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全集 目录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 1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 中 ) 15 《“一带 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 下 ) 29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上)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 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 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已经走过六个年头。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 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解说】 在哈萨克斯坦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诞生于“萨姆鲁克”神鸟孵化的金蛋 中。这株曾经迎接神鸟的生命之树,如今矗立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努尔苏丹。 能源经济的腾飞,为这座寒冷的城市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131个 民族的人们正在将这座年仅22岁的城市,打造成令人惊喜的未来之城。 【解说】 古丽娜尔是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她每周都会做两次瑜伽。 【画外音】 古丽娜尔:瑜伽不仅需要外部平衡,更注重内部平衡,国际关系也是 如此,在选择正确决定的时候,必须遵守平衡,为所涉及到的人民造福。 【解说】 古丽娜尔毕业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附属外交学院,曾 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管理与战略专项课 程。2012年起,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国际关系学者。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由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创立,旨在培养与国 际接轨的精英人才。它是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教职员工来 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不到10年,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学府。 古丽娜尔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的研究课题之 一,是如何把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以越南为例,越南距离哈萨克斯坦非常远,两国之间没有共同边界,一直以 来没有任何贸易关系,哈萨克斯坦没有海岸线,这限制了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说】 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世界知名,品质好,产量高,有三分之二用于出口。 但是,作为内陆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始终找不到将小麦出口东南亚的路径。 直到2013年9月7日,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让古丽娜尔看到了转机。 【同期】 古丽娜尔:2013年,我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工作,我有幸见证了习 近平主席在这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就是在这个厅。 【同期】 习近平: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 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 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同期】 古丽娜尔: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 大学发表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年,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尝 试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让哈萨克斯坦货物获得更多出口通道。从那时起,“一带 一路”与“光明之路”实现对接,一系列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为我国开放了港口,这对于 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这完全是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解说】 中欧班列的开通,让古丽娜尔看到了“一带一路”对哈萨克斯坦的实际 影响。从那以后,她专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认为中国提出这一全球联合的倡议能够开辟亚洲国家的新时代,象征 着亚洲国家的崛起,构成了新形势下,全球共同发展与优势互补的东方视角。 【解说】 2015年,凭借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建树,古丽娜尔受邀创 建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 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多功能智库,目的是以系统鉴定和信息分析的方 法,推动中哈合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中心成立后,古丽娜尔推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派团队前往中国,调 研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新路径。他们前往连云港、天津、上海等主要 港口,就如何推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进一步合作,简化通关流程、降 低运输成本等问题,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提交给哈萨克斯坦政府。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们中心是第一个派专家到访中国港口的哈萨克斯坦智 库,因此我们非常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在现实中是如何发展的。 【解说】 2017年2月5日,一列装载1215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的粮食专 列,进入中国港口城市连云港,在这里,这批小麦换装海运,第二 天,离境发往越南。这是哈萨克斯坦小麦第一次从中国过境发往东 南亚市场,标志着哈萨克斯坦从此打开了粮食向东出口的大通道。 【画外音】 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这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对亚洲国家出口的新机 遇,并且为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良好前景。 【解说】 小麦出口课题只是中国研究中心的众多研究项目之一。中国研究中 心成立两年,古丽娜尔带领团队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智库合 作,定期举办圆桌会议,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交“一带一路”研究报告。 在古丽娜尔的许多报告中,她常写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的、广阔的发展机遇,是 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也是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复兴。 【解说】 肯尼亚,东非高原上的古老国度,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里,能近距离 触碰非洲的狂野魅力。在这里,能同时听到野性的呼唤与现代文明的回响。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20世纪初还只是一座铁路小镇。一百年 间,移民涌入、旅游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长为东非地区最大的城市。 【同期】 沃尔:我是安泽兹·沃尔,我是一名发展经济学家,来自 肯尼亚内罗毕,我也是一名专注经济策略与分析的咨询顾问。 【解说】 安泽兹·沃尔在内罗毕出生长大,后来留学美国。2009年 从布朗大学生物专业毕业时,原本可以留在美国从医,但 看到肯尼亚发展的困境,她决心回国工作,研究经济。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意识到,如果我只是从医,人们看得起病的唯一方 法还是要有足够的钱,为此,我想我应该先去研究经济。 【解说】 回国后,沃尔成为一名咨询顾问,为政 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经济分析与投资建议。 今天,沃尔来到一家银行,应邀为银行在非洲的中小企业 客户,就如何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同期】 银行东非区亚洲客户总监 詹嘉瑜 我们在肯尼亚的一个制造业的客户对你的研究报告很有兴趣…… 【解说】 这不是第一家找沃尔咨询“一带一路”倡议的客 户。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在东非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人们想知道中国在非洲做什么,你怎么想,你有什么观点。 我发现这几乎成为大家纷纷提起的话题,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广 播节目,讨论俄罗斯在非洲的情况,但说着说着就提到了中国。 【解说】 2018年,借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契机,专注研究 经济的沃尔加入非洲政策研究所,将视线转向“一带一路”。 非洲政策研究所是一家有20年历史的智库,主要方向是 经济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里许多学者有中非关系研究经验。 在非洲政策研究所,沃尔的研究成果显著。她曾为非洲开发银 行撰写过《肯尼亚2018-2023国家发展战略》等重要研究报告,受 到业界瞩目,沃尔也因此成为非洲政策研究所的主力专家之一。 然而,当沃尔最初接触“一带一路”倡议的 时候,她发现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我第一反应是,好的,中国要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但这与非洲发展有什么关 系呢?“一带一路”是不是只是中国的事情,非洲在其中,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色? 【解说】 带着疑问,沃尔开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她 发现这是从一个全新的维度来助力非洲发展的倡议。 【画外音】 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安泽兹·沃尔 欧美国家认为非洲充斥着贫穷、疾病和腐败,但是像中 国这样的国家却看到非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充满了机遇。 【解说】 今天,为研究中小企业客户如何对接中国“一 带一路”,她搭乘蒙内铁路,调研沿线的企业。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 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落地生根的重要成果。2017年开通至 今,共发送旅客近25万人次,客运列车日均上座率超过97%,每 天有10列货运列车穿梭在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之间。 沃尔来到的这家陶瓷企业,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陶瓷厂占地394亩,投资金额5600万美元,目前有两条 生产线。工厂雇佣了1200名员工,其中九成都是当地人。 艾利克斯是工厂的行政经理。 【同期】 沃尔:请介绍一下蒙内铁路是如何帮 到你们工厂的,铁路开通前后有什么变化? 科达陶瓷厂行政经理 艾利克斯·杰里舒姆:起初我们做 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赖公路运输,比如从蒙巴萨运输设备到这 里,有时要花费好多天。自从蒙内铁路开通,情况就大有改观了。 【解说】 依靠蒙内铁路,工厂的货物运输时间减少了一半。随着研究推进,沃尔发 现,蒙内铁路不仅盘活了沿线众多中小企业,还拉动地价,提升了经济活力。 事实上,蒙内铁路是中非众多合作项目的一个缩影。“一带 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非洲携手建设了大量公路、桥梁、铁 路、电站和港口项目,助力非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发展瓶颈。 大量的事实加深了沃尔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三个 月后,她不仅给银行撰写了报告,还开始通过媒体,建 议非洲各国政府在对接“一带一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同期】 主持人:基础设施建设对非洲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沃尔: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保证我们的债 务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就很有意义。 【解说】 如今,沃尔已经成为肯尼亚“一带一路”专家,在 她大量的研究报告中,她通常会写上这样一句话: 【画外音】 在未来,非洲的自由贸易要与“一带一 路”对接,才能实现非洲国家之间的市场互通。 【解说】 全长6670公里的尼罗河流淌过北非的原野,续写着一个持续了几千年 的传奇。它让九成国土面积都是沙漠的埃及,拥有了绿洲、城市和文明。 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将近一千万埃及人 将首都开罗,打造成北非和中东的第一大城市。 如今,这座凝聚了古埃及文明、阿拉伯 文明的历史名城,同样也是时代变革的舞台。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这本新书的阿拉伯语版。 【解说】 艾哈迈德·赛义德今年35岁,是埃及一家出版公司的 负责人,今天,他为中埃文化出版合作论坛担任主持人。 【同期】 赛义德: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内容,《南方神话》这本书的阿文版新书发布会。 【解说】 赛义德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大学时就选择了中文专业。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父母想让我学医或者理工科,但我自己想学德语,不 过看到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后,我就决定要学中文了。 【解说】 2010年,赛义德前往中国宁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萌生 了一个想法,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向阿拉伯国家介绍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就。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以前我们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了解对方,往往都是通过 西方媒体,两边没有直接交流。所以我有一个梦想,通 过翻译中国书籍,让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解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赛义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生意却一直不理想。 【同期】 赛义德:最惨的一次是,我们印刷出了错,需 要赔出版商约一万美元,那时不得不四处借钱。 【解说】 在公司陷入困境时,赛义德想到了一条出路,写一本书,以一个阿拉伯 人的视角,向同胞们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并选择自身 发展道路的。写书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其间,世界时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同期】 新闻联播:国家主席习近平23号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 【解说】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第二年,在两国元首的见 证下,中国与埃及的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来自中国 的企业,在能源、通信、环保等多个领域与埃及展开全方位合作。 中国,这个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国度,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2013年底,赛义德的新书 《中国道路》成功地登上了埃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书中 描述的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引起了不少官员、学者和民众的关注。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中国道路》让很多人相信,“一带一路”倡 议不是政治战略,而是创造发展机会的平台。 【解说】 凭借《中国道路》的成功,赛义德的公司渡过了难关。员工数量从 初创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135人,还在4个阿拉伯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画外音】 艾哈迈德·赛义德 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理事 我们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就像给医生建造了医院,给工程 师送来了订单。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靠和“一带一路”建立了关系。 【解说】 2019年初,赛义德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开罗书展,这是全球著名的国际书展之 一,今年有35个国家,749家出版社参加展览。在这次展会上,赛义德不仅带来 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带一路”读本》、《“一带一路”一百问》等 专著,还带来大量的中文教材,儿童读物。现在,阿拉伯市场上90%以上的中国书 籍都来自赛义德的公司,这些读物成为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 2019年1月,由赛义德提议,中国人民大学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同 筹建的“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理事会成员囊括了埃及众议 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艾因夏姆斯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等重 量级政商人士。赛义德是中心最年轻的理事,负责与中国的联络与沟通。 【同期】 赛义德:我的人生的一半,跟中国有关系,所以我希望表达的,说的,写 的,翻译的很多,我想用自己的声音来给别人讲中国的故事,真正的中国。 【解说】 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从事了多年文化 交流工作后,赛义德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中阿合作,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保障。 【解说】 清晨,2700多岁的罗马,在教堂的钟声中醒来。罗马的飞鸟 有一种幸福,它们飞越过万神殿的穹顶,喝过许愿池的泉水,见 识过古老帝国的辉煌和文艺复兴的荣光。今天,300多万人生活 在这座露天博物馆里,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追寻新的方向。 【同期】 玛南缇:我叫弗兰西斯卡·玛南缇,今年31岁。 我来自意大利北部的米兰,现在生活在罗马。 【解说】 六年前,玛南缇离开家乡来到罗马攻读硕士学位,学习经济安全和 地缘政治。毕业后,她加入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为一名高级研究员。 【同期】 玛南缇:罗马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城,我六年前搬到这 里,我每天早上九点出发,走路去上班,因为每天早上 我们都会有一个分析师的头脑风暴例会,然后开始工作。 【解说】 玛南缇所在的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 【同期】 早上好。 【解说】 这家独立智库不仅为全球的客户提供数据和 战略决策分析,还常与合作伙伴举办联合研讨会。 最近,玛南缇和同事正在准备启动一个新的研究项目,主题是“一带一路”。 【同期】 玛南缇:今天的会议我们要讨论“向”这 个项目的发布会。我准备了一些材料。 同事:关于地址的选择,我觉得可以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 玛南缇:我们还有一个月时间来准备“向”这个发布会。 【解说】 这是玛南缇工作以来负责的最重要的项目。项目名称是 一个汉字——“向”。这个项目不仅仅关注经济领域,更 重要的是挖掘意大利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潜力。 六年前,玛南缇刚加入国际研究中心时,她的研究方向就 是亚太国际事务。但那时,她的研究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 重视。直到今天,她还记得她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报告。 【同期】 玛南缇: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和印度的现实政治。我的观点是,中印 两国虽然有不同点,但是它们仍有共同的利益,去促使它们寻求合作。 【解说】 让玛南缇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报告发布后,意大利社会反响平平,几 乎没有反馈。因为,当时的意大利正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淖,人们自顾不暇。 【同期】 玛南缇:2013年可能是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中最艰难的 一年,那是个不同的时期,亚洲被认为非常遥远,也可能 没有那么多人关心这类话题,所以那篇报告算不上成功。 【解说】 报告发表三个月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进一步看向中 国。迷茫之中的玛南缇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一带一路”。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但遗憾的是在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带 一路”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 【解说】 随后四年,玛南缇陆续发布了14份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 不仅关注中共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还特 别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在意大利乃至在欧洲的发展情况。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我认为“一带一路”改变了一切。这给世界 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框架,那就是互联互通。 【解说】 2017年,意大利的经济开始复苏。同年2月,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 塔雷拉访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推上新的更高水平。 两年后,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 问,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深化经济合作迈出重 要一步,意大利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成员。 【同期】 玛南缇:这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政 府开始谈论中国,并尝试增强和改进与中国的合作。 【解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意大利国际研究中 心启动的研究项目——“向”,进入了筹备阶段。 【同期】 玛南缇和同事: 我们决定这样做;我喜欢这个标志;用我 们智库的绿色;而且是手工涂抹的;非常棒! 【画外音】 弗兰西斯卡·玛南缇 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注意到,向东方看的可能性,我们 决定给公众和合作方,一个最重要的阐释,一个新的方向。 【解说】 用“向”这个中国汉字作为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玛南缇的建议。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玛南缇用这样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她的理解: 【画外音】 创新,广泛,世界性,充满理想。 【解说】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冬日多雨,但只要一缕阳光就能 唤起伦敦所有的灿烂。在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约890万 居民,他们说着超过300种语言,共享这座包容的现代都市。 【解说】 82岁的马丁·阿尔布劳是一名社会学家。过去的半 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等国际议题的研究。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致力于解决与人类社会,全球社会,全球化的 未来有关的问题,我想为世界变得更美好,作出贡献。 【解说】 在国际学术界,阿尔布劳被称为全球化概念的首创者。上世纪90年代,他 以《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一书,奠定了他在全球化 研究领域的先锋地位。他曾任英国社会学会主席,是社会学权威刊物《国际 社会学》的创刊人和前主编。退休后,他从未停止对全球议题的学术研究。 【同期】 电视新闻: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 剧,紧随而至的是经济衰退,房价开始下跌,泡沫效应愈发明显。 【解说】 “全球化”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格局发生重 大改变。阿尔布劳一直希望能为他的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我认为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相比,我们的世界处于一个更 加危险的世界。因为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是给每 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它增加了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解说】 2015年4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推介会在伦敦举行,阿尔布劳 受邀在推介会上致辞。这本书,让阿尔布劳第一次接触到“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所以我应该是在倡议提出一年之后开始真正关注这个议题,当时我想这 是个有趣的概念。后来我读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文稿,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解说】 发布会后,阿尔布劳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计划:他要以《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基础,对比研究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社会学家 马丁·阿尔布劳 对“一带一路”的批评声音来自各个方面,但它们都是恐惧的产物。它 们源于一种认识,那就是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西方已经失去统治地位。 反对声在西方的紧张情绪中出现,但是这种局面是全球 化的结果,而不是“一带一路”造成的。我经常说“一带 一路”与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不同,它只是借助了全球化。 【解说】 研究过程中,每当有来自中国的学者到访,阿尔 布劳都会带他们到位于伦敦南部的水晶宫公园参观。 【同期】 阿尔布劳:这里是全球化历史中最具标志性的地点之 一。1851年,世界工业博览会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举行。 水晶宫的精神就是全球化的精神,这就像我们之前 有丝绸之路,我们现在有了“一带一路”。丝路精神也 体现在“一带一路”中,这就是一种全球化历史的延续。 【解说】 2016年,阿尔布劳的研究项目开启。那 年,他79岁。他开始学习中文,并阅读大量书籍。 【同期】 阿尔布劳:是他(费孝通)提出,中国农民 不仅从种植中获益,还能从为集体的贡献中获益。 【解说】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阿尔布劳与各界学者交流,汲 取灵感、碰撞观点,将他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25万字 的社会学书籍——《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 2018年4月15日,在伦敦书展上,阿尔布劳的新书,正式签约出版。 【同期】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对我而言这是个特殊的时刻。 【解说】 这本书一共14章,阿尔布劳在前四章详细阐述了他对“一带一路”的解 读。阿尔布劳在书中写道,“一带一路”既是行动纲领,更是有历史意义的信 条。“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向世界展示一条非常实际的前进道路,为实现更大 发展创造了最大的可能性。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世界的繁荣、福祉联系起来。 【画外音】 马丁·阿尔布劳 社会学家 我深信,解决当代全球性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推进项 目和目标,而这正是“一带一路”所做的。而更高一个层面需要探讨的 是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是在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时的重要遵循。 【解说】 新书出版后,82岁的阿尔布劳继续着他的社会学研究。 每当有人问起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他常这样回答: 【画外音】 当我们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谈论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字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杜大伟 我的态度是积极的,现在中国正在帮助很多国家进行基础设 施建设。例如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还有 许多非洲国家,甚至是拉丁美洲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 【同期】 法国前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 对我来说,这个“一带一路”是一种创新,是 一种公道,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和平的倡议。 【同期】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 阿纳托利·托济克 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大国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相契合。 【同期】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卓越智库副主任 马苏德 因为它致力于互联互通,致力于地区 共赢,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和欠发达的国家。 【同期】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查尔斯·奥努纳伊朱 有很多国家已经听说并且关注“一带一路”倡 议,它也适用于非洲,整个非洲正在逐步理解它。 【同期】 美国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 德·狄维士 这不仅局限在“一带一路”两端的国家,还涵盖了所有的参与者。 【同期】 德国罗德事务所亚洲区执行总裁 柯泰乐 有很多不在“一带一路”地理沿线上的国家,也很想参与其中。 【同期】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 鲍勃·卡尔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对话。 《“一带一路”上的智者》纪录片脚本(中) 【字幕】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 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 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各国智库学者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积极 传播“一带一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同期】 诗句 叶赛宁:我驾着雪橇,四野宁静,雪粉在马蹄下沙沙作响; 谢维里亚宁:雪变得苍白,灰暗,闪烁着钻石样的光芒; 松树遍染白霜,自信地张望。 季娜伊达:让我们走进金色的暴风雪,太 阳与雪花在那里亲吻,炽热的醉意,酣畅淋漓。 【解说】 这是一个世纪前,白银时代的诗人们在描摹自己的家乡。亚欧大陆近一 半面积的土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滋养着这个盛产作家的国度——俄罗斯。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今年70岁,出生在圣彼得堡。1971年,他从圣彼得堡 国立大学东方系毕业后,成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塔夫罗夫斯基曾多次前来中 国采访,撰写过多篇丝绸之路的专题报道,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权威专家之一。 2009年,塔夫罗夫斯基退休后,来到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任教。莫斯科 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外交官和翻译人才 的摇篮。塔夫罗夫斯基的职责是给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东方文化。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 这只是一个政治空想,但中国人付出实际行动,把这个倡议变成了现实。 【解说】 几年前,塔夫罗夫斯基在上课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每当 学生问起“一带一路”时,他都难以回答,因为他是古丝绸之路 的专家,对中国的现状还不够了解。这让塔夫罗夫斯基感到尴尬。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学生:谢谢。 【解说】 替塔夫罗夫斯基解开难题的是他的妻子扎薇娅洛娃。 【同期】 扎薇娅洛娃:老伴,你好。 塔夫罗夫斯基:你好。 扎薇娅洛娃:今天累不累?…… 【解说】 扎薇娅洛娃是塔夫罗夫斯基的大学同学,四年前,她给塔夫罗夫 斯基提了个建议,到中国去,重走一遍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同期】 塔夫罗夫斯基:甘肃、西安、河西走廊、阿拉山 口、霍尔果斯。现在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从西安开始了。 【解说】 从2015年开始,塔夫罗夫斯基带着妻子先后五次前往中国,开始调研。他 们以上海为起点,自东向西行进,沿途拍下数千张照片,写下近十万字的笔记。 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成为研究“一带一路”的 学者,并开始撰写一本介绍“一带一路”的书籍。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当然我不是第一位撰写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但他们的成果太陈 旧了,所以我的梦想是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相结合,用读者更能 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代替官方语言,从而让读者留下丰富、立体的印象。 【同期】 高铁广播:尊敬的旅客们,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本次 列车从莫斯科开往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当地气温零下三度。 【解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塔夫罗夫斯基成为俄罗斯研究“一带一路”倡 议权威的学者之一。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也在研究“一带一 路”倡议。几天前,学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校举办一场讲座。 【解说】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俄罗斯顶尖的学府之一。塔夫罗夫 斯基上一次和妻子同回母校,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最美 好的记忆。48年前从东方系毕业后,塔夫罗夫斯基的同学们,有的成为了外交 官,有的成为了政治家,也有人和他一样,成为关注“一带一路”的学者和作家。 【同期】 罗教授:我系自成立16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为 中俄友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欢迎两位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 塔夫罗夫斯基:我当时我没有像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机 会去中国学习,那时也很难有人想到,中国可以实现复兴。 【解说】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塔夫罗夫斯基先回顾了在中国的见闻,然后 又介绍了在国内写书获取资料的经验。他还把从研究古丝绸之路,转 而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校友们。 【同期】 新书签售会 塔夫罗夫斯基:在那一个月内我去了很多地方调研。 【解说】 2017年8月,塔夫罗夫斯基的新书《“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出版,全 书共分15章,它描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景象:连云港是新亚欧 大陆桥的起点,郑州是神州大地的交通枢纽,阿拉山口是通向欧洲的窗口。 这本书还解读了中国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展 示了“一带一路”的成果。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和 细腻的文字,让《“一带一路”西行漫记》广受欢迎。 【画外音】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教授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我非常希望年轻学生能够对丝绸之路、对中国感兴 趣,并将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渴望和热爱传递给后代。 【解说】 塔夫罗夫斯基在自己的书里这样描述“一带一路”: 【画外音】 在这复杂矛盾的时代,团结世界各民族 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历史和文明的意义。 【解说】 游览伦敦最棒的方式是什么?自行车?步行?地 铁?还是坐船?伦敦人会告诉你:巴士,而且是双层巴士。 伦敦塔桥,本初子午线,大英博物馆,没有什 么地方是伦敦巴士去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换一辆。 伦敦巴士带你领略的不仅是绚丽和风情,还有这个都 市的前世今生。伦敦是英国的心脏,这个曾经统治了地球 近四分之一土地的帝国,如今依然紧系着世界经济的脉搏。 【解说】 斯蒂芬·佩里今年70岁,伦敦人,现在担任着英国贸易组织48家集团 的主席。朱迪是斯蒂芬·佩里的女儿,今年38岁,她也在48家集团工作。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法律,毕业后的工作一直与中国有关。最初的几年主要是 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着力推进一些长期的合作项目。 【解说】 48家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贸易组织,它为中英两国的公司搭 建了一个综合平台,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业 务对接等协助。斯蒂芬·佩里是主席,也是集团内最权威的咨询师。 【解说】 每年三月底,斯蒂芬·佩里都要带着女儿去给父亲扫墓。他 的父亲杰克·佩里,长眠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郊区的一座公墓。 1953年6月,16名英国人突破封锁,抵达北京。打前站的,就是伦敦出 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第二年,以他为首的48名英国工商界人士,重 返中国,正式开启贸易商谈,他们被称为英中关系的“破冰者”。回国 后,“破冰者”们创建了48家集团,成为半个多世纪来英中贸易的桥梁。 1997年,杰克·佩里在伦敦去世,遵照他的遗嘱,斯 蒂芬·佩里将父亲的骨灰撒在公墓的草坪上,没有立墓碑。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认可我们所做的工作。我认为,随 着时间,人们会认识到中国已经恢复其大国地位。我的父亲为此做 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是中国人民重振了中国经济,但也得益于像我 父亲那样的人们,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抵住反对,跟中国站在一起。 【解说】 父亲去世后,斯蒂芬·佩里继续父亲开创的英中贸易事 业。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斯蒂芬·佩里成为英 国第一批从政策和经济等领域多方位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2013年时我曾那个向一些大公司解释“一带一路”倡议,他们会 看着我,觉得我疯了。我说,好吧,当你们准备好,我们再继续讨论。 现在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要么坐在“竹帘”后尝试去维护西方,但 他们会失去全球一半的市场;要么他们可以和中国公司合作,开辟被称 为“欧亚大陆”的整个广阔区域,重建中东,并在非洲创造工业革命。 对于未来一百年的世界贸易来说,如果 这些还不够的话,我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了。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六年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大量 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港口、医院,一大批有利于各国发展和惠及民 生的项目在世界各地启动,这些成为斯蒂芬·佩里研究“一带一路”的重要依据。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中国在大规模城镇化开始之前,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 这个发展规律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也适用。未来15到20年,当 基础设施准备就绪,全球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城镇化进程。 这三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基石。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以更 好地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有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理解对的。 【解说】 2018年12月18日,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 举行。中国政府颁发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表彰斯蒂芬·佩 里为“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 【画外音】 英国48家集团主席 斯蒂芬·佩里 习近平主席,他是我见过的最受瞩目的世界领袖。当我跟他见面的时候,我坐 在那里听他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在想,你是一个哲学家。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位领导 人是哲学家。但是他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 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哲学,但他的哲学来自于实践。 【解说】 从中国回来后,斯蒂芬·佩里在48家集 团年会上,分享了与习近平主席会谈的经验。 【同期】 斯蒂芬·佩里:2018年底,我非常荣幸见到了习近平主席。习主 席对“破冰者”成立65周年表示祝贺,并对中英关系未来寄予希望。 【解说】 大半个世纪以来,“破冰者”精神在佩里一家三代人之间传承,他 们分享着创造历史瞬间的感动,也分享着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在分享 中,佩里一家也读懂了中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他是这样理解的: 【画外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共享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 【解说】 在盛产诗人的巴基斯坦,赞美的诗怎么也写不完。他 们赞美家乡的一切,赞美生活的五彩缤纷,赞美友谊的天 长地久,他们愿与来自远方的朋友分享美食、欢乐和人生。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是一座年轻的 城市,它吸引着这个国家最有梦想的年轻人。 【解说】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今年57岁,是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的汉学教 授。最近,他要在学校开一个中国学硕士专业,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倡议。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创立于1981年,是巴基斯坦工程技术类 排名第一的高校。学校共设18个学院,有在校学生1.6万人。这里走 出的毕业生为巴基斯坦的基建、工业和航空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期】 泽米尔:大家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解说】 泽米尔今天讲授的课程是《中国发展经验》,他计划在开 办硕士专业前,先用40节课让本科生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主要目的是,培养巴基斯坦的年轻人对“一带一路”做一 定的贡献。我们的传统友谊,铁哥们的关系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解说】 泽米尔坚持培养下一代与中国的合作,源于他的经历。40年 前,18岁的泽米尔通过选拔考试,前往上海大学,学习机械专业。 【画外音】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汉学教授 泽米尔·艾哈迈德·阿万 从1980年到1987年,我在中国。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差一 点,感情方面非常非常好的,老师把我们看成自己的儿子。我衣 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