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领悟精神实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领悟精神实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 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奋勇前进。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令人瞩目,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令人振奋,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奋斗与努力,更要归功于“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并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 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因 此,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 心要义至关重要,这也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原 因。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 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十二字”的目标要 求,将“学思想”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指出“要把理论学 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其 中,“理论学习”是主题教育的首要环节,“学思想”就是要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要“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不论是“学思想”,还是“理论学习”,都要求我 们在实践中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 髓实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其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推动党的创新 理论走深走实。 一、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 能得到发展,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创新中,党的创新理论才能 不断前进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理论或是学说都不是 绝对的,不能将其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些理论学说总是 在时代的变化中、实践的发展中得以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洞察 人类社会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中科学地回答了“人类之 问”“世界之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深刻回应 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中正确 揭示了“执政之问”“赶考之问”,以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从中国实践中总结出 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 程,要让党的创新理论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就必须深深 扎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握和立足当前的基本国 情,在回应现实中真正解决时代课题,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 际的优良作风”,正确处理“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的关 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赢得历史主动。 (一)立足实际,深刻把握国情 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的思想精髓,一切 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彰显。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鲜活生动的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产 生,之所以成为成功引领新时代前进发展的精神旗帜,就在于 这一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特征。因此,这一思想能够 立足于中国实际,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新发展阶段,找准当代中 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高度结合。第 一,要立足新时代发展实际,清晰地把握“一个变”(社会主 要矛盾发生转化)和“两个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 位),深刻洞悉在新发展阶段上我国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特 征,不断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的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战胜新考验,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民族复兴进 程,使得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得以不断丰富。第 二,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运用到实际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 法,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社会发展经验,并将实践总结提 升到理论高度,使这一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展现更加强大的生 命力。 (二)回应现实,解决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在实践 中正确回应并解决现实所提出的各种时代性问题,理论才能有 力量,才能为人所信服,才能推动实践以完成党的使命任务。 因此,要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 入心,只有真正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唤,解决时代提出 的重大课题,更加深入地揭示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新时代,党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所面临问题的 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境 下,要想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 作用,一方面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分析 时代特征,掌握时代发展的主题,从而使这一思想能够“观察 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坚持问题 导向,深入剖析新时代关系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 题”。 (三)与时俱进,坚定历史自信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鲜明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始 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重要原因。唯物史观认为,一切 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对于国家而言,要跟随历史的 进步与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展策略。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 历史决议明确提出了“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并强调“两个 确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践已经证明 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思想武器,但 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只有在与时俱进的丰富与发展中才能得以保 持。因此,我们既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 与趋势,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 找准、把对策提实”,与时代发展同步,彰显新时代守正创新 的鲜明气象;又要在实践中“洞察时与势、危与机”,在顺应 历史发展潮流的大势中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 神,在及时科学解答时代课题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 新,在“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中坚定历史自信。 二、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 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 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实践作为自己的 动力之源,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一方面,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 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 篇章,坚持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同时,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 础上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做到正本清源,捍卫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一)固本培元,守马克思主义之正 马克思与恩格斯立足于他们所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实际,深 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在对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得 出“两个必然”的论断,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擘画。 虽然当前所处时代较之19世纪已然不同,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 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生活国家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马 克思主义中部分具体性的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但其揭示 出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认识等方面的规律性认识依然是 颠扑不破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 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足见马克思主义对 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党的创 新理论得以创立与发展的思想根源。因此,要想深化对党的创 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善于运用其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发展实际进行科学分 析,深入剖析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应对和解决前进道路 上遇到的各种阻碍;另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义,“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决杜绝封闭僵化式地理解 马克思主义,极力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错误倾向。 (二)正本清源,同错误思潮作斗争 任何思想、理论,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会伴随着反对的声 音,必须坚定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坚决 斗争,才能求得发展。当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 社会思潮交锋频繁,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亡我之 心”一刻没有停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因 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旗帜鲜明地回击 各种错误思潮的诋毁与攻击,避免人民群众被错误思潮所浸 染,以激浊扬清的强大勇气与坚决信心不断捍卫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做到“不信邪、不怕鬼、 不怕压”,使全体人民的底气更足、骨气更硬、志气更强。同 时,要通过主题教育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深入掌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世 界观与方法论,科学运用其中的观点立场方法,不断提升“政 治三力”,增强同错误思潮斗争的本领能力,从而能够做到从 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 (三)开拓进取,创马克思主义之新 不论是思想、理论,还是主义,要想永葆青春与活力,就一 刻也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必须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切实转化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就不能故步 自封,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第一,要勇于摒弃传统思维和固化 思维,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要敢于说前人没有 说过的新话,提出基于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新观点新论断,扎 实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第二,要将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科学指 南,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武器,要科学认识在 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创新理论,不能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些许困 难就产生思想疑虑,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这一思想深入人 心,从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坚持转化发展,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 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 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培育和养成了 中国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 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拥 护,是因为它深深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同中国 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两个结合”的进程中得以 创立的,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发展,能够在实 践中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切结合起 来。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在实践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辩证统一,科学把握“第二个结合”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两个结合”是基于新时代治 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尤其是“第二个结 合”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 的高度契合性,要在实践中坚持“第二个结合”,摆在第一位 的就是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 系。第一,要谨防“文化复古”主义,不能简单地用中国古代 的儒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儒化”,不能因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民族文脉就企图用其取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指导 思想。第二,要反对“全盘西化”论,不能以维护马克思主义 根本指导地位为借口全盘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陷入历 史虚无主义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 的“根”与“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思想根基,如果不 能在实践中充分与之融合,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文化根脉,也 就不能得以坚持和发展。因此,必须辩证统一地看待马克思主 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将其对立起 来,要深刻挖掘二者的融通之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 (二)去粗取精,坚持创造性转化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有诸多精华,也有些许糟 粕,在实践中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