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农业农村局 2024 年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总结 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 革命。根据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摸底情况,我市共排查确定需改造 农村户厕 7503 户,其中新建户厕 2609 户,维修改造户厕 4894 户。目前,所有问题户厕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巩固农村户厕问 题摸排成果。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户主体责任,探索 制定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和考核办法,推动农村户厕长效管护。 三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五美”行动要求,全面 清理村屯垃圾,累计清理村屯垃圾 6.01 万吨,清理公路沿线垃 圾 17.65 万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 12.6 万吨,清除乱贴乱画 等 6.3 万平方米。四是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千 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共争取资金**万元,重点打造自治区 级美丽宜居村李店镇南街村。五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科学 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后在铁力市、 嘉荫县、乌翠区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处理工程 12 处,修建饮 水安全管网 215 公里。六是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全年计划投 资**万元,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及危桥改造项目 2 个,分别是 铁力市双河子村至三卡乡四卡村、乌翠区待路镇中心村至翠峦镇 石人沟村。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兴旺步伐加快。一是持续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确保“三保 障”及饮水安全底线不破。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 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 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 “两品一标”品牌战略,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创建示范单位 12 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中草药、食 用菌、山野菜、冷水鱼、水稻、玉米、红松果等特色产业,参与 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成效明显;太和镇日处理 100 吨的稻米 加工厂投入使用;乌翠区阿木尔镇富裕村豇豆产量高、质量好; 铁力市庆丰村黑木耳种植技术成熟、产量达标;嘉荫县锦山养殖 基地存栏量达 2 万头;金林区伊春生态产业园生猪养殖项目和乌 翠区乌马河欣星养殖场肉鸡养殖项目顺利竣工;海兰江镇临江村 元宝猪养殖场、双河子镇五营子村光伏养牛场等特色产业项目稳 步推进。三是加强农业项目质效监管。严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准 入关和产品质量抽查关,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推行农业 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工作,全市行政村土地流转率达到 63.5%。 (三)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开展农 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机手、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 女职工等为重点群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 6767 人次。二是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搭建平 台载体、强化要素保障、突出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深化农业 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组建技术服务团队 3 个,开展科技服务 活动 5 次;举办各类基层培训班 17 期 576 人参加,发放培训补 助资金**万元;引进“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 12 人;加 强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组织开展科技合作项目 3 项。 三是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按照农业农村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规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市 共有 100 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 社负责人参加培训。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抓好 农村养老服务。印发《伊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2019—2030 年)》,谋划养老机构 6 个,新建护理型养老床位 100 张、养老家庭床位 200 张;同时,通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 多种形式完善对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人的政策保障 和关爱服务。二是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铁力市教育 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 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依 托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发挥优质资源下沉作用,为乡镇卫生院和 村卫生室定期选派临床骨干医生进行驻点坐诊指导。四是提高社 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9%,发放待遇金 **万元;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5%以上;城乡低保动态进退, 及时足额发放保障资金**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到 位,发放补贴资金 512.31 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 不低于 870 元/月;临时救助及时有力,开展救助 777 次,发放 救助资金**万元。五是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送戏下乡、 文艺演出、书画展、电影放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20 余 场次,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 保障工作。帮助退役军人办理就业创业证 82 个,接收安置退役 军人 48 名,发放抚恤补助金**万元;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打造 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 2 处;为 168 名退役军人每人每月发放优 待金**元;在全市范围内设立“退役军人优先窗口”16 个;在 23 家民营企业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并按规定给予** 万元/年的财政补贴。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深 化平安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消除 信访隐患,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半年,共排查 出各类矛盾纠纷 612 件,已完成调处 578 件,剩余 34 件正在调 处中;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476 人次;排查风险隐患 34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