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局 2024 年工作总结及 2025 年工作
计划
2024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展和改革局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的新特征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
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发展的内部
压力,我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
发展与安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
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局准确把握
经济工作规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
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建立经济运行
分析周例会制度,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时研判经济形势,靶
向施策解决发展难题。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用工难、融资难等问
题,组织开展"四进"活动*次,深入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开展精
准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件。创新实施"赛马制"项目审
批机制,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加快
发展。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协同发力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尤为可喜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技术制造
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家,较上年增长*%,新认定省
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
实施"项目长+链长"双长联动机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资
源配置模式。设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实行"周调度、月
通报、季督查"制度,形成了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
工作格局。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土地、能耗、环评等制约因素,建
立重大项目问题协调"周转办"机制,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个,
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年内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个,总投资
达*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为历年之最。特别是在新
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引进落地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同比增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资同比增长*%,为经济转型
升级积蓄了强大动能。创新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建立项目全
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全年累计开工项目*个,竣工投产项目*
个,实现了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良好效果。
(三)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无
证明之城"。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网通办"2.0 版本,依托数字政府
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
至*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个工作日以内,
走在全省前列。建立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组建营商环境监
测中心,开展营商环境"体检式"评估,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台
账、挂牌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创新投融资机制,
联合本地银行设立总规模*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基金+项
目""基金+产业"等模式,为重点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全面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出助企纾困"*条",年内为市场主体减负*
亿元。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累计帮
助*家企业获得融资*亿元。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
股上市"梯度培育行动,新增市场主体*万户,其中企业*万户,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共享发展成果丰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
根本目的。创新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广泛征集
群众意见建议*条,确定民生实事项目*个。建立重点民生工程周
调度制度,实行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推进,确保民生项目按期保
质完工。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我为
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民生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用心用情
解决基层困难事项*件。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供给,新建改扩建学校*所、医院*所、养老机构*家。创新推出
"15 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行动,在城乡社区规划建设便民服务中
心*个,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理。建立养老服务综合评
估机制,启动"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新增养老床位*张,城乡社
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制定实施稳就
业"*条"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对接机制,开展"春风行动
""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万人。针对重点群体就业难题,实施"就业新引擎"
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带动*万
人实现就业创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
本同步。深入实施共同富裕示范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1,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
向,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
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重点行业改造项目库,计划实施技术改
造项目*个。设立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给予最高*万元补助,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达到*%以
上。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
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五年规划》,设立*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基金+基地
+孵化器"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世
界 500 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计划引进落地重
大产业项目不少于*个。同时,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支持
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