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有效衔接的调研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有效衔接的调研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提出了全新 的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唯 有下大力气保护好绿水青山,提升人居环境,才能增强人民群 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 兴。区是全市风景旅游核心区,在X北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 位置,所能发挥的生态功能更具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近年来,区在“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如何 更好的把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进行有效衔接是值得思考的。本 文基于区生态环境现状,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对水、林、田等 生态资源和制度、组织等保障措施进行分类研究,探索生态保 护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对实现辖区内“三农”工作健康有序 发展提出对策,以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更好的实现生 态与经济并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区位于市中北部,辖区西至X交界,北至黄河,东与X交 界,南与X交界,辖X个乡(镇)、X个街道办事处。其 中X乡、X乡总面积68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余人。 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全市风景旅游核心区和粮食生 产基地。其中农村地区紧邻黄河,拥有X水源地资源,森林覆盖 率大,但农村基础设施较弱,产业结构单一,受水源地保护和 沿黄生态保护影响,工业、养殖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区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区生态保护取得了 较好成绩。 第一,植树造林,水生态保护工作方面。拥有省级湿地自 然保护区X亩及黄河游览区,大力实施绿色控导工程,现有各类 景观树X多亩,成为候鸟迁徙中的主要栖息地。X水源地整治成 效明显,通过集中整治累计完成流转土地2400亩、安装防护 网X米、改造旱厕X个、铺设生活废水管道X米,对水源地周边面 源污染进行了有效治理,改善了生活环境。森林资源丰富,现 有林业用地面积X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4.67%;全区森林覆盖 率10.38%,活立木蓄积量6.14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 量逐年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二,基本农田建设方面。辖区内现有耕地面积X亩(含黄 河滩区18000亩),土壤类型为潮土,土壤质地为壤土、砂土、 黏土,还有部分盐碱土。常年种植(套种)农作物面积X亩,其 中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面积X亩。主要种植模式 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连作,我区坚持不懈推 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民实现连年丰收。 第三,生活垃圾效治理方面。“垃圾靠风刮”的现象成为 历史,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行动下,与保洁公司签订市场化运 作协议,对全区农村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建立健全农村 保洁员机制,辖区内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 量得到有效提高。 但也要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农村人居环 境状况还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村庄还比较突出,生态环 境建设与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是我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短板,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一是生态受损,发展受限。水源地方面,由于历史原 因,X水源地周边人民生产生活现象加剧,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经过集中整治,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但湿地恢 复困难重重。此外由于水源地保护的缘故,保护工作极大制约 了周边养殖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X乡的经济发 展,牵制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X乡X村等7个黄河大 堤以内的村庄分布在我辖区11余公里的黄河沿线。沿黄地区村 庄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滩区是我区农业耕作区之一,耕垦历 史悠久,保护区内约有X亩的土地被村民开荒种植农作物,湿地 植被破坏严重,农业开发对黄河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由于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在X段的淤 积对防洪、土地沙化造成影响,不利于沿线乡村各项事业的发 展。 二是特色不明显,管控乏力,发展贫瘠。区拥有黄河、X、 农田、林地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这些生态资源在视觉效果 上都存在可观赏性不强、地域生态环境的特色彰显不足、景观 价值贫乏的共性问题。农村环境管理的执行体制存在着职能不 全、力度不足、缺乏投入保障等问题。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结 构失衡、农村人才外流多,农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缺乏本 土“三农”工作人才等,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有效推 进生态保护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群众意识薄弱。环境执法部门 和属地管理部门对法律执行情况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做法,这样容易导致先走污染,后走治 理的老路子。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专项性的保护制 度。辖区农民的环保和法律意识淡薄,有些时候群众并不认为 自己破坏环境是触犯法律,“村规民约”未落到实处。 二、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衔接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 振兴的重要支撑,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和组织振兴。 1.生态与产业。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是实 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要抓住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这 个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向投入品减量 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推动 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旅游业向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 进生态产业化,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这个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 富,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有机食品,利用生物资源多样丰富的 禀赋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2.生态与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无论是乡村振 兴战略的实施,还是生态保护的开展,关键在人才,要把人力 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人才支撑。农村工作离不开农民 群众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村民组织的积极协作,要坚持农民的 主体地位。针对实践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基层落实难度较 大、执行效果欠佳等问题,要通过发动村干部、乡贤等积极参 与,群策群力,形成乡村生态领域的公序良俗和村规民约,充 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项目 和“科技促进”战略,在农村基础教育增加投资的同时,依托 农民夜谈会、文化阅览室的作用,增加农民的教育培训工 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大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 民。 3.生态与文化。文化振兴既是任务也是保障,复兴乡村文 明就是要把“乡愁”切实落地,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 青山保护下来。有些村庄面临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破坏等问 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从根本上看,都在于文化建设的欠 缺。要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具有引导人、教 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乡村新型文化体系,开展不同形式和 内容的培训,支持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发现非遗传承人。要整 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不断使城市的优质文化资源走进乡 村,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的,努力实现以文化振兴推动生态 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4.生态与组织。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党委政府要真 正把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 抓,树立不断改造升级的政治担当。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努力做到“一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 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干事 创业的合力,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有效衔接的工作重点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区乡村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 出,保护和发展等多方面的长效机制亟需建立,因此非常有必 要通过水源地保护、黄河湿地保护和林地保护来巩固生态保护 成果,通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修复,通过机制创新稳 定生态保护。针对区生态资源多、分布广、特色不明显的问 题,要坚持保护优先,兼顾经济;就地取材,突显特色;因地 制宜,分区经营;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的原则,通过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治理,有效提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