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十四五”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 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农业绿色低 碳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立 县,确立了“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即优质粮油、优质生 猪两大基础产业和我县大雅柑、优质蚕桑、生态水产三大特色 产业,重点打造晚熟柑橘基地、乡村旅游基地、绿色蔬菜基 地、优质粮油基地、生态水产基地、生态黑猪基地、优质蚕桑 基地等七大基地。基于我县农业绿色发展做法及成效,分析我 县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农 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我县农业绿色发展典型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主攻方 向。一是发展“果—草—畜—沼—果”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我 县采用柑橘树下生草的方法,建立“柑橘、牧草”人工复合型 生态果园,牧草喂畜或作为绿肥,畜粪入沼气池,沼渣还田培 肥柑橘园土壤,沼液浇灌柑橘树,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促进农业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持久利 用。二是发展“桑—蚕—菌—肥—桑”生态产业链循环模式。 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桑叶用以养蚕,桑枝做菌棒,菌棒用 于培育香菇、猴头菇、木耳等食用菌,再将菌棒废渣、蚕沙通 过堆肥、发酵等技术处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用于 桑树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实现了“桑—蚕—菌—肥—桑”的 循环利用。三是发展“稻—渔”“稻—虾”等生态种养循环模 式。我县广泛推行在稻田里面养虾养鱼,稻为虾鱼供饵、遮 阴、净水,虾和鱼产生的粪便为稻谷提供营养,在种养过程中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 收”,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发展种养结 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我县坚持以种定养、以养定 种,要求种猪场配套建设晚熟柑橘种植基地(按常年存栏 量)不低于1头猪亩,商品猪场配套建设晚熟柑橘种植基地(按 常年存栏量)不低于3头猪亩。推行“132”模式,即一套收集 系统(粪污收集管网),三种处理模式(固体粪便堆肥、污水 肥料化、异位发酵床),两种利用方式(就地、异地),建设 粪污收集、处理、贮存、利用等设施设备,以实现种养循环和 畜禽粪污资源利用,解决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 (二)聚焦投入减量增效,把绿色农业技术作为转型动 力。一是推广节水节肥减药技术。我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 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引 进自动化灌溉系统,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形成喷滴 灌,定时定量浇灌果蔬种植园区,达到节水、节肥的作用,助 力我县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植物源、生物源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动专业化防治与绿色 防控融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防止化肥污染土壤及水环 境。二是推进“立体猪舍”节地项目。农业生产,土地是关 键。自2020年起我县开始推广多层建筑的生猪养殖设施,采用 种猪楼房一体化新工艺模式建设,猪舍实行全封闭管理,室内 恒温,配备自动饲喂、自动通风控温、自动喷雾消毒系统,猪 舍产生的粪尿采取固液分离的方式,从封闭的排污管道直接排 入沼气池,再通过管道为果园提供有机肥,在节地增效的同时 实现了粪污零排放。三是强化智慧农业支撑。我县引进智慧农 业支撑服务平台,结合气象数据、低空光谱图像、卫星遥感图 像、物联网数据、历史作业数据等,建立起农场“天上—低 空—地上—地下”的立体监测与作业模式。推动科技赋能特色 产业高质量发展,蚕桑产业引进智能养蚕机器人,替代人工开 展取放蚕箔、自动石灰消毒和自动给桑等工作;大雅柑产业引 进智能分拣设备,根据重量、外观和糖度等指标对柑橘进行自 动光电分选,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三)聚焦保障高质高效,把高标准农田作为绿 色“耕”基。一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田块整治、建设灌 溉与排水设施、修建田间道路等措施,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 块,平整土地,合理配套改造和建设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 沟(管)道及渠系建筑物,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 素,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了旱能灌、涝 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二是着力提 升耕地地力。重点开展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 提升措施,推进土壤质地、酸化、盐碱化及板结等改良,通过 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深松等措施保持耕地地 力,确保农田持续高效利用。三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改 良品种搭配,采用杂交稻、杂糯种植新技术实现粮食增产,推 广平衡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推广轻型节本增效技术,实 现增产增效。选用抗性强水稻品种,推广生物防控技术等,推 动标准化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 (四)聚焦绿色生态目标,把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基础支 撑。一是建立县乡村分级监管机构。成立农(畜、水)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股、农业(畜牧、水政)综合执法大队,对农资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综合监管。全县所有乡镇 挂牌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并配备1~2名专兼职人 员,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产品监管体系,并获评“四川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二是严格实施产地管理。开展 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产地污染专项整治 工作,建立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污染产地防治制度,清理 回收产地废弃农膜60吨。对全县生产基地进行普查与登记,与 生产业主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详细档案,定期开 展产地巡查活动,督促、引导业主建立保存生产记录。三是严 格标准化生产。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知识宣传培训,编制符合 本县实际的种养殖技术规范。严控品牌建设产品品质,出台 《“大雅柑”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大雅 柑”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应符合产地、品质、生产标准、农 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求,经核查由我县果树蔬菜技术指导站 认定授权。四是增强质量安全监控。出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手册》《县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等17项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开通“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公共查询”功能信息平 台,严格实行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实现了产品生产、质 量信息可追溯。 (五)聚焦激发农户动力,把政府引导扶持作为组织保 障。一是出台清洁生产补贴政策。实施有机肥使用补贴,印发 《晚熟柑橘产业有机肥奖励考核验收办法》,实行前三年分别 考核奖补。对新建粪污处理设施分不同种类按50~400元立方米 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对新(扩)建生猪标准化圈舍按100元 平方米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二是实施产业发展考核奖励。 针对晚熟柑橘、优质蚕桑等地方特色生态产业,每年根据园区 建设、设施建设、管护情况等实施以奖代补。制定晚熟桔管护 考核奖励办法,同样实行前三年分别考核奖补。三是建立联农 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 户”“家庭农场+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分散农 户+企业”等多种模式,实行反租倒包、企业保护价收购、全 程技术服务以及物资扶持等联农带农措施,由企业与农户签订 合同,企业为农户普及良种良法配套,农户为企业提供优质原 料供应,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市场牵企业、企业 带基地、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