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 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具 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 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 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 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 为,新的事业、新的实践推动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 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认识—解释、价值—信仰、目标—策 略、表述—话语等四个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理论创新,开辟 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已然成为建设具 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典范样 本,有效避免了“意识形态漂浮”现象出现。 一、在认识—解释层面聚焦“四问”的深刻解答具有 强大的科学性真理性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意识形态包括质料和形式两个层 面,质料涵盖认识—解释、价值—信仰、目标—策略三方 面,形式是指表述—话语。意识形态创新主要围绕这四个 方面展开。其中,认识—解释层面作为意识形态最为内核 的层次,是指意识形态对客观世界的理论解释力,是意识 形态发挥现实改造力的前提和基础。以改变世界为鹄的意 识形态,首先需要解释世界。只有科学地解释世界,才能 更好地改造现存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解释力和 现实改造力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划时代革命,卓尔不群。胡 格韦尔特认为:“‘意识形态’这个词现在只意味着能促 使人们行动起来并证明他们的行动的正确性的一套思想、 信仰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作为通透彻底、大公无私的 科学理论,其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至 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秉持“六个坚持”,既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不忘老祖宗”,同时又着眼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 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说了很多 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 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 实际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就在于其 对于时代主题和问题的科学判断和回答。“理论思维的起 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 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 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时代之潮 头,应时代之变迁,发时代之新声,不断回答“四 问”,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 现了抓题、破题和解题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以对“四问”的科学回答为突破口,胸怀内 在深刻互动、同步交织的“两个大局”,从时空、主体等 角度全面抓住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破解 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提供了“怎么 办”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前提和基础。中 国的理论必须首先回答中国自己的问题。而中国之问的核 心无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或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这是认 识我国一切问题的总依据。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 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用“五个 是”和“三个意味着”精准概括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 大意义;同时指出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发 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 动高质量发展。 科学回答世界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内在要求。今日 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只有立 足中国看世界,从世界发展中看中国,才能更好地把握中 国与世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 局、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酝酿调整和变革,这是 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日益 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围 绕经济、科技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也日益激烈。世界 经济重心出现东升西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中的力量不断上升、在国际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不断扩大。中国日益成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力 量,使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转变。 科学回答人民之问是回答“四问”的核心和归宿。无 论是中国之问、世界之问,还是时代之问的回答,最终都 要落实到回应和回答人民需求、人民问题上。针对人民之 问,我们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主要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目 标。进入新时代,在我国生产力长足发展、人民物质文化 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一方面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 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 好”;另一方面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要 求,需要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是回答“四问”的必然要求。一个 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对 时代主题和问题的回应程度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 着思想家的地位及其思想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判 断时代主题,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 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同时 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 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现象不时出现,地区冲突、大国 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变革期。我们处 于一个最好和最坏交相叠加的时代,处于一个希望和挑战 并存的时代,各国只有携手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各有侧 重,但本质上均是“实践之问”,是对变化着的实践的一 种正确认识和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发展 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 问题导向,破解了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 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二、在价值—信仰层面对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具有 强大的凝聚力 价值—信仰层面作为意识形态中间层次,是意识形态 的价值观及其信仰成分,带有明确指向性。价值—信仰不 同,则意识形态不同。这里体现为党的初心使命的“四为 四谋”,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 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对时代之变、历史之 变、世界之变,我们识势、谋势、顺势,以“四为四 谋”答好“四问”,彰显百年大党强烈的历史自信。“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 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 柱。”可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价值—信仰上有其独 到特色。恩格斯曾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 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而且具有鲜明 的价值取向。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性是马 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的 首要政治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基本立场。“十个明确”中所强调的“明确新时代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充分体现了人民 至上的立场;“十四个坚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 生”等三个坚持均直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我 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始终把人民 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话语洋 溢着人民情怀,深刻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 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 观,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实施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扫黑 除恶、反腐倡廉等行动,其根本目的都在于让人民群众有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需要。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为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 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 念。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 标,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也就越需要付出艰 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也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 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其 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牺牲和不懈 奋斗,反映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因此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