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准确把握“四下基层”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准确把握“四下基层”中 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同志们: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从指导思想上对党的历史的总结,也包括习近平总书记 对他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思想发展过程的总结。其 中,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两年是习近平同志思想发展过程 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在这个节点上,习近平同志形成了“宣 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 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并在 工作中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形成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 下基层”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素。借此机会,由我为 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围绕“准确把握‘四下基层’中蕴含的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一主题,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四下基层”从密切联系群众上体现了历史唯物论与 民本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体现在对人 民的认识和态度上,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本观的结合上。 “四下基层”,是要让地处闽东的宁德摆脱贫困,让宁德 人民过上好日子,贯穿其中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干部要练好密切 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习近 平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 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 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 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对于调查 研究下基层,习近平同志指出:“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 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 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对于信访接 待下基层,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 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 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对于现场办公下基层,要求干 部到基层现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不能还是 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 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 上”。“四下基层”,强调“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 功”,以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组织领导问题。习近平同志指 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基 层,深入群众。”在延安,毛泽东和黄炎培有一个关于历史周 期率的对话,毛泽东认为以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新路能跳出这 个周期率。习近平同志引用他们的对话后指出:“毛泽东同志 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 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 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 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周恩来在《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 抗战的任务》中阐明抗日战争依靠的是民众。对此,习近平同 志指出:“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争失 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习近 平同志根据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的人民性理论,阐明密切 联系群众是解决宁德贫困问题的根本力量和有效办法,也体现 了党的根本宗旨。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闽东文化建设,习近平 同志指出,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 从整个国家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中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闽东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意义。我 们有一个明确目标: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不仅 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习近平同 志谈密切联系群众时,总要结合以民为本的传统观念进行阐 述。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习近平同 志就结合《老子》中的“以百姓心为心”,《管子》中的“政 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苏辙《上皇帝书》中 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来阐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的问题。孟子是中国古代民本观念的突出代表。习近平同志对 《孟子•离娄上》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尤为重视,在《廉政 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指出:“中国有句古训:‘得 民心者得天下。’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 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离开宁德 时的临别赠言中,习近平同志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善为国 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 苦为之悲。”2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说,“至今,这句话依然 在我心中”,要求“这句话,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在心”。 “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所体现的“两个结合”,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天下为 公”的胸怀的思考和实施治国理政,从历史唯物主义根基上产 生着重要影响。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 志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在回答俄罗斯记者布里廖夫关于怎样领导中国这么大的 国家的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 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 位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 平总书记总结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体现了“天下为 公”的博大胸怀。在治国理政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 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在宁德工作时引用过的传统观 念,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 心者得天下”,还有“与人民心心相印”“打江山、守江 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都是对《老子》“以百姓心为 心”的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民本观念的结合,这是一种根基性的结合。 二、“四下基层”从实事求是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与知行观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注重实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认 识论上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下基层”,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掌握宁德基层的实 际,解决宁德摆脱贫困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习近平同志认为,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 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 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 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摆脱意识和思路 的“贫困”,在认识论上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 不能不敢想、不敢干,也不能任意妄为、主观蛮干。 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为 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和怎样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同志指 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不实事求是,不老 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有时也可能捞到便宜,但最终是 要碰壁吃亏的。”并立足宁德的实际情况,强调从现实出 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 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 首先,坚持实践第一。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不主张多提口 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