 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充分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 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 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 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中国历史 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 和侵略他国的记录。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中华民族积极开 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秉持保家卫国的 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中国坚持走和平 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文化传统的继承 和发扬。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把为人类谋利益 作为崇高理想和追求。《共产党宣言》写道,“无产者在 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 界”。《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然趋势,照亮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 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 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坚持 胸怀天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 立存在,都要与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 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把 本国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始终把追求人类社会公 平与正义作为自己的精神底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 用和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然而然地使中国共产 党天下为公的情怀与为人类求解放的使命结合起来。 二 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和自觉实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党和人民的 事业看作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坚持胸怀天 下”的宏大视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格局来 认识思考中国与世界,从国际和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 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在世界发展潮流中谋划和推动中 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而牢牢掌握了历史主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 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 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 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 关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团 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顽强拼搏,在历史前进的 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还通过自身发展,成为 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 力量,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趋势,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 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 坚持胸怀天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创新时 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世界大势中谋划和推动中国发 展,以中国自身发展推动人类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创造 性提出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 一路”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 案、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引领各国人民追求持久和平和 共同繁荣。中国减贫扛起大国担当,极大减少世界贫困人 口,更好推动全球贫困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 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拓 展了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 态,开启了中国式引领未来式的人类新篇章。 三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作 出重大贡献,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始 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大势、掌握规律,赢得历史 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 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 跃。新征程上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坚持胸怀天下,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 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 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当 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 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 步潮流”,“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 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 人间正道”。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开阔胸襟、开阔视野,保持对时 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要以拨 云见日的穿透力、洞察未来的远见,认清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奔向光明 未来的正确道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 步的一边,谋划发展、思考问题。要不断拓展世界眼 光,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 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各国人 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找准方位,顺应大势,在危机中育 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 害,奋勇前进。 积极回应普遍关切,推动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 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当今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演进,人类生活彼此关 联之紧密前所未有,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 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 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逆 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 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 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 字,治理赤字加重,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 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 战,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 烈。在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进程 中,我们要始终以胸怀天下的境界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积 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 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寻找答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 共同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坚持开放包容心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 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 力。”他多次呼吁,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 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 奋斗和理论思考得出的结论。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以开 放包容心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虚心倾听世界的声 音,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反对冷战思维、 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博弈,以兼收并蓄的态度,积极 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推动中华文化 更好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 国话语权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展示真实、立 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 进我国同各国民心相通,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美人 之美、美美与共中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维护国际法治秩序,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 近平总书记秉持天下胸怀,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观,为破解人类共同挑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为推 动世界持久和平发展、繁荣进步提供思想启迪。党的二十 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 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 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 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超越对抗的新价值观和新方法 论,将世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治理路径设 计,是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秉持全人 类共同价值的宏大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厉行国际 法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 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 关系基本准则。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 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 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 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 则,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 体系。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 近平总书记多次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 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与发展 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 与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面向新时代,我们坚持胸怀天 下,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 价值的倡导者,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 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胸怀天下,不仅要有 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更要有大担当、大作为。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 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 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反映了 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 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 党,在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坚持与世界各 国一道,捍卫和平,促进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为 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 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 法”,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二条就是“必须坚 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精神特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准确理解和把握自信自立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 践要求,可以更加看清楚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今后要走的 路,从而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继续推进实 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自己的路走稳走踏实。 一 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炼就的精神气度,是 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宣示了 一个百年大党无比深厚的历史自信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必胜决心。 对科学真理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 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 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 论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 真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勇于推进实践基 础上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 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在创立这一思想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和 理论自信。在指引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过程中,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 伟力。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历经 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中华文明成为世界诸多古 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靠的是自信 自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回顾历史,支撑我们 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 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人 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 了重大贡献。我们党秉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强调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 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牢牢扎 根,让自信自立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对百年奋斗的深刻总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 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 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靠的就是自信自立。自信自立贯 穿党的百年奋斗史。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 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 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党的百年奋斗用铁一般的 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 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统揽伟大斗 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领全党全军全国 各族人民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精 气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 瞩目、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 奋。 对人间正道的笃定执着。坚持自信自立,是奋进新征 程、建功新时代的底气所在。新时代10年极不寻常、极不 平凡,我们党带领人民经历了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 之难,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 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 活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 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 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手握人间真理,脚踏 人间正道,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汲取 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 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 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 前进定力。 二 坚持自信自立,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 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 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 信自立,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 己来处理,在实践中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 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取得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为丰富人类政治文 明、拓展人类发展道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出了 历史性贡献。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 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马克思 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来不 是静态、封闭、僵化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神圣不 可侵犯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活”的理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汲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以重大原创性贡献、丰富理论内 涵、高度文化自信、强大实践伟力、鲜明理论特质开辟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 代精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 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马克思 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在亿万人民的心 中,充分展示了自信自立的理论品格。同时,为丰富和发 展人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世界范围内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 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 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许多国家对现 代化道路的求索历程证明,把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一般公 式、并把这种公式先验地强加于他人是行不通的。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 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我国 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 成道路可走,只有不断探索和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新中国 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 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 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 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 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 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科学回答 了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 题,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理论,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 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推进世 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极大提升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新时 代10年,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 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战略性 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 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迎来中国共产 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 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三件大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 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 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把民族复兴伟业提升 到了全新的高度,激发了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中华民族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自立,中国人民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信心满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 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三 坚持自信自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中国的问题必 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贯 穿自信自立的一个基本点,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 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 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 持志不改、道不变,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从容和“任 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 在自己手中。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 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无论过去、现 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 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的伟 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 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 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新征 程上,我们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四个自 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 从实际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以更 加积极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 贡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中国 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 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 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反观人类历 史,一个国家或民族往往在两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压力最 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际。当 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外部打压遏制,尤需自信自立,在事 关道路的重大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 不怕压。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 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沿着我们党独立自主探 索开辟的正确道路昂首阔步走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 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 气使的说教,矢志不渝、知难而进,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更加绚丽的华章。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国家之 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信自强是全体中国人内 生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 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 中,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 强的生动图景,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自信 自强达到新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自信自 强,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新征程上,我们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 信,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 能“言必称希腊”,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围绕举旗 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 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 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开创了我国改革 开放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 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前进 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四条就 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 革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 本动力。经过40多年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创造了世所 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社会 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 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 成就。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 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 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 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是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必由之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 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 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 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 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 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 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 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 浪的重大考验,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 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 新特征新要求,从全局高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深层 次体制机制障碍,把经济社会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释 放出来,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化解外在压 力。 改革开放是把握“三新一高”要求的必然选择。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改革全面 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全力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 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带动经济发 展活力大幅提升、动力持续释放。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 要求。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加快推进有利于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改革,有利于要素顺畅流动的改 革,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改 革,着力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打通堵点,贯 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 动态平衡。特别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实施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破解阻碍全 面准确完整理解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制度、观 念和利益羁绊,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 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在准确把 握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经验和核心要义基础上,深入推动 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始终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集中统一领导。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 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 会,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 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 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追责问效的督察落实 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在党中 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 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 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始终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 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 进改革的新时代,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 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 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将深化改 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始终保持强 大战略定力,把部署重大发展战略同深化关键领域改革、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同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应对风险挑战同 发挥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为经 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始终坚守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 目标明确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 向,抓紧制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 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加快构建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彰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立场。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 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 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 起,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改革为 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从人民 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力。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 力。 始终学好用好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法。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 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 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 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 定的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 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 加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和系统 观念,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 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风险的底线。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都要反复论证和 科学评估。鼓励支持各地开展差别化探索,以基层源头活 水促进改革创新。 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 保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 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 伟大创举。”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要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 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资国 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 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要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 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各类要素市场 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 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 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 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 环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 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 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 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 制改革,筑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实 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的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 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将 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 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依托我国超大规 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 应,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 环,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 开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 路”高质量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的开放格局。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货物贸易优 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合理缩 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主动对接 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健全高水平开放法治保障,稳 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自由 贸易试验区改革,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持建设内 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一批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 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 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 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 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 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 刻总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 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一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 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 标志。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共产党宣言》 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 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 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 动”。我们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 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 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