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 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 点。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 记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阐释了其内 涵、意义。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 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党的 十九大报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 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做好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概 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 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 脑,新增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原创论断,必 须充分运用“习概论”课主渠道,实现将其系统性、全面性进 课堂进头脑。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概论”课教学的 理论内涵 首先要深刻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 涵,在此基础上,探索其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核心要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从构成来 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复合性词语,由“中 华民族”“共同体”“铸牢”“意识”这几个词语复合而 成。“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近代学者梁启超提出来 的。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 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 多元性和混合性,并得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结 论。也就是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交 往、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华民族”。梁启超对“中华民 族”内涵的界定,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构建的新起点。“共 同体”一词是近几年的热门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 个领域都用到“共同体”,其英文译作“Community”,可以理 解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通俗地 讲就是各民族命运相连,谁也离不开谁。而“铸牢”一词在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中的使用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 程,首次提出时,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是“牢固树立”,之后 发展成“打牢”“积极培育”,最终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从这一变化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铸牢”一词表 现的程度和力度相对是最深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最后,“意识”一词 相对来说较为熟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 像,表现为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要从意识形 态建设的角度形成正确的认同感、归属感。当然,对“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理解并不只是这几个词汇的简单相 加,而是内涵上的有机融合。概括地讲,其基本内涵就 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 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 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 生活。”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凸出的 核心要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最新提出的重大 原创性理论论断,要有效实现进课堂,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是十 分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把握“习概论”课特征的基础上挖掘 出适合课程特点、凸出“习概论”课价值导向的核心要义。主 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化热爱祖国与维护祖国统一的意 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各族人民心 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到底,就是要引导各族 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必须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立场 和要求,这就是热爱祖国,做坚定的爱国者,做中华民族的优 秀儿女,共同捍卫祖国统一。二是强化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情 感归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反复证明,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因此,要讲好各民 族团结奋斗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 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三 是增强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 最潜移默化的、最稳固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 魂。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向来具有整体性智慧,“合”文化更 是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同根让中华儿女情深意长,同源让中华 儿女戮力同心,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 石。四是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国作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亲如一家、勠力同心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回望历史,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因此,我 们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引导大学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 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概论”课教学的 价值意蕴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正大 踏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改革开放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科技实 力、国防实力等综合实力方面迈上新的台阶,但这并不意味我 国未来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反之,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和现实已经昭示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警惕面临的 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比如,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 小康社会,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帮助 下,获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如何巩固脱贫成 果、如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问题。再比如我国人民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但如何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是我们面临的显著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族同胞 尤其是青年同胞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因此,“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概论”课可以帮助青年同胞 更清醒地认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世界处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同志对当前世界形势、国际局势 作出的重要判断,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东升西降。面对东升西降 的国际局势,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风险日益增多。面对严峻的 国际形势,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纷繁复杂,“习概论”课教 学要努力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有效抵 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 (三)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之日 起,就十分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民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大论述,作出了一 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概论”课作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理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运用“习概论”课主渠 道,阐释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 论述以及党的最新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宣传党在民族工作 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