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廉政党课:强化国有企
业转型发展期纪检监察工作,为
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同志们:
按照公司党委工作安排,下面,我围绕“强化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期纪检监察工
作,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这一主题,为大家讲一堂廉政党课,与大
家共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引
进战投、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也面临
着巨大的压力,如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在这种情
况下,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纪检监察工作不仅可以督促企业内部规范
管理,保障企业廉洁公正运营,还可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然而,目前关于企业转型发展期纪检监察工作的研究多聚焦于传统方法,缺乏创新
视角。传统的纪检监察工作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部分纪检干部缺乏
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企业
转型发展期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方法和创新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大局,为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一、深刻认识做好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发挥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在改革转型过程中,监督职能发挥着关
键作用。监督职能不仅仅是对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对工作的督查。以国企改革为
例,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到诸多重大决策和资源分配,如企业战略调整、资产重
组、人事任免等。此时,监督职能能够确保权力规范行使,及时发现问题,将不良
行为和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例如,一国有公司纪委在全系统10余家基层单位组织
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围绕采购、供应、报销、选人用人等各个环节共排查廉洁
风险点45余个,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督,为实施精准监督打下基础,避免了“眉
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这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加强监督和管
理,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构建有序的内部管理体系。在企业转型发展期,制度不健
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纪检监察工作关注决策执行的规范性,确保企业
决策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例如,一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制定标准化制
度,细化流程,明确纪检监察工作的程序、时限、权限等,使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按
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监督。这样不仅规范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行为,提高了工作
效率和质量,还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
平。同时,纪检监察工作还能促使企业明确纪检干部的职责和权限,出台科学、准
确、高效的管理规定,让纪检干部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方向更加明确、力度更加合
理。此外,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
理,以此强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中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三)这是保障廉洁规范运营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在防范廉洁风险、维
护企业声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廉洁
风险增加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保障企业廉洁、规范运营的关键力量,通过加
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一方面,纪检监
察工作能够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例如,一些
企业通过开通24小时廉洁举报邮箱和电话,建立举报保密和奖励制度,切实维护举
报人权益,保障干部职工检举权。同时,聘请作风正派、纪律严明、责任心强的同
志担任监督员,对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员工执行力情况进行实时监
督,有效防范了廉洁风险。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工作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
信力。企业的廉洁运营不仅是对自身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能够赢得社会的信任
和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准确把握国有企业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当前,国有企业在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面临着标准和流程不完善导致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一方面,由于标准和流程规
范的不完善,纪检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容易出现盲目性。
例如,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导致不同部门收集的数据
格式不统一,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降
低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随意性也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很大
的风险。在缺乏标准和流程的情况下,纪检干部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出现主观判断
和随意决策的情况,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例如,在处理违纪问题
时,如果没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引起职工的不满和
质疑。
(二)互动渠道拓展的难题。在企业转型发展期,引导职工正确面对监督,增
强监督意识是拓展互动渠道的关键、重点、难题。部分职工担心自身利益受损,认
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产生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了纪
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企业内部管理带来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纪检