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机关写手也要多到基层——学用四下基层制度有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机关写手也要多到基 层——学用四下基层制度有感 机关写手也要多到基层 ——学用“四下基层”制度有感 成 文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 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合称“四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 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历久弥 新的时代价值,因为与时下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重点措施高度吻合,正 在成为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焕发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芒。 基层是工作落实的终端、服务群众的前沿,也是发掘新鲜经验的富矿、汲取群 众智慧的活泉。不仅领导干部要常下基层、多下基层,作为服务领导的文胆、以文 辅政的写手,同样需要多到基层去,化“脚力”为“能力”。 领导有领导的责任,写手有写手的任务。各级机关的写手到基层去,目的往往 和领导不一样,应当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到基层去接地气、吸养分。地气,本意是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泛指基 层实际和社情民意。现实中,我们常把那些看起来“高大上”却不知如何操作、难以落 实落地的文件和讲话称为“不接地气”,背后的问题往往是写手脱离实际、纸上谈 兵,坐而论道、凌空蹈虚。 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战国·荀子 《劝学》)基层是干事创业的热土,也是培养干部的沃土。我们党历来注重在基层 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目的之一就是厚植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的 了解。现实中,各级机关都有不少年轻干部,有的是凭借高学历直接选调或考进了 机关,还没来得及放下去;有的是基层经历刚刚“达标”,就被调进了上级机关;还有 的是因为重大任务或专项工作,被抽借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这些干部普遍存在的 一块短板,就是基层历练不足,并由此而导致相关领域的知识空白、能力弱项、经 验盲区更加突出,这对于干好工作是不利的,对于写好材料同样是不利的。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多到基层去补课。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 那样,“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多“经 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即使没吃过猪肉,也要 多看一看猪跑。 写手接上地气,思维才有灵气,材料才有生气。我是从基层单位成长起来 的,现在也算个“老笔头”了,即便如此,如果很长时间不下基层、不去调研,写出来 的东西也会缺乏生气、灵气。基层历练不足的年轻写手,更是要多到基层去、到群 众中间去。基层的土壤最肥沃、养料最丰富,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 入基层,你就来到了实践的大学校、实干的大学校;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 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以这“两个深入”为基础,我们拟文件、出政策就可以接上地 气、沾上灵气,就可以联系实际、拿出实招,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的 政策措施才行得通、推得开,这样的文件文稿才有质量、受欢迎。 第二,到基层去挖信息、抓活鱼。信息既是一种常见常用的机关文稿,也是撰 写机关文稿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作为机关写手,可以把基层报送、上级编发的信 息作为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更应迈开腿、俯下身,扎到基层,沉到一线,直 接收集一手资料,深入发掘“冒着热气、沾着露珠、透着泥土芬芳”的信息原料,这样 得到的写作素材才会更真实、更新鲜、更合用。 古人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汉·王充《论 衡·别通》)又有人说:“凡菱笋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 菱笋鱼虾之形质,依然尚在,而其天则已失矣。谚云‘死蛟龙,不如活老鼠’,可悟作 诗文之旨。”(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这就启示我们:找信息要下深水,用信息 要趁新鲜,而要做到这两点,亲力亲为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到基层去找典型、选样板。这里所说的“典型”也有两重含义:一指工作典 型,包括先进典型、反面典型;二指典型事例。无论哪一类典型,自己发现的都比 别人推荐的更可信、更可靠。 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是重要的工作方法。选树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的时候,机 关写手往往是重要推手,因为这些典型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