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 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材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 求,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 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习 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 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 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写作,是彰显年 轻干部专业素质、领导能力的基本功。1958年,毛泽东同志指 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 手,或者合作起来做。”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 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 “用笔领导是领 导的主要方法。” 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 拿起“笔杆子”,关键要不断地从问题出发,通过“写”来解 决问题、推动工作,为解决问题而笔耕不辍。“写”的过程是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个体价值融入集 体价值、“小我”成长为“大我”的过程。 一、在拿起“笔杆子”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调查研究是发现工作中的 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 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深切地了解一 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 易找到门路了” 。正确的观点、主张是从实际问题中来 的,“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 (一)发现问题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曾连续在《浙江日报》“之江 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对全省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引 导,并出版《之江新语》,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义。发现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触碰实际问 题,并发扬“短实新”的文风。现实中矛盾和问题总是层出不 穷,只有与时俱进地去发现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勇于 接“烫手山芋”、乐于钻“矛盾窝”,才能正确认清新的形势 和任务。一定意义上讲,看不到问题或矛盾就无法写出有意义 的文章。领导干部拿起“笔杆子”写的文章不是杂文、小 说,而是公文,想的是天下计,解的是百姓忧,字字是家国大 情怀,句句是责任大担当。起草公文时,切忌“东一榔头西一 棒子”,而要抽丝剥茧、层层深究,把一件事写透后再写另一 件事,把一个观点阐明后再阐述另一个观点,防止材料和观点 重复。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绝不能似是而非、 空穴来风。理从事出,片言成典。好的文章都有很强说服 力,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讲清道理是 门学问,需要深入浅出,不管思想内容多么艰深的问题,到了 笔下和嘴里,都要变得非常容易懂。比如,“不管白猫黑 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同志用简单朴实的比喻来说 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 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用真切动人的话,来阐明个人的前途 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都是讲清道理 的典型范例。实践告诉我们,写文章不仅仅是亲手动笔那么简 单,更重要的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问题着 眼,一切从实效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的真谛,客 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必须在思考的道路上挖掘真知灼见。 (二)调查研究 年轻干部拿起“笔杆子”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选准题 目,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面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研 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举措上下真功夫。概念的 形成、判断的形成、推理的过程,离不开调查研究的过程。只 有熟悉问题和把握全面情况,知全局、识大局、善谋势,做到 了然于胸,深入浅出,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 变,才会形成从理性认识向理论高度的升华。否则,“闭门造 车”“走马观花”就不会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评论文 章好与不好、有没有价值,郑板桥有句名言讲得很透,“隔靴 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一般来说,题目越大、越 宽,写起来就越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而题目越小、 越窄,就越易于驾驭,容易写深写透。在文章选题上,笔者比 较倾向“小题大做”。比如,撰写民营经济方面的文章,如果 立题“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 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驾驭起来就比较困难;而如果立题“谈 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破解”,就将笔墨集中到资金这一点 上,驾驭起来就容易多了。一篇文章,小题大做,就容易瞄 准、聚焦关键,几千字就能将问题讲明白;反之,泛泛而 论,问题不仅难以分析透,对策建议也难有针对性,整个文章 也就失去了价值。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 同,难以一概而论。如果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文字水平 较高,可以选择大一点的题目。 二、在拿起“笔杆子”过程中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提出对策 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解 决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一篇文 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 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 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胡乔木曾指出:“写文章既要讲辩证 法,也要讲逻辑性,两样东西并用。”在文稿起草的过程 中,要善于在研究问题和矛盾中探索解决之道,充分运用分 析、判断、解决的逻辑思维,形成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 (二)分析问题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用心血和汗水在 燕赵大地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诗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 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分析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及 其性质,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及矛盾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 要解决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楚,找准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做到“寻 深求透”。实践证明,能为集体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 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章最 忌讳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