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的探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 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的探索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 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 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 手。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形成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的内在动力,无疑是亟须解决的重大难 题。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时指出:“积极 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 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 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性战略举措。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加持下对产 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 为引擎,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产业优化为方向,更加关注生 产要素的新质投入、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经济效益的新型驱 动。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不断提升,现 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从基本概念出发,重点阐 述其基本特征[1-2]、生成逻辑[3]、战略意义[4]、理论逻辑与 实践路径[5];二是从指标测度出发,根据其特征选取合适的指 标基于中国情景利用熵值法进行量化[6];三是从影响研究出 发,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7]、助力新型工业 化[8]、形成发展动力[9]、助推产业调整[10]、赋能产教融合 发展[11]等应用性研究。然而,研究的视野广度还需拓展,目 前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 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 情况下,重点探究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 逻辑,识别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挑战,提出 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时代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在数字化、智能化与技术化快速发展的条件 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 升级而催生呈现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其起点 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新”主要 是区别于传统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聚焦于新兴产业、 高科技产业、未来产业和现代化产业;“质”主要是相对 于“量”而言,强调生产要依靠知识力量、依靠科技手段、数 字技术和创新赋能以达到生产提质增效;“新质”即在数字化 和智能化的时代,将科技创新等要素赋能于现代化产业以衍生 新形式和新质态。“生产力”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提出的三个关 键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第一,新质生产力要求具备高素质的新劳动力,主要体现 在劳动理念和劳动技能两个维度。一方面,在全社会营造重视 人才和人才创造财富的氛围,激励广大劳动者释放聪明才 智,转变劳动观念,跟上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学习新技能,发 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另一方 面,掌握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劳动技能,利用数字化、智能化 和信息化提升自己的综合劳动能力,以匹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通过高素质的劳动生产 率促进产业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新质生产力需求“新介质”的劳动资料,包括提供 生产基础的物质资料和起到传导作用的中介资料。一是人们用 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既有传统的基础设 施,也有数字经济催生的数字新基建等资料。二是协助劳动者 将技能传导至劳动对象的中介资料,主要通过创新和数字化的 手段来实现创造力: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实现的核心,创新为劳 动资料的改良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创新突破关键性技术的瓶 颈,必将引发生产变革,产生质的变化;数字化则有利于提升 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 进“数实融合”,发挥“乘数效应”,进而形成具有数字化、 绿色化和智能化等特性的“新介质”。 第三,新质生产力需求“新料质”的劳动对象,体现在新 质产业和绿色发展两个层面。一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情况下,加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转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劳动对象也在不断发生改 变,对于不同地区的产业做出不同的要求,包括东部地区培育 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部地区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 产业基地、西部地区建成资源精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 色食品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争取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另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要求具备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与可持续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与数字化赋能,形成经济 系统的绿色循环发展。劳动对象日益趋于类目增加、虚实共 存,由此演变为“新料质”。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变革的 情形下提出的新概念,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更注重新 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结 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的新概念,符合与时俱进的经济思想,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论为内在要求。二 是更注重创新性。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更加强 调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涉及的领域新、技术要求高,希望在 关键核心领域以创新引领发展。三是更体现数字化。在数字经 济时代,数据要素的作用起到了倍增效应,赋予了传统生产力 更高效率的属性,以数据化驱动新兴产业发展。四是更兼顾未 来化。强调发展未来产业,注重劳动力高素质能力培养,将新 生产要素融于各产业、各领域,以促进未来生产力的跳跃式发 展。五是更注重新产业的培育。现代化产业建设是中国现代化 的核心,由科技创新发展带来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会形成新 的生产力,有利于建设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 系,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 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 系,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 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 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 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做了深刻的阐述,基于此,本文从产业体 系完整化、安全化、创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六个维 度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产业化体系的内在逻辑。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完整化 完整的产业体系需要具备齐全的产业门类、完整的产业链 供应链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与政策,产业间能够破除界 限,相互联系,形成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才能使得整个 产业体系具有坚实的支撑。近些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制造 业回流、离岸外包和经济制裁等措施使得中国产业链完整性受 到影响,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加快形成新质 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能够催生新 兴产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 融合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同时发展,丰富产业多样 性,弥补产业空缺,在多领域共同发力,构建完整的现代化产 业体系,形成产业内部的良好循环和产业间的互补效果,实现 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跃进。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安全化 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产业安 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保障,当面临不利冲击时,产业链只有具 备足够的韧性才能释放出抵抗各种冲击的能力。当前,面对国 际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加剧、脱钩断链和筑墙设垒等现实 挑战,急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攻坚克难,攻克卡脖子 技术,调整产业链布局与分工,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的安全 性,守住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底线。新质生产力演变成为众 多行业关键底层投入部门的需求,以新质生产力补齐产业链缺 口、短板和弱项,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服 务,以新材质弥补弱势产业上下游的完整性,实现对产业体系 中关键环节的自主把控与掌握,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形成全 球领先优势,以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发达国家在 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的领先优势。新质生产力把产业安 全作为行稳致远的保障,提高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国 际竞争优势,推动国内外产业畅通循环协作,在更多领域实现 并跑乃至领跑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创新化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要不断 强化产业创新、通过创新提升现代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数 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发挥了创新 要素的积极效应,创新带来的技术颠覆性更是具有强烈的产业 关联带动效果,进而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只有发挥创新 要素的作用,才能从“跟跑”转变为“领跑”,抓住科技创 新,就等于抓住了产业创新的“牛鼻子”,就能实现产业现代 化建设,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 新、技术含量高,其形成过程也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兴起以 及传统产业优化的过程,新质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的赋能效 果,强调创新是生产力和发展的动力引擎,以高效益的创新发 展模式替代传统发展模式。在实现新质生产力时,强调劳动者 的素质培养,依靠创新型人才和质量效果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跃 升,进而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3D打印等智能化技术的 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催生了更 多的高质量、高效率新兴产业。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 各个部门的效率变革和管理方式,影响了产业组织形态、生产 经营方式和治理管理机制,有助于当前我国传统产业的转 型,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赋能力量。数字经济时代,新 质生产力能够以智能化活动推动数字经济得到跃升式发展,推 动产业数实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应对市场冲击的反应速度、减少碳排放、增强国际竞争 力,进而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通过智能化手 段优化新型生产要素、探索高效率发展路径,形成高水平产业 结构体系,孕育新的产业赛道和发展动能,通过产业数字化和 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实融合,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 点。 (五)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绿色化 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要求。在“双碳”目标下 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更是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 生产方式绿色化,抓住绿色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和投入要 素,加强绿色基建建设,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让产业机构绿 起来。新质生产力是在全球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 的,恰好具有绿色低碳的特征,倡导推广绿色创新、推广绿色 设计、增加绿色投入、研发绿色产品,实现低碳转型,在构建 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利用 新质生产力在产业源头、投入过程和产品转换等环节注重科技 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发展路 径,有助于构建绿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六)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融合化 融合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体现。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 发展,生产要素的便利流通,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产业之 间的融合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常态化。要实现现代化产业 体系建设就要求做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 合、数字化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科学技术与全产业融合 等,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释放倍增效应,培育壮大现代化产 业体系。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重 要动力,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化融 于传统产业以释放传统产业的能量,形成产业新业态和新模 式,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能加速产业间融合,催生新兴产业 和未来产业,这有助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新领域和新赛 道,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动能、新优势。新发展格局 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新质生 产力伴随而生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激发产业活力、 创新产业链形态、优化产业体系,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挑战 理论上,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 化、安全化、创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来赋能现代化 产业体系,但在现实中,由于以下现实挑战抑制了新质生产力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六化”的进程,阻碍了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演化升级。 (一)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完整化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完整化遭到国际分工格 局重大演变的外部挑战。在“逆全球化”态势比较高涨的情况 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制造业回流和邻国布 局配套产业体系的措施,导致中国外部产业链体系的完整性受 到不利冲击,整体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面临崩解的风险。另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完整化受到国内高端产业体 系不健全的影响。如国内高端芯片生产制造、电子信息、半导 体等产业发展态势、高端人才队伍、设施服务配套等都和德 国、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存在差距,更缺少世界级高端产 业链集群[1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与此同 时,国内各区域间的高端创新要素、新介质材料和高素质劳动 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也会导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存在新 形势下的不均衡、不平衡现状[13],如中国南北区域差异差 异、东中西区域差异、城乡之间差异等结会影响新质生产力赋 能产业体系完整化的效果。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安全化的现实挑战 在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下,“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